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对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以台州大陈岛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欣 吴洪喜 +4 位作者 高鹏程 陈清建 仇建标 蔡景波 李磊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6,共8页
于2006、2007和2009年台州大陈岛猪腰屿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前、后,对该保护区内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群落结构及增殖放流品种对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保护区建立后,大型底... 于2006、2007和2009年台州大陈岛猪腰屿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前、后,对该保护区内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群落结构及增殖放流品种对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保护区建立后,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均比建区前有明显提高;增殖放流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 Holten和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已呈衰退趋势的黄口荔枝螺和厚壳贻贝在经过增殖放流后成为该区的主要优势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较建区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群落结构更趋稳定。其主要原因是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后,人为扰动大大减少,由于加强了日常养护管理,从而为大型底栖生物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栖息和生长环境,而通过增殖放流衰退品种,使得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资源量得以大大提高,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资源增殖保护区 优势度 群落结构 大陈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香鱼资源现状与衰退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仇建标 陈少波 +5 位作者 黄丽 周志明 陈志俭 李尚鲁 池伟 胡益迁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5,共3页
通过对浙江雁荡山水域、楠溪江和飞云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浙江香鱼资源的现状面临着资源急速衰退而且濒临灭绝的危险。造成浙江香鱼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 通过对浙江雁荡山水域、楠溪江和飞云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浙江香鱼资源的现状面临着资源急速衰退而且濒临灭绝的危险。造成浙江香鱼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拦河筑坝、过度捕捞等众多因素综合所致;同时通过增殖放流、加强管理、保护环境等措施,可使香鱼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通过分析和研究,为浙江香鱼资源的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资源 浙江 现状 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重金属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星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70-2173,共4页
中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由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简要介绍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加热消解法、... 中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由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简要介绍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加热消解法、微波消解法、灰化消解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法等在水产品重金属含量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使用效果及其优缺点,以期为水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监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重金属 前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部沿海养殖刺参幼体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4
作者 胡利华 张炯明 +4 位作者 周朝生 郑金和 肖国强 刘伟成 李小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2-26,39,共6页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模拟浙江省南部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培育密度、投饵量、底质对刺参幼体(6.42±0.84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海水温度为(12.5±0.5)℃,盐度为27±0.3时,温度向上突变至3...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模拟浙江省南部自然海区生态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培育密度、投饵量、底质对刺参幼体(6.42±0.84 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海水温度为(12.5±0.5)℃,盐度为27±0.3时,温度向上突变至30℃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50%和20%;温度向下突变至0℃时,幼参在第4天和第6天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50%;盐度向下突变至15时,幼参在第4 d和第6 d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0%,向上突变至39时,幼参在第2天和第4天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0%。实验周期30 d,温度10~15℃时,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温度组(P﹤0.01),温度20℃时,幼参不夏眠;幼参分别在盐度24~30,培育密度20~40 ind/m2,日投饵量为刺参体质量6%~9%时,第30d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盐度组、培育密度组和日投饵量组;以水泥、轮胎、轮胎+瓦片、泥为底质,幼参第30 d的相对增重率和存活率均较好。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海区环境条件下,幼参生长适宜温度为10~15℃,适宜盐度为24~30,最适培育密度为40 ind/m2,最适日投饵量为幼参体重的6%,室内水泥池养殖和潮间带网箱养殖是适宜的养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温度 盐度 日投饵量 底质 相对增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低盐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志杭 黄贤克 +4 位作者 王甘翔 张敏 王瑶华 王灿良 闫茂仓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9期98-101,共4页
近年来,对虾低盐适应机制研究进展明显,为可持续发展低盐水体养殖业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显示,对虾在低盐环境下生长速度减慢、成活率下降、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受损、渗透压平衡破坏和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基于这些发现,本综述进一步了解... 近年来,对虾低盐适应机制研究进展明显,为可持续发展低盐水体养殖业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显示,对虾在低盐环境下生长速度减慢、成活率下降、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受损、渗透压平衡破坏和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基于这些发现,本综述进一步了解和阐述对虾在低盐条件下所涉及的通路。此外,在深入了解适应机制、培育耐低盐新品种和优化养殖条件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低盐养殖对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低盐 生长和存活 渗透调节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藻类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星星 吴越 +3 位作者 周朝生 陆荣茂 曾国权 黄振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为了解浙江沿海藻类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人体经藻类途径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3种藻类样品中Pb、Cd、As、Hg含量,并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比较,基于美国环保署(USEPA)2000年提出的健康风险... 为了解浙江沿海藻类重金属污染情况,评价人体经藻类途径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3种藻类样品中Pb、Cd、As、Hg含量,并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比较,基于美国环保署(USEPA)2000年提出的健康风险模型,通过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TTHQ)的方法预测藻类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34份藻类样品中,83.33%羊栖菜和100%紫菜的镉,16.67%羊栖菜、44.44%海带和100%紫菜的铅,100%羊栖菜和66.67%海带的无机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从单一重金属风险来看,成人摄入所调查的3种藻类虽然尚属安全,但羊栖菜和海带的砷、紫菜的镉应引起重视,儿童膳食途径摄入所调查的3种藻类可能存在砷和镉的膳食摄入潜在风险,尤其是羊栖菜和海带的砷、紫菜的镉。从多种重金属复合风险来看,成人和儿童摄入所调查的3种藻类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成人和儿童的潜在复合健康风险主要由无机砷和镉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重金属 健康风险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沉积物酶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越蜀 郑忠明 +3 位作者 翟海佳 华建权 周朝生 陈辉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4-1260,共7页
采用现场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基质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池塘的水质、沉积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末期,凡纳滨对虾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池塘水质较好,海水集约化... 采用现场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基质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池塘的水质、沉积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末期,凡纳滨对虾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池塘水质较好,海水集约化池塘水质最差;其中海水集约化池塘沉积物基质中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都很高,真菌、G+菌的相对含量则很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脲酶、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总PLFA、B/F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而与Gram+/Gram-、pH、18:1ω9C/T、单不饱和/支链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第二主成分主要与脱氢酶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四种池塘在PCA图中分散开,说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沉积物 酶活性 PLFA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海洋饵料微藻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振华 陈星星 +2 位作者 柯爱英 曾国权 吴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选取对数生长期的海洋饵料微藻——角毛藻(Chaetoceros sp.)和扁藻(Platymonas sp.)藻液,经无菌混合纤维素酯膜抽滤,获得游离和粘附的藻际细菌,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测序区间为16S r DNA的V3~V4可变区,测序结果... 选取对数生长期的海洋饵料微藻——角毛藻(Chaetoceros sp.)和扁藻(Platymonas sp.)藻液,经无菌混合纤维素酯膜抽滤,获得游离和粘附的藻际细菌,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测序区间为16S r DNA的V3~V4可变区,测序结果经过数据质控获得有效序列数分别为44 222和40 721,用Uclust v1.1.579对序列进行OTU聚类,获得有效OTU数分别为3 747和3 809;用RDP classifier进行物种注释,分析藻际环境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2种微藻的藻际细菌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角毛藻藻际细菌优势种群主要分布于γ-变形菌纲(34.3%)和α-变形菌纲(16.3%),扁藻藻际细菌优势种群主要分布于γ-变形菌纲(36.9%)、α-变形菌纲(17.7%)和β-变形菌纲(11.4%)。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角毛藻覆盖率为96.4%,香农指数为6.28,ACE指数为7 247.64,Chao1指数为6 046.91;扁藻覆盖率为98.0%,香农指数为5.99,ACE指数为7 166.06,Chao1指数为6 172.99。2藻种的藻际细菌群落内菌种均匀性和多样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毛藻 扁藻 藻际环境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与监控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朝生 胡利华 +1 位作者 蔡景波 许文军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本文在实地走访、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等调查基础上,总结阐述了澳大利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与监控的现状及成功经验,并通过对比分析,对国内的相应工作提出了立法保障、管理协调、监督自律和强化支撑等措施建议。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水产养殖 质量安全 管理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乐清湾海域冬季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振华 柯爱英 +4 位作者 刘俊峰 叶深 薛峰 周朝生 陈星星 《福建水产》 2015年第3期220-226,共7页
依据2014年2月浙江乐清湾海域调查的资料,研究了浙江乐清湾海域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P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1 596~3.4 117 mg/L,平均质量浓度为(0.9 540±0.7 012)mg/L;底层... 依据2014年2月浙江乐清湾海域调查的资料,研究了浙江乐清湾海域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P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1 596~3.4 117 mg/L,平均质量浓度为(0.9 540±0.7 012)mg/L;底层P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759~6.2 107 mg/L,平均质量浓度为(2.1 556±1.4 668)mg/L。相关性分析表明,POC与化学需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氮极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氮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碳 分布特征 乐清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与野生鮻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敏 胡高宇 +3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张翔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跑道”养殖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鮻肌肉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跑道”养殖鮻(101.39)>野生鮻(82.79)。“跑道”养殖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于野生鮻(P<0.05)。“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分别检测出18种和29种挥发性化合物,野生鮻肌肉中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风味更丰富,而“跑道”养殖降低了鮻肌肉中部分呈现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跑道”养殖模式改善了鮻肌肉氨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指数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重金属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星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404-1407,共4页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近年来,由于重金属能够在动物体内富集,从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仪器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近年来,由于重金属能够在动物体内富集,从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仪器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在水产品重金属含量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使用效果及其优缺点等,以期为水产品生产及质量监督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重金属 仪器分析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温州水域4类常见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晶磊 周前进 +6 位作者 邵鑫斌 王瑶华 陈炯 闫茂仓 苗亮 唐标 张严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7-959,共13页
磺胺类、四环素、喹诺酮类和多粘菌素抗生素是医学与养殖业中的常用抗生素,其中多粘菌素在畜牧养殖业中常作为促长剂添加。调查分析了这4类抗生素的常见耐药基因在东海温州近海水域的分布情况。利用抗性平板筛选温州近海水域对磺胺类、... 磺胺类、四环素、喹诺酮类和多粘菌素抗生素是医学与养殖业中的常用抗生素,其中多粘菌素在畜牧养殖业中常作为促长剂添加。调查分析了这4类抗生素的常见耐药基因在东海温州近海水域的分布情况。利用抗性平板筛选温州近海水域对磺胺类、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可培养细菌分离株,对耐药分离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目标耐药基因检测;对目标耐药基因阳性的耐药分离株进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检测以及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对上述4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利用抗性平板筛选获得可培养耐药分离株1 605株,从中筛选到目标耐药基因阳性的51株,检出率为3.18%,包括含磺胺类耐药基因35株、含四环素耐药基因36株、含喹诺酮耐药基因17株、含多粘菌素耐药基因2株;51株耐药菌归于7个菌属,其中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 43株,占比84.31%,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各2株,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Thalassobius sp.及Amphritea sp.各1株;上述2株非常见分离株不统计在内,常见的49株均对四环素耐药, 41株对多粘菌素耐药,对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的分离株均为34株;同时,发现23株对4类抗生素均产生耐药, 16株对多达3种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同时,鉴定出MCR-3阳性的条件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各1株。综上,温州市近海水域中含有常见耐药基因的耐药分离株检出率较低,但同一耐药基因的细菌分布多样,对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及多粘菌素类等4类抗生素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明显。研究结果将为评估温州近海水域的细菌耐药性风险,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温州水域 耐药基因 多重耐药 MC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志坚 胡忠健 +4 位作者 郭安托 陈坚 柯爱英 蒋日进 李霞芳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42-447,共6页
为探究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于2020年4-5月在瓯江流域温州段采集刀鲚114尾,对其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瓯江刀鲚繁殖群体雌、雄鱼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的拟合关系等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为探究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于2020年4-5月在瓯江流域温州段采集刀鲚114尾,对其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瓯江刀鲚繁殖群体雌、雄鱼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的拟合关系等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性异形现象显著。(2)瓯江刀鲚繁殖群体的性腺重量与体长、体重呈一定正相关关系;瓯江刀鲚雌鱼的性腺重、性腺指数、肝重、肝体指数等极显著高于雄鱼(P<0.01),说明两性在营养物质储运和能量利用的策略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瓯江 生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3 位作者 李尚鲁 陈少波 仇建标 周志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非常明显,春季的物种数(53种)明显高于秋季(25种),而两个季节都出现的物种只有17种。浙南大型底栖藻类平均生物量为540.16g·m-2,春季(722.18g·m-2)明显高于秋季(358.14g·m-2);从垂直分布来看,秋季与春季各断面生物量也并不相同,秋季低潮区739.45g·m-2>中潮区334.95g·m-2>高潮区0g·m-2;春季中潮区1 943.30g·m-2>低潮区965.03 g·m-2>高潮区290.41g·m-2。从物种优势度可以看出,两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在群落的功能地位上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如春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是第1优势种,而秋季却成第2优势种。Shannon-Winner指数(H′)、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秋季分别为1.38±0.66、0.70±0.38、0.93±0.41,春季分别为1.65±1.09、1.07±0.63、0.80±0.38。各断面多样性相差较大,这与浙南各断面的大型底栖藻类的稳定和复杂性有很大关系,这一点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也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大型底栖藻类 物种 生物量 优势度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彭欣 仇建标 +3 位作者 陈少波 谢起浪 李尚鲁 黄晓林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111-118,共8页
随着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从浙江典型海湾乐清湾入手,分析了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形成的机制,即自然和人为多种复杂动力因素形成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导致生态系统出现了脆弱性... 随着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从浙江典型海湾乐清湾入手,分析了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形成的机制,即自然和人为多种复杂动力因素形成的相互耦合作用下导致生态系统出现了脆弱性,其脆弱性可分为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两类。固有脆弱性主要由陆海动力作用形成的,包括径流、气温、降水、波浪、潮流等环境因素。特殊脆弱性由人类开发活动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海岸工程、滩涂围垦、水产养殖、污染等非环境因素。综合以上原因,指出了乐清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已接近不健康边缘,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虽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尚能发挥,但已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严重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受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程度显著,氮磷比失衡,春季全湾水质为劣四类,夏季76%的海域水质为四类或劣四类;(2)海湾自然水域实际面积缩小近四分之一,纳潮量相应减少了近5.79%;(3)生物多样性降低,总生物量和物种数逐年下降,海洋食物链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4)养殖区沉积物质量下降,在水动力作用下易造成"二次污染";(5)周边的渔业经济下滑,捕捞鱼类个体偏小,且低值鱼类较多。最后对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修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应落实海洋环境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入海污染物控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防治海水养殖污染、利用大型海藻修复水域富营养化以及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报和执法管理体系,使海洋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生态系统 修复对策 乐清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南沿浦湾浅海养殖区水质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柯爱英 黄振华 +4 位作者 蔡景波 曾国权 吴越 陈坚 范正利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1,共7页
根据2013~2015年对沿浦湾浅海养殖区的水质进行的监测与分析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养殖区海水的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根据2013~2015年对沿浦湾浅海养殖区的水质进行的监测与分析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养殖区海水的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超过二类标准的指标为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石油类.该养殖区春、冬两季水质指标超标情况较为明显,春季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石油类,冬季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该养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而有机污染程度总体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养殖区 海水质量评价 营养状况 有机污染状况 沿浦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烂弧菌灭活菌苗对美国红鱼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爱敏 闫茂仓 +3 位作者 胡利华 谢起浪 陈少波 单乐州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制备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福尔马林灭活菌苗,通过浸泡、注射和口服3种方式接种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分别在接种免疫后第7、14、21、28、35天采鱼血,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第28天用1.0×... 制备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福尔马林灭活菌苗,通过浸泡、注射和口服3种方式接种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分别在接种免疫后第7、14、21、28、35天采鱼血,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第28天用1.0×108CFU/mL的灿烂弧菌悬液进行攻毒试验,检测菌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在第21天达到峰值,且浸泡组和注射组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口服组;在35d实验期内,各免疫组的血清溶菌酶活力有明显提高,各浸泡组和注射组于免疫接种后14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浸泡3组外,其余各免疫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在免疫接种后14d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受免鱼对人工攻毒均具有保护作用,以注射2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鱼 灿烂弧菌 菌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养模式下条石鲷·文蛤·龙须菜的生长状况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鹏 黄贤克 +2 位作者 王铁杆 陈少波 林少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719-9720,共2页
[目的]对条石鲷、文蛤、龙须菜混养模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人工模拟养殖系统,在人工育苗池进行鱼-贝-藻的混养试验,选用条石鲷、文蛤和龙须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组合以及养殖模式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结果]龙须菜、条石鲷... [目的]对条石鲷、文蛤、龙须菜混养模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人工模拟养殖系统,在人工育苗池进行鱼-贝-藻的混养试验,选用条石鲷、文蛤和龙须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组合以及养殖模式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结果]龙须菜、条石鲷和文蛤在混养条件下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条石鲷和文蛤的存活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说明龙须菜对文蛤和条石鲷的生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了养殖生物的产量。[结论]以大型藻类为基础的综合养殖生态系统较其他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贝-藻 养殖模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在铜藻中的亚细胞分布及细胞壁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鹏 刘玮 +3 位作者 王朋云 王铁杆 钟晨辉 陶月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1-298,共8页
为揭示铜藻(Sargassum horneri)细胞壁在砷(As)生物吸附中的作用,以铜藻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As胁迫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1))下细胞亚组分中的As含量变化,并对细胞壁的吸附动力学、细胞壁多糖As吸附效果以... 为揭示铜藻(Sargassum horneri)细胞壁在砷(As)生物吸附中的作用,以铜藻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As胁迫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1))下细胞亚组分中的As含量变化,并对细胞壁的吸附动力学、细胞壁多糖As吸附效果以及细胞壁多糖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50μmol·L^(-1))As胁迫时,50.0%的As分布于细胞壁,明显高于其他组分;而在高浓度(≥150μmol·L^(-1))As胁迫时,As优势分布由细胞壁转向细胞可溶组分,细胞壁中的As比例下降至36.4%~37.3%。随着As胁迫浓度升高,细胞壁As含量呈上升趋势,当As胁迫浓度超过100μmol·L^(-1)时,细胞壁As含量上升趋于平缓。细胞壁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酯化改性和甲基化改性可降低细胞壁As吸附的平衡容量,其降幅分别为68.5%和42.9%,同时细胞壁多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也表明羟基、氨基、羧基、硫酸盐基等官能团为细胞壁As吸附提供了结合位点。细胞壁多糖体外吸附实验表明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多糖As吸附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铜藻细胞壁具有重要的As吸附能力,其中多糖官能团是细胞壁吸附As的关键因素,随多糖含量的升高细胞壁可吸附更多的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亚组分 细胞壁改性 吸附动力学 多糖 傅里叶红外光谱 铜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