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2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共114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其发...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2月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共114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7例感染患儿,35例标本[痰液、尿液、粪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末端、气管导管末端]培养阳性,12例标本培养阴性,标本培养阳性率80.9%。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8.6%,革兰阳性菌占11.4%。两组患儿的比较中,其中剖宫产、性别、体质量、胎膜早破(>18 h)、宫院内感染、低血糖、低体温、出生窒息、出生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PICC置管和PICC置管时间(>14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住院时间和输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OR=0.567,95%CI(1.028,1.842)]和输血[OR=2.319,95%CI(1.427,4.523)]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和输血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银雪 应瑜 +2 位作者 章君华 王旭颖 杨慧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评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阴式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腹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 目的:通过比较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评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阴式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腹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对3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腹式组(P<0.05),与腹腔镜组相当(P>0.05);手术时间长于腹式组(P<0.05)而短于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和手术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1),与腹式组相当(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式 腹式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氨基酸转运体与肿瘤的关系
3
作者 胡世莲 赵卫刚 王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73-2674,共2页
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关于L-氨基酸转运体(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认为LAT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相关,是预测肿瘤不良预后的病理因素。目前国内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二者关... 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关于L-氨基酸转运体(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认为LAT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相关,是预测肿瘤不良预后的病理因素。目前国内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二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L-氨基酸 转运体 血管生成 病理因素 不良预后 L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配对的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华 王爱娇 楼淑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56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既有穿刺标本又有手术标本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6例,对每例标本进行HER-2受体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46例配对标本中,40例...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收集既有穿刺标本又有手术标本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6例,对每例标本进行HER-2受体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46例配对标本中,40例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的表达一致率为87.0%。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HER-2受体蛋白表达,具有极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H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1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申屠飞兰 王银雪 胡旭碧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0-631,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2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患病率及住院时间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经验的产科医生,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 剔除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轮状病毒感染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广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2-472,491,共2页
轮状病毒(RV)是小儿腹泻病较常见的病原之一,近年来发现该病毒可引发病毒血症,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尤其在临床表现为重症感染时,症状更为明显,危害更大。现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重症轮状病毒感染分析如下。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重症感染 临床分析 多脏器功能损害 小儿腹泻病 病毒血症 临床表现 感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可萍 朱品俐 +2 位作者 方程钰 胡玮 朱东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比较延迟脐带结扎及常规脐带结扎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按照脐带结扎方法,常规脐带结扎法、延迟脐带结扎法各纳入5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 目的比较延迟脐带结扎及常规脐带结扎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按照脐带结扎方法,常规脐带结扎法、延迟脐带结扎法各纳入5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0 min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出生24 h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MCA收缩期最大流速(Vs)、舒张期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产后10 min,实验组早产儿心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产儿出生24 h Hb、RBC、HC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早产儿出生24 h Vs、Vd、RI、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迟脐带结扎可有利于提高早产儿SpO2,改善血常规指标以及行为神经功能,对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脐带结扎 早产儿 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行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理念模式的细节行为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淋巴水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理念模式的细节行为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淋巴水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1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1例乳...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理念模式的细节行为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淋巴水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1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健康理念模式的细节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月水肿发生率,术前、术后6月评估患者淋巴水肿认知程度(诺曼问卷),自我效能〔自我效能评价量表(GSES)〕、生存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表(FACT-B)〕。结果两组术后1、3月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月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两组淋巴水肿认知问卷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月认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两组GSES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月GSE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两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功能、附加关注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理念模式的细节行为护理预防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淋巴水肿效果良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水肿 细节行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发生急腹症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理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发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妊娠期发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98例妊娠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发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妊娠期发生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98例妊娠期发生急腹症患者主要以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肌瘤变性为主,经腹部X线片、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诊断。保守治疗53例(54.1%),手术治疗45例(45.9%)。经过治疗后无死亡产妇,其中早产4例(4.1%),流产6例(6.1%)。随访结果显示,新生儿死亡1例(1.0%)。结论妊娠期急腹症发病急骤、转化迅速,易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尽早进行B超、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流产率、早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急腹症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流产应用于高危早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爱肖 王灵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7-98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危早孕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120例高危早孕药流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选择正常药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 目的:通过观察高危早孕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120例高危早孕药流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选择正常药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低、阴道流血量多、时间长,但完全流产仍可达87.5%,其出血量仅相当于一次月经量,盆腔感染及转经时间与初次药流者无明显差异,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高危早孕药流有可行性,但在普通药流的护理基础上,应针对高危药流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及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和进行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高危 护理 药物流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及诊疗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金哲敏 童伟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233-223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并总结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收治的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中,52例行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者3例,其余49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1例,死亡4例,死亡原...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特点并总结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收治的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儿中,52例行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者3例,其余49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1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是出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脑外伤。结论小儿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理特点,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过程中,应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应用腹腔穿刺、B超、CT等检查,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损伤 腹部损伤 小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胸新生儿14例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童春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67-2668,共2页
新生儿因胎粪吸入、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等原因(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产生气胸,临床上以呼吸窘迫,三凹征,青紫,胸廓不对称,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少,呼吸音减低等特点^[1]。新生... 新生儿因胎粪吸入、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等原因(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产生气胸,临床上以呼吸窘迫,三凹征,青紫,胸廓不对称,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少,呼吸音减低等特点^[1]。新生儿气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了14例气胸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腔穿刺置管抽气、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新生儿气胸 置管闭式引流 护理 肺泡破裂 2009年 静脉留置针 胎粪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颖俊 胡玮 金择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月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治疗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其中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月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治疗的学龄前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其中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式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干预前后Gesell评分、生活质量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10)。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大运动、细动作、应物、语言、应人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康复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康复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结论引导式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同时使患儿的智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学龄前儿童 脑瘫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