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简介
1
作者 何中央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环境质量评价 海洋公益服务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滨海旅游景区海洋环境预报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丁骏 卢美 +1 位作者 车助美 朱业 《海洋预报》 2006年第1期48-53,共6页
滨海旅游区海洋环境预报主要是指滨海旅游区海洋环境要素,包括波高、海况、水温和几个相关旅游指数的预报,目的是通过开展海洋环境预报为滨海旅游区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为旅客的出游服务,为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提... 滨海旅游区海洋环境预报主要是指滨海旅游区海洋环境要素,包括波高、海况、水温和几个相关旅游指数的预报,目的是通过开展海洋环境预报为滨海旅游区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为旅客的出游服务,为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区 海洋环境 旅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宋琍琍 龙华 +1 位作者 余骏 赵聪蛟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6,共3页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它不仅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更会给海洋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浙江海域是赤潮的多发区,据统计,2001~2009年浙江海域共发现赤潮287起,累计面积约80000km2。
关键词 有害赤潮 浙江省 海洋渔业 防治 危害 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灾害 海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推理的东海区鲐鱼中心渔场预报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月霞 丘仲锋 +1 位作者 伍玉梅 苗振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根据1998-2005年的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和舟山四大渔业公司的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案例推理方法,设定了上级结果的相似距对下级检索的影响权重因... 根据1998-2005年的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和舟山四大渔业公司的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数据,利用案例推理方法,设定了上级结果的相似距对下级检索的影响权重因子,进一步研究渔场渔情的分析预报。通过试验性预报实例的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预测精度达到75%,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渔场的分布,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渔场 智能预报 案例推理 东海 鲐鱼(Pneumato phorus japon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岸“0216”号台风风暴潮特征及预报经验总结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美 严俊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3,共9页
本文对2002第16号台风“森拉克”的风暴潮灾害过程做了回顾,总结预报经验,分析本次过程浙江沿海各岸段风暴潮特征及成因,提出特殊河口、湾口地形的风暴增水和天文潮相互作用的问题。预报实践证明,及时地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和实况观测资... 本文对2002第16号台风“森拉克”的风暴潮灾害过程做了回顾,总结预报经验,分析本次过程浙江沿海各岸段风暴潮特征及成因,提出特殊河口、湾口地形的风暴增水和天文潮相互作用的问题。预报实践证明,及时地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和实况观测资料来调整潮位和风暴增水预报值是本次风暴潮预报取得成功的关键。预报和实况的对比结果说明,本次对浙江沿岸各岸段的增水和高潮的过程预报是及时、准确的。台风在登陆前几个小时移动速度突然急剧加快,是本次风暴高潮位预报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台风 风暴潮 成因 地形 增水 天文潮 气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沿海县级风暴潮危险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涛 朱业 +1 位作者 付翔 郭敬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浙江省沿海13个潮位站30 a(1985—2014年)共85次的台风风暴潮历史过程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相关以及数值模拟对个别潮位站进行资料增补,确保资料丰富、全面。选用风暴增水和超警戒两个自然属性因子进行等级划分,考虑权重后计算得到浙... 以浙江省沿海13个潮位站30 a(1985—2014年)共85次的台风风暴潮历史过程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相关以及数值模拟对个别潮位站进行资料增补,确保资料丰富、全面。选用风暴增水和超警戒两个自然属性因子进行等级划分,考虑权重后计算得到浙江沿海县级风暴潮危险性指数。在此基础上,以20 a资料时长和危险性指数7为衡量标准,通过资料法及包含历史灾情在内的综合法对浙江沿海县级风暴潮危险性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在33个浙江沿海县中18个可划为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约占全部沿海县的54.5%,主要位于浙江的中南部和杭州湾北岸。上述沿海县在海洋灾害风险管理和涉海产业的利用规划中应重视风暴潮灾害影响并应加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危险区划 浙江沿海 县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精细化浪潮耦合数值预报系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秋兴 李明杰 +4 位作者 吴玮 付翔 李涛 刘仕潮 吴少华 《海洋预报》 2015年第6期10-18,共9页
浙江温州沿海是我国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浪潮耦合模型(ADCIRC+SWAN),在洞头中心渔港附近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天文潮、风暴潮和近岸浪耦合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综合考虑了天文潮、风暴潮和海浪的实时... 浙江温州沿海是我国台风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浪潮耦合模型(ADCIRC+SWAN),在洞头中心渔港附近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天文潮、风暴潮和近岸浪耦合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综合考虑了天文潮、风暴潮和海浪的实时相互作用,系统对温州及洞头渔港区域的水平分辨率在100 m左右。通过近年来对温州洞头地区影响严重的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过程的后报模拟可以看到,该系统均能够较好的模拟天文潮的演进,准确的反映台风过程期间风暴潮、海浪的传播过程,精细化浪潮耦合预报系统采用了Matlab+GUI方式实现了计算结果的人机交互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风暴潮 天文潮 近岸浪 洞头渔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门站风暴潮增水特征及其预报 被引量:3
8
作者 卢美 王晶 朱业 《海洋预报》 2011年第5期14-20,共7页
台州湾地区是浙江省风暴潮灾害重灾区之一,海门站位于浙江台州湾口门处。本文分析1950—2004年间对浙江造成重大影响的台风风暴潮过程,了解海门站台风风暴增水特征,并结合实际预报工作初步探讨海门站风暴潮预报方法和预报着眼点。
关键词 浙江海门站 风暴增水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在强台风“海葵”影响期间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聪蛟 冯辉强 +1 位作者 祝翔宇 周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风影响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台风"海葵"过境期间,象山港海面受风应力驱动产生近惯性振荡,引起海水搅动,使水温下降;浮标实测气压持续下降,台风登陆2h后才回升;风速和降雨量呈波动变化,台风风暴增水及径流使象山港水量、水深增加,水温下降,盐度减小,水体浊度增大。2)江、浙、皖的地形特征使台风强度逐渐衰减,在其过境期间,近惯性振荡持续时间较短,未对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产生大的影响,浮标基本没有发生位置偏移。3)象山港生态监测浮标的抗风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实时监测系统。象山港可以作为台风影响期间浮标的避风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海洋 浮标 台风“海葵” 近惯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温台海域台风风暴潮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月霞 车助镁 郭敬 《海洋预报》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建立温台地区高分辨率非结构三角网格(温台沿海海域网格分辨率不低于200 m),运用ADCIRC模型,建立了温台地区台风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温台地区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在实际... 建立温台地区高分辨率非结构三角网格(温台沿海海域网格分辨率不低于200 m),运用ADCIRC模型,建立了温台地区台风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温台地区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在实际工作中,若输入的气象因子是质量较高的预报产品,此模式可以用于风暴潮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台州 风暴潮 ADCI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台风路径下浙江省台风风暴潮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敬 车助镁 +2 位作者 金锴 李婷 朱业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7,共9页
分析1949—2020年浙江省13个代表性验潮站的136次台风风暴潮过程,构建风暴潮评价指标和危险性指数,对不同台风路径下浙江省沿海风暴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沿海和杭州湾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区域,宁波和舟... 分析1949—2020年浙江省13个代表性验潮站的136次台风风暴潮过程,构建风暴潮评价指标和危险性指数,对不同台风路径下浙江省沿海风暴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沿海和杭州湾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区域,宁波和舟山沿海的风暴潮灾害较小,宁波沿海虽然风暴潮超警戒次数最多,但大部分集中在黄色和蓝色警戒级别,达到橙色和红色警戒级别的次数均小于其他地区;从台风路径分析,登陆浙江及以北的台风对杭州湾影响最大,登陆福建及以南的台风对温州沿海影响最大,近海北上台风对宁波沿海影响最大,远海北上台风配合冷空气等天气过程,也会对浙江沿海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风暴潮 空间分布 风暴潮危险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重点水产养殖区水体pH值和浮游植物季相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伟 郑重莺 +2 位作者 马文君 黎飞 陆炜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048-1050,共3页
研究金华金东水库和江山碗窑水库2个代表性的重点养殖区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水体pH值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金东水库水体pH值与浮游植物密度均由春季到冬季缓慢下降,而浮游植物种类以夏季和秋季最多,春季最少;江山碗窑水库水体pH值与浮游... 研究金华金东水库和江山碗窑水库2个代表性的重点养殖区水体中浮游植物和水体pH值的季相变化。结果表明,金东水库水体pH值与浮游植物密度均由春季到冬季缓慢下降,而浮游植物种类以夏季和秋季最多,春季最少;江山碗窑水库水体pH值与浮游植物密度均由夏季到冬季逐步下降,之后从冬季到夏季逐步增长,而浮游植物种类以春夏两季最多,秋季最少。据此推测,浙江省重点水产养殖区浮游植物数量和水体pH值之间的季相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浮游植物种类的季相变动与水体pH值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养殖区 PH值 浮游植物 季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台风浪波高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知朋 陈永平 +1 位作者 潘毅 徐晓武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6,共10页
随着海平面上升和风暴增强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快速准确地预报台风浪波高对于海岸保护和海洋灾害预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首先基于TCWiSE模型生成大量的虚拟台风,利用SWAN数值模式计算台风期间测站处的有效波高,并构建台风浪样本数据库;然... 随着海平面上升和风暴增强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快速准确地预报台风浪波高对于海岸保护和海洋灾害预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首先基于TCWiSE模型生成大量的虚拟台风,利用SWAN数值模式计算台风期间测站处的有效波高,并构建台风浪样本数据库;然后对BO-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因素和超参数进行评估和选取,结合样本数据库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虚拟台风与历史台风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可以为台风浪波高智能预报模型的搭建提供充足的数据基础;所搭建的BO-LSTM模型可以快速实现单一站点处的台风浪波高智能预报,并具有媲美SWAN的预报精度,其在长时间预报场景中的预报精度显著优于RF模型和BPNN模型;将预报的未来台风数据添加到BO-LSTM模型的输入中,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预报精度和预报未来时长,其预报未来24 h的Bias、RMSE和R2分别为−0.102 m、0.494 m和0.855。研究成果为极端天气下台风浪的智能预报提供一种可行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波高预报 LSTM模型 贝叶斯优化 虚拟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海浪预报的发展与挑战
14
作者 陆钰婷 郭文康 +3 位作者 丁骏 王林峰 李晓辉 王久珂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海浪是海洋中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快速准确的海浪预报对于保障海上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海浪预报方法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统计预报、数值模式预报以及目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预报。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浪预报模型表现出... 海浪是海洋中最为重要的现象之一,快速准确的海浪预报对于保障海上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海浪预报方法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统计预报、数值模式预报以及目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预报。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浪预报模型表现出计算速度快、预报精度自适应优化等优势,已经开始从研究阶段逐步应用于实际海浪预报业务之中,但同时该方法也存在预报要素有限、极端海况预报值偏低以及预报泛化能力弱的局限。该文根据人工智能海浪预报的特点,提出了人工智能海浪预报目前亟需解决的观测数据高效利用、先验知识引入、人工智能模型安全性与泛化能力提升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海浪预报 发展历程 数值模式 智能预报 数据驱动 难点挑战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典型海湾潮间带沉积物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思杨 宋琍琍 +2 位作者 刘希真 刘瑞娟 余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71-1781,共11页
基于浙江4个典型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Hg、As和多氯联苯(PCB)的调查结果,探究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表明,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Cd、Hg、As、PCB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42%... 基于浙江4个典型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Hg、As和多氯联苯(PCB)的调查结果,探究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表明,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Cd、Hg、As、PCB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42%、9%、3%、12%站位的Cu、Zn、Pb、Cr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II类标准,1%站位的Cu和Zn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III类标准.区域污染程度(PLIzone)依次为乐清湾>三门湾>象山港>杭州湾,乐清湾潮间带沉积环境为中等污染,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潮间带沉积环境无污染.区域生态风险(RI)依次为乐清湾>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乐清湾和杭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为中潜在生态风险,三门湾和象山港潮间带沉积物为低潜在生态风险.Cd是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Cd对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分别为63%、54%、58%和55%.生活污水、工农业和交通污染是浙江典型海湾潮间带重金属和PCB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多氯联苯 潮间带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C云迹风资料同化应用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瑞 翟国庆 +3 位作者 王彰贵 朱业 沈杭锋 徐亚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 针对0505号台风"海棠",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两个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FY-2C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云迹风反演产品,同化分云迹风经质量控制和未经质量控制两组同化试验。通过三组试验分析云迹风资料对降水和风场等的预报结果的影响,并进行24小时降水量分级Ts评分检验以及风场点对点检验。结果表明:同化经质量控制云迹风资料可以提高降水落区和强度预报的准确度,不同等级的Ts评分较其它试验都有较明显改进;风场预报模拟也有所改善。增加两例台风,使用与"海棠"相似的处理方法进行模拟试验,并对模拟结果24小时降水分析与检验,得到与"海棠"类似结论。因此,经过合理性选择的云迹风资料的加入,有利于补充初始场中可能未包含的中尺度信息,从而提高试验中对于降水、风场等的模拟效果,提高WRF模式的模拟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云迹风 质量控制 TS评分 风场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米氏凯伦藻赤潮过程及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聪蛟 刘希真 +3 位作者 付声景 姚炜民 周燕 马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7,共10页
相较于船舶走航监测,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目标海域长期、连续监测数据,能更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了厘清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动态,本文以2017年6月南麂附近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为例,分析海洋水质浮... 相较于船舶走航监测,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目标海域长期、连续监测数据,能更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了厘清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动态,本文以2017年6月南麂附近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为例,分析海洋水质浮标获取的连续监测数据,探讨米氏凯伦藻赤潮过程叶绿素a和水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赤潮期间,水温为22.8~26.0℃、盐度为28.8‰~31.8‰、气温为20.4~27.3℃,该温盐范围均适宜米氏凯伦藻的细胞生长;较高的光照强度能够支持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溶解氧(DO)及其饱和度(DO%)、pH、水温、气温等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盐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向岸风生海流有利于藻种向近岸较高营养区域汇集,为赤潮的爆发创造有利条件。赤潮过程中,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饱和度、pH发生了协同变化,据此特征可以开展赤潮短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赤潮过程 海洋水质监测浮标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2009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业 丁骏 +2 位作者 卢美 王晶 王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3,共6页
通过对1949—2009年61年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路径等的分析,发现在7—9月份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占登陆总数的92.5%,7—9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占影响总数的82%。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中登陆福建或在台湾海... 通过对1949—2009年61年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路径等的分析,发现在7—9月份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占登陆总数的92.5%,7—9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占影响总数的82%。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中登陆福建或在台湾海峡消失的热带气旋占的比重最多。虽然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近年来大幅减少,但登陆浙江的强台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随着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的增高,热带气旋生成的时间提早,结束的时间偏迟。另外通过对热带气旋影响时各海岛、沿海和内陆站的大风、暴雨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容易引起大风天气的是大陈和嵊山站;容易引起暴雨天气的是温岭、临海和温州站。本文还分析了验潮站最大增水超过1m、2m、3m的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热带气旋 时空分布 增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台风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晶 卢美 丁骏 《海洋预报》 2010年第3期16-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1950~2009年60年间270次台风风暴潮过程中最高潮位和最大增水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了浙江沿海地区风暴潮增水和高潮位的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 浙江沿海 台风风暴潮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流预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峰 王琪 +2 位作者 卢美 施伟勇 张俊彪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6,共6页
以调和分析预报结果、海面风速、风向作为输入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实测海流与各输入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方法不但反映了海面风对潮流的影响,对调和分析预报本身的误差也有一定的改善。研究还表明多步变量输入的预报模式可以反映输入变... 以调和分析预报结果、海面风速、风向作为输入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实测海流与各输入因素之间的关系。该方法不但反映了海面风对潮流的影响,对调和分析预报本身的误差也有一定的改善。研究还表明多步变量输入的预报模式可以反映输入变量的变化趋势,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在宁波-舟山港某航道海流预报计算实例中,该方法流速预报的均方误差比直接调和分析预报下降了22%,流向预报的均方误差下降了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多步输入 调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