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乌小鲵肢体再生及其分子机制
1
作者 陈昊 董瑞 +3 位作者 王岩峰 谢净倍 张招旭 郑荣泉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2-1041,共10页
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是中国特有的易危小鲵科动物,仅分布于浙江省的部分丘陵山地。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了义乌小鲵断肢再生的过程,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再生过程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义乌小鲵肢体具有较强的再生... 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是中国特有的易危小鲵科动物,仅分布于浙江省的部分丘陵山地。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了义乌小鲵断肢再生的过程,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再生过程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义乌小鲵肢体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再生过程可分为创伤愈合、组织溶解与去分化、再生芽基形成、形态发生及再分化4个阶段。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肢体再生过程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的基因,且其表达模式随肢体切除后的时间推移发生动态变化。通过筛选肢体再生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IL10参与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TGFβ3促进早期肌肉组织再生,而MMPs家族相关基因在组织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10个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本研究初步推测义乌小鲵可能通过Wnt/β-catenin、TGFβ、BMP等信号通路调控肢体再生过程,并促进无瘢痕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小鲵 肢体再生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