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对涌潮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鲁海燕 潘存鸿 +3 位作者 胡成飞 汪求顺 曹颖 曾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钱塘江河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江缩窄,显著改变了河口的水沙、地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而对于涌潮在高强度人类活动扰动下的响应认知尚不全面。基于实测资料,结合涌潮数学模型分析大规模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潮汐、河...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钱塘江河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治江缩窄,显著改变了河口的水沙、地貌及其相互作用过程,而对于涌潮在高强度人类活动扰动下的响应认知尚不全面。基于实测资料,结合涌潮数学模型分析大规模治江缩窄对钱塘江河口潮汐、河床以及涌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治江缩窄后,滩槽分布基本稳定;山潮水比增大,大致以盐官为界,涌潮河段下游段淤积,上游段冲刷,沙坎下移;高潮位沿程抬升,涌潮起潮点附近及闸口—仓前河段潮差增大,仓前—盐官河段潮差减小;涌潮起潮点和最大涌潮位置下移,观潮位置固定,潮景丰富稳定,潮到时间稳定,涌潮高度变幅减小,仓前—盐官河段涌潮高度减小。为保护涌潮,需要在涌潮河段维持较大的潮差和适宜的水深,不宜开展大规模的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潮汐 治江缩窄 沙坎 钱塘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岬湾沙滩沙泥分界特征及机理
2
作者 黄君宝 刘旭 +1 位作者 姚文伟 黄世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以浙江省淤泥质海岸岬湾沙滩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和沙泥分界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岬湾沙滩沙泥分界点高程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潮位、滩前波高、沙滩坡度和潮差是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沙泥分界点深度... 以浙江省淤泥质海岸岬湾沙滩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和沙泥分界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岬湾沙滩沙泥分界点高程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潮位、滩前波高、沙滩坡度和潮差是影响沙泥分界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沙泥分界点深度与滩前1/10大波平均波高和大潮平均潮差呈正相关关系,与沙滩坡度呈负相关关系;沙泥分界点位置呈现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夏季沙泥分界点位置向海外移且高程下降、冬季分界点向岸上溯,2020年比2019年的沙泥分界点位置呈现向海外移、高程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湾沙滩 沙泥分界 淤泥质海岸 演化机理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变化特征模拟分析
3
作者 朱沈鸣 史英标 程文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钱塘江为强涌潮、高含沙、强冲淤的冲积性河口,认识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变异特征对河口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水沙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其... 钱塘江为强涌潮、高含沙、强冲淤的冲积性河口,认识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变异特征对河口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水沙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其纵向分布对潮流动力、尖山河段河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潮周期内含沙量呈强烈的时变特征,半月潮周期内含沙量与潮差呈明显的正相关;含沙量纵向分布表现为“仓前至曹娥江口含沙量高、两头低”的最大浑浊带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的随潮变化与断面形态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丰富河口输沙规律和治理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段 含沙量 时空分布 水沙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冲击桩柱体最大压强及最大载荷的计算方法
4
作者 王旭 屈科 +1 位作者 杨元平 王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103,共14页
涌潮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特殊强非线性间断流,因此涌潮区域内桥墩等桩柱体建筑物会受到极大的涌潮冲击力,可能会对桩柱体等涉水结构造成严重毁坏。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和wave2Foam构建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 涌潮是一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特殊强非线性间断流,因此涌潮区域内桥墩等桩柱体建筑物会受到极大的涌潮冲击力,可能会对桩柱体等涉水结构造成严重毁坏。基于开源程序OpenFOAM和wave2Foam构建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求解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首先,进行高精度涌潮数值水槽计算涌潮传播、演变及与桩柱体相互作用的能力;然后,数值计算涌潮与桩柱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涌潮传播、演变及桩柱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并阐明不同形态涌潮与桩柱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涌潮复杂水动力特性机理;最后,系统分析不同涌潮高度、潮前水深、桩柱体斜置角度和作用方向对涌潮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的影响。结果表明:涌潮与桩柱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涌潮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着涌潮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大趋势;波状涌潮和弱旋滚涌潮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潮前水深的增大而增大,然而强漩滚涌潮冲击桩柱体时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随潮前水深的变化没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涌潮冲击桩柱体过程中,相比垂直桩柱体涌潮对正向斜置桩柱体作用的水动力载荷较小,且最大冲击压强的大小也因桩柱体的斜置发生了明显的减小现象。基于对涌潮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最大冲击压强数据结果进行系统整理,结合理论特性分析,提出适合不同形态涌潮冲击桩柱体时的最大水动力载荷和涌潮最大冲击压强的理论计算公式。为强潮区域桥梁基础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桩柱体 水动力特性 理论分析 wave2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极端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 被引量:19
5
作者 史英标 鲁海燕 +1 位作者 杨元平 曹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5-692,共8页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分别经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某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三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且与后来地质详勘的沉积分析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极端洪水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段盐水入侵的时空变化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9
6
作者 史英标 潘存鸿 +1 位作者 程文龙 尤爱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杭州城市供水85%取自钱塘江河口段,取水水质在枯水大潮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盐水入侵的威胁,分析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时空变化及研制二维数值预测模型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十分必要。根据钱塘江河口段实测水文氯度资料,分析了强潮作用下盐水... 杭州城市供水85%取自钱塘江河口段,取水水质在枯水大潮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盐水入侵的威胁,分析钱塘江河口盐水入侵时空变化及研制二维数值预测模型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十分必要。根据钱塘江河口段实测水文氯度资料,分析了强潮作用下盐水入侵的时空变化特征;据此构建考虑斜压作用的二维水流、盐度输移的耦合数学模型,计算格式采用守恒性较好的有限体积法;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数值分析了径流和潮汐对钱塘江河口段盐水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口段的盐水入侵明显地受径流和潮汐的影响,据此可通过增大上游新安江水库的下泄流量抑制盐水入侵上溯以减小取水口氯度及超标时间,确保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入侵 二维盐度数值模型 有限体积法 钱塘江河口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浙江入海河流水沙通量变化过程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伯虎 吴修广 谢东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基于1961—2012年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流域降水量和相关人类活动,通过数理统计,阐述了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浙江入海河流径流量基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无明... 基于1961—2012年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流域降水量和相关人类活动,通过数理统计,阐述了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浙江入海河流径流量基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无明显趋势性变化,降水量的波动是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近50年来,河流的输沙量年际波动比较剧烈,整体呈减少的态势。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双累积拟合陆线表明,输沙量存在2—5个不等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各阶段输沙量明显减少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流域的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兴建、人为采砂等活动改变了河流的水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水沙通量 时间尺度 降水量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水沙数学模型的并行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文龙 史英标 吴修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54-57,共4页
为了提高河口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速度,通过基于共享内存的OpenMP和基于区域分解的消息传递模型(MPI并行)两种并行方法,将串行的河口水沙数学模型并行化。将并行模型应用到钱塘江河口潮流泥沙运动模拟实例中。结果表明,该并行模型能大大... 为了提高河口水沙数学模型的计算速度,通过基于共享内存的OpenMP和基于区域分解的消息传递模型(MPI并行)两种并行方法,将串行的河口水沙数学模型并行化。将并行模型应用到钱塘江河口潮流泥沙运动模拟实例中。结果表明,该并行模型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其中,OpenMP方法并行效率较低,而基于区域分解的MPI并行有很好的加速效果,在64个处理器上加速比可接近36,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数学模型 区域分解 并行化 MPI Metis OPENMP 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头潮生成演变数值模拟及其理论计算
9
作者 屈科 郑伟 +1 位作者 王超 喻仞石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2-1782,共11页
当潮波进入喇叭状河口时,由于地形的升高和河口的逐渐缩窄,会发生剧烈变形的特殊水力现象,即涌潮.一旦涌潮与涉水结构物(如海塘)相互作用,在这些结构物的阻挡下往往使涌潮往相反的方向传播,从而形成回头潮.回头潮因其威力大,一定程度上... 当潮波进入喇叭状河口时,由于地形的升高和河口的逐渐缩窄,会发生剧烈变形的特殊水力现象,即涌潮.一旦涌潮与涉水结构物(如海塘)相互作用,在这些结构物的阻挡下往往使涌潮往相反的方向传播,从而形成回头潮.回头潮因其威力大,一定程度上危及人们生命.过去对回头潮的研究较少,关于回头潮产生的机理研究还不够充分.文章通过高精度数值模拟对垂直海塘上的回头潮水动力特性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入射涌潮高度和潮前水深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同时基于一维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经典的伯努利方程,推导了回头潮高度、传播速度以及冲击载荷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且应用高精度数值仿真的计算结果对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了系统的验证.结果表明:入射涌潮高度和潮前水深对回头潮的高度、传播速度、冲击载荷及形态产生较明显影响.提出的回头潮高度、传播速度以及冲击载荷的理论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满足回头潮分析的计算要求,可用于相关工程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头潮 理论计算 数值计算 冲击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强潮河口排涝闸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中进 韩晓维 +1 位作者 包纯毅 王自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11,共5页
目前钱塘江河口沿线的挡潮排涝闸以内凹式布置为主,闸室宽度规模约为闸上河道宽度的0.60~0.85。由于钱塘江河口所具有的强涌潮和高含沙量特性,容易造成闸下淤积,局部淘刷严重;加上闸上河道配套规模偏小,从而影响了排涝闸排涝能力的充分... 目前钱塘江河口沿线的挡潮排涝闸以内凹式布置为主,闸室宽度规模约为闸上河道宽度的0.60~0.85。由于钱塘江河口所具有的强涌潮和高含沙量特性,容易造成闸下淤积,局部淘刷严重;加上闸上河道配套规模偏小,从而影响了排涝闸排涝能力的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闸前增设调蓄设施、闸轴线与堤线一字型布置等技术。上述措施可以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排涝闸的排涝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研究成果可为感潮河口排涝闸等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闸淤积 排涝能力 闸下冲刷 强潮河口 钱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推移质颗粒识别优化算法研究
11
作者 王浩 杨飞奇 +3 位作者 张磊 吴伟 谢皓南 赵琳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推移质运动规律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中低水流条件下的推移质平衡输沙试验,将灰度相减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旨在提出一种优化的推移质运动颗粒识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跟踪测速技... 推移质运动规律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中低水流条件下的推移质平衡输沙试验,将灰度相减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旨在提出一种优化的推移质运动颗粒识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跟踪测速技术(PTV)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推移质颗粒运动轨迹,从而建立紊流相干结构与颗粒运动强度关系。为清晰捕捉运动距离较小颗粒,对YOLOv5(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网络结构进行卷积块改进、增加注意力机制和优化损失函数处理,以增强其在推移质颗粒识别任务中对极小目标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1)灰度相减方法可识别运动距离较大的颗粒,改进YOLOv5模型则能够更好识别运动距离较小的颗粒,通过合并优化两种方法,在本文设置的试验工况下可更准确识别推移质运动颗粒和运动轨迹;2)中低水流强度条件下,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强度受紊流相干结构影响沿水槽横向方向呈现间隔条带结构,并且随着水流强度增加,条带结构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其宽度也由窄转宽,当水流强度继续增大时紊动掺混剧烈,条带结构遭到破坏逐渐消失;3)总体看来:泥沙颗粒运动多集中在水槽中间区域,边壁处运动较少,沙条带结构呈现中间宽两边窄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条带结构是受紊流大尺度相干结构的影响而形成,而非二次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灰度相减 YOLOv5 颗粒运动轨迹 条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飞云江河口河床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永 郜会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8,共4页
2000年以来,飞云江流域受上游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口外南北两侧大规模滩涂围垦、河道采砂、桥梁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河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2000年为界,利用此前22 a、其后12 a共30个测次的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近10多年... 2000年以来,飞云江流域受上游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口外南北两侧大规模滩涂围垦、河道采砂、桥梁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河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2000年为界,利用此前22 a、其后12 a共30个测次的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近10多年来飞云江河口的河床演变形势。研究表明,在相关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口河床容积较此前扩大约11.9%,河床冲淤变幅有所减小,河床稳定性有所增强;弯曲河段深槽由原来紧贴凹岸向走中发展,顺直河段断面形态由"W"形向"U"形发展。此外,对其影响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人类活动影响 河道容积 断面形态 飞云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水库测量技术研究
13
作者 魏荣灏 徐达 +1 位作者 何江 史永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8-191,共4页
传统的水库测量技术主要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人工测点或无人机进行,该方式采集数据效率和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水利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平台的水陆一体探测技术,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使用ROV平台的三维... 传统的水库测量技术主要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人工测点或无人机进行,该方式采集数据效率和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水利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平台的水陆一体探测技术,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使用ROV平台的三维图像声呐获取涉水构筑物的水下隐蔽结构,使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陆域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库区地形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了库区的高分辨率成果。在浙江省台州市大型水库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取水库包括水下地形、大坝、溢洪道等的详细几何信息,基本符合数字孪生L3级底板的数据要求,并可使用WebGIS技术实现成果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测量 多源数据融合 水陆一体探测技术 多波束 激光雷达 三维图像声呐 水下机器人 无人机 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OV的水下精细探测技术在水闸安全检测的应用
14
作者 魏荣灏 徐达 +1 位作者 龚令平 刘振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161,共4页
水闸在防洪、抗旱、供水、灌溉、发电、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保证水闸的安全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传统蛙人潜水检测方法安全风险大、工作效率低、获取可量测数据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ROV的水下精... 水闸在防洪、抗旱、供水、灌溉、发电、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保证水闸的安全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传统蛙人潜水检测方法安全风险大、工作效率低、获取可量测数据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ROV的水下精细探测技术,使用ROV搭载高清可见光成像设备和三维图像声呐/水下激光扫描仪获取检测对象的可见光数据和三维点云数据。在某水闸的应用结果表明,ROV可代替蛙人进行检测,获取的清晰影像资料及可量测三维点云数据可为水下隐蔽构筑物安全检测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 安全检测 水下精细探测技术 ROV 三维图像声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云江河口河势演变新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15
作者 林一楠 张伯虎 苏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2-26,78,共6页
为了解浙江飞云江河口近期河势变化特征及河势变化影响因素,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对各个特征地貌单元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大型涉水工程和人类活动对河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飞云江河口主要的河势变化发生... 为了解浙江飞云江河口近期河势变化特征及河势变化影响因素,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对各个特征地貌单元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大型涉水工程和人类活动对河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飞云江河口主要的河势变化发生在涂头-上望河段,其变化可分为心滩退化、支汊淤积和主槽位置调整三大类。通过实测径流、泥沙资料统计分析,提出上游建库和江道采砂等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沙边界条件变化是导致飞云江河口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演变 河势变化 人类活动 飞云江河口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河口闸上河床演变对建闸的响应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柏明 史英标 杨元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2,共4页
针对挡潮闸闸上河床演变的响应研究较少的问题,以浙江省强潮河口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基于建闸前水沙输移特点及河床演变分析,采用动床数学模型研究了建闸对闸上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建闸后闸上河道蓄水及口门侵蚀基面抬高,闸前至... 针对挡潮闸闸上河床演变的响应研究较少的问题,以浙江省强潮河口曹娥江口门建闸为例,基于建闸前水沙输移特点及河床演变分析,采用动床数学模型研究了建闸对闸上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建闸后闸上河道蓄水及口门侵蚀基面抬高,闸前至新三江闸河段内呈壅水淤积,新三江闸以上河段发生单向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河口 动床数学模型 水流挟沙能力 挡潮闸 河床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P盲区流速反演模型在钱塘江河口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坤军 张杰 +1 位作者 王佑喜 张秀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117-119,151,共4页
基于抛物线和对数流速分布模型,经概化、推导转化为流速分布线性模型,对ADCP流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最小二乘算法建立回归模型,实现了对ADCP盲区流速的反演。将反演模型应用于对钱塘江河口流速的测量,实测数据表明:涨急时,流速剖面服... 基于抛物线和对数流速分布模型,经概化、推导转化为流速分布线性模型,对ADCP流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最小二乘算法建立回归模型,实现了对ADCP盲区流速的反演。将反演模型应用于对钱塘江河口流速的测量,实测数据表明:涨急时,流速剖面服从抛物线模型;落急时,流速剖面服从对数模型。采用对应反演模型计算的流速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反演模型能准确地对ADCP盲区流速进行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P 盲区流速 流速剖面 回归分析 河口地区 钱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河口水下地形测量潮位控制研究
18
作者 王灵锋 任少华 李亚飞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4期79-82,共4页
钱塘江河口属于强潮河口,具有潮差大、流急、地形复杂和局地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对潮位控制设计与实施造成较大困难。为解决钱塘江河口水下地形测量潮位控制难题,针对强潮河口的水下地形和潮汐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潮位控制的潮位站... 钱塘江河口属于强潮河口,具有潮差大、流急、地形复杂和局地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对潮位控制设计与实施造成较大困难。为解决钱塘江河口水下地形测量潮位控制难题,针对强潮河口的水下地形和潮汐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潮位控制的潮位站布设方案与作业时间要求。实测数据表明,只要合理布设潮位站、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作业,强潮河口水下地形测量的潮位控制可以达到规范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河口 水下地形 潮位控制 钱塘江河口 潮汐特征 同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西江塘海塘塘脚冲淤特性研究
19
作者 张芝永 陈甫源 +2 位作者 曾剑 杨元平 何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38,共4页
海塘塘脚冲刷是影响河口海塘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把握河口区复杂水动力下海塘塘脚冲淤规律并提出精准的海塘塘脚冲刷预测方法,对保障海塘工程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以钱塘江河口西江塘海塘为例,利用2010年以来的逐月实测断... 海塘塘脚冲刷是影响河口海塘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把握河口区复杂水动力下海塘塘脚冲淤规律并提出精准的海塘塘脚冲刷预测方法,对保障海塘工程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以钱塘江河口西江塘海塘为例,利用2010年以来的逐月实测断面监测资料,分析了海塘塘脚冲淤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悬移质挟沙力输沙和河床变形理论,提出了基于过程的非恒定水流下塘脚冲刷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其塘脚冲刷深度。结果表明,西江塘段海塘呈现洪冲潮淤的变化规律,其塘脚冲刷的临界径流量约为5 000 m~3/s,冲刷预测误差可降低到20%以内,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塘脚冲刷 挟沙力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娥江大闸闸下地形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20
作者 林一楠 潘虹 +2 位作者 胡成飞 郑国诞 杨伟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曹娥江大闸建成以来闸下冲刷问题比较突出,已陆续实施了3次防冲加固措施。为厘清闸下冲淤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长系列实测资料、数学模型成果和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钱塘江涌潮、大闸泄水量和前期地形对闸下冲淤的影响。研究表... 曹娥江大闸建成以来闸下冲刷问题比较突出,已陆续实施了3次防冲加固措施。为厘清闸下冲淤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长系列实测资料、数学模型成果和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分析了钱塘江涌潮、大闸泄水量和前期地形对闸下冲淤的影响。研究表明:(1)钱塘江涌潮会造成闸下大范围淤积,在大闸不泄水情况下,闸下单月平均淤积可达2.2 m;(2)大闸泄流时将闸下泥沙向下游单向输移,是造成闸下河床刷深的主要动力因素。由闸门泄水量和闸下冲刷幅度关系可知,闸门泄水量越大则闸下最深点高程降幅越大;(3)闸下前期地形也是影响冲淤幅度的重要因素,在闸门泄水量不变情况下,前期地形越高则冲刷幅度越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与大闸泄水量、前期地形相关的闸下冲刷幅度预测计算式,可为大闸的运行调度和闸下防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 多元回归分析 曹娥江大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