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1
作者 赖瑛 陈培雄 +2 位作者 王志文 周志光 苏为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1-541,共11页
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量化体现,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不尽完善,难以满足陆海统筹发展和决策需求。以浙江省为例,将海洋强国战略要求纳入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结合浙江省海... 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量化体现,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不尽完善,难以满足陆海统筹发展和决策需求。以浙江省为例,将海洋强国战略要求纳入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结合浙江省海洋强省建设要求,提出了九大海洋经济核心产业,改进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体系,充分发挥了浙江省海洋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海洋经济核心产业综合预警指数,并构建了预警信号灯,可满足多层次、多目标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基于浙江省海洋经济统计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有效落实海洋强省建设任务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涉海数字化融合技术与应用——以“浙江省智控海洋”为例
2
作者 朱骏侠 茅克勤 张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66,共5页
应用场景是数字化改革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数字赋能、制度重塑的支柱与纽带,在各县(市、区)应用场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融合技术能够避免各级财政重复投入,减轻基层运维负担,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改革成效。本文针对海洋空间资源监管、海... 应用场景是数字化改革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数字赋能、制度重塑的支柱与纽带,在各县(市、区)应用场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融合技术能够避免各级财政重复投入,减轻基层运维负担,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改革成效。本文针对海洋空间资源监管、海洋生态预警评价、海洋灾害感知预防、海洋经济监测评估4类现有涉海业务系统及应用场景,分别从业务、技术、交互3个维度,研究了基于GIS的涉海数字化融合技术,实现了业务系统与应用场景的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及交互融合,并基于融合架构对浙江省智控海洋开展了多个应用的融合与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融合技术 融合应用 智能选址 智控海洋 涉海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修复规划转型策略——以浙江省三门县海洋生态修复实践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汪雪 王志文 +2 位作者 俞蔚 李森林 姚珏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对海洋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模式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海洋生态修... 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对海洋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模式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我国海洋生态修复规划转型策略,探索构建海洋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框架,并将该策略引入浙江省三门县的海洋生态修复实践,基于海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开展海洋生态网络分析,构建海洋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不同类型的海洋生态修复分区并制定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海洋生态修复 生态重要性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浙江省三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水共治”的浙江省水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开丽 孔蕾 +2 位作者 李倩倩 姜利杰 欧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6,122,共7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结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实践,建立了包括6个准则层、42个评价指标的浙江省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6—2020年浙江省水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结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实践,建立了包括6个准则层、42个评价指标的浙江省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6—2020年浙江省水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的水安全状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除驱动力子系统外,各子系统水安全指数基本呈波动上升趋势;(3)不同时段的主要障碍度因子各不相同,2006—2013年,压力和响应子系统是水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2016年起,状态和驱动力子系统成为制约水安全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DPSIRM模型 障碍度 “五水共治”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特征及其碳储量——以浙江枸杞岛为例
5
作者 李海龙 张平平 +2 位作者 蔡惠文 赵晟 李森林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益严峻,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水养殖大型藻类以及贝类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然而,关于多年生贝类养殖区附着生物的固碳贡献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在浙江枸杞岛海域厚壳贻... 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益严峻,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水养殖大型藻类以及贝类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然而,关于多年生贝类养殖区附着生物的固碳贡献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在浙江枸杞岛海域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养殖区春、夏、秋、冬四季开展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的特征及其固碳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本次调查共发现69种附着动物以及64种附着藻类,附着动物有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刺胞动物、环节动物、多孔动物、棘皮动物、苔虫动物和尾索动物8门,不同季节之间附着动物的种类数量差异较大,秋季(46种)>夏季(43种)>春季(36种)>冬季(26种);附着藻类有红藻、绿藻和褐藻3门,3个门类的附着藻类在各个季节均有出现,春季(33种)>夏季(30种)>秋季(29种)>冬季(16种);附着动物的生物量主要随着厚壳贻贝贝龄的增长而升高,3龄贝与1龄贝的养殖区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1.36%和21.80%;附着藻类的生物量季节差异大,冬季[(22985.53±143.40)g/m^(2)]>春季[(7107.95±193.37)g/m^(2)]>夏季[(4290.20±95.91)g/m^(2)]>秋季[(2380.19±154.56)g/m^(2)];厚壳贻贝养殖区附着生物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其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约为0.983 t/hm^(2),其中附着动物的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约为0.059 t/hm^(2),附着藻类的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约为0.924 t/hm^(2),分别占到了附着生物单位面积年碳储量的5.96%和94.04%,附着藻类中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单位面积年碳储量在所有生物中最大,为0.668 t/hm^(2)。因此,多年生厚壳贻贝养殖区的附着生物也为海洋碳汇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附着生物 生物特征 碳储量 厚壳贻贝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大陆自然岸线综合管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琪 刘彬 相慧 《绿色科技》 2019年第8期21-25,共5页
指出了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浙江省点多线长且类型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对浙江显得尤为重要,海岸线不仅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素。近年来随... 指出了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浙江省点多线长且类型丰富的海岸线资源对浙江显得尤为重要,海岸线不仅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要素。近年来随着浙江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近岸空间资源过度开发、海岸线无序利用现象日益加剧,海岸线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渐突出。前期海岸线保护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未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差别化管理模式,如何有效管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浙江省大陆自然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大陆自然海岸线分类保护,整治修复,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提出了综合管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浙江省大陆自然海岸线综合管控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海岸线 保护与利用 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用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省普陀区填海用海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茅克勤 陈冲 +3 位作者 罗礼涛 胡凯翔 吴洁璇 王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2-573,共12页
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海域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下,缺乏低效用海客观评价体系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等技术,在DPSIR框架下,从指标选取、权重设立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构建低效用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浙江省普陀区进行应用示... 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海域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下,缺乏低效用海客观评价体系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等技术,在DPSIR框架下,从指标选取、权重设立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构建低效用海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浙江省普陀区进行应用示范。结果显示,普陀区41个填海项目中,有17个项目评价等级为优,有4个评价等级为良好。等级为一般和较差的项目各10个,占评价项目48.7%。这表明普陀区填海项目中批而未填、填而未建或闲置用海情况较为明显。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对于低效用海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用海 产业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填海用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2001—2021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变化分析
8
作者 郑凯旋 王鹏 +5 位作者 过建富 卢晓燕 肖华 吴洁璇 岳羲和 刘秀娟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42-549,共8页
基于RS、GIS等相关技术,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了浙江省大陆沿岸2001、2006、2011、2016、2021年海岸线,通过网格法定量计算20年间海岸线崎岖性变化;从湾区视角分析海岸线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2001—2021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呈增... 基于RS、GIS等相关技术,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了浙江省大陆沿岸2001、2006、2011、2016、2021年海岸线,通过网格法定量计算20年间海岸线崎岖性变化;从湾区视角分析海岸线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2001—2021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呈增长趋势,主要增长时间段为2016—2021年,主要增长区域为宁波市和温州市;浙江省海岸线变化主要受湾区影响;杭州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历年海岸线变化程度较高,象山港海岸线变化较小。同时,对各市海岸线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湾区在浙江大陆海岸线变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大陆海岸线 海湾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灾害智防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洞头区“浙海安康”系统为例
9
作者 丁雪霖 陈青松 +3 位作者 张则飞 吴寿常 朱永 金良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简要回顾了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防灾减灾管理决策支撑系统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有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支撑的县级业务,分析不同灾害应对主体的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差异,创新性地提出立足县(区)需求的“浙海安康”... 简要回顾了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防灾减灾管理决策支撑系统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有海洋防灾减灾管理支撑的县级业务,分析不同灾害应对主体的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差异,创新性地提出立足县(区)需求的“浙海安康”海洋灾害智防应用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以及具体技术实现和系统应用。面向政府、管理员、公众等不同种类的用户,基于电脑和移动终端,设计了系统的指挥端、治理端和服务端,采用“四横四纵”整体架构,设计了“灾害智感”“灾害智评”“灾害智控”等业务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管理决策和信息获取需要。通过系统应用,辅助决策部门快速掌握灾害态势,为民众提供便捷的专项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防灾减灾 信息化改革 数字化改革 海洋灾害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海岸带人工秋茄(Kandelia obovata)红树林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土壤碳汇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雪 赵鑫 +2 位作者 辜伟芳 朱科桦 葛振鸣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滨海湿地修复是提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红树林引种造林工程,然而,人工种植红树林后湿地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以乐清湾人工种植红树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对象,研究... 滨海湿地修复是提升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红树林引种造林工程,然而,人工种植红树林后湿地固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以乐清湾人工种植红树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单位面积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并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和淤泥质光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林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最高,且红树林和盐沼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高于光滩。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幼林红树林,但由于互花米草盐沼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幼林红树林,因此,幼林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略高于互花米草盐沼。不同生境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都呈现随土壤深度先升高后下降的分布特征,一般在20~50cm深度最高。采样区域和生境类型差异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影响显著,并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孔隙水溶解氧、土壤总氮、土壤pH和孔隙水盐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浙江省红树林北移后的固碳潜力以及湿地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红树林 外来植物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冬季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然 江志兵 +3 位作者 杜伟 詹琳 曾江宁 吴礼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感潮河口,受到河流输入和咸潮上溯的多重影响。钱塘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深刻影响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公众健康。但目前缺乏对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生态状况的认识。2016年夏、冬两季对钱塘江口进行了浮... 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感潮河口,受到河流输入和咸潮上溯的多重影响。钱塘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深刻影响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公众健康。但目前缺乏对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生态状况的认识。2016年夏、冬两季对钱塘江口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参数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4属254种。其中,夏季以硅藻为主,但受上游输入影响,蓝藻占比也较高;冬季则硅藻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表明,温度、透明度、径流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因素。钱塘江口的水质总体处于轻污染到清洁,冬季水质略优于夏季。夏季有爆发蓝藻藻华的风险,可适当增加径流量来降低蓝藻藻华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口 感潮河口 浮游植物 蓝藻藻华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在强台风“海葵”影响期间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聪蛟 冯辉强 +1 位作者 祝翔宇 周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风影响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台风"海葵"过境期间,象山港海面受风应力驱动产生近惯性振荡,引起海水搅动,使水温下降;浮标实测气压持续下降,台风登陆2h后才回升;风速和降雨量呈波动变化,台风风暴增水及径流使象山港水量、水深增加,水温下降,盐度减小,水体浊度增大。2)江、浙、皖的地形特征使台风强度逐渐衰减,在其过境期间,近惯性振荡持续时间较短,未对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产生大的影响,浮标基本没有发生位置偏移。3)象山港生态监测浮标的抗风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实时监测系统。象山港可以作为台风影响期间浮标的避风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海洋 浮标 台风“海葵” 近惯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杭州湾滨海湿地蓝碳时空变化研究
13
作者 李勇 彭欣 +1 位作者 康波 冯振洲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滨海湿地是一类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本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集成评估与权衡(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定量评估2011年和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滨海... 滨海湿地是一类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本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集成评估与权衡(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定量评估2011年和2020年杭州湾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滨海湿地固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1年到2020年研究区滨海湿地的面积减少了108.46 hm^(2),但碳储量却大幅增加,从295.05×10^(4)t(以CO_(2)计,下同)增长到535.59×10^(4)t,期间固碳量达到240.54×10^(4)t;从蓝碳空间分布特征上来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等植被分布区域的单位面积固碳量显著高于光滩。通过总结杭州湾滨海湿地蓝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保护滨海湿地蓝碳资源角度出发提出了限制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开展长期的滨海湿地监测和研究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固碳 盐沼 湿地 生态修复 杭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坎门湾为例
14
作者 贾胜华 熊李虎 +5 位作者 林良羽 廖一波 郑重莺 毛健 叶文建 柴雪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1722,共12页
为了解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台州市玉环县坎门湾区域贝类增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开展了现场调查和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门7纲55科89种,增殖区记... 为了解贝类增殖放流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2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台州市玉环县坎门湾区域贝类增殖区和对照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开展了现场调查和研究。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门7纲55科89种,增殖区记录到的物种数(62种)高于对照区(59种),全区、增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均为软体动物种类占比最高,分别占相应区域物种数的46.07%、51.61%和49.15%。春季,增殖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别为9种和4种,共有优势种是微角齿口螺Odostomia subangulata和纹藤壶Amphibalanus amphitrite;秋季,分别为4种和5种,共有优势种是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Mareotis)japonicus。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表现为增殖区>对照区,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对照区>增殖区。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增殖区和对照区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差异显著,而种类数、栖息密度在春季和秋季之间差异显著,其余参数在区域间及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增殖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可分为增殖区(T1和T2断面)和对照区(T3和T4断面)2组;秋季相似度较低,可分为增殖区T1断面、增殖区T2断面和对照区T3和T4断面3组。结合增殖放流前以及周边调查数据,贝类增殖放流两年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平均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有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恢复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贝类增殖放流 坎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隘顽湾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对碳储量的贡献
15
作者 陈豪 江志兵 +3 位作者 李磊 刘诚刚 于培松 曾江宁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淤泥质滩涂碳汇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作为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固碳和储碳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碳储量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8月采集了浙江温岭隘顽湾淤泥质滩涂的微藻样品,... 淤泥质滩涂碳汇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作为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固碳和储碳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碳储量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8月采集了浙江温岭隘顽湾淤泥质滩涂的微藻样品,进行显微镜检并基于细胞生物体积估算其碳储量。调查区域内共检出微藻4门59种,群落组成以硅藻占据绝对优势,主要优势属包括圆筛藻Coscinodiscus、菱形藻Nitzschia、布纹藻Gyrosigma和针杆藻Synedra等。各调查站点的微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可能与陆源输入有关;此外,闸口强水流冲击形成的潮沟也可能影响微藻的沉降与再悬浮过程。根据微藻的生物量估算,调查期间隘顽湾淤泥质滩涂微藻碳储量约为2134 t,其中浮游型微藻的沉降输入占比约为60%。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浮游型微藻的沉降输入对泥滩微藻群落组成及碳储量的重要影响,可为淤泥质滩涂碳汇来源的精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滩涂 底栖微藻 浮游型微藻 硅藻 群落结构 细胞生物体积 碳储量 隘顽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县级海洋空间规划编制实践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雪 陈培雄 +2 位作者 王志文 赖瑛 俞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97,共7页
海洋是沿海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空间所在。在机构改革后,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海洋空间及海洋空间规划的特殊性,针对原海洋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新一轮县级... 海洋是沿海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空间所在。在机构改革后,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海洋空间及海洋空间规划的特殊性,针对原海洋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新一轮县级海洋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与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空间规划对于沿海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同时,结合浙江省平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海洋功能区划专题的编制实践,根据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试划了海洋规划分区,细化了海洋空间分类管制要求,提出了海岸线海岛资源保护利用的方向,并针对上版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评估结果,提出了明确海洋规划分区兼容要求、提高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刚性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海洋功能区划 海域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海详细规划的主要职能与编制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雪 滕欣 张则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3,共8页
涉海详细规划作为详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各项要求、统筹规划与设计,为海洋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依据,并助推立体用海发展。结合国内外涉海详细规划研究进展,探索涉海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提出编制重... 涉海详细规划作为详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各项要求、统筹规划与设计,为海洋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依据,并助推立体用海发展。结合国内外涉海详细规划研究进展,探索涉海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提出编制重点区域为海洋保护区、重点开发利用区和海岸带区域,建立三级分区分类体系并进行相邻功能区和用海活动兼容性分析,从生态保护修复、海洋开发利用、陆域开发利用、人居环境提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等角度构建规划管控指标体系,以期为涉海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 用海分类 详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岸不同类型植被对波浪衰减影响研究——以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
18
作者 辜伟芳 李高聪 +3 位作者 赵鑫 史本伟 张文祥 丁家玮 《海洋工程》 2025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和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浪潮仪,在沿波浪传播方向上分别在相邻光滩、植被边缘和植被内部对三大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消浪能力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海三棱藨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红树林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相邻光滩。进一步分析发现,植被类型及其生长阶段决定了植被的波浪衰减能力,处于生长初期的红树林波浪衰减率略高于相邻光滩。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植被波浪衰减研究案例,同时提升了对海岸植被消浪效率影响因素的认识,可为海岸工程设施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湿地植被 波浪衰减 浙江海岸 消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春、秋季嵊泗列岛浮游植物群落状况及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詹琳 江志兵 +6 位作者 杜伟 孙振皓 王德刚 蒋雨露 杜萍 李宏亮 曾江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67-5881,共15页
为更好地了解嵊泗列岛海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生态现状以及变化特征,于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的拖网与水样采集及环境要素分析。水采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4属105种。其中,硅藻33属68种,甲藻14属30... 为更好地了解嵊泗列岛海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生态现状以及变化特征,于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的拖网与水样采集及环境要素分析。水采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4属105种。其中,硅藻33属68种,甲藻14属30种,蓝藻、金藻和隐藻各2属2种,绿藻1属1种。春、秋季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并在秋季占据绝对优势(Y=0.975)。春季平均细胞丰度[(7.17±7.78)个/mL]明显低于秋季[(77.23±73.44)个/mL]。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秋季。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与水温和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温、营养盐密切相关。网采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46属94种,硅藻占比最大;春、秋季平均细胞丰度分别为838.17×10^(3)和19406.43×10^(3)个/m^(3)。与水样相比,骨条藻仍为主要优势种,且优势度更高;网采获得的秋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23和0.05)低于水采(分别为0.38和0.10)。将本次网采结果与1990年、2007年调查资料对比发现,嵊泗列岛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丰度明显升高,硅甲藻占比无明显变化,暖水种种类数明显增加,骨条藻优势地位增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这可能与变暖与富营养化加剧相关。近30年来,溶解无机氮在春季无显著变化,但在秋季显著升高;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季均显著降低;氮磷比在春、秋季均显著升高。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嵊泗列岛海域在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下的生态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泗列岛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海岸带规划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明 余静 +3 位作者 马琛 陈培雄 王志文 张坤珵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227,共10页
海岸带规划聚焦于海岸带区域空间管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海岸带区域陆海统筹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抓手。为梳理国内外海岸带规划研究现状与热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可... 海岸带规划聚焦于海岸带区域空间管理,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海岸带区域陆海统筹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抓手。为梳理国内外海岸带规划研究现状与热点,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可视化工具,分析海岸带规划研究高影响力作者和机构、研究主题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海岸带规划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海岸带规划研究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国际发表增速较快;国际研究热点侧重于人为活动干扰下的海岸带规划及其优化、海岸带规划风险评估模型等,国内侧重于可持续发展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海岸带开发与生态安全问题等;近年来,国际对海岸带规划的研究倾向于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解决方案,国内倾向于构建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本研究为了解当前国内外海岸带规划发展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规划 可持续发展 海陆统筹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