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噬菌体对日本沼虾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杭小英 于喆 +3 位作者 吕孙建 施伟达 袁雪梅 刘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97-100,共4页
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 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科等。采用滴注法检测了噬菌体NTHP01对分离到的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噬菌体NTHP01对芽孢杆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原生节杆菌、邻单胞菌、格氏乳球菌等均具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将噬菌体NTHP01制剂在日本沼虾养殖塘进行示范应用,初步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产量提高338~412 kg/hm2,产值提高2.25万~3.00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细菌性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菌FliC-TolC融合蛋白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志强 杜万年 +8 位作者 王苗 于秀剑 田占云 刘晨 李昕甜 吴同垒 康元环 史秋梅 刘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鞭毛蛋白FliC与外膜蛋白TolC均具有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liC蛋白具有疫苗佐剂的特性,但目前尚未有关迟缓爱德华菌(E.tarda)FliC-TolC融合产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效果的相关报道。为研究E.tarda FliC-TolC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本研究利用融合PC... 鞭毛蛋白FliC与外膜蛋白TolC均具有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liC蛋白具有疫苗佐剂的特性,但目前尚未有关迟缓爱德华菌(E.tarda)FliC-TolC融合产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效果的相关报道。为研究E.tarda FliC-TolC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获得fliC-tolC片段,构建重组载体pET-28a-fliC-tolC,并利用E.coli BL21表达系统表达了融合蛋白FliC-TolC。将纯化的FliC-TolC、TolC、FliC蛋白免疫小鼠后,以E.tarda强毒株攻毒评估免疫效果;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平行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了E.tarda fliC-tolC基因并表达和纯化了相应重组蛋白FliC-TolC;FliC-TolC蛋白激发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FliC、TolC蛋白单独免疫组,表明FliC-TolC蛋白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攻毒试验表明FliC-TolC蛋白组小鼠对强毒株可产生较好的抵抗力,相对保护率为95%;斑马鱼攻毒试验相对保护率为60%。本研究证实了E.tarda重组蛋白FliC-TolC的免疫效力,为进一步研制E.tarda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菌 FliC-TolC融合蛋白 蛋白表达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红嘴病”病原的分离及其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谋 黄雷 +5 位作者 姚嘉赟 徐洋 蔺凌云 沈锦玉 许式见 潘晓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2-1079,共8页
为研究杂交鲟“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对自然患“红嘴病”杂交鲟的肾脏、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株经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并将分离菌以1.0×10^(7)cfu/mL~1.0×10^(3)cfu/mL的剂... 为研究杂交鲟“红嘴病”的病原,本研究对自然患“红嘴病”杂交鲟的肾脏、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株经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并将分离菌以1.0×10^(7)cfu/mL~1.0×10^(3)cfu/mL的剂量感染健康杂交鲟,每日观察并记录鲟鱼的活力和死亡数,感染后10 d对各组发病鱼剖检并再次分离病原菌。采用SPSS 19.0的概率单位图解法计算该分离菌对杂交鲟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从患病杂交鲟肾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革兰氏阳性菌株KS2,呈卵圆形或圆形,成双或成链状排列。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KS2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的生化特征一致;PCR结果显示,从分离菌中扩增到约1 500 bp的16S r RNA基因片段,其与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达100%,二者在进化树中聚为一支。以上结果表明从杂交鲟中分离到一株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KS2株。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感染组发病鲟鱼均出现嘴部充血肿胀、肛门红肿等“红嘴病”典型症状,并从濒死鲟鱼肾脏中分离的细菌与原感染菌的形态、生化特征均一致;经计算分离菌株KS2对杂交鲟的LD50为3.83×10^(4)cfu/mL。结合上述结果判定菌株KS2为杂交鲟发病的病原菌。利用0.5%甲醛制备KS2菌株灭活疫苗,经安全性检验合格后将其以两种剂量(灭活前分别为1.0×10^(8)cfu/mL及1.0×10^(7)cfu/mL的菌液)免疫杂交鲟,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鲟鱼血清中C3补体和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免疫后90 d每组鱼分别经腹腔注射0.5 mL(1.0×10^(7)cfu/mL)停乳链球菌攻毒,通过观察记录10 d内鲟鱼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计算疫苗的相对保护率(RPS),评估该疫苗在实验室阶段对鲟鱼的免疫保护效果。在田间试验中利用该灭活疫苗(1.0×10^(8)cfu/mL)免疫58 637尾杂交鲟,另将66 544尾鲟鱼作为空白对照组,统计患“红嘴病”死亡鲟鱼的数量,评估该疫苗在田间试验阶段对鲟鱼的免疫保护效果。实验室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60 d和90 d,免疫组鲟鱼血清中C3补体和IgM的含量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且免疫后30 d~90 d,高剂量免疫组鲟鱼血清中上述两个指标的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攻毒结果显示:高、低剂量灭活疫苗免疫组和对照组杂交鲟的RPS分别为75%、50%。灭活疫苗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杂交鲟因“红嘴病”死亡鲟鱼1 295尾,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的3 799尾,死亡率降低了3.5%。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停乳链球菌停乳亚种是杂交鲟“红嘴病”的病原,对杂交鲟的致病性较强。首次制备鲟鱼源停乳链球菌灭活疫苗,通过实验室免疫保护试验和田间免疫试验证明该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强,能够刺激鲟鱼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对鲟鱼的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鲟鱼“红嘴病”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停乳链球菌 细菌鉴定 灭活疫苗 免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小龙虾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雁娜 张海琪 +4 位作者 丁兰 郝贵杰 林锋 邓正清 徐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3期144-152,共9页
为研究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小龙虾的品质,选取了3种不同质量规格的小龙虾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成体生长阶段的小龙虾营养价值最高。对成体生长阶段的小龙虾进行了活体和死体小龙虾的质构特性和风味物质分析,结果发现:成体小龙虾活... 为研究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小龙虾的品质,选取了3种不同质量规格的小龙虾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成体生长阶段的小龙虾营养价值最高。对成体生长阶段的小龙虾进行了活体和死体小龙虾的质构特性和风味物质分析,结果发现:成体小龙虾活体和死体的质构除硬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小龙虾采样后死亡2 h内,肉香味减少,同时产生了多种不良风味物质,建议不要食用死体小龙虾。综上所述,在水产加工阶段,应选择体质量为10~20 g的成体活小龙虾进行加工,以达到最佳的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营养价值 质构特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食用安全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雁娜 张海琪 +5 位作者 徐胜南 郝贵杰 高晟 徐磊 吴琦芳 林锋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23期7-11,共5页
在防“非农化”、“非粮化”基调下,多地大力推进“稻虾综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基于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考虑,本研究对浙北地区典型的稻虾综合种养与单一稻田模式下的稻谷品质和质量安全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以期为大力推进稻虾综... 在防“非农化”、“非粮化”基调下,多地大力推进“稻虾综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基于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考虑,本研究对浙北地区典型的稻虾综合种养与单一稻田模式下的稻谷品质和质量安全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分析,以期为大力推进稻虾综合种养生态模式下的稻谷品质和质量安全评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采用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碳氮元素分析仪、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等技术对2种模式下的稻谷品质及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式的稻谷药物残留均符合食品国家标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药物残留被检出频次远高于单一稻谷模式;出现了3个采样点(1个稻虾综合种养点,2个单一稻谷种植点)糙米中重金属镉超标,2个采样点糙米中重金属镉接近限量值,其它样品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重金属镉超标与稻谷种植模式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种植地的土壤质量;2种模式下的稻谷品质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表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对稻谷品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且比单一稻谷模式具有更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提倡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 单一稻田 稻谷品质 药物残留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多重耐药鳢源舒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德锋 刘春 +6 位作者 可小丽 常藕琴 卢迈新 石存斌 袁伟 郝贵杰 梁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1-986,共6页
本实验室2016年7月从广东省佛山市某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养殖场分离到一株编号为WL-23的细菌,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该菌株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对其进行致... 本实验室2016年7月从广东省佛山市某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养殖场分离到一株编号为WL-23的细菌,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该菌株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对其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WL-23株为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该菌株人工感染杂交鳢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的症状一致,且对杂交鳢的LD_(50)为2.6×10~6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WL-23株具有8重耐药特征,该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磺胺类和利福平等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大环内酯类mph(A),四环素类tet(A),氨基糖苷类aad(A)、aacC4和aphA1,氯霉素类Flor,喹诺酮类qnrS、磺胺类sul1、sul2和dfra1以及利福平aar-2/3等耐药基因。WL-23菌株的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表明以上11种耐药基因是WL-23株具有耐药性的关键原因。近年来鳢源舒氏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明显增强,这与该菌获得了大量的耐药基因有关。本研究为鳢源舒氏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等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对其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氏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