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鰤鱼诺卡氏菌弱毒株对大口黑鲈头肾转录组的影响
1
作者 黄梁军 黄雷 +6 位作者 杨娜 蔺凌云 姚嘉赟 陈静 沈锦玉 高迎莉 潘晓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0,共8页
【目的】探究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弱毒株(LY20810 F110)免疫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头肾转录组的动态响应机制,为阐明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分为免疫组(腹腔注射1×108 CFU... 【目的】探究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弱毒株(LY20810 F110)免疫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头肾转录组的动态响应机制,为阐明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分为免疫组(腹腔注射1×108 CFU/mL鰤鱼诺卡氏菌弱毒株)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免疫7 d和28 d采集头肾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利用DESeq2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免疫28 d后以强毒株攻毒,评估组织病理损伤并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RPS)。【结果】鰤鱼诺卡氏菌弱毒株免疫组的RPS达75%,攻毒后脏器无肉芽肿病变等组织损伤。转录组分析显示,免疫7 d和28 d分别鉴定出7 606和3 225个DEGs。KEGG富集表明免疫组显著上调先天免疫(FcεRI信号、补体C3)与适应性免疫(B细胞受体信号、NF-κB)相关通路,并激活IGH、CD22、PIGR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下调促炎通路(IL-17信号、坏死性凋亡)。【结论】鰤鱼诺卡氏菌弱毒株LY20810 F110对大口黑鲈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关通路以清除病原体,同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减毒疫苗 大口黑鲈 免疫保护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彩鲤和青田田鲤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丽慧 陈建明 +4 位作者 黄爱霞 沈斌乾 姜建湖 屠仁千 林锋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05-208,共4页
为了比较分析青田田鲤与瓯江彩鲤的肌肉营养成分,以野生鲤鱼为对照,对两者的肌肉营养成分构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鲤鱼、青田田鲤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P<0.05),野生鲤鱼、瓯江彩鲤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青... 为了比较分析青田田鲤与瓯江彩鲤的肌肉营养成分,以野生鲤鱼为对照,对两者的肌肉营养成分构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鲤鱼、青田田鲤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P<0.05),野生鲤鱼、瓯江彩鲤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鲤(P<0.05),瓯江彩鲤、青田田鲤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鲤鱼(P<0.05),3种鲤鱼的肌肉灰分含量间差异不显著;瓯江彩鲤的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鲤鱼和青田田鲤(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鲤(P<0.05),但与野生鲤鱼间差异不显著。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野生鲤鱼、青田田鲤以及化学评分模式下瓯江彩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氨基酸评分模式下瓯江彩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野生鲤鱼、瓯江彩鲤、青田田鲤的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0.57、78.84、76.32,其构成比例符合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野生鲤鱼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瓯江彩鲤和青田田鲤(P<0.05),3种鲤鱼的肌肉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差异不显著。由结果可知,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野生鲤鱼、瓯江彩鲤、青田田鲤肌肉均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野生鲤鱼的蛋白质、脂肪营养价值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鲤鱼 瓯江彩鲤 青田田鲤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组织中环境雄激素睾酮的前处理方法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梅 申春琴 +5 位作者 汪政希 刘梅 姚维志 原居林 彭希文 吕红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4,共9页
环境雄激素属于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不仅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为快速测定贝类组织中典型雄激素睾酮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种提取剂乙腈、乙酸乙酯、叔丁基甲醚、正己烷-二氯甲烷(1∶1)... 环境雄激素属于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不仅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为快速测定贝类组织中典型雄激素睾酮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种提取剂乙腈、乙酸乙酯、叔丁基甲醚、正己烷-二氯甲烷(1∶1)及3种净化方法超低温冷冻离心、超低温冷冻离心-净化剂、超低温冷冻离心-HLB固相萃取柱条件下提取河蚬组织中的睾酮,通过比较其回收率,优化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睾酮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4种提取剂中乙酸乙酯对睾酮提取效果最好,回收率高达101.6%;提取液经超低温(-80℃)冷冻离心法净化后回收率最高,且操作简便.在此优化条件下,睾酮在质量浓度为0.05~1.00μg/mL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 2=0.9989),检出限为6.25 ng/g,定量限为20 ng/g.不同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66.4%~101.1%,相对标准偏差为2.3%~11.6%.经本研究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贝类样品中睾酮的提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前处理方法 乙酸乙酯 河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