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典型水利工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根听 徐泽琪 +4 位作者 周鑫妍 尤爱菊 胡可可 许开平 唐文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37,共7页
以浙江省水利工程项目为切入点,按照产品服务功能将水利工程生态产品划分成了供给产品、调节服务、文化经济服务和生命支持服务四大类,构建了水利工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并以婺城区上干溪综合整治工程(山区河道)、吴兴区高铁新城综... 以浙江省水利工程项目为切入点,按照产品服务功能将水利工程生态产品划分成了供给产品、调节服务、文化经济服务和生命支持服务四大类,构建了水利工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并以婺城区上干溪综合整治工程(山区河道)、吴兴区高铁新城综合整治项目(平原河道)、柯城区寺桥水库建设项目(湖库)3类典型水利工程为例,对该核算体系进行了试算验证。结果表明,以上3类工程分别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120.42万、1964.14万、18575.99万元。该核算体系的构建可有效助力水利行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水利工程 生态产品 价值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雨杰 邱昕恺 +1 位作者 胡荣祥 廖春华 《现代农机》 2023年第5期13-15,共3页
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改革工作,对于深化地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系统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和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研究... 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改革工作,对于深化地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系统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和功能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浙江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农村水利工程 管理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业水利工程管护与监管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雨杰 张亚东 +2 位作者 贾宏伟 胡荣祥 吴自成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第3期64-65,共2页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开展工程管理与监管体制的研究不仅关系着地区的生存、巩固和发展,更关联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浙江省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与监管机制研究,分析已有经验做法...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开展工程管理与监管体制的研究不仅关系着地区的生存、巩固和发展,更关联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结合浙江省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与监管机制研究,分析已有经验做法,以便为南方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发展提供一定的对策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管护 监管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海宁尖山段塘前滩地冲刷特性研究
4
作者 胡成飞 刘烨 +1 位作者 张毅 曾剑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塘前滩地冲刷是影响海塘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河口区复杂动力条件下塘前滩地冲刷特性并预测冲刷高程,对保障海塘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钱塘江河口海宁尖山段2016—2020年塘前滩地监测资料,结合河口洪潮动力及江道地形数据,对尖... 塘前滩地冲刷是影响海塘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掌握河口区复杂动力条件下塘前滩地冲刷特性并预测冲刷高程,对保障海塘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钱塘江河口海宁尖山段2016—2020年塘前滩地监测资料,结合河口洪潮动力及江道地形数据,对尖山段塘前滩地冲刷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尖山段塘前滩地冲淤对洪潮动力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时空变异性。西顺堤和西南顺堤以洪水冲刷为主,若丰水期或梅汛期后北槽发育,枯水大潮期西顺堤滩地进一步刷深,西南顺堤滩地则开始淤高,枯水弱潮期滩地均呈淤高态势;下游侧东南顺堤段受丁坝掩护,塘前滩地高程较高。塘前滩地高程与洪水、潮汐和塘前主槽变迁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可据此预测塘前滩地冲刷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海塘 滩地冲刷 主槽变迁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灌区“最后一公里”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雨杰 郑世宗 +2 位作者 肖万川 黄万勇 徐丹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灌区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开展灌区“最后一公里”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研究,对于灌区的生存、巩固和发展,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方法】本文结合浙江省大中型灌区运行... 【目的】灌区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开展灌区“最后一公里”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研究,对于灌区的生存、巩固和发展,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方法】本文结合浙江省大中型灌区运行管理现状,以灌区工程管理内容为重点,通过实地访谈、会议调查、典型调研等方式,开展浙江省灌区骨干工程与末级渠系管理体制的专题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灌区面临工程管护范围覆盖不全、工程管护标准衔接困难、灌溉管理信息缺位等问题,【结论】提出以“补短板、强协调、扩范围、落经费、明标准”等内容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灌区 农村水利工程 管理机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海岛研究——以舟山群岛中街山列岛为例
6
作者 许洺山 曾剑 阎恩荣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16-3329,共14页
探究复杂多变环境中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恢复生态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植物响应-效应性状框架能实现严酷生境中按既定目标功能恢复植被,但在海岛应用还有待检验。以舟山群岛中街山列岛的5个海岛为例。按照历史和现有植被、微生境... 探究复杂多变环境中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恢复生态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植物响应-效应性状框架能实现严酷生境中按既定目标功能恢复植被,但在海岛应用还有待检验。以舟山群岛中街山列岛的5个海岛为例。按照历史和现有植被、微生境条件确定中街山列岛植被恢复的目标功能为防风、耐盐碱、耐贫瘠。再结合调查物种和参照本地物种,确定中街山列岛植被恢复的潜在物种库;基于舟山群岛43个海岛78个样地测定的10种植物功能性状,建立植被恢复目标功能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模型;基于植物响应-效应性状框架,运用贝叶斯模型预测在不同目标功能下具有目标性状的植物优势种的多度分布范围。结果表明:(1)中街山列岛现有植被类型: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针阔混交林和草丛;微生境类型:山地上坡、山地下坡、谷头平地、山顶和近岸陡坡。(2)中街山列岛植被恢复的潜在植物物种有44种,隶属28科,38属。(3)植被恢复目标功能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最优关系模型:防风功能=0.99+0.04树高+0.01比叶面积-0.01叶片干物质含量;耐盐碱功能=32.55-4.30叶片碳含量+0.48叶片磷含量-0.53比叶面积-0.93干材密度;耐贫瘠功能=4.92+0.40树高-0.35胡伯尔值-0.80比叶面积-0.54叶片氮含量。(4)防风植物群落构建中,天仙果占40%,其次是柃木和野桐各占18%,滨柃和海桐各占5%;耐盐碱植物群落构建中,野桐、胡颓子和檵木的相对多度较大,分别为20%,5%和5%;耐贫瘠植物群落构建中,相对多度较大的物种有檵木(25%)、石斑木(18%)和盐肤木(10%)。综合表明植物功能性状可有效应用于海岛植被恢复中确定物种及其相对多度,该方法为特定目标功能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化和可操作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模型 多度分布范围 功能性状 海岛植被 目标功能 微生境条件 植物群落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台风风场的风暴潮模拟研究
7
作者 邱超 刘畅 +1 位作者 王淑英 陈永平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在对2001—202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最优风速半径Lin&Fang公式,提出了与方位角相关的四象限非对称最大风速半径计算公式。选取影响浙江沿海的4场历史台风(台风“菲特”、“马勒卡”、“摩羯”、... 在对2001—202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最优风速半径Lin&Fang公式,提出了与方位角相关的四象限非对称最大风速半径计算公式。选取影响浙江沿海的4场历史台风(台风“菲特”、“马勒卡”、“摩羯”、“利奇马”)进行研究,通过与原始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四象限非对称最大风速半径计算公式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台风风速的变化过程,基于该公式得到的风暴潮模拟结果更准确地反映了台风期间浙江沿海地区的最大风暴增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风速半径 非对称风场 风暴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水库测量技术研究
8
作者 魏荣灏 徐达 +1 位作者 何江 史永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8-191,共4页
传统的水库测量技术主要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人工测点或无人机进行,该方式采集数据效率和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水利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平台的水陆一体探测技术,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使用ROV平台的三维... 传统的水库测量技术主要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人工测点或无人机进行,该方式采集数据效率和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水利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多平台的水陆一体探测技术,在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使用ROV平台的三维图像声呐获取涉水构筑物的水下隐蔽结构,使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陆域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库区地形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了库区的高分辨率成果。在浙江省台州市大型水库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取水库包括水下地形、大坝、溢洪道等的详细几何信息,基本符合数字孪生L3级底板的数据要求,并可使用WebGIS技术实现成果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测量 多源数据融合 水陆一体探测技术 多波束 激光雷达 三维图像声呐 水下机器人 无人机 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航道工程泥沙淤积研究
9
作者 方张斌 吴华安 +3 位作者 颜金龙 林荣鑫 董伟良 石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8,共7页
泥沙淤积是淤泥质海岸浅水深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浙江省南部淤泥质海岸历史地形资料和人为活动收集调查,分析了淤泥质海岸历史冲淤演变情况,研究了建设导堤和开挖航道对泥沙运动的影响。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人为活动... 泥沙淤积是淤泥质海岸浅水深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浙江省南部淤泥质海岸历史地形资料和人为活动收集调查,分析了淤泥质海岸历史冲淤演变情况,研究了建设导堤和开挖航道对泥沙运动的影响。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复演了人为活动后淤泥质海岸泥沙淤积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长度导堤实施后水动力和泥沙淤积变化特性,结合经验公式探讨了导堤长度与泥沙淤积总量的关系,并提出导堤最优长度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浙南淤泥质海岸在人为活动实施前基本冲淤平衡;导堤实施后航道越靠近口门区泥沙回淤越大,首年月平均淤积幅度约0.08 m;航道开挖后越靠近浅水区泥沙回淤越大,月淤积幅度0.1~0.3 m。物理模型试验能够较好地复演和预测人为活动后泥沙淤积范围和幅度,导堤长度与其减淤效果关系受含沙量平面分布影响,当含沙量平面分布差异较小时随着导堤越长减淤效果先增后减,当含沙量随水深变化明显时则导堤越长减淤效果越好。当导堤形成的环抱式港池口门淤积幅度和口门航道淤积幅度接近时,该导堤长度为最优长度,导堤长度过长或过短都将使得航道总淤积量增加,在实际设计实施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环境影响等其他因素综合确定导堤最终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泥沙淤积 航道 导堤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潮汐调和分析算法在浙江近海短期潮位分析中的应用
10
作者 周华民 潘海东 +4 位作者 严聿晗 梁亮 陈俐骁 高海峰 倪冉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0,共12页
传统调和分析方法受限于瑞利准则,需半年数据以分辨8大主要分潮(M_(2)、S_(2)、N_(2)、K_(2)、K_(1)、O_(1)、P_(1)、Q_(1))。对于短期潮位资料,未分辨的分潮需采用附近长期潮位站资料的差比关系来推算。而浙江近海公开的长期潮位资料匮... 传统调和分析方法受限于瑞利准则,需半年数据以分辨8大主要分潮(M_(2)、S_(2)、N_(2)、K_(2)、K_(1)、O_(1)、P_(1)、Q_(1))。对于短期潮位资料,未分辨的分潮需采用附近长期潮位站资料的差比关系来推算。而浙江近海公开的长期潮位资料匮乏,使得无法从短期资料中准确提取主要分潮。本文引入的新型潮汐调和分析算法,基于各主要分潮间内在联系所建立的平滑函数,突破瑞利准则限制,显著减少了所需潮位资料长度,特别适用于短期资料丰富的海域。本研究将该算法应用于浙江沿海多岛屿海域,对小于15 d的潮位资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石浦站8大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与传统调和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总体接近,而所需资料长度从8760 h减少至336 h,可用于理论深度基准面等特征参数的计算。采用该算法分析浙江沿海潮位的8大主要分潮时,建议数据长度在5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多岛屿 短期潮位 调和分析 潮汐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潮流作用下跨海桥梁局部冲刷研究
11
作者 肖龙 张芝永 +1 位作者 夏晓亮 李最森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往复潮流是河口跨海桥梁基础冲刷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深入了解复杂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特性,利用杭州湾大桥2008—2020年期间连续13年的桥墩局部冲刷观测资料,对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恒定流,往复... 往复潮流是河口跨海桥梁基础冲刷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深入了解复杂潮流作用下桥墩局部冲刷的特性,利用杭州湾大桥2008—2020年期间连续13年的桥墩局部冲刷观测资料,对潮流作用下的桥墩局部冲刷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恒定流,往复潮流作用下桥墩冲刷坑双向发展,冲刷坑形态更为对称。但受较大的涨潮流速影响,冲刷最深位置均发生于涨潮流侧。基于实测数据对国内外常用的4种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在大流速条件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基本在30%以内,但对于小流速条件下,各公式普遍预测较大。综合强弱流速的冲刷深度差异,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条件的往复潮流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潮流 跨海桥梁 局部冲刷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温岭湖漫水库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杨 周小峰 +3 位作者 叶小凡 许开平 刘丽敏 王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92-4403,共12页
湖漫水库是温岭市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态逐年升高的趋势亟需系统调查该水库内源污染现状.以湖漫水库为研究对象,采集表、中、底层沉积物,根据TP、TN、TOC等影响水库富营养化因素,进行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生... 湖漫水库是温岭市最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态逐年升高的趋势亟需系统调查该水库内源污染现状.以湖漫水库为研究对象,采集表、中、底层沉积物,根据TP、TN、TOC等影响水库富营养化因素,进行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通过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探究水库主要污染源.结果表明,湖漫水库表层沉积物中TP、TN、TOC均值分别为516.43 mg·kg^(−1)、1690 mg·kg^(−1)、1.28%.营养元素主要在大坝附近、库区中心、阮岙村和横溪村两个支流处富集;随着深度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底层沉积物中TP含量为表层的77%,TN和TOC含量为表层的62%;水库中有64.3%的表层沉积物处于重度营养盐污染,主要为氮,尤其是有机氮污染,且存在可能释放的风险;该水库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经解析主要由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藻类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残骸逐渐在表层沉积物积累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富营养化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蚁巢综合物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磊 彭渊 +3 位作者 张平松 徐虎 江晓益 胡雄武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47,共10页
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土石坝蚁巢的类型与规模,阐述了蚁巢的结构特点及成灾模式,总结了蚁巢物探的物性基础;着重介绍了直流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技术、地震勘探法等在蚁巢探测中的应用现状,从成果维度、探测效率、工作强度、探查精度等视角论... 通过梳理不同时期土石坝蚁巢的类型与规模,阐述了蚁巢的结构特点及成灾模式,总结了蚁巢物探的物性基础;着重介绍了直流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技术、地震勘探法等在蚁巢探测中的应用现状,从成果维度、探测效率、工作强度、探查精度等视角论述了探测方法的适用条件,指出现有物探技术还不能有效支撑蚁巢的高精度、高效率、立体化探测,并提出了普查-详查-治理-监控的蚁患综合物探服务架构。立足于蚁巢探查技术的客观需要,提出未来蚁巢物探技术应聚焦研制蚁巢发育阶段的1∶1病害物理模拟装置及隐患图谱,研发适应堤坝地形的蚁巢探测装备及正反演算法,构建堤坝蚁害常态化巡查体系及时移电阻率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蚁巢 物探技术 渗漏探测 探地雷达 电阻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典型河流滩地时空演变分析
14
作者 余根听 胡可可 +4 位作者 周鑫妍 陈怡 尤爱菊 滑磊 唐文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9-1547,共9页
河流滩地是河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屏障。以浙江省钱塘江、瓯江、椒江、飞云江、鳌江、甬江六大干流省级河段滩地为研究对象,应用1985—2020年典型时段的遥感影像资料,获取滩地几何形态特征及空间矢量信息,并应用... 河流滩地是河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屏障。以浙江省钱塘江、瓯江、椒江、飞云江、鳌江、甬江六大干流省级河段滩地为研究对象,应用1985—2020年典型时段的遥感影像资料,获取滩地几何形态特征及空间矢量信息,并应用景观格局理论,计算主要滩地质心移动距离、滩地扰动度等,分析了滩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5—2020年,浙江省六大干流省级河段滩地数量增加225.51%、面积减少14.73%,主要滩地质心平均移动距离约369 m。滩地变化主要发生于2017年之前,以2013年前更为明显;(2)滩地扰动度分析需综合考虑河流整体与局部河段,大尺度研究情况下,不同河段的综合效应会更凸显;(3)钱塘江、瓯江滩地主要受电站、航道等涉水工程建设影响,椒江、鳌江、飞云江、甬江以及瓯江入海口等区域滩地,主要受围垦及潮汐顶托泥沙沉积影响。引起滩地时空演变的因素多样,需因地制宜,合理施策,才能有效遏制滩地破碎化和功能退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六大干流 省级河段 滩地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到端深度学习的大坝渗漏电性异常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椰伶 张平松 +2 位作者 席超强 江晓益 谭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5,共13页
【目的】电法勘探中传统的电性异常判识方法计算复杂、效率低,且成果解译对初始模型依赖性强,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的应用需求。【方法】对此,结合深度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的大坝视电阻率识别网络(Apparent Resistivity N... 【目的】电法勘探中传统的电性异常判识方法计算复杂、效率低,且成果解译对初始模型依赖性强,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的应用需求。【方法】对此,结合深度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的大坝视电阻率识别网络(Apparent Resistivity Network, ARNet)模型,将传统的渗漏判识方法转换为从输入视电阻率数据到输出异常体分布的非线性映射问题。利用pyGIMLi有限元工具建立2.2×104个不同形状、位置及电阻率值的大坝渗漏地电模型,计算视电阻率形态分布;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批量提取、插值网格化处理,构建了网络训练数据集;采用相应的前端、后端及后处理方法完成网络模型搭建,并以“损失值”和“交并比”作为模型性能指标,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实现模型权重参数的迭代优化。【结果】结果表明:ARNet模型经过1 000次训练后,损失值降至0.068,交并比达到94.60%;在不同电阻率、位置、形状的单、双异常体对比测试中,模型匹配度达到97.66%,误差低于0.257 m。【结论】结合水库大坝的实测数据试验,ARNet模型具备良好的泛化性能,较传统反演可实现对异常体的高精度智能识别,研究成果拓宽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大坝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渗漏 视电阻率 网络模型 深度学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平原河网型灌区多尺度下灌溉用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其峰 陈彩明 +2 位作者 李冬晓 蔡晨凯 王士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9,36,共6页
以嘉兴市长水塘灌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灌区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并引入灌片灌溉水回归系数,应用于灌区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量模拟分析以及多尺度下灌溉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模型的率定与验证,模拟得到典型泵站模拟... 以嘉兴市长水塘灌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灌区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并引入灌片灌溉水回归系数,应用于灌区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量模拟分析以及多尺度下灌溉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模型的率定与验证,模拟得到典型泵站模拟水量与实测值基本吻合,相对差绝对值均在15%以内,模拟得到的灌区河网水位变化趋势与实测过程基本一致。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灌区水量转化过程,能够为灌区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量 回归水重复利用 系统动力学 平原河网型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级目标耦合的城市内涝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雁潭 刘立军 +1 位作者 李鹏辉 孟祥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32,共9页
针对目前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行业、两个体系导致标准不衔接的问题,提出城市内涝防治的多层级目标,统一设置“低标不积水、涝标不成灾、超标可应对”3个层次的防涝标准和相应的积水范围、积水深度、积水时间、城市基本功能正常发挥... 针对目前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行业、两个体系导致标准不衔接的问题,提出城市内涝防治的多层级目标,统一设置“低标不积水、涝标不成灾、超标可应对”3个层次的防涝标准和相应的积水范围、积水深度、积水时间、城市基本功能正常发挥程度等防涝目标。以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 FLOOD模型耦合MIKE Urban一维管网模型、MIKE 11一维河流模型、MIKE 21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建立了“水-地-管-河”耦合的义乌市城市防涝水文水动力模型,通过2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降雨后地下管网的产汇流状态、洪水在河道的演进过程以及河流、管网漫水后在二维地形的淹没情况;多层级目标耦合后,低标情景下的义乌市中心城区排水管道满管率由65.3%上升至76.0%,说明“水-地-管-河”的耦合作用对城市防涝有一定影响。多层级目标耦合的城市防涝模型可较好反映城市防涝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的实际运行状态和防涝效果,可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城市防涝标准 管网模型 河流模型 地表漫流模型 义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对粉土渗透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万景琳 陈秀良 +2 位作者 江朝华 张超杰 陈式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针对潮水涨落或涌潮产生负压作用加剧古海塘粉土渗透变形和破坏的现象,研制了一种可以模拟负压作用影响的水平向渗透变形仪,以此为基础,开展不同负压(0、-3、-6、-9kPa)、不同粉土干密度(1.40、1.45、1.50、1.55g/cm^(3))条件下的渗透... 针对潮水涨落或涌潮产生负压作用加剧古海塘粉土渗透变形和破坏的现象,研制了一种可以模拟负压作用影响的水平向渗透变形仪,以此为基础,开展不同负压(0、-3、-6、-9kPa)、不同粉土干密度(1.40、1.45、1.50、1.55g/cm^(3))条件下的渗透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密度增加,临界水力比降增大,抗渗能力增强,负压作用会相应降低临界水力比降并加快粉土的渗透破坏进程。通过分析提出了以现行规范确定的水力比降与流速双对数曲线为主、以渗透出水颗粒分布曲线为必要补充的粉土临界水力比降综合判别法。试验结果可为强涌潮海塘粉土防渗设计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渗透变形 负压 临界水力比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布置参数对其消浪效果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华安 霍宏 +3 位作者 邵杰 曾剑 黄世昌 张广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4,共7页
近年来,红树林在海岸带保护与修复工程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如何科学布置红树林以发挥其消浪效果至关重要。红树林的淹没度、种植密度、种植宽度以及排布方式等因素均会对红树林的消浪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究上述参数对红树林消... 近年来,红树林在海岸带保护与修复工程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如何科学布置红树林以发挥其消浪效果至关重要。红树林的淹没度、种植密度、种植宽度以及排布方式等因素均会对红树林的消浪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究上述参数对红树林消浪的影响,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并对不同参数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选取浙江乐清湾内海山西塘前沿红树林带为研究对象,构建1∶5正态水槽模型,将桧柏树二次加工制作模型树,开展红树林消浪试验,研究红树林各布置参数对其消浪效果的影响及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红树林的消浪效果随着淹没度的增大而减弱;红树林的宽度越大,消浪效果越好,但红树林前半段单位长度的消浪率往往大于后半段;种植密度的增大会提升红树林的消浪效果;相同种植密度下,“品”形排布的消浪效果总体上接近或略好于矩形排布。经敏感性分析,淹没度对于红树林消浪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红树林宽度。研究成果初步探明了红树林较优消浪效果的布置参数及其组合方式,为海塘安澜工程的红树林种植工程防灾减灾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波 红树林参数 消浪特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壳砂质非均匀海床管线局部冲刷研究
20
作者 隋倜倜 陈武杰 +4 位作者 张芝永 Bayram Mutlu SUMER 张弛 郑金海 David Roger FUHRMAN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2,58,共8页
海底管线的稳定是海洋工程安全运行的首要保障,是目前我国海洋能源及海岛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但是,海底地质环境复杂,贝壳砂质海床属于众多复杂地质环境的一种,贝壳砂海床冲刷对海底管线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深入认... 海底管线的稳定是海洋工程安全运行的首要保障,是目前我国海洋能源及海岛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但是,海底地质环境复杂,贝壳砂质海床属于众多复杂地质环境的一种,贝壳砂海床冲刷对海底管线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深入认识贝壳砂非均匀海床下管线局部的冲刷机理,对海底管线工程安装和维护具有积极意义。将贝壳砂掺混细砂,基于二维水槽试验,研究了水流作用下海底管线平衡冲刷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贝壳砂掺混引起床面在冲刷过程中出现砂床“粗化”现象,此现象增强了床面的稳定性。与均匀海床相比,贝壳砂能够减小管线平衡冲刷深度,最大可减小至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海床 管线 冲刷 贝壳砂 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