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来浙江入海河流水沙通量变化过程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伯虎 吴修广 谢东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基于1961—2012年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流域降水量和相关人类活动,通过数理统计,阐述了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浙江入海河流径流量基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无明... 基于1961—2012年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流域降水量和相关人类活动,通过数理统计,阐述了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浙江入海河流径流量基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无明显趋势性变化,降水量的波动是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近50年来,河流的输沙量年际波动比较剧烈,整体呈减少的态势。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双累积拟合陆线表明,输沙量存在2—5个不等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各阶段输沙量明显减少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流域的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兴建、人为采砂等活动改变了河流的水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水沙通量 时间尺度 降水量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强潮河口排涝闸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2
作者 包中进 韩晓维 +1 位作者 包纯毅 王自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11,共5页
目前钱塘江河口沿线的挡潮排涝闸以内凹式布置为主,闸室宽度规模约为闸上河道宽度的0.60~0.85。由于钱塘江河口所具有的强涌潮和高含沙量特性,容易造成闸下淤积,局部淘刷严重;加上闸上河道配套规模偏小,从而影响了排涝闸排涝能力的充分... 目前钱塘江河口沿线的挡潮排涝闸以内凹式布置为主,闸室宽度规模约为闸上河道宽度的0.60~0.85。由于钱塘江河口所具有的强涌潮和高含沙量特性,容易造成闸下淤积,局部淘刷严重;加上闸上河道配套规模偏小,从而影响了排涝闸排涝能力的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闸前增设调蓄设施、闸轴线与堤线一字型布置等技术。上述措施可以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排涝闸的排涝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研究成果可为感潮河口排涝闸等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闸淤积 排涝能力 闸下冲刷 强潮河口 钱塘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云江河口河势演变新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3
作者 林一楠 张伯虎 苏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2-26,78,共6页
为了解浙江飞云江河口近期河势变化特征及河势变化影响因素,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对各个特征地貌单元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大型涉水工程和人类活动对河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飞云江河口主要的河势变化发生... 为了解浙江飞云江河口近期河势变化特征及河势变化影响因素,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对各个特征地貌单元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初步分析了大型涉水工程和人类活动对河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飞云江河口主要的河势变化发生在涂头-上望河段,其变化可分为心滩退化、支汊淤积和主槽位置调整三大类。通过实测径流、泥沙资料统计分析,提出上游建库和江道采砂等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沙边界条件变化是导致飞云江河口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演变 河势变化 人类活动 飞云江河口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波作用下垂直挡板式透空堤透浪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邵杰 陈国平 +1 位作者 严士常 杨嵚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7,共8页
垂直挡板式透空堤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空式防波堤结构,通过将挡浪板垂直设置于波能最集中的水体表层来消减波浪,透浪系数是其最关键的指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规则波作用下入射波高、波周期、挡板相对入水深度、相对堤宽、相对挡板... 垂直挡板式透空堤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空式防波堤结构,通过将挡浪板垂直设置于波能最集中的水体表层来消减波浪,透浪系数是其最关键的指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不规则波作用下入射波高、波周期、挡板相对入水深度、相对堤宽、相对挡板超高、相对面板超高等因素对垂直挡板式透空堤透浪系数的影响规律,并在Wiegel公式的基础上拟合了垂直挡板式透空堤透浪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作为今后类似透空式防波堤结构透浪系数的近似估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波 垂直挡板 透空堤 透浪系数 防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潮头掺气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岳书波 曾剑 +1 位作者 陈永平 张芝永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5,共8页
强烈掺气的涌潮潮头在向河口上游推进的过程中对整个水域的环流结构、泥沙的输移、污染物的扩散乃至整个河口区域的生态平衡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涌潮潮头掺气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玻璃水槽中模拟了涌潮潮头,运用... 强烈掺气的涌潮潮头在向河口上游推进的过程中对整个水域的环流结构、泥沙的输移、污染物的扩散乃至整个河口区域的生态平衡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涌潮潮头掺气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在玻璃水槽中模拟了涌潮潮头,运用高速摄像记录系统拍摄涌潮潮头掺气的状态,并对其破碎状态进行观测、统计和分析。通过试验中涌潮潮头形态与涌潮Froude数之间的响应关系与现实中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的一致性,检验了试验中所模拟的涌潮潮头形态的合理性。涌潮潮头破碎掺气要历经4个阶段且不断重复,最终在潮头形成一系列的气泡云;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涌潮潮头掺气的形态,提出潮头形态的变化主要与落潮流速和涌潮潮头高度相关。为深入定量地研究涌潮潮头的掺气特性,定义涌潮潮头的掺气长度,其与潮前水深及其流速、涌潮潮头的高度及其传播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利用量纲分析确定涌潮潮头的相对掺气长度与涌潮强度和涌潮Froude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后,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试验数据得到计算涌潮潮头掺气长度的经验公式;最后通过对钱塘江盐官段涌潮潮头掺气长度的几组观测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的对比与误差分析,验证了经验公式的实用性,为更好地预测涌潮潮头掺气的特征提供了量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潮头掺气 掺气长度 涌潮强度 涌潮Froude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元平 陈刚 +1 位作者 陈韬霄 王瑞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等穿越河床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尤为困难。采用分层、分粒径组的方法模拟河床分层泥沙,探索分层河床冲刷预测的模拟方法,预测了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结... 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等穿越河床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尤为困难。采用分层、分粒径组的方法模拟河床分层泥沙,探索分层河床冲刷预测的模拟方法,预测了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结果表明,分层河床组合抗冲能力越弱,冲刷深度越大。试验冲刷深度结果合理,可做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河床 管道工程 模型设计 最大冲刷深度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式海堤结构尺度对越浪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杰 王永举 张芝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1,113,共5页
为系统研究坡式海堤结构尺度对越浪量的影响,开展了相关波浪水槽试验,在观察越浪量试验现象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斜坡坡度、防浪墙顶超高、防浪墙高度对斜坡式海堤越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浪墙顶超高对越浪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越浪量随... 为系统研究坡式海堤结构尺度对越浪量的影响,开展了相关波浪水槽试验,在观察越浪量试验现象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斜坡坡度、防浪墙顶超高、防浪墙高度对斜坡式海堤越浪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浪墙顶超高对越浪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越浪量随防浪墙顶超高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趋势随之变缓,无量纲形式下的越浪量随相对防浪墙顶超高的增大呈现较明显的指数递减关系;随着斜坡坡度的增大,因斜坡面上损耗能量的增加大于反射能量的减少,越浪量总体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斜坡坡度对越浪量的影响不及防浪墙顶超高;防浪墙顶超高一旦确定,防浪墙高度对越浪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式海堤 越浪量 结构尺度 无量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对沙滩侵蚀及其防护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伟良 邵杰 +1 位作者 王卫远 姚文伟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通过对深圳大小梅沙沙滩历史地形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了沙滩海域海床冲淤变化情况及沙滩地形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探讨了超强台风对沙滩的侵蚀破坏情况,研究了台风作用下泥沙运动特性。基于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超强台风对沙... 通过对深圳大小梅沙沙滩历史地形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了沙滩海域海床冲淤变化情况及沙滩地形变化的主要动力因子,探讨了超强台风对沙滩的侵蚀破坏情况,研究了台风作用下泥沙运动特性。基于波浪-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超强台风对沙滩侵蚀破坏,通过对比人工岬角实施前后的沙滩地形变化,分析了人工岬角对沙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沙滩以侵蚀为主,海床整体处于冲淤交替的调整性演变;大浪条件下沙滩侵蚀较严重,岸滩存在一定幅度的冲淤调整。物理模型试验能够很好地复演沙质海滩受台风浪冲淤范围和幅度,人工岬角使得其附近海域波浪能量有所衰减,泥沙沿岸输送至岬角附近并淤积,减小了向远海的泥沙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海岸冲淤 台风 人工岬角 沿岸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流作用下海底管线冲刷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文兵 王法承 +1 位作者 贾宏伟 杨元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海底管线冲刷悬空是诱发管道涡激振动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更好地对管线冲刷悬空情况进行评估,本文应用水动力-泥沙冲刷耦合模型,对往复潮流作用淤泥质海床海底管线局部冲刷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采用标准k-ε紊流方程对N-S方程进... 海底管线冲刷悬空是诱发管道涡激振动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更好地对管线冲刷悬空情况进行评估,本文应用水动力-泥沙冲刷耦合模型,对往复潮流作用淤泥质海床海底管线局部冲刷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采用标准k-ε紊流方程对N-S方程进行封闭,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模拟结果表明,双向潮流作用下,管道局部冲刷轮廓基本呈现对称状态,其最大冲刷深度位置因水流流速的转向而有所摆动,往复流引起的冲刷深度较恒定流情况减小约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流 海底管线 冲刷 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水流作用下桩柱表面压强及受力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芝永 肖厅厅 +2 位作者 戚蓝 陈刚 曾剑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3-581,共9页
涌潮水流是一种蕴含较大能量的强非线性间断流.针对我国钱塘江河口地区范围内桥墩等桩式建筑物在涌潮水流作用下长期遭受的猛烈冲击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桩柱在潮前水深上下两部分表面压强时程变化及涌潮潮头最大冲击压强出现位置进... 涌潮水流是一种蕴含较大能量的强非线性间断流.针对我国钱塘江河口地区范围内桥墩等桩式建筑物在涌潮水流作用下长期遭受的猛烈冲击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桩柱在潮前水深上下两部分表面压强时程变化及涌潮潮头最大冲击压强出现位置进行了探讨并拟合得到最大冲击压强计算公式;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分离式建模,对桩柱在潮前水深上下两部分受力进行提取分析并拟合得到涌潮作用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涌潮水流与桩柱相互作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瞬时冲击期内,潮前水深以上桩柱部分在潮头猛烈冲击作用下,桩柱表面压强及受到的作用力瞬间增大至极大值,潮前水深以下部分表面压强和受到的作用力增长缓慢;衰减振荡期内,桩柱在潮前水深以上部分表面压强和受到的作用力迅速下降,潮前水深以下部分压强波动不大,受到的作用力衰减速率明显小于潮前水深以上部分;绕流作用期内,桩柱在潮前水深上下两部分表面压强和受力波动逐渐减小.桩柱在涌潮作用下表面压强及受力大小与涌潮水流参数中的潮前水深h0和落潮流速V0呈负相关,与涌潮高度H呈正相关;涌潮作用下最大冲击压强出现在0.5 H附近,拟合得到的最大冲击压强及作用力计算公式经验证后具有良好的精度,可为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桩柱 表面压强 作用力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VCOM的杭州湾三维泥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修广 刘光生 程文龙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6,共11页
应用FVCOM建立了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杭州湾开展了三维潮流泥沙验证,结果基本满意.应用模型计算了杭州湾大潮期间涨落潮泥沙输运过程,通过平面、立面的泥沙分布特征,成功再现了杭州湾潮流泥沙的运动过程.尽管模拟... 应用FVCOM建立了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杭州湾开展了三维潮流泥沙验证,结果基本满意.应用模型计算了杭州湾大潮期间涨落潮泥沙输运过程,通过平面、立面的泥沙分布特征,成功再现了杭州湾潮流泥沙的运动过程.尽管模拟精度达不到平面二维模型的水平,但为三维潮流泥沙模型在强潮河口湾的应用作了重要的探索,通过进一步完善模型参数及分析,模型可以应用于涉水建筑物对附近三维水沙影响的分析评估,可为强潮河口湾开发、水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等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潮流泥沙 三维模拟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江通道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史英标 柳崇敏 +1 位作者 曹颖 杨元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8,共8页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钱江通道过江隧道河段洪、潮水流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钱塘江河口的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资料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过江隧道断面在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并与沉积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四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沉积学 极端水动力 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海底管线局部冲刷临界条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芝永 刘光生 曾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3-1437,共5页
为保护海底管线避免冲刷,对海底管线局部冲刷的临界条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海床多孔介质假设,通过添加源项方法来实现海床泥沙颗粒对水流的阻滞作用,建立了海底管线周围水动力场-渗流场耦合数值模型。利用前人数值试验结果对... 为保护海底管线避免冲刷,对海底管线局部冲刷的临界条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海床多孔介质假设,通过添加源项方法来实现海床泥沙颗粒对水流的阻滞作用,建立了海底管线周围水动力场-渗流场耦合数值模型。利用前人数值试验结果对该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基于边界造波法和VOF方法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管线周围水动力场-渗流场进行了联合数值求解。分析了波浪KC数、相对埋深e/D对管线两端压差的影响,研究了管涌出口处水力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管线两端压差和渗流水力梯度随着KC和相对埋深e/D的增大而减小。管线冲刷的临界无量纲流速随着KC和相对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并通过曲线拟合建立了一个用于计算管线冲刷无量纲流速的经验公式,为实际工程中海底管线的防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线 多孔介质 冲刷 临界条件 边界造波法 VOF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水流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戚蓝 肖厅厅 +1 位作者 张芝永 黄君宝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0,共9页
涌潮是一种对涉水建筑物冲击巨大的非线性强间断流,实现涌潮的小尺度精细模拟是分析涉水建筑物在涌潮作用下结构稳定性的前提。采用大涡模拟(LES)技术求解N-S方程,利用流体体积法(VOF)实现对自由水面的追踪,边界上给定基于涌潮理论公式... 涌潮是一种对涉水建筑物冲击巨大的非线性强间断流,实现涌潮的小尺度精细模拟是分析涉水建筑物在涌潮作用下结构稳定性的前提。采用大涡模拟(LES)技术求解N-S方程,利用流体体积法(VOF)实现对自由水面的追踪,边界上给定基于涌潮理论公式推导出的涨潮流速与水深条件,进行了涌潮的小尺度精细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涌潮传播速度与理论值比较接近,Fr<1.3时为波状涌潮,Fr>1.5时为旋滚涌潮,涌潮形态分区与前人的试验成果吻合。在涌潮传播过程中,潮头处流速最大,且表层流速波动幅度始终大于中低层流速波动幅度,旋滚涌潮潮头水体紊动比波状涌潮强烈。模拟结果同时表明涌潮潮前水深与涌潮高度是影响潮头流速波动和形态的主要因素。上述涌潮模拟方法可为涌潮河段涉水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大涡模拟 水力特性 流体体积法(V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强涌潮河段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海燕 何青 潘存鸿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30,共7页
通过建立涌潮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验证了钱塘江尖山河段两种不同河势下的水文资料,并应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水沙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种河势下,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水沙运动的共同点是:潮波变形剧烈,是涌潮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河段;... 通过建立涌潮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验证了钱塘江尖山河段两种不同河势下的水文资料,并应用模拟结果分析了水沙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种河势下,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水沙运动的共同点是:潮波变形剧烈,是涌潮形成、发展和壮大的河段;涌潮到达时,流速及含沙量急剧增大,瞬间增幅大,且水流及含沙量均存在间断;涌潮是含沙量急速增加的主要动力因素。水沙运动的不同点是:分汊河势下沿程各潮位站的高、低潮位均高于走南河势,但潮差略小于走南河势,涨、落潮平均流速均较走南河势强,分汊河势存在南、北两股涌潮,最终形成交叉潮,涌潮作用下的最大含沙量为走南河势的2~3倍,单宽输沙率为走南河势的1.5~2.5倍。研究成果可为尖山河段治理研究和有关部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强涌潮 泥沙输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上河道规模对行洪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中进 王自明 +1 位作者 韩晓维 史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7-221,共5页
闸坝工程建设后往往会抬高上游河道洪水位,对两岸的防洪不利,因此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以抵消其不利影响。以某工程建设拦河闸枢纽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两种方案沿程洪水位变化、影响范围以及洪水过程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闸坝工程建设后往往会抬高上游河道洪水位,对两岸的防洪不利,因此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以抵消其不利影响。以某工程建设拦河闸枢纽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两种方案沿程洪水位变化、影响范围以及洪水过程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拦河闸闸上河道规模扩大后,库区上游500~1000 m左右水位较常规方案有所抬高,但是幅度不大,库区上游1 km以外4~8 km范围内水位较常规方案大幅度降低,防洪效益明显。上游通过扩大闸前河道规模的方法,可达到既满足供水要求又能降低上游洪水位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坝枢纽 河道规模 二维数模 洪水过程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海区泥沙冲淤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伯虎 辜伟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8-32,共5页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所在海床的冲淤情势是取水口高程设置和电厂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工程海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资料,结合水沙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和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海区海床演变规律和趋势。结果表...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所在海床的冲淤情势是取水口高程设置和电厂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工程海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资料,结合水沙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和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海区海床演变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工程所在海床属于杭州湾南岸滩涂的一部分,摒弃围垦引起的短期冲刷效应,海床长期处于缓慢淤涨态势,淤积速率约0.04 m/a;沿岸潮流的输沙作用以及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海床淤涨的主因。工程建设后,取水口区域仍将保持淤积态势,周边规划工程亦将使取水口床面区域产生0.2 m左右的淤积。研究成果可为取水口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淤 数值模型计算 ARCGIS 空间分析 取水口 杭州湾南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鳌江中游河段含沙量及回淤分析
18
作者 刘云 王斌 王月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感潮河道受上游来水来沙及下游潮汐的作用,水沙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复杂。为研究鳌江中游河段河道拓宽疏浚后泥沙淤积情况,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鳌江中游河段显桥处含沙量与鳌江河口潮差呈指... 感潮河道受上游来水来沙及下游潮汐的作用,水沙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复杂。为研究鳌江中游河段河道拓宽疏浚后泥沙淤积情况,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鳌江中游河段显桥处含沙量与鳌江河口潮差呈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根据涨落潮量变化结合相关关系计算所得含沙量进行估算,河道拓宽疏浚至120m后,初始状态下游中潮时显桥—水头每潮淤积量为1 400m3;假定在一年中连续1、2、3个月的枯水流量下,最大淤积量分别为4×104、10×104、12×104 m3。表明泥沙淤积总量在前2个月快速增长,第3个月淤积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道 含沙量 回淤 淤积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线性分层环境下垂直贴壁异重流数值模拟
19
作者 杨元平 张芝永 薛建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7,共4页
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应用考虑密度的物质输运模型模拟计算了密度分层环境下的垂向二维贴壁射流过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异重流的演进过程、头部运动速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异重流的演进特征以及浮力系数对运动特征... 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应用考虑密度的物质输运模型模拟计算了密度分层环境下的垂向二维贴壁射流过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异重流的演进过程、头部运动速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异重流的演进特征以及浮力系数对运动特征值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说明该数值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分层流体环境下异重流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分层环境 浮力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潮水流引发的桥墩局部冲刷试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君宝 肖厅厅 +2 位作者 孙志林 张芝永 曾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1-446,共6页
针对河口地区桥墩等桩式建筑物在涌潮水流作用下出现的局部冲刷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以及局部冲刷坑形态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过程中桥墩局部切应力逐渐衰减,潮头水... 针对河口地区桥墩等桩式建筑物在涌潮水流作用下出现的局部冲刷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以及局部冲刷坑形态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过程中桥墩局部切应力逐渐衰减,潮头水流虽然引发较大的床面切应力,但是由于作用时间短,所以只造成大量泥沙起动,在后续快水阶段桥墩局部冲刷迅速发展;涌潮强度和弗劳德数越大,桥墩局部冲刷越强烈;不同截面形式的桥墩,方形桥墩在局部冲刷坑发展过程中,由于涌潮水流下切强度更大,引发了较强的涡系结构,导致迎水面冲刷比侧面绕流冲刷更强烈,圆形桥墩迎水面和侧面冲刷程度相差不大;方形桥墩进行不对称旋转时产生的冲刷深度比对称旋转时大。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到涌潮水流引发桥墩局部冲刷的综合计算公式,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与试验值最大误差不超过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桥墩 局部冲刷 冲刷机理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