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儿童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布拉氏酵母菌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佩红 陈啸洪 +1 位作者 陈冰蓉 李华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哮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94例。两组均按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次,每日2次口服,连用4周。采用ELISA法检...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哮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94例。两组均按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次,每日2次口服,连用4周。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3组(另设健康组80例)及治疗后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中IL-17、IL-5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及IL-10、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治疗后两组IL-17、IL-5均下降(P<0.01,P<0.05),IFN-γ、IL-10上升(P<0.01,P<0.05),但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IL-10、IFN-γ与IL-17、IL-5浓度成负相关。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治疗儿童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l/Th2细胞因子的偏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细胞因子 布拉氏酵母菌 免疫调节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窘迫脐血细胞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杜娟 泮慧 +1 位作者 黄金莲 王明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26-4128,共3页
目的:探讨脐血IL-6、IL-8、IFN-γ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正常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宫内非窘迫组和剖宫产宫内窘迫组新生儿脐血IL-6、IL-8、IFN-γ的水平进行方差分析,ROC曲线预测价值。结果:(1)剖宫产宫内窘迫组... 目的:探讨脐血IL-6、IL-8、IFN-γ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正常阴道分娩组、剖宫产宫内非窘迫组和剖宫产宫内窘迫组新生儿脐血IL-6、IL-8、IFN-γ的水平进行方差分析,ROC曲线预测价值。结果:(1)剖宫产宫内窘迫组与其他两组比较,IL-6、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1minApgar评分越低,IL-6、IL-8水平升高和IFN-γ水平降低越明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中重度HIE组IL-6、IL-8、IFN-γ水平与另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4)IL-6、L-8对宫内窘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和0.869(P=0.000),诊断切点值分别为10.03和15.32,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结论:脐血IL-6、IL-8水平测定可作为诊断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的客观指标,便于早期预测HIE的发生,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早期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窒息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脐血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米克令舒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娟 胡晓红 方锦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32-313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与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沐舒坦(盐酸氢溴索注射液)7.5mg、B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mL、C组给予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与沐舒坦,均加生理...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与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沐舒坦(盐酸氢溴索注射液)7.5mg、B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mL、C组给予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与沐舒坦,均加生理盐水至2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连用5~7d。观察比较3组临床指标、呼吸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呼吸增快、胸骨凹陷、紫绀、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日均明显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二氧化碳分压于治疗后12h开始各时点均有明显下降,氧合指数于治疗后24h开始各时点均有明显上升,与单独应用普米克令舒或沐舒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与沐舒坦氧气驱动雾化治疗,作用更直接,起效更快,效果肯定,无不良反应,适用于不同等级医院,为新生儿肺炎的辅助治疗提供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婴儿 新生 普米克令舒 沐舒坦 氧气驱动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蔗糖溶液在新生儿腰椎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建 方锦平 +1 位作者 陈红芳 蒋璐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00-3601,3610,共3页
目的观察口服蔗糖溶液在新生儿腰椎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入住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临床考虑有颅内感染需行腰椎穿刺术的新生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新... 目的观察口服蔗糖溶液在新生儿腰椎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入住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临床考虑有颅内感染需行腰椎穿刺术的新生儿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新生儿均行腰椎穿刺术,观察组于腰椎穿刺前给予24%蔗糖溶液1 ml口服,之后继续给予安慰奶嘴非营养性吮吸;对照组新生儿腰椎穿刺前后给予安慰奶嘴非营养性吮吸。比较两组新生儿腰椎穿刺前、穿刺开始后2 min、穿刺停止后10 min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结果腰椎穿刺前,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开始后2min和穿刺停止后10 min,观察组新生儿NIPS评分及心率低于对照组,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蔗糖溶液在新生儿腰椎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婴儿 新生 脊椎穿刺 镇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痛132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309-4309,共1页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的就诊症状.由于其病因多病情复杂.以及小儿不能很好地配合体格检查及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以致临床上常出现误诊和漏诊。现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32例小儿腹痛病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小儿腹痛 诊治 病史资料 体格检查 病例分析 病因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甲酸环腺苷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娟 李兴周 周建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1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观察葡甲酸环腺苷酸对儿童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及该药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患儿76例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给予吸氧、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 目的观察葡甲酸环腺苷酸对儿童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及该药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患儿76例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给予吸氧、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衡等综合治疗;B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每次4-5mg·kg^-1,治疗5~7d;C组3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葡甲酸环腺苷酸,2.5-5.0mg·kg^-1·d^-1,连续5~7d。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C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和P〈0.05)。A组治疗前后CD^+8、CD4/CD8变化不明显,B组和C组治疗后CD^+8、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葡甲酸环腺苷酸治疗哮喘急性严重发作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有免疫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甲酸环腺苷酸 氨茶碱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妈咪爱、思密达联用佐治母乳性黄疸112例
7
作者 周高良 吕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62-2762,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妈咪爱 思密达 佐治 中枢神经系统 新生儿期 母乳喂养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