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浙江省3个马口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士力 练青平 +7 位作者 贾永义 迟美丽 李飞 姜建湖 刘一诺 郑建波 程顺 顾志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300,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马口鱼的种质资源现状和人工繁殖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瓯江(OJ)和钱塘江(QT)的野生群体以及八里店(BL)养殖群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定,获得了编码Cyt b基因的1140 bp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236个...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马口鱼的种质资源现状和人工繁殖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瓯江(OJ)和钱塘江(QT)的野生群体以及八里店(BL)养殖群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定,获得了编码Cyt b基因的1140 bp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236个个体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共检测出288个变异位点,界定了136种单倍型,其中瓯江、钱塘江和八里店群体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10和6。钱塘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16和0.01616,八里店群体分别为0.607和0.012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55.06%),少数来自群体内(44.94%),群体间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八里店群体亲本源于钱塘江,但经过数代人工繁殖后其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钱塘江群体可以分为3支,1支与长江水系湖南采集的单倍型聚为一支,63.64%的钱塘江个体属于这一支;1支与珠江水系广西采集的单倍型聚为一支,9.38%的个体属于这一支,剩下的样本和浙江瓯江采集的样本聚为一支。这说明钱塘江群体的祖先来源有一定的复杂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马口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研究进展
2
作者 鲁一平 刘家璇 +1 位作者 郭爱环 原居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3期189-193,共5页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浙江省历年淡水鱼类养殖放流数据、放流技术以及相关文献,阐述了浙江省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理论基础、政策保障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放流鱼类应激反应、无计划放流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放流鱼苗规格... 本文收集并整理了浙江省历年淡水鱼类养殖放流数据、放流技术以及相关文献,阐述了浙江省淡水鱼类增殖放流理论基础、政策保障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增殖放流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放流鱼类应激反应、无计划放流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和放流鱼苗规格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浙江省淡水渔业增殖放流人员除仍持续进行增殖放流工作之外,还应加强自然水域种群监测,及时评估放流效果,避免放流效果不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7 位作者 朱鹏灿 郑建波 夏冯博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7,共6页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 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浙江省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主要鱼类,为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对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为黄尾鲴增殖放流策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在编码Cyt b的1 140 bp序列中,检测到157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10个、11个、7个和2个,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26~0.794,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6 14~0.023 86。除醴陵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外,其余3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数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8 74~0.092 74,遗传分化指数为0.808 63(P<0.01),其中长兴和八里店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分化程度较高,且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本研究结果可从分子水平为黄尾鲴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养殖群体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大伟 朱鹏灿 +7 位作者 刘士力 干超其 郑建波 蒋文枰 程顺 迟美丽 杭小英 李飞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中国湖南的醴陵(LL)、浙江的长兴(CX)、双浦(SP)和吴兴(WX)128尾1~2龄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539 bp的COI部分序列中,... 为了解人工养殖和选育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中国湖南的醴陵(LL)、浙江的长兴(CX)、双浦(SP)和吴兴(WX)128尾1~2龄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539 bp的COI部分序列中,检测到75个变异位点,包括74个简约信息位点,序列中A+T的含量(56.1%)明显高于G+C的含量(43.8%),有明显的(A+T)偏好性。在128尾个体中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Hap-01个体43尾,为优势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介于0.226~0.60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介于0.00104~0.02221,其中,WX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不同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145~0.0986,CX和WX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LL与SP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8385(P<0.01),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NJ系统发生树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相当高的遗传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尾鲴遗传多样性变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黄尾鲴增殖放流和资源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养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景宁陆封型香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子亮 练青平 +5 位作者 张任驰 汤长远 陈淑芬 李丽伟 舒猛侠 叶承义 《河北渔业》 2021年第7期7-8,44,F0002,F0003,共5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了浙江省景宁县陆封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各期卵巢发育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陆封香鱼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7月份部分性腺为细线状,属于Ⅰ期卵巢;7月份和8月份香鱼性腺为Ⅰ期或者Ⅱ期,...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了浙江省景宁县陆封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各期卵巢发育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陆封香鱼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7月份部分性腺为细线状,属于Ⅰ期卵巢;7月份和8月份香鱼性腺为Ⅰ期或者Ⅱ期,7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28%和1.45%;9月份,性腺发育达到Ⅲ期和Ⅳ期,其中大多数解剖个体为Ⅳ期卵巢,平均成熟系数为2.59%;10月下旬达到Ⅳ期末—Ⅴ期,成熟系数也达到最高峰,平均成熟系数为7.66%。香鱼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封型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鲂鲌、翘嘴鲌、三角鲂精子超低温冷冻研究
6
作者 程顺 孙一博 +6 位作者 迟美丽 蒋文枰 刘士力 郑建波 朱超 陆颖 李飞 《科学养鱼》 2025年第5期78-79,共2页
翘嘴鲌俗称白鱼,是我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三角鲂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品种,但由于它们长期未进行品种改良,经济性状已发生退化。而太湖鲂鲌则是翘嘴鲌与三角鲂的种间远缘杂交后形成的国家新品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经... 翘嘴鲌俗称白鱼,是我国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三角鲂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品种,但由于它们长期未进行品种改良,经济性状已发生退化。而太湖鲂鲌则是翘嘴鲌与三角鲂的种间远缘杂交后形成的国家新品种,生长速度快,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低,经济价值高。开展这3个品种精子超低温冷冻研究,对重要经济鱼与新品种种质资源的保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翘嘴鲌 超低温冷冻 太湖鲂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下“红螯螯虾-水稻”种养系统灾损防控措施
7
作者 迟美丽 高赛赛 +3 位作者 程顺 郑建波 孙佳敏 李飞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55-56,共2页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和售价高等特点,近些年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份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24年底,我国的红螯螯虾的产值规模达到了630亿元左右[1]...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和售价高等特点,近些年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份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24年底,我国的红螯螯虾的产值规模达到了630亿元左右[1],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国家、各省市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及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的推进,“红螯螯虾-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扩大了红螯螯虾品种的推广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台风灾害 种养系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轮叶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和伊乐藻( Elodea nuttallii )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 (背景值)和112.42 mg/kg (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 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 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 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养殖塘底泥 CU污染 SOD POD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唐家洲产卵场仔稚鱼的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9
作者 鲁一平 练青平 +3 位作者 郭爱环 罗凯 许巧情 原居林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了解钱塘江下游唐家洲产卵场仔稚鱼的资源现状,2022年4—6月对唐家洲产卵场的仔稚鱼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仔稚鱼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丰度时间变化和群落特征,解析仔稚鱼群落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钱塘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解钱塘江下游唐家洲产卵场仔稚鱼的资源现状,2022年4—6月对唐家洲产卵场的仔稚鱼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仔稚鱼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丰度时间变化和群落特征,解析仔稚鱼群落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钱塘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191尾,经鉴定,隶属于2目2科17种,其中,优势种5种,常见种1种。调查期间,仔稚鱼的日丰度为0~0.2553 m^(-3),日平均丰度为0.0414 m^(-3),5月份仔稚鱼的平均日丰度最大。仔稚鱼物种大多为杂食性(占总物种数的82.4%),产黏性卵的居多(占总物种数的47.1%),多数营底层生活(占总物种数的53.0%)。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仔稚鱼的数量与水温呈显著(P<0.05)相关性,与流量和透明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仔稚鱼 产卵场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喜莲 李飞 +1 位作者 朱俊杰 顾志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8,共6页
选用10对克氏原螯虾微卫星引物对桐庐(TL)、太湖(TH)、湖北(HB)、江西(Jx)、洪泽湖(HZH)、崇明(cM)、广西(Gx)、海盐(HY)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平均观... 选用10对克氏原螯虾微卫星引物对桐庐(TL)、太湖(TH)、湖北(HB)、江西(Jx)、洪泽湖(HZH)、崇明(cM)、广西(Gx)、海盐(HY)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状况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值为0.5257~0.7400,平均期望杂合度值在0.6238~0.7434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4209~0.6840之间。其中广西(GX)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太湖(TH)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采用MEGA4.0计算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遗传距离最远的是崇明(CM)和江西(JX)群体,遗传距离最近的是湖北(HB)和太湖(TH)群体。结果显示,这8个地理种群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微卫星序列(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地区不同品种养殖池塘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张政 刘梅 +5 位作者 周聃 张宇 邹松保 倪蒙 许定达 原居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9542-9555,共14页
以浙江北部地区五种不同养殖品种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乌鳢(Channa arg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养殖周期采用静态浮箱法测定池塘... 以浙江北部地区五种不同养殖品种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乌鳢(Channa arg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养殖周期采用静态浮箱法测定池塘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Carbon dioxide)、甲烷(CH_(4),Methane)和氧化亚氮(N_(2)O,Nitrous oxide)通量,同时对气象因子(气温、压强等)及水体理化指标(水温、pH、溶氧和无机盐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五个养殖池塘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共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养殖池塘温室气体通量呈明显时间变化特征。CO_(2)排放通量总体上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均在高温月份(7月至8月)出现峰值;CH_(4)通量也随温度变化呈现与CO_(2)通量相似的趋势,大口黑鲈养殖塘除外,其余养殖塘均在7月至8月达到最高值;相反,N_(2)O排放则表现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养殖品种池塘的温室气体排放存在显著差异,观测期间CO_(2)排放平均通量呈现乌鳢>大口黑鲈>青鱼>翘嘴鲌>中华绒螯蟹,其中乌鳢养殖塘的平均CO_(2)通量最高((7473.85±1606.48)μmol m^(-2)h^(-1)),显著高于翘嘴鲌养殖塘(P<0.05);CH_(4)平均通量呈现中华绒螯蟹>大口黑鲈>乌鳢>青鱼>翘嘴鲌,最高平均CH_(4)通量出现在中华绒螯蟹养殖塘((182.13±133.34)μmol m^(-2)h^(-1));而青鱼养殖塘则记录了最高平均N_(2)O通量(2.52±2.46)μmol m^(-2)h^(-1),整体排放规律呈现青鱼>翘嘴鲌>乌鳢>大口黑鲈>中华绒螯蟹。就增温潜势而言,所有养殖池塘均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其排序为:乌鳢>大口黑鲈>青鱼>中华绒螯蟹>翘嘴鲌;单位产量的增温潜势排放系数排序为:中华绒螯蟹>大口黑鲈>青鱼>翘嘴鲌>乌鳢。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和气温是影响养殖池塘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除翘嘴鲌养殖塘外,其余池塘的排放通量均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除中华绒螯蟹养殖塘外,其余池塘的温室气体通量均与pH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水体中无机盐浓度与池塘N_(2)O通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浙北地区 养殖池塘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士力 卞玉玲 +5 位作者 贾永义 迟美丽 李飞 郑建波 程顺 顾志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85-1392,共8页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一种具有优良养殖前景的淡水虾类。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中国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进行评估,旨在为红螯螯虾的科学引种、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线粒体COⅠ区... 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一种具有优良养殖前景的淡水虾类。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中国5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进行评估,旨在为红螯螯虾的科学引种、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线粒体COⅠ区全序列长1534 bp,包含24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1.6%,变异位点中含有22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转换与颠换的比值为6.14,序列中(A+T)的含量(58.7%)明显高于(G+C)的含量(41.3%),在143个个体中定义了35种单倍型,来自浙江、海南和台湾的养殖群体具有较多的共享单倍型(COⅠ-01、COⅠ-02和COⅠ-03),这3种单倍型同时也是优势单倍型。来自江苏的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低(0.739),来自安徽的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0.881)。全部样本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896,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465。5个养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63~0.00681,其中,来自浙江与海南的养殖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来自海南与安徽的养殖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5个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421(P<0.01),说明5个养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综上,5个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研究结果可为红螯鳌虾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爱菊 丁新新 +3 位作者 刘金殿 杨元杰 郝雅宾 辛建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探究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按季度分4次对水库6个采样站点的后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9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老虎潭水库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0属、34... 为探究老虎潭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按季度分4次对水库6个采样站点的后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9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老虎潭水库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0属、34种,其中轮虫10属、22种,枝角类4属、6种,桡足类6属、6种;主要优势种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罗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rousseleti)、长圆疣毛轮虫(Synchaeta oblonga)和长额象鼻溞(Bomina longirostris),且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明显;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年均密度为27.79个/L,年均生物量为0.23 mg/L;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季节间差异显著,夏季略高于其他3个季节;TLI指数显示,老虎潭水库全年各站点均处于中营养水平;冗余分析(RDA)表明,透明度、溶解氧、水温、高锰酸钾指数和p H是影响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潭水库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在淡水轮虫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飞 郭建林 +4 位作者 张爱菊 刘士力 王雨辰 黄鲜明 张宇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09-111,共3页
运用小球藻培养基SE、BG11和复合肥(CF)进行小球藻的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并研究5种不同浓度的CF培养基对小球藻及淡水轮虫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1 d和7 d时,BG11效果最好... 运用小球藻培养基SE、BG11和复合肥(CF)进行小球藻的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并研究5种不同浓度的CF培养基对小球藻及淡水轮虫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培养1 d和7 d时,BG11效果最好,CF次之,SE最差,培养16、20和24 d,BG11效果最好,SE次之,CF最差,差异均极显著。5个不同浓度CF培养基中以60 mg/L的培养基,培养小球藻和淡水轮虫效果最好,培养的淡水轮虫密度可达(324.67±37.22)ind/m L,且与其他浓度的培养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小球藻 淡水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顺 韦永春 +6 位作者 蒋文枰 迟美丽 刘士力 郑建波 杭小英 彭苗 李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孵化装置、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结果】离体孵化期间应将水温、水质控制在适宜水平,定期进行消毒,离体胚胎的发育阶段及孵化密度、孵化装置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也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离体孵化技术应用于淡水螯虾类意义重大,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及应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是基础。今后在离体孵化装置的优化、离体孵化期间水质与菌群环境的维持、死卵与死虾的挑除、苗种生产的批量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孵化效率质的提升,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螯虾类 胚胎 离体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大水面水域碳汇形式、强度估算及增汇路径
16
作者 张政 刘梅 +4 位作者 练青平 郭爱环 周聃 陈光美 原居林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565-571,共7页
针对内陆水域碳汇研究薄弱的现况,根据现有海洋碳汇渔业实际,综述内陆大水面水域(水库、湖泊和外荡等)主要碳汇和碳存在形式,并基于渔业统计年鉴(2021—2024年)估算中国各区域自长江十年禁渔以来(2020年)每年内陆大水面水域碳移出的总量... 针对内陆水域碳汇研究薄弱的现况,根据现有海洋碳汇渔业实际,综述内陆大水面水域(水库、湖泊和外荡等)主要碳汇和碳存在形式,并基于渔业统计年鉴(2021—2024年)估算中国各区域自长江十年禁渔以来(2020年)每年内陆大水面水域碳移出的总量,最后为大水面碳汇渔业增汇提出可行性方法,并首次基于禁渔政策背景评估全国碳移出量。内陆大水面增殖水域的碳以动植物固定、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等形式留存在水中的碳以及埋藏在底部的沉积物。生物泵(Biological carbon pump,BCP)与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是目前已知的两种重要的生物储碳机制。2020—2023年中国内陆大水面水域碳移出量初步估算分别为20.26万t、16.65万t、16.21万t和16.24万t。内陆大水面水域是碳汇的重要场所,探究其储碳和碳汇形式和增汇方式可以促进中国淡水渔业碳汇的发展,助力淡水增养殖行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水域 碳汇强度 碳移出 淡水捕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淡水渔业捕捞时间和喂养策略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着眼于动态系统的整体统筹,综合考虑环境、生态和经济3方面要素,利用系统模拟软件Stella 9.1.3构建我国内陆淡水渔业池塘养殖系统动力学模型,再结合Berkeley Madonna优化软件,以水产养殖户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着眼于动态系统的整体统筹,综合考虑环境、生态和经济3方面要素,利用系统模拟软件Stella 9.1.3构建我国内陆淡水渔业池塘养殖系统动力学模型,再结合Berkeley Madonna优化软件,以水产养殖户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优化。获取最佳捕捞时间和最优喂养方案,并反推此时对应的最佳养殖容量,同时利用扰动法对所建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有效提高养殖容量,指导养殖生产,实现淡水渔业经济生态互利共赢局面,以期实现我国内陆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捕捞时间 最优喂养方案 池塘养殖系统 系统动力学 Stella模型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罗氏沼虾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慎佩晶 张宇飞 +3 位作者 李喜莲 徐洋 程海华 陈雪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377-2381,共5页
选用9对微卫星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对收集和引进的罗氏沼虾以色列群体、缅甸群体、孟加拉群体、核心群体和泰国群体共计12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4个地方群体与核心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可为优... 选用9对微卫星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对收集和引进的罗氏沼虾以色列群体、缅甸群体、孟加拉群体、核心群体和泰国群体共计127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4个地方群体与核心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可为优良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研究表明,9对引物在127个样品DNA中共扩增出7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为7.7778个。5个群体遗传相似系数为0.3674~0.796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5541;其中孟加拉群体和核心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7965),孟加拉群体和以色列亲缘关系最远(相似系数为0.3674)。研究结果表明,这5个地理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各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5 位作者 郑建波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夏冯博 李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目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以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料,兼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的淡水经济鱼类,是浙江省自然水域鱼类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自然水域黄尾鲴的增殖放流策略设计... 【目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以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料,兼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的淡水经济鱼类,是浙江省自然水域鱼类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自然水域黄尾鲴的增殖放流策略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浙江长兴、八里店、双浦和湖南醴陵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序列分析研究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黄尾鲴线粒体D-loop序列长度为1038~1093 bp,碱基A+T含量(65.3%)显著高于C+G含量(34.7%),平均转换/颠换比值(TS/TV)为4.6。在128条黄尾鲴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101个变异位点,包括97个简约信息位点;界定了19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5、12、4和2;单倍型多样性(h)介于0.226~0.91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640~0.01433之间。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差异,不同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782~0.88756,遗传分化系数为0.78903(P<0.01),群体内变异占整个遗传变异的21.10%,其中长兴群体和八里店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结论】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差异。黄尾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的信息可为其遗传多样性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黄尾鲴的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线粒体DNA(mtDNA)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 被引量:12
20
作者 肖善势 郝雅宾 +5 位作者 刘金殿 张爱菊 王俊 罗伟 何海生 周志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0-749,共10页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一种评估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查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2月,共4次对16个断面(3个参照断面、13个受损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数据的采集及分析。采用分布范围分析、Mann...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一种评估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查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2月,共4次对16个断面(3个参照断面、13个受损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数据的采集及分析。采用分布范围分析、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从37个候选参数中筛选得到5个核心参数:甲藻和隐藻丰度、硅藻相对丰度、硅藻商、硅藻和绿藻相对丰度、桥弯藻属相对丰度。通过比值法计算各参数的得分,构建适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结果显示,16个采样断面中有1个断面处于“健康”状态,3个断面处于“中等健康”状态,9个断面健康等级为“一般”,3个断面健康等级为“差”。由此可见,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轻,但受损面较大,应进一步提高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并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修复,避免其水体进一步恶化。该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体的健康状况,但由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受气候及地理区域影响较大,导致其适用水域类型范围较小。因此,针对生境差异较大的研究水域,应建立不同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钱塘江 生态系统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