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灾害下“红螯螯虾-水稻”种养系统灾损防控措施
1
作者 迟美丽 高赛赛 +3 位作者 程顺 郑建波 孙佳敏 李飞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55-56,共2页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和售价高等特点,近些年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份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24年底,我国的红螯螯虾的产值规模达到了630亿元左右[1]...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和售价高等特点,近些年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省份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2024年底,我国的红螯螯虾的产值规模达到了630亿元左右[1],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国家、各省市对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及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的推进,“红螯螯虾-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扩大了红螯螯虾品种的推广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台风灾害 种养系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鲌Runx2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昌熙 郑建波 +6 位作者 马建波 贾永义 刘士力 蒋文枰 迟美丽 程顺 李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4-1031,共8页
为探究Runx2b基因在翘嘴鲌肌间刺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和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了翘嘴鲌Runx2b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通过茜素红整体骨骼染色对肌间刺(IBs)形成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期,同时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了Runx2b基因的... 为探究Runx2b基因在翘嘴鲌肌间刺骨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基于转录组数据和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了翘嘴鲌Runx2b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通过茜素红整体骨骼染色对肌间刺(IBs)形成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期,同时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了Runx2b基因的时空表达水平。结果显示,Runx2b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401 bp,编码46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0.676 ku,理论等电点为9.35;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显示,翘嘴鲌Runx2b氨基酸序列与近源物种的同源性高达95%以上,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Runt和RunxI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翘嘴鲌与团头鲂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在肌间刺发育前,翘嘴鲌的主轴骨骼和附肢骨骼已经发育完全;其中,孵化后15 d,尾部肌隔中开始出现小肌间刺;孵化后30 d,翘嘴鲌幼体的肌间刺发育完全。组织表达结果显示,Runx2b基因在翘嘴鲌各组织中均有表达,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肌肉。此外,Runx2b基因在翘嘴鲌幼体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模式与肌间刺骨化发生的时序保持一致,提示该基因与肌间刺骨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无肌间刺翘嘴鲌新种质的创制和肌间刺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肌间刺 Runx2b 基因表达 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梅 宓国强 +1 位作者 郭建林 原居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04-1717,共14页
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 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IPA组黄颡鱼的成活率显著高于UPA组(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于UPA组(P>0.05)。2) IPA组和WE组黄颡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UPA组(P <0.05); IPA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WE组(P<0.05),而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IPA组和UPA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 IPA组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4) IPA组和WE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而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 <0.05); 3组黄颡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且IPA组和WE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和WE组黄颡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且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由此得出,IPA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体形,其肌肉营养品质优于UPA组黄颡鱼,且健康状况也优于UPA组黄颡鱼,但仍差于WE组黄颡鱼。因此,应进一步优化IPA的环境条件(如流速因子、养殖密度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以迎合消费者对于黄颡鱼营养和味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 常规池塘养殖 野生环境 黄颡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肌肉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速对流水槽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2 位作者 练青平 倪蒙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
研究旨在探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系统中不同水流速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及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已驯食好、体质健康、大小均一的大口黑鲈[放养规格... 研究旨在探明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IPRA)系统中不同水流速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及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已驯食好、体质健康、大小均一的大口黑鲈[放养规格为(8.13±0.82)g]192尾,随机分配到4个模拟水槽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养殖试验设置空白静水组和3个水流速度组,分别为低流速0.2 m/s、中流速0.4 m/s和高流速0.6 m/s,养殖周期为154d。结果显示:(1)中流速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中、高流速组肥满度显著低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大口黑鲈内脏脂肪指数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中流速组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静水组和低流速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高流速组(P<0.05);中、高流速组肝脏粗蛋白显著高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3)中、高流速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低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中流速组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4)血清中SOD和CAT活性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升高,中流速肝脏组SOD活性最高,高流速组血清中CAT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中流速组血清和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中流速组血清和肝脏组织T-AOC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5)肠道脂肪酶活性随着流速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中流速组胃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则最高;中流速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静水组和低流速组(P<0.05);中、高流速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流速组(P<0.05)。肌肉和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和丙酮酸激酶则是先升后降,至中流速组最高;(6)肌肉和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低流速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肌纤维密度随着水流速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中流速组会改善肝细胞组织结构,而高流速组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引起细胞核空泡化严重和细胞核偏移聚集等。综上,试验中流速组即0.4 m/s能够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机能代谢,增加粗蛋白含量,抑制脂肪沉积,可以作为大口黑鲈IPRA养殖系统中最适养殖水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流速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能量代谢 组织形态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