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瓜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1
作者 任海英 李岗 +2 位作者 戚行江 方丽 王汉荣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98,194,共9页
葫芦科作物甜瓜,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且基因组较小(454 Mb),因此易于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本文重点论述了甜瓜的分子标记以及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甜瓜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甜瓜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声敢 陈丽萍 +3 位作者 吴长兴 苍涛 俞瑞鲜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斜生栅列藻的72h-EC50值分别为55.3,0.00509,0.249,1.6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大型溞的48h-EC50值分别为49.2,0.00392,0.03080,0.00165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剧毒、剧毒和剧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斑马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49.8,0.706,5.12,10.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丙溴磷 二嗪磷 马拉硫磷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声敢 吴长兴 +4 位作者 陈丽萍 苍涛 俞瑞鲜 王彦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 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65.7μ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苦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醇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新全 王雪松 +3 位作者 王祥云 徐浩 章虎 李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三唑醇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以甲醇-水(70∶3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15℃,或在以乙腈-水(30∶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5℃的条件下,三唑醇对映体可以得到较好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醇 对映体拆分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诱集植物苘麻防治设施蔬菜烟粉虱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晓明 吴珉 +5 位作者 徐明飞 丁亚慧 胡秀卿 张春荣 赵华 李振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359-1362,共4页
烟粉虱对蔬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首先在设施大棚内分别测试了烟粉虱在诱集植物苘麻与茄子、豇豆间的寄主选择,然后利用苘麻对设施豇豆上的烟粉虱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豇豆上烟粉虱成、若虫数量均显著低于苘麻,而茄子上仅烟粉虱若... 烟粉虱对蔬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首先在设施大棚内分别测试了烟粉虱在诱集植物苘麻与茄子、豇豆间的寄主选择,然后利用苘麻对设施豇豆上的烟粉虱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豇豆上烟粉虱成、若虫数量均显著低于苘麻,而茄子上仅烟粉虱若虫数量显著低于苘麻。诱集3周后,诱集区豇豆上的烟粉虱成、若虫数量与非诱集区无显著差异;当仅在苘麻上施用杀虫剂7 d后,诱集区豇豆上的烟粉虱若虫数量显著低于非诱集区。本研究表明,将苘麻作为诱集植物防治设施蔬菜上的烟粉虱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诱集植物 苘麻 蔬菜 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施药及采收人员的暴露水平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安雪花 吴长兴 +5 位作者 吉小风 吴声敢 陈丽萍 苍涛 蔡磊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19.2~46.6mL/h,平均为30.2mL/h,主要暴露部位为小腿;采收果实时,施药后第1天采收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3.8mL/h,第7天时为0.027mL/h,主要暴露部位均为手部。在本研究暴露条件下,施药者的安全限值(MOS)为0.258,表明该暴露环境对施药者存在风险;施药后1~7d,采收者的MOS值均〉1,表明该暴露环境对采收者人体暴露为安全。研究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田间操作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应注意加强防护措施,或缩短暴露时间;采收时,对采收者无职业暴露风险,但应对主要暴露部位手部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菌清 人体暴露 安全限值 施药者 采收者 草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棉花及土壤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残留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新安 陈锡岭 赵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丁草胺和异噁草酮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和1.0×10-9g,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 建立了同时测定丁草胺和异噁草酮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和1.0×10-9g,样品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g-1。棉叶、棉籽和土壤中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时,丁草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8.78%~9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9%~2.09%;异噁草酮的平均回收率为85.57%~101.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7%~2.44%。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丁草胺和异噁草酮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试验中,测得丁草胺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14和2.53 d,异噁草酮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80和2.82 d,收获时土壤和棉籽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异噁草酮 棉花 土壤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萎病对杨梅的氮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锡良 任海英 +4 位作者 徐云焕 李岗 梁森苗 周慧芬 戚行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对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树有病状、无病状当年抽生新枝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以及2~3年生老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根(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与健康杨梅的相对应部位的氮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测定发病和健康植... 对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树有病状、无病状当年抽生新枝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以及2~3年生老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根(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与健康杨梅的相对应部位的氮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测定发病和健康植株根围土壤的速效氮。结果表明,杨梅感染凋萎病后严重影响总氮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及植物从土壤吸收氮的总量。杨梅发病植株有病状和无病状的新梢叶片和新枝、老枝和根韧皮部氮含量与健康植株相似,无明显差异。发病杨梅植株有病状和无病状的新枝木质部、根木质部的氮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植株。发病植株的2~3年生老龄叶片、老龄枝木质部的氮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植株。发病植株根围土壤的速效氮含量明显低于健康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凋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