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土体盐碱化影响的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2 位作者 倪俊峰 符洪涛 彭怡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 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孔隙水压力、排水量、沉降量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检测了土体的pH值、含盐量、含水率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在考虑强度增长和土体盐碱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得出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最优石灰掺量。然后通过龙湾二期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的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类似疏浚淤泥处理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石灰改性 淤堵 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 土体盐碱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土界面循环剪切刚度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飞禹 王攀 +2 位作者 王军 胡秀青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9-165,共7页
为了研究筋—土界面在遭受动力作用时的表现,利用大型直剪仪对土工格栅、土工编织布、土工无纺布和砂土界面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界面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并探究了循环次数与剪切刚度和阻尼比之间的规律。研究结... 为了研究筋—土界面在遭受动力作用时的表现,利用大型直剪仪对土工格栅、土工编织布、土工无纺布和砂土界面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界面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并探究了循环次数与剪切刚度和阻尼比之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循环次数时格栅—土界面的循环剪切刚度最大,土工编织布—土界面的阻尼比最大;剪切位移幅值为3 mm时3种竖向应力下界面都呈现出循环剪切硬化的特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竖向应力下的界面阻尼比有趋于某一值的趋势;砂土密实度越大,同一循环次数对应的剪切刚度越大,阻尼比越小,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3种砂土密实度的界面阻尼比有趋于同一值的趋势;循环剪切位移幅值为5 mm的界面发生循环剪切软化现象,剪切位移幅值越大,界面同一循环次数的阻尼比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筋土界面 循环剪切 剪切刚度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形加筋土筋-土界面动力剪切特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飞禹 施静 +1 位作者 王军 蔡袁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91-1998,共8页
三明治形加筋土是一种在黏土中加入加筋砂层形成的混合填料形式的新型加筋土。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三明治形加筋土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采用大型直剪仪对三明治形加筋土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薄砂层厚度、循环剪切幅... 三明治形加筋土是一种在黏土中加入加筋砂层形成的混合填料形式的新型加筋土。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三明治形加筋土筋-土界面的动力剪切特性,采用大型直剪仪对三明治形加筋土进行了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薄砂层厚度、循环剪切幅值和竖向应力对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筋-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循环周次为10时,薄砂层厚度为5、6、7、8、9 mm的条件下,筋-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分别为24.84、27.4、27.94、26.33、24.68 kPa,表明薄砂层厚度为7 mm时,筋-土界面在循环剪切阶段的峰值剪应力最大;剪切幅值越大,界面循环剪切的最终剪缩量越大,同一循环次数对应的剪切刚度和阻尼比越小;在不同竖向应力下,界面在循环剪切过程中都发生了循环剪切硬化现象,循环周次为10时,竖向应力为30、60、90 kPa的条件下,筋-土界面的剪应力峰值分别为20.4、25.14、32.96 kPa,表明剪应力峰值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循环次数对应的剪切刚度也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循环剪切 剪切刚度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双向荷载耦合对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胡秀青 张艳 +4 位作者 符洪涛 陈琳 罗盼 聂勇 王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9-847,共9页
地震过程中剪切波可用大小和方向上相互耦合的水平两向剪切来模拟。以温州典型软黏土为对象,采用多向动单剪系统(VDDCSS)进行不排水应力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重点研究了水平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循环剪应力比(SSR)和相位差?对饱和软黏土动... 地震过程中剪切波可用大小和方向上相互耦合的水平两向剪切来模拟。以温州典型软黏土为对象,采用多向动单剪系统(VDDCSS)进行不排水应力控制的循环单剪试验,重点研究了水平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循环剪应力比(SSR)和相位差?对饱和软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组数共计19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向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温州正常固结饱和软黏土的门槛循环应力比SSR_(x,menkan)为0.096,临界循环应力比SSR_(x,limit)为0.15;水平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双向循环应力比SSR(SSR_x(28)SSR_y)的提高以及循环次数N的增加会促进剪应变?的增加和孔压u的发展;当SSR稍微大于SSR_(x,menkan)时,?的增加也会阻碍?和u发展,在临界循环应力比SSR_(x,limit)附近,?的存在会急剧加快土样总应变和孔压的发展,当SSR>SSR_(x,limit)时,相位差?的存在对土样总应变和孔压发展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单剪 水平双向荷载 软黏土 变形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特性的共振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秀青 董全杨 +2 位作者 吕程伟 王军 庄心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43-348,共6页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 开展对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试样的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共振柱试验,研究不同剪应变、围压、水泥土置换率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变化趋势与软黏土一致,在小应变范围内围压和置换率对土体的动剪切模量G和阻尼比D的影响显著,随着剪应变γ增大,围压和置换率的影响减弱;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与围压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围压越大,提高水泥土的置换率对土体最大动剪切模量G_(max)增强效果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土体动力参数的取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复合土体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置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速等量堆载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吹填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芳金 石常鑫 +2 位作者 符洪涛 朱东启 袁莉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37-142,共6页
针对温州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难度大、强度低、工期长等问题,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采用5 k Pa/d匀速堆载的方式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同时设立真空预压对照组。对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表层沉降进行监测并分析变化原因。通过加固后的土体... 针对温州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难度大、强度低、工期长等问题,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下,采用5 k Pa/d匀速堆载的方式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同时设立真空预压对照组。对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表层沉降进行监测并分析变化原因。通过加固后的土体含水率和十字板剪切强度对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技术能够又快又好地加固温州吹填土。匀速堆载时真空度、孔压和土体表面沉降有明显变化;但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加固效果优于真空预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真空预压 模型试验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织物联合真空预压对加固疏浚淤泥地基固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曾芳金 许士伟 +2 位作者 符洪涛 李校兵 蔡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0205-10213,共9页
传统真空预压法采用预制竖向排水板(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PVD)处理疏浚淤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在真空预压过程中PVD周围严重的淤堵效应会引起加固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PVD在疏浚... 传统真空预压法采用预制竖向排水板(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PVD)处理疏浚淤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在真空预压过程中PVD周围严重的淤堵效应会引起加固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PVD在疏浚淤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土工织物与PVD联合处理疏浚淤泥对减缓PVD淤堵效应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土工织物间距和直径大小对加固土体的表面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侧向位移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缓解以上问题具有明显效果。再进一步利用Plaxis数值模拟软件,假设将室内模型试验中圆形土工织物的直径等效为等长度的水平排水板(prefabricated horizontal drain,PHD)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方法是可行的。在数值模拟中,通过不断改变PHD长度和间距以及PVD的直径大小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间接地建立排水板等效直径与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土工织物联合真空预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织物 PVD淤堵 Plaxis 2D 疏浚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载比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吹填土效果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曾芳金 王碧 +1 位作者 符洪涛 周玉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313-5319,共7页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吹填土地基时,沉降量、孔压消散值、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是衡量土体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针对一些设计要求高、周围环境复杂的工程,土体侧向位移的大小和变化规律作为控制堆载过程、满足变形与稳定要求、考察...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吹填土地基时,沉降量、孔压消散值、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是衡量土体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标,而针对一些设计要求高、周围环境复杂的工程,土体侧向位移的大小和变化规律作为控制堆载过程、满足变形与稳定要求、考察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应引起重视。室内试验主要通过三种不同的超载比(堆载量与设计真空度之比)进行真空联合堆载室内模型试验,对真空-堆载联合作用下土体侧向收缩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求最合适的超载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超载比 吹填土 侧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联合逐级动力压实和电渗法处理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水江 汤家郗 +3 位作者 李校兵 王军 符洪涛 刘飞禹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150,共8页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常用于疏浚淤泥地基处理,但存在排水板淤堵及电极腐蚀严重、能耗大等问题,导致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限。提出利用真空预压-逐级加能动力压实联合电渗法,克服传统联合法的缺陷,通过5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采用孔压消散比...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常用于疏浚淤泥地基处理,但存在排水板淤堵及电极腐蚀严重、能耗大等问题,导致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限。提出利用真空预压-逐级加能动力压实联合电渗法,克服传统联合法的缺陷,通过5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采用孔压消散比PPDR确定动力压实启动时间,研究最优动力压实启动时间点。试验过程中监测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排水量、土表沉降和电流强度,在试验前后测量土体含水率、十字板剪切强度及阳极腐蚀量。结果表明: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相比,在真空预压阶段启动动力压实可使淤堵土柱开裂,有效提高真空预压的排水效率;动力压实后土体表面裂缝减少,更加平整,电渗固结过程产生的阳极腐蚀量和能耗降低;在PPDR为70%时启动动力压实,土体的排水量最大,土表沉降增幅最大,处理后的十字板剪切强度达到65 kPa,获得了更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 动力压实法 最优启动时间点 疏浚淤泥 排水板淤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电方式对电渗加固软土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克军 袁国辉 +3 位作者 符洪涛 章迪康 林海志 海钧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采用微型电渗试验装置,进行持续通电、逐级增加电压、逐级降低电压以及电流衰减增加电压四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通电方式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探索对电渗加固有利的通电方式。记录试验过程中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排水速率... 采用微型电渗试验装置,进行持续通电、逐级增加电压、逐级降低电压以及电流衰减增加电压四组室内模型试验,对比研究通电方式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探索对电渗加固有利的通电方式。记录试验过程中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排水速率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束后土体抗剪强度、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通电方式使电流保持较高水平,能排出较多的水,所得十字板抗剪强度最高,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持续通电方式、逐级增加电压方式,逐级降低电压通电方式处理效果不理想;电势在阳极处损失较大,逐级增加电压以及电流衰减方式在处理的后期能保持较高的有效电势,相比持续通电方式有效电势高出约15%。因此采用电流衰减时增加电压能发挥较好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电压 软基处理 有效电势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度真空预压联合堆载加固吹填土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坤 曾芳金 +1 位作者 胡秀青 王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260-264,282,共6页
针对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困难,真空预压处理后无法满足强度和标高要求,传统真空联合堆载处理工期长,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通过对五种不同固结度下堆载的联合加固法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探究堆载时土体固结度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 针对滩涂围垦区吹填土处理困难,真空预压处理后无法满足强度和标高要求,传统真空联合堆载处理工期长,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通过对五种不同固结度下堆载的联合加固法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探究堆载时土体固结度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试验结果检测表明,在土体固结度为27.8%的时候堆载,处理时的出水速率快、出水量大、表层沉降明显,处理后的土体固结度达97.3%,十字板抗剪强度大、含水率低、处理效果较优,说明在固结度较低时堆载,提高了堆载荷载的利用率,改善了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淤泥 堆载 固结度 真空预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