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氢涡轮流量计叶尖泄漏涡空化及其流场特性研究
1
作者 项姣姣 包福兵 +1 位作者 凃程旭 毕祯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6,共8页
为了探究液氢涡轮流量计内流特性,使用k-ωSST湍流模型和考虑热效应的Zwart空化模型,通过六自由度(6DOF)动网格方法,研究了液氢涡轮流量计在测量范围上限出现的热力学空化现象及叶尖泄漏涡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叶顶和叶根率先出现... 为了探究液氢涡轮流量计内流特性,使用k-ωSST湍流模型和考虑热效应的Zwart空化模型,通过六自由度(6DOF)动网格方法,研究了液氢涡轮流量计在测量范围上限出现的热力学空化现象及叶尖泄漏涡对其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叶顶和叶根率先出现空化现象,叶尖泄漏涡空化呈螺旋状分布,并受热力学效应影响显著。叶片入口处压力脉动剧烈,各主导频率都在77.8 kHz左右,同时脉动幅值随空泡的再生溃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涡轮流量计 空化 六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波峰值的气体超声流量计频率跟踪方法
2
作者 徐铖 赵伟国 +1 位作者 章圣意 潘旭东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7,共7页
气体超声流量计由于工况环境复杂,致使超声换能器无法工作在最佳状态,造成其回波信号弱、衰减严重等问题,进而影响气体超声流量计整机性能。针对此问题,分析了超声换能器阻抗与谐振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波峰值的超声换能器频率跟... 气体超声流量计由于工况环境复杂,致使超声换能器无法工作在最佳状态,造成其回波信号弱、衰减严重等问题,进而影响气体超声流量计整机性能。针对此问题,分析了超声换能器阻抗与谐振点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回波峰值的超声换能器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在回波峰值与频率的关系基础上,采用频率特征点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最佳起始频率,然后根据模型的反正切函数作为步长改变因子进行频率跟踪,最终获得最佳激励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气体超声流量计的最佳频率跟踪准确且快速,可有效提高气体超声流量计在复杂工况下的计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换能器 气体超声流量计 回波峰值 起始频率 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气体流量计时频域信号处理的脉动流测量方法
3
作者 金泽力 赵伟国 +1 位作者 章圣意 梁佳娜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1-1667,共7页
针对时差法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在流量脉动时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分析脉动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交替采样得到顺、逆流飞行时间,然后对飞行时间进行改进的上采样方法处理,提高数据的采样频率和平滑度。上采样处理后的... 针对时差法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在流量脉动时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分析脉动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交替采样得到顺、逆流飞行时间,然后对飞行时间进行改进的上采样方法处理,提高数据的采样频率和平滑度。上采样处理后的飞行时间序列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准确的脉动流周期,采用动态时间规划算法将多个脉动周期的顺、逆流飞行时间序列对齐,截取一个脉动流周期内的飞行时间序列进行计算,得到准确的平均时差,从而减少脉动流引起的流量测量误差。基于该方法设计了硬件电路和软件,并进行脉动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流量下的脉动流测量误差小于0.5%,测量重复度优于0.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超声流量计 时频域处理 快速傅里叶变换 脉动流 动态时间规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口径涡街流量计设计与测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奕瑶 谢代梁 +2 位作者 刘铁军 徐雅 黄震威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4-252,共9页
涡街流量计是基于流体振荡原理对流量进行测量的流量计,但在低流速下输出的信号很微弱,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叠加各种现场产生的噪音。并且目前工业上使用小口径涡街流量计在小流量工况下存在测量局限性,一般最小口径仅到DN15。针对目前... 涡街流量计是基于流体振荡原理对流量进行测量的流量计,但在低流速下输出的信号很微弱,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会叠加各种现场产生的噪音。并且目前工业上使用小口径涡街流量计在小流量工况下存在测量局限性,一般最小口径仅到DN15。针对目前涡街流量计存在的问题对DN10及以下的微小口径涡街流量计结构及参数进行研究,以满足工业上的测量新需求。基于模拟仿真计算平台,建立不同尺寸参数的微小口径涡街流量计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提出优化的涡街流量计结构尺寸。通过对不同压力监测点的压力波动强度及频率的研究,分析传感器的最佳布置位置。最后以电磁流量计为标准表对所研制的微小口径涡街流量计在微量程段进行了测试,对该被检流量计的误差、精度等参数进行实验,同时对雷诺数与斯特劳哈尔数之间的关系及仪表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所获的测量特性与实验测得的特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微小口径涡街流量计相对误差优于0.5%,重复性等指标能够满足微量程段内的测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街流量计 卡门涡街 流道结构 数值仿真 FLUENT 微小口径 取压位置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气体流量控制器原位校准装置研究
5
作者 回博旭 徐志鹏 +2 位作者 张高明 周彬 孙英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半导体制造需使用多种气体用于沉积、光刻等工序,气体流量控制的精度直接影响加工质量。而流量控制器需要经常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工作性能。半导体设备和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流量控制器只能进行原位校准。为解决流量控制器的原位校准问题... 半导体制造需使用多种气体用于沉积、光刻等工序,气体流量控制的精度直接影响加工质量。而流量控制器需要经常检测和校准以确保其工作性能。半导体设备和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流量控制器只能进行原位校准。为解决流量控制器的原位校准问题,根据半导体设备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pVTt方法的流量控制器原位校准装置,基于CFD仿真对固定容器充气后的非稳态流场进行计算,并预测流场稳定后的平均温度,从而实现充气气体流量的快速检测。通过与高精度流量校准装置对比,装置可以实现N2介质50~50000 mm^(3)/s的流量校准,精度优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气体流量 原位校准 流量控制器 动态pVTt 流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微小流量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侯立凯 范旭 +2 位作者 金羽卓 刘铭扬 包福兵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3-1584,共12页
随着流体力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医疗健康、能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微量液体与微流控技术逐渐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液体微小流量(每分钟几微升、几纳升,甚至更低)的测量需求逐渐凸显出来.随着... 随着流体力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医疗健康、能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微量液体与微流控技术逐渐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液体微小流量(每分钟几微升、几纳升,甚至更低)的测量需求逐渐凸显出来.随着特征尺度的减小,原有的液体流量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测量准确度的要求,因此,需要流量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满足微小流量测量和传感器微尺度集成的需求.文章介绍了液体微小流量的应用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根据测量过程中是否引入外界能量(例如电能、热能等),将现有的和正在开发的液体微小流量测量技术分为有源流量测量技术和无源流量测量技术;其次,分别对其包含的具体测量技术展开论述,主要包括质量流量测量技术(科里奥利和微谐振器)、热式流量测量技术(热损失型、热分布型和热脉冲型)、光流控流量测量技术(光致褪色)、压力转换流量测量技术(压差式、悬臂式和柔性膜形变)、粒子测速技术、重力测量技术和弯月面追踪技术等,并讨论了上述测量技术的传感测量原理、测量性能指标和优缺点;最后,结合液体微小流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测量体系的建设,总结了液体微小流量测量的应用前景和有待解决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流量 测量 流量计 微量液体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锥流量计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鹏 谢代梁 +1 位作者 张凌峰 陈盼盼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8,共6页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化工、动力、炼油、油气开采与输送等领域,其参数的传感与测量是工业系统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难题。提出一种双锥结构的新型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设计并加工了直径比分别为0.5、0.6、0.7、0.8和0.9的双锥流量计,分析了... 气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化工、动力、炼油、油气开采与输送等领域,其参数的传感与测量是工业系统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难题。提出一种双锥结构的新型差压式流量测量方法,设计并加工了直径比分别为0.5、0.6、0.7、0.8和0.9的双锥流量计,分析了不同直径比双锥流量计对单相介质的测量特性。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开展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准气相流量比与Lockhart-Martinelli常数的关系,基于分相流理论建立了适合双锥流量计的两相流流量测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直径比下准气相流量比与Lockhart-Martinelli常数均具有优良的线性关系,流量测量模型对气液两相流总流量测量的误差可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锥流量计 气液两相流 流量 测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时差法的气体超声流量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潘旭东 赵伟国 +3 位作者 章圣意 林新霞 林恒 马也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0-496,共7页
针对气体超声流量计在测量中存在回波信号衰减大、波形易受工况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时差的气体超声流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相似度评估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特征点进行准确定位,进而获取飞行时间差的粗测量值,其次选取... 针对气体超声流量计在测量中存在回波信号衰减大、波形易受工况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时差的气体超声流量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相似度评估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特征点进行准确定位,进而获取飞行时间差的粗测量值,其次选取特定回波波形进行互相关法计算获得时差的细测量值,最后对两次测量结果相加得到高精度时差,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流量测量。不同压力下的声速测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在100 kPa至500 kPa范围内可准确测量飞行时间和时差。气体流量计样机的流量测量误差小于1%,重复性优于0.2%,并在大流量下与传统阈值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优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超声流量计 回波相似度 特征点定位 互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式体积管法微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宏明 徐雅 +2 位作者 刘铁军 谢代梁 黄震威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08,共9页
为实现对微小气体流量计的便携式计量校准,设计了一种基于活塞式体积管法的微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数学建模设计了活塞的几何尺寸,构建了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光电检测系统,以满足装置所需的检测时间准确度。利用动网格6DOF技术研究光... 为实现对微小气体流量计的便携式计量校准,设计了一种基于活塞式体积管法的微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通过数学建模设计了活塞的几何尺寸,构建了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光电检测系统,以满足装置所需的检测时间准确度。利用动网格6DOF技术研究光纤传感器位置,通过分析活塞运动中的惯性效应,确保在2个光纤传感器之间的匀速运动。为满足现场在线检定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开发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并设计了人机交互控制与数据采集界面。对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8%(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活塞式体积管 控制系统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间隙式层流元件设计及流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雨萱 谢代梁 +3 位作者 崔骊水 徐雅 黄震威 刘铁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201,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层流流量计(LFM)线性度不佳、长径比较大、加工使用不便和结构易受流体影响等诸多问题,受双锥流量计的启发,提出了一种环形间隙式层流元件结构,介绍了测量原理和流道内非线性压力损失来源。保持该结构外套筒体和圆柱锥体同... 为了解决传统层流流量计(LFM)线性度不佳、长径比较大、加工使用不便和结构易受流体影响等诸多问题,受双锥流量计的启发,提出了一种环形间隙式层流元件结构,介绍了测量原理和流道内非线性压力损失来源。保持该结构外套筒体和圆柱锥体同轴心,其流道截面为同心圆环,通过CFD仿真确定了锥形导流结构的合理锥形角度,确定了层流元件的尺寸参数。将取压孔设置在流道中充分发展的层流段,理论上消除了传统毛细管式LFM进出口处流动局部损失和层流发展段的动能损失。制作3种不同间隙大小的试件并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测量流量值小于53 mL/min时,层流元件的测量误差在3%以内;当测量流量值在(130~6189)mL/min时,测量误差在±2%以内;层流元件的压差和流量之间具有优秀的线性关系。说明环形间隙式层流元件结构可有效克服传统LFM的非线性影响,同时测量流量范围可随间隙大小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流量计 微小气体流量 环形间隙式 数值模拟 流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热式气体流量计的研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平平 赵伟国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9-622,共4页
针对大中型管道以及不规则流场中气体流量测量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多传感器结构的气体流量计。在测量管道中按照对数线性法选取测量特征点,采用4个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获取特征点的流量信号,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建立特性曲线的函数... 针对大中型管道以及不规则流场中气体流量测量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多传感器结构的气体流量计。在测量管道中按照对数线性法选取测量特征点,采用4个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获取特征点的流量信号,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建立特性曲线的函数关系式。在不规则流场条件下对200mm口径样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传感器测量方法能够明显改善单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热式气体流量计 不规则流场 多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式双柱塞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春伟 张高明 徐志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9-1234,共6页
针对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活塞缸筒尺寸受限、流量范围较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往复式双柱塞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基于该装置探索了单缸、双缸并联以及双缸串联等不同模式的运行规律。采用0.06 m^(3)/h名义流量喷嘴进行了检定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活塞缸筒尺寸受限、流量范围较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往复式双柱塞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基于该装置探索了单缸、双缸并联以及双缸串联等不同模式的运行规律。采用0.06 m^(3)/h名义流量喷嘴进行了检定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在不同运行模式时的重复率均小于0.02%,其中单缸和双缸并联模式下检测误差不超过0.02%,双缸串联模式下不超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气体流量 往复式双柱塞 标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液体流量校准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立凯 范旭 包福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9-585,共7页
微小液体被广泛应用于微反应器中,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高通量、集成化、方便控制等优势,微小液体流量计可以实现对样品的精确控制,但在极低流量下(μL/min乃至nL/min),微小液体流量计存在计量基标准不完善、校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综... 微小液体被广泛应用于微反应器中,具有传热传质效率高、高通量、集成化、方便控制等优势,微小液体流量计可以实现对样品的精确控制,但在极低流量下(μL/min乃至nL/min),微小液体流量计存在计量基标准不完善、校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在微小液体流量计量领域所采用的几种校准技术,主要包括质量法和体积法,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给出了这些技术目前所能达到的校准范围和不确定度。分析表明,现有的质量法微小液体流量校准技术在应用于微小液体时仍具有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种作用机制的影响;体积法微小液体流量校准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虽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在未来有望成为更具有研究前景的一种方法。最后,结合微小液体流量计量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测量体系的建设,展望了微小液体流量计量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微流体学 测量 校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D的涡街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力辉 刘通 +5 位作者 谢代梁 季鹏 詹毅 刘铁军 徐雅 黄震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1-737,共7页
针对涡街信号处理中振动干扰及噪声信号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信号处理方法。在获取涡街传感器输出的两路差分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噪声系数对两路信号进行合成,并采用SVD对信号的主要频率成分进行分解。通过对涡... 针对涡街信号处理中振动干扰及噪声信号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信号处理方法。在获取涡街传感器输出的两路差分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噪声系数对两路信号进行合成,并采用SVD对信号的主要频率成分进行分解。通过对涡街信号幅频关系的分析,将有效信号分量从分解出来的频率成分中提取出来,进而计算出信号的频率。测试结果表明利用SVD可以有效提取信号中的主要频率成分,滤除杂乱噪声及振动干扰信号,提高涡街流量计信号处理的准确度与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街信号 奇异值分解 噪声系数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潘江 林娜 +1 位作者 王玉刚 徐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88,共5页
为克服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中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方法的弊端,将数值模拟引入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并通过比较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符合程度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通过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 为克服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中实验数据处理一般方法的弊端,将数值模拟引入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并通过比较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的符合程度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通过不同方法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处理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数据,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较少的数据点即可得到正确的结果。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改进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而且对实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导热系数 瞬态热线法 数据处理 数值模拟 有限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测温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志鹏 洪育仙 +1 位作者 樊奇 谢代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40,共6页
p 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是我国气体流量计量的原级标准之一,其计量准确度不仅受温度传感器性能影响,与测温点的布置方案也有明显关系。本文研究的p VTt法装置,标准容器的容积为26 m3,工作原理为常压进气法。标准容器内安装有搅拌风机... p 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是我国气体流量计量的原级标准之一,其计量准确度不仅受温度传感器性能影响,与测温点的布置方案也有明显关系。本文研究的p VTt法装置,标准容器的容积为26 m3,工作原理为常压进气法。标准容器内安装有搅拌风机和导流风道,以减少温度场稳定时间并提高温度场均匀程度。装置采用35个精密铂电阻作为温度采集元件,将各测温点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视作测量的平均温度。论文针对该装置建立CFD仿真模型,开展标准容器内温度场特性的非稳态仿真研究,针对等体积划分和均匀布置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都能较准确地测量容器平均温度,但等体积方案在流场稳定后期波动更小,其与平均温度的差值最大不超过0.00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流量 标准装置 PVTT 测温方案 流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线性转板式气体流量调节阀结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震威 潘国兵 +1 位作者 丁芬芬 徐志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3-338,共6页
提出了一种电控线性转板式流量调节阀(阀门通径DN50),阀芯开口采用专门设计的形状以实现开度与流量的线性关系,驱动系统采用减速步进电机以保证阀门开度的精度和重复性。采用面积割补法推导了阀芯曲线方程,设计了特殊的平面旋转密封结构... 提出了一种电控线性转板式流量调节阀(阀门通径DN50),阀芯开口采用专门设计的形状以实现开度与流量的线性关系,驱动系统采用减速步进电机以保证阀门开度的精度和重复性。采用面积割补法推导了阀芯曲线方程,设计了特殊的平面旋转密封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设计的阀门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不同开度的重复性实验表明,不同开度流量重复性优于0.26%,验证了该结构阀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流量调节阀 结构设计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动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数字阀压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雅楠 徐志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气体的可压缩特性使得压力和流量可以通过同一个阀门进行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高压气动压力和流量复合控制数字阀,该阀包括八个二级开关阀,通过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构成压力闭环反馈控制,二级阀阀口采用临界流喷嘴结构以减少压损。在... 气体的可压缩特性使得压力和流量可以通过同一个阀门进行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高压气动压力和流量复合控制数字阀,该阀包括八个二级开关阀,通过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构成压力闭环反馈控制,二级阀阀口采用临界流喷嘴结构以减少压损。在介绍阀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二级开关阀阀口面积的编码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仿真软件AMESim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阀能够实现快速准确且稳定的压力输出,气源压力为20MPa的情况下,输出压力的范围为1~19MPa,稳态偏差在±0.1MPa以内,具有较好的压力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数字阀 高压气动 临界流喷嘴 压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层流元件的气体微小流量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佳 谢代梁 +2 位作者 徐雅 黄震威 刘铁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目的 常规毛细管层流流量测量技术因层流传感元件结构而存在进出口压损等非线性问题。因此,须改进层流传感元件,解决非线性问题。方法 提出了一种锥形结构的层流元件,利用在层流充分发展段直接取压的优势,有效解决层流起始段非线性压损... 目的 常规毛细管层流流量测量技术因层流传感元件结构而存在进出口压损等非线性问题。因此,须改进层流传感元件,解决非线性问题。方法 提出了一种锥形结构的层流元件,利用在层流充分发展段直接取压的优势,有效解决层流起始段非线性压损问题,能直接反映流量与差压之间的线性关系。设计并加工了3种不同间隙的锥形层流元件,搭建了空气微小流量测量系统。结果 在0.015 0~2.348 1 kg/h气体流量范围内,3套装置的测量误差均小于±2%,其中,基于间隙为0.7 mm的锥形层流元件装置的测量误差最小,小于±1%。结论 锥形层流元件用于天然气等气体微小流量测量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层流元件 差压 质量流量 层流传感技术 流量测量 气体微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径量表中双正弦机构原理误差研究
20
作者 王颖 禹静 李东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为提高内径量表的测量准确度,采用数学建模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双正弦机构的原理误差进行研究。在正弦机构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内径量表建立双正弦机构的传动模型,通过与百分表刻度特性比较得到原理误差模型。提出两种通过调整传动... 为提高内径量表的测量准确度,采用数学建模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双正弦机构的原理误差进行研究。在正弦机构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内径量表建立双正弦机构的传动模型,通过与百分表刻度特性比较得到原理误差模型。提出两种通过调整传动特性来减小原理误差的方案,利用软件建模分析表明杠杆臂长的最佳调整模型对减小原理误差的效果更优。自行设计实验平台对原理误差进行重复测量,初步验证杠杆臂长转角与原理误差的非线性特性,建议后续研究可从分析双正弦机构初始位置的角度改进测量实验。该研究为工程实际应用中调修内径量表、提高测量准确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径量表 双正弦机构 原理误差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