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调查及限量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汪雯 肖英平 +3 位作者 杨桂玲 牛灵 赵慧宇 王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261-1263,1266,共4页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产品总体安全。样品菌落总数检出范围为30~4 536 000 g-1,霉菌总数检出范围为20~930 000 g-1,酵母总数检出范围为360~4 552 000 g-1,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8.9%、检出范围为0~110 g-1,市场样品微生物检出值高于基地样品,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等10株条件性致病菌。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即食果蔬微生物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微生物污染 限量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许松 鲁艳辉 +5 位作者 钟列权 黄贤夫 徐法三 姚晓明 徐红星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 为明确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进行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丛间距的香根草条带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作用距离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为害程度远低于防治指标的二化螟轻发生区,田埂上种植了一年和二年香根草的稻田螟虫枯心率均显著低于没有种植香根草的对照田,其中种植了二年香根草的稻田比种植了一年香根草的稻田对螟虫的控制效果更好,丛间距为5、3和1m的二年生香根草条带对早稻的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63.6%、47.5%和69.7%,有效作用距离达到20m以上。在二化螟常年发生较重(85.45头/百丛)的地区,大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丛间距4m、行间距50m时,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4.2%。通过研究明确了稻田四周田埂或路边种植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为:丛间距3~5m、行间距50~6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二化螟 控制效果 丛间距 作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何祥祥 肖英平 +3 位作者 吴声敢 赵学平 夏效东 杨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0,共7页
为评估草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3—4月份对浙江地区基地温棚和市售草莓进行随机抽样,分析草莓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对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进行了鉴定。结... 为评估草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3—4月份对浙江地区基地温棚和市售草莓进行随机抽样,分析草莓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对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温棚草莓菌落总数为120~48 600 cfu·g^(-1),大肠菌群为3~1 100 MPN·g^(-1),霉菌为0~2 900 cfu·g^(-1);市场草莓菌落总数为1 900~36 900 cfu·g^(-1),大肠菌群为15~1 100 MPN·g^(-1),霉菌为200~6 100 cfu·g^(-1);同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河生肠杆菌(Enterobacter.amnigenus)、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等19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等5株霉菌,所检出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多数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草莓微生物数量的控制和开发杀菌抑菌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微生物 革兰氏阴性细菌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鲁艳辉 梁齐 +1 位作者 郑许松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9-724,共6页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表现出致死作用。为明确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大螟幼虫的营养...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表现出致死作用。为明确香根草对大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大螟幼虫的营养指标及体内消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香根草能显著影响幼虫的生长效率及体内消化酶活性。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粗生长效率ECI和净生长效率ECD显著降低;除蔗糖酶外,其他消化酶的活性在特定龄期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4龄幼虫蛋白酶比活力、2~4龄幼虫淀粉酶比活力和1~4龄幼虫海藻糖酶比活力显著降低,而1~3龄幼虫蔗糖酶比活力显著提高。本文为进一步阐明香根草对大螟的致死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香根草 营养作用 消化酶 诱集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杀植物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鲁艳辉 梁齐 +2 位作者 郑许松 王国荣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126,143,共5页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为了初步明确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稻蛀茎夜蛾幼虫体内解毒酶和...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为了初步明确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稻蛀茎夜蛾幼虫体内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水稻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后幼虫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AChE活性显著提高。其他两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取食香根草后,4龄幼虫GSTs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1倍;2龄幼虫AChE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稻的2.9倍。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可能存在某些有毒活性物质或者次生代谢物质,诱导了稻蛀茎夜蛾体内GSTs和AChE的活性,这可能是稻蛀茎夜蛾取食香根草后的应急防御机制之一。此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香根草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稻蛀茎夜蛾幼虫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稻蛀茎夜蛾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蛀茎夜蛾 香根草 解毒酶 乙酰胆碱酯酶 诱杀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鸡污染微生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祥祥 杨华 +2 位作者 戴宝玲 夏效东 肖英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5-559,共5页
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耐药菌的快速发展。这些耐药菌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逐渐被抗生素筛选,在动物性食品生产链中容易被携带传播,对人类食品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试验选取浙江省绍兴市8个大型超市和11个农贸市场销... 动物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耐药菌的快速发展。这些耐药菌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逐渐被抗生素筛选,在动物性食品生产链中容易被携带传播,对人类食品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试验选取浙江省绍兴市8个大型超市和11个农贸市场销售的冷鲜鸡为检测对象,采用PCR和测序验证的技术手段,对冷鲜鸡表面微生物中的2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8种喹诺酮类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与oqxB进行检测。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检测出sulⅠ、sulⅡ、qnrD、qnrS、qepA和oqx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100%、100%、89.5%、100%和89.5%。并对所检出的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和NCBI收录的耐药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验证,比对结果同源性分别为100%、99.44%、100%、92.74%、99.82%和100%。试验结果将为冷鲜鸡中耐药基因的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鸡 细菌 磺胺类 喹诺酮类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彗星实验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岗 吴声敢 蔡磊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96,共18页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测定遗传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实验的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裂解液的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的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的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屠宰场环境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佩佩 杨华 +2 位作者 戴贤君 桂国弘 肖英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9-1258,共10页
为分析家禽屠宰场存在的水体、地面和与鸡肉接触的屠宰器械表面的菌群结构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在浙江省某大型屠宰场的挂禽间、宰杀沥血间、浸烫间、脱毛间、净膛间区域取存在水体,用无菌纱布擦拭各区域的地面和器械表面采集微生物,... 为分析家禽屠宰场存在的水体、地面和与鸡肉接触的屠宰器械表面的菌群结构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在浙江省某大型屠宰场的挂禽间、宰杀沥血间、浸烫间、脱毛间、净膛间区域取存在水体,用无菌纱布擦拭各区域的地面和器械表面采集微生物,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V3-V4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其菌群结构多样性,并用PCR对细菌的9大类24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屠宰场不同区域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7.55%~88.99%、3.45%~59.78%和4.35%~31.78%;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栖热菌属(Therm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约占总类群46%。共检测到21种耐药基因分布在这些样品中,其中sulⅠ、sulⅡ和qnr S的检出率为100%,bla TEM、tet B和aad A1的检出率为94.4%,floR和mec C的检出率为88.9%。由此反映出屠宰场不同区域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存在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和腐败菌,且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屠宰场 菌群结构 耐药基因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草莓表面微生物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戴宝玲 肖英平 +3 位作者 戴贤君 何祥祥 王佩佩 杨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25-28,共4页
为了解不同基地草莓表面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在浙江省8个草莓生产基地采集草莓样本,并提取表面微生物DNA样本,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分别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PCR扩增,然后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基地草莓微生物的菌群... 为了解不同基地草莓表面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在浙江省8个草莓生产基地采集草莓样本,并提取表面微生物DNA样本,利用特异性的引物分别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PCR扩增,然后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基地草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基地草莓表面微生物在门的水平上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蓝藻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在属的水平上,优势菌属主要为布赫纳氏菌属、甲基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其中所检出的寡养单胞菌属、苯基杆菌属、埃希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由此说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草莓表面微生物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草莓污染的病原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病原菌 微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屠宰场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大肠杆菌耐药性评估
10
作者 王佩佩 戴贤君 +1 位作者 杨华 肖英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95-202,共8页
家禽屠宰场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对鸡肉微生物交叉污染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家禽屠宰场水体、地面和与鸡肉接触的屠宰器械表面的细菌结构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并从中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评估和肠杆菌... 家禽屠宰场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对鸡肉微生物交叉污染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家禽屠宰场水体、地面和与鸡肉接触的屠宰器械表面的细菌结构及其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并从中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评估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分型分析。在浙江省某大型屠宰场的挂禽间、宰杀沥血间、浸烫脱羽间、净膛间、预冷间、包装间、冷藏间、内脏间区域采集水体,并用无菌纱布擦拭各区域的地面和器械表面采集微生物,基于16S rRNA V3~V4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其菌群结构多样性,并从中分离大肠杆菌,分别用PCR对总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9大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和大肠杆菌的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屠宰场不同区域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微生物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一些腐败菌属与致病菌属。屠宰场不同区域的水体、地面和屠宰器械表面存在的耐药基因种类较多,共检测到21 种耐药基因分布在这些样品中,其中sulI、sulII、blaTEM、aadA1、floR、tetA、ereA和qnrS等8 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达88.9%以上,与从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检出情况吻合度较低,这表明还存在其他携带耐药基因的菌株,此外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ERIC-PCR分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可以沿屠宰生产链进行克隆传播。本实验将为探究屠宰环境微生物与鸡肉污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屠宰场 菌群结构 耐药基因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赤眼蜂的飞行能力和稻螟赤眼蜂的田间扩散能力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田俊策 王子辰 +3 位作者 王国荣 郑许松 臧连生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1,共6页
飞行和扩散能力是赤眼蜂能否成功在田间应用的关键指标。本文采用室内飞行测试装置和田间赤眼蜂回收的方法,考察了以米蛾卵繁殖的4种赤眼蜂在室内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和稻螟赤眼蜂在水稻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的起飞... 飞行和扩散能力是赤眼蜂能否成功在田间应用的关键指标。本文采用室内飞行测试装置和田间赤眼蜂回收的方法,考察了以米蛾卵繁殖的4种赤眼蜂在室内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和稻螟赤眼蜂在水稻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的起飞比例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达到34℃时,飞行能力明显被抑制;稻螟赤眼蜂的起飞比例要显著高于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田间的扩散试验显示,稻螟赤眼蜂当日即可扩散至16 m,但有效扩散距离为8 m。稻螟赤眼蜂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是稻田释放赤眼蜂的首选,其有效扩散距离在日温19~27℃、微风的条件下为8 m,但在其他气候条件下的扩散距离还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稻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飞行能力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方法对冷鲜鸡表面细菌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肖英平 何祥祥 +3 位作者 戴宝玲 桂国弘 唐标 杨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60-264,共5页
目的:比较涂抹法和冲洗法对冷鲜鸡表面细菌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影响。方法:将4只冷鲜鸡对半分开,分别采用涂抹法和冲洗法采集其表面微生物,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 目的:比较涂抹法和冲洗法对冷鲜鸡表面细菌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结果的影响。方法:将4只冷鲜鸡对半分开,分别采用涂抹法和冲洗法采集其表面微生物,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种方法采集的样品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菌群丰富度、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冷鲜鸡表面细菌菌群主要分布于7个门,10个属。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占70%以上;希瓦氏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嗜冷杆菌属和环丝菌属为优势菌属,分别占10%~20%。结论:两种采样方法对冷鲜鸡表面细菌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没有明显影响,但冲洗法比涂抹法简单易行,且不易发生二次污染,因此更具有实用性。本实验同时也为冷鲜鸡表面细菌的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鸡 菌群结构 涂抹法 冲洗法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提高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平阳 郑许松 +5 位作者 张发成 Alberto T Barrion 徐红星 杨亚军 陈桂华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63,共13页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 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本研究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及时空动态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分别于2009、2011和2013年用扫网法进行系统采样调查分析,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年份之间以及不同水稻生育期的天敌功能团数量有差异,但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蜻蜓目天敌功能团、肖蛸科天敌功能团和幼虫寄生蜂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分别提高了1.63~8.94、0~3.69和1.20~2.47倍,且数量逐年递增或维持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实施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这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工程 稻纵卷叶螟 天敌功能团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花对稻螟赤眼蜂寄生和扩散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田俊策 王国荣 +1 位作者 郑许松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7-812,共6页
芝麻是一种适合于稻田生态系统的蜜源植物,但其对稻田优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的作用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室内和大田的条件下考察了芝麻花对稻螟赤眼蜂寄生力和扩散能力的影响。室内结果表明,芝麻花可以显著的提高稻螟赤眼蜂对米蛾卵的... 芝麻是一种适合于稻田生态系统的蜜源植物,但其对稻田优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的作用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室内和大田的条件下考察了芝麻花对稻螟赤眼蜂寄生力和扩散能力的影响。室内结果表明,芝麻花可以显著的提高稻螟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力。同时芝麻花显著影响了稻螟赤眼蜂的初始扩散能力,初始起飞蜂比例从71.4%下降至50.5%,但总的扩散蜂比例从91.9%增加至95.4%。田间结果显示田埂种植芝麻花可以提高稻螟赤眼蜂的寄生能力约30%,且更多的蜂扩散至距田埂20~25m的距离。总之,芝麻花可显著的提高稻螟赤眼蜂寄生和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芝麻 扩散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种群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飞行能力和耐药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俊策 王子辰 +3 位作者 王国荣 郑许松 臧连生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选择合适的赤眼蜂种群是其成功利用的基础。本研究评价稻螟赤眼蜂南北种群的寄生力(每头雌蜂寄生寄主的卵数)、飞行能力和对稻田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高温(32℃、36℃)下,南方种群的稻螟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力为26.... 选择合适的赤眼蜂种群是其成功利用的基础。本研究评价稻螟赤眼蜂南北种群的寄生力(每头雌蜂寄生寄主的卵数)、飞行能力和对稻田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高温(32℃、36℃)下,南方种群的稻螟赤眼蜂对米蛾卵的寄生力为26.6粒和9.5粒,显著高于北方种群的11.7粒和4.0粒。而2个种群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无显著差异。稻螟赤眼蜂的起飞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高温(34℃)下,南方种群稻螟赤眼蜂的起飞比例为57.0%,显著高于北方种群的20.4%。2个种群的稻螟赤眼蜂对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但毒死蜱对南方种群LC50为0.382 mg/L,显著高于北方种群的0.046 mg/L。因此,在南方稻区应选择南方种群用于稻田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稻纵卷叶螟 生物防治 地理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小敏 杨华 +3 位作者 桂国弘 温雪婷 戴宝玲 肖英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奇异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特殊的群集运动能力,与临床关系密切,可在膀胱和肾脏中形成结石,在尿道留置管外表面、内腔中形成结晶生物膜,是引起复杂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黏附素、尿... 奇异变形杆菌是革兰阴性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特殊的群集运动能力,与临床关系密切,可在膀胱和肾脏中形成结石,在尿道留置管外表面、内腔中形成结晶生物膜,是引起复杂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黏附素、尿素酶、溶血素、金属摄取和免疫逃避等。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 PM) 尿路感染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蛋白酶解肽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一帆 王强 +3 位作者 王伟 吴莉宇 张玉 章程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86-91,共6页
以杨梅蛋白酶解肽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分别研究了温度、p H、糖、防腐剂和金属离子等5个因素对杨梅蛋白酶解肽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蛋白酶... 以杨梅蛋白酶解肽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相对分子量分布范围,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分别研究了温度、p H、糖、防腐剂和金属离子等5个因素对杨梅蛋白酶解肽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蛋白酶解肽分子量范围在118.9~4552.2u,且杨梅蛋白酶解肽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及耐酸性,而在碱性条件下,抗氧化活性丧失较快而降血糖活性略微上升;糖类能显著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加顺序为:葡萄糖〉乳糖〉蔗糖;苯甲酸和Na Cl对其抗氧化活性影响及苯甲酸对其降血糖活性影响都不显著(p〉0.05),而Na Cl在1.5%~2%范围内促进了降血糖活性;Cu2+和Zn2+均能降低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而Mg2+和K+对抗氧化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但Mg2+对降血糖活性有较小增强作用,K+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杨梅蛋白酶解肽 抗氧化 降血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英平 桂国弘 +3 位作者 陈安国 何祥祥 李开锋 杨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34-2742,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阐明谷氨酰胺的抗氧化效果和作用机理。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0.5、2.0、10.0 mmol/L]谷氨酰胺和0.35 mmol/L H_2O_2分别处理1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阐明谷氨酰胺的抗氧化效果和作用机理。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0.5、2.0、10.0 mmol/L]谷氨酰胺和0.35 mmol/L H_2O_2分别处理12、24、32 h后,测定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谷氨酰胺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对HT-29细胞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处理24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32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处理12 h后,各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 Gln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5与2.0 mmol/L Gln组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0.5、2.0和10.0 mmol/L Gln组Caspase-3、NF-κB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 Gln组细胞表面诱导凋亡分子(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mmol/L Gln组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3)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5.32%~11.97%,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6.75%~12.66%。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1.39%~7.63%,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3.40%~4.57%。由此可见,谷氨酰胺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H_2O_2诱导的HT-2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HT-29细胞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水稻蛀茎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9
作者 鲁艳辉 郑许松 +2 位作者 田俊策 白琪 吕仲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77,共8页
精氨酸激酶(AK, EC 2.7.3.3)是昆虫体内唯一的磷酸原激酶,参与能量代谢。为探究AK基因的作用,本文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cDNA文库及RACE技术,分别从两种重要的水稻蛀茎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中克隆获得... 精氨酸激酶(AK, EC 2.7.3.3)是昆虫体内唯一的磷酸原激酶,参与能量代谢。为探究AK基因的作用,本文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cDNA文库及RACE技术,分别从两种重要的水稻蛀茎害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中克隆获得了AK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AK基因分别命名为SinAK(稻蛀茎夜蛾,GenBank登录号:MK559476)和CsuAK(二化螟,MK559475),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 065 bp,编码35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0 kDa,等电点为5.8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inAK、CsuA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AK典型的功能位点保守序列:底物识别域S62G63V64-Y67和酶活性中心序列CP(S/T)N(I/L)GT。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SinAK与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同源性最高,达95%以上,而CsuAK与印度谷螟、亚洲玉米螟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在95%左右。SinAK、CsuAK与其他昆虫AK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高于80%,而与部分脊椎动物起同样作用的肌酸激酶(CK)的同源性低于40%,说明AK基因的功能是高度保守的,且与脊椎动物CK同源性很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nAK和CsuAK的功能以及开发以AK基因为靶标的、对高等动物安全的害虫防治新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蛀茎害虫 稻蛀茎夜蛾 二化螟 AK基因 克隆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对肉鸡屠宰预冷清洗中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肖兴宁 汪雯 +4 位作者 张巧艳 张建民 廖明 杨华 李延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6-210,217,共6页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污染率。结果显示,当预冷水中添加0,20,50和70 mg/L的NaClO时,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88.9%,38.9%,36.1%和36.1%,NaClO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p<0.05);NaClO浓度(50 mg/L时,清洗后的预冷水未有沙门氏菌检出,可减小交叉污染风险。色差分析未发现20~70 mg/L的NaClO清洗对鸡肉色泽的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可用于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肉鸡 交叉污染 沙门氏菌 污染率 预冷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