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南麂列岛开展底栖螺类增殖放流活动
1
作者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0期87-87,共1页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联合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南麂列岛马祖岙、大沙岙、火焜岙开展管角螺、泥东风螺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南麂保护区日渐衰退的底栖螺类资源。此次增殖放流管角螺3.66万粒,平均螺高为2.22厘... 日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联合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南麂列岛马祖岙、大沙岙、火焜岙开展管角螺、泥东风螺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南麂保护区日渐衰退的底栖螺类资源。此次增殖放流管角螺3.66万粒,平均螺高为2.22厘米;泥东风螺7.65万粒,平均螺高为1.22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养殖 海洋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 增殖放流 螺类 底栖 管角螺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参加国家“蓝色粮仓”专项启动会暨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
2
作者 《科学养鱼》 2021年第4期85-85,共1页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东海渔业资源增殖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参加了启动会,并汇...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东海渔业资源增殖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参加了启动会,并汇报了课题“陆基工厂化节约高效养殖模式集成示范”实施方案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养殖 东海水产研究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集成示范 渔业资源增殖 实施方案 养殖模式 蓝色粮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路径研究
3
作者 秦松 邱文致 +3 位作者 陆振 刘伟成 叶深 杨云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渔业生产安全是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发展情况,提升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海洋渔船新质生产力,基于对浙江省海洋渔船、渔业安全生产事故...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渔业生产安全是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发展情况,提升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水平,培育海洋渔船新质生产力,基于对浙江省海洋渔船、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及海洋渔船基层管理组织的考察调研,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从基层海洋渔船管理组织监管机制、人员配备、自建能力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梳理了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海洋渔船组织化管理的发展情况和问题短板,总结了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典型模式,提出了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路径,为浙江省海洋渔船安全生产管理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渔船组织化 安全生产 管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其基质效应研究
4
作者 徐汇镔 朱洁 +2 位作者 周朝生 胡园 陆荣茂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700,共12页
为建立大黄鱼、鲫鱼、中华鳖等大宗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通用、高效、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振荡联用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经液液萃取完成净化并采用UPLC-MS/MS测定。通过提取试剂中的酸含量、振荡时间、超声时间、... 为建立大黄鱼、鲫鱼、中华鳖等大宗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通用、高效、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振荡联用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经液液萃取完成净化并采用UPLC-MS/MS测定。通过提取试剂中的酸含量、振荡时间、超声时间、氮吹压力、温度等变量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前处理条件。同时评价大黄鱼、鲫鱼、中华鳖、南美白对虾、青蟹及其性腺、缢蛏中目标物的基质效应,并通过同位素内标、基质匹配曲线探讨了基质效应的补偿途径。结果表明:6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2.20%~118.00%;在0.2~20 ng·mL^(-1)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检出限为0.1μg·kg^(-1),恩诺沙星检出限为0.5μg·kg^(-1),定量限均为1.0μg·kg^(-1)。该方法满足水产品中喹诺酮类残留的检测要求。南美白对虾、青蟹性腺、大黄鱼基质对6种目标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基质匹配曲线和内标法均可使基质效应得到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养殖水产品 高风险 喹诺酮 基质效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渔业生存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欣 杨建毅 +2 位作者 陈少波 薛峰 王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讨论了海洋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海洋捕捞中的过度捕捞、兼捕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塘建设、天然苗种采捕、养殖品种逃逸等均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降... 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讨论了海洋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海洋捕捞中的过度捕捞、兼捕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塘建设、天然苗种采捕、养殖品种逃逸等均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海洋捕捞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针对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消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措施——建立海洋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伏季休渔、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活动、修复典型生境等,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控制捕捞强度和入海污染,科学实施围填海,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优化养殖模式,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海洋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海洋渔业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重金属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星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70-2173,共4页
中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由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简要介绍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加热消解法、... 中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由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简要介绍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加热消解法、微波消解法、灰化消解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法等在水产品重金属含量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使用效果及其优缺点,以期为水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监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重金属 前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氨氮应激行为嵌入式表征研究
7
作者 聂鹏程 钱程 +3 位作者 汪清平 曾国权 马建忠 刘世晶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3-510,522,共9页
基于应激行为学的赤点石斑鱼应激行为表征是实现赤点石斑鱼氨氮胁迫识别的前提与基础,但现有方法大多依赖于高性能硬件,不利于行为表征方法在养殖现场嵌入式系统上部署和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赤点石斑鱼氨氮胁迫环境下活动量减少、... 基于应激行为学的赤点石斑鱼应激行为表征是实现赤点石斑鱼氨氮胁迫识别的前提与基础,但现有方法大多依赖于高性能硬件,不利于行为表征方法在养殖现场嵌入式系统上部署和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赤点石斑鱼氨氮胁迫环境下活动量减少、躯体痉挛失衡等症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化检测跟踪算法的赤点石斑鱼氨氮应激行为表征方法。首先使用GhostV2卷积对YOLO v5s进行轻量化改进,采用AFPN来支持不同维度特征直接融合,消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轻量化模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4.3%和89.5%,平均精度均值为96.2%,较改进前提高1.6个百分点,模型内存占用量约为轻量化前模型的60%。为了减少在复杂环境中跟踪时赤点石斑鱼ID频繁跳变的问题,本文在Ocsort中嵌入了一个轻量级的外观特征提取网络并在目标关联时将目标的外观相似度矩阵引入总匹配代价矩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跟踪算法MOTA和IDF1分别为94.7%和69.3%,比YOLO v5s与OC-SORT的检测跟踪算法分别提高3.2、6.7个百分点。最终结合石斑鱼氨氮应激行为学研究结果,选用赤点石斑鱼平均运动速度、躯体失衡石斑鱼数量来表征赤点石斑鱼氨氮应激行为,行为识别准确率为92.2%,可准确检测出赤点石斑鱼是否处于氨氮胁迫环境中。本文的轻量化表征方法可部署到Jetson Orin Nano嵌入式系统上,平均运行速度为6 f/s,可为工厂化赤点石斑鱼养殖氨氮胁迫的高效实时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氨氮应激行为表征 YOLO v5 Ocsort 嵌入式系统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融 《现代渔业信息》 1994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其中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作、鱼类性别的控制、鱼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贝类的变态和附着、海洋自然产物和药物、经济海藻的原生质体分离和海带单倍体克隆的建立。作者...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其中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作、鱼类性别的控制、鱼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贝类的变态和附着、海洋自然产物和药物、经济海藻的原生质体分离和海带单倍体克隆的建立。作者认为,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必须依赖于基础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移 性别控制 水产养殖 海洋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牡蛎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彬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0年第5期6-10,共5页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牡蛎养殖模式,处延牡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牡蛎良种场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牡蛎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搞好...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牡蛎养殖模式,处延牡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牡蛎良种场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牡蛎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搞好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宽牡蛎销售渠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牧蛎养殖 养殖模式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鱼祭]亲鱼养殖和人工产卵技术
10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2 位作者 马建忠 任鹏 李安 《水产养殖》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鱼祭]属,是我国南北沿海近岸常见的经济鱼类。作为滤食性鱼类,斑(鱼祭)在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生态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水人工增殖放流中,斑[鱼祭]是常见品种,在实现生态洁水...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隶属于鲱形目、鲱科、[鱼祭]属,是我国南北沿海近岸常见的经济鱼类。作为滤食性鱼类,斑(鱼祭)在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生态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水人工增殖放流中,斑[鱼祭]是常见品种,在实现生态洁水的同时,提高渔民捕捞收益。南美白对虾池塘或高位池养殖中常混养适量的斑[鱼祭],一方面斑[鱼祭]能滤食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改善养殖水质,减少虾病发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生产力,增加斑[鱼祭]养成的额外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鱼类 斑鱼祭 人工产卵 经济鱼类 亲鱼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浙江省今后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业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洪科 《水产科技情报》 1995年第5期208-211,共4页
分析了浙江省海水网箱养殖业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省今后进一步发展海水网箱养殖业提出了八条意见。
关键词 浙江省 海水网箱养殖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融 《福建水产》 1993年第2期61-64,共4页
海洋生物技术又称海洋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开发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海洋生物或其成分,来完成某些商业目的的技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 海洋生物技术又称海洋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开发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海洋生物或其成分,来完成某些商业目的的技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基因转移技术,染色体操作,鱼类性别的控制,鱼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贝类的变态和附着,经济海藻的原生体质分离和海带单位体克隆的建立,现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洋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13
作者 邱文致 秦松 +8 位作者 唐未 叶深 范青松 唐久 艾龙威 吴强 林克泽 郑春芳 刘伟成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7,共13页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 为掌握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2023年9月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水生生物及环境要素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93种,其中包括20种浮游幼体,2023.09航次物种数最丰富(63种),2022.11航次物种数最低(45种);其中优势种(Y≥0.02)包括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a pacifica)等19种。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12.84 ind./m^(3),平均生物量为614.82 mg/m^(3),存在明显的航次差异,2023.09航次丰度和生物量最高,2022.11航次丰度和生物量最低。浮游动物香农-威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64、0.55和2.57。Spearman相关性分析、非度量多维度排序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总氮质量浓度、硝酸盐质量浓度和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南麂列岛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4个不同河口刀鲚群体形态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艾龙威 俞正森 +7 位作者 郑春芳 秦松 范青松 叶深 冯广朋 孙述好 邱文致 刘伟成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摸清不同河口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差异,采集瓯江口、长江口、黄河口、鸭绿江口4个刀鲚群体共115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0项可量性状以及14项框架... 为摸清不同河口刀鲚(Coilia nasus)的形态差异,采集瓯江口、长江口、黄河口、鸭绿江口4个刀鲚群体共115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0项可量性状以及14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仅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体长(C6/SL)、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C9/SL)和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体长(C10/SL)指标在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在各群体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瓯江口与长江口刀鲚群体的形态最为接近,与黄河口、鸭绿江口刀鲚群体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对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0.95%、16.24%、11.00%、7.49%、5.64%、4.67%、4.63%,累计贡献率为70.62%。判别分析显示:群体内综合判别率为97.4%。研究表明,4个刀鲚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躯干部和头部性状上,差异形成可能与摄食习性和栖息地环境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刀鲚的种群鉴别、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河口 框架结构 形态差异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15
作者 李安 马建忠 +2 位作者 单乐洲 任鹏 邵鑫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24-729,共6页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 为了解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3种水产渔药对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探讨其安全的使用剂量,在水温(25±0.6)℃,pH值7.43±0.33,溶解氧含量>6.56 mg·L^(-1)的条件下,开展了3种药物对体长(2.68±0.24)cm、体重(1.97±0.23)g的斑鰶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亚甲基蓝、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对斑鰶幼鱼24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282、8.984和7.004 mg·L^(-1),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9.577、7.545和6.551 mg·L^(-1),72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199、7.400和6.031 mg·L^(-1),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7.063和5.900 mg·L^(-1),3种渔药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0.706和0.590 mg·L^(-1)。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亚甲基蓝属于低毒药物,硫酸铜硫酸亚铁(5∶2)和聚维酮碘属于中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鰶 水产渔药 急性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用于微藻培养的效果研究
16
作者 李腾腾 覃诺云 +3 位作者 徐金齐 李鹏全 陈琛 方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87-494,共8页
为探究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8701、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设置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 为探究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8701、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设置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漂白粉消毒沙滤海水(有效氯浓度为35 mg·L^(-1))3个实验组,以煮沸沙滤海水作为对照组,对球等鞭金藻8701、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进行单种培养,培养时间10 d。结果显示,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适用于3种海洋微藻的培养,电解氧化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处理组球等鞭金藻8701在培养第10天获得最高细胞密度,为437.7×10^(4)cell·mL^(-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间青岛大扁藻的藻细胞终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电解氧化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电解氧化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的最终细菌总数与漂白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牟氏角毛藻各组最终细菌总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电解氧化海水EOW_(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可用于培养青岛大扁藻,而电解氧化海水EOW_(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适合培养球等鞭金藻8701、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研究旨在探究电解氧化法处理沙滤海水对微藻培养的影响,为饵料微藻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氧化 微藻 海水处理 生长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 打造“浙江深远海养殖产业集聚示范区”
17
作者 杨大海 徐晓林 +3 位作者 周朝生 郭远明 杨亮杰 谢建军 《中国水产》 2023年第8期34-36,共3页
我国自2000年开始发展深远海养殖,浙江省依托丰富的岛礁资源,主导发展工程化围栏、抗风浪深水网箱,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分布广、规模大,产业链初步成型,模式不断创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活跃。文章分析了浙江省打造深远海养... 我国自2000年开始发展深远海养殖,浙江省依托丰富的岛礁资源,主导发展工程化围栏、抗风浪深水网箱,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分布广、规模大,产业链初步成型,模式不断创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活跃。文章分析了浙江省打造深远海养殖产业集聚区的定位与优势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建议,以期打造深远海养殖产业促进渔民增收、渔区共富新标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发展对策建议 新标杆 海洋渔业 深水网箱 共富 民间资本投资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动物致病弧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8
作者 闫茂仓 陈少波 +1 位作者 单乐州 谢起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5-481,共7页
关键词 弧菌 病原 流行病学 诊断技术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岛海洋沉积物中抗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致病弧菌的放线菌分离和筛选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淑江 刘健 +3 位作者 杨星星 王海雁 闫茂仓 陈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76,共6页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南麂岛近海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得86株放线菌,用琼脂块法和杯碟法结合筛选出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两种大黄鱼病原性弧菌具有不同拮抗作用的海洋放线菌5株,其中编号NJR0956的菌...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南麂岛近海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得86株放线菌,用琼脂块法和杯碟法结合筛选出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两种大黄鱼病原性弧菌具有不同拮抗作用的海洋放线菌5株,其中编号NJR0956的菌株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25m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测定了5株活性菌株的抗菌谱。结果表明,它们对指示菌中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四种病原弧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在对NJR0956的抑菌效果研究中发现,该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不仅能够增殖,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海洋放线菌 病原弧菌 抗菌活性 抗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原位复合生态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安阳 曾国权 +3 位作者 陈雪初 陈琛 何圣兵 谢起浪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3,共6页
氨氮和悬浮物质过高、溶解氧过低,以及频繁换水带来的外排废水的污染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由扬水造流设备、生物挂膜填料、沉淀斜管等构成的原位复合生态净化技术,在凡纳滨对... 氨氮和悬浮物质过高、溶解氧过低,以及频繁换水带来的外排废水的污染是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养殖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由扬水造流设备、生物挂膜填料、沉淀斜管等构成的原位复合生态净化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开展中试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对水质改善较为明显,养殖凡纳滨对虾18 d后,与对照塘相比,试验塘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平均相对去除率分别为41.2%、70.0%和66.4%,悬浮物质平均相对去除率为38.6%,溶解氧在傍晚18:00与凌晨4:00分别增加13.8%和39.0%。这表明原位复合生态净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生态净化技术 凡纳滨对虾养殖 扬水造流设备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