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及失效机理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龙飞 郑永泉 +6 位作者 万旺军 徐至宏 汪清利 王琛 贺馨平 夏新辉 夏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15,共9页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检测技术对认识电池失效机理、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评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价值。本文从“材料-电芯-模组-管理系统”多层级角度对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和检测技术对认识电池失效机理、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和预警电池故障、评估电池寿命和安全性意义重大,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开发和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价值。本文从“材料-电芯-模组-管理系统”多层级角度对锂离子电池缺陷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并以电池“内生性”失效和“外源性”失效的双视角角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失效进行分类,详细讨论了电池缺陷检测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双视角失效分析方面的应用。最后,本文提出将失效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构建快速高通量检测新体系,并对未来电池失效分析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效分析 缺陷检测 多层级 双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及浙江省流行病学调查
2
作者 董强 鲁兴萌 吴姗 《中国蚕业》 2016年第4期45-49,共5页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早期或快速检测,根据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RNA序列,设计了具有物种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PCR检测BmIFV的方法。将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同时对BmIFV、家蚕微孢子虫(Nb)、家蚕核型...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早期或快速检测,根据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mIFV)的RNA序列,设计了具有物种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了荧光PCR检测BmIFV的方法。将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同时对BmIFV、家蚕微孢子虫(N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和桑叶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只有BmIFV得到阳性结果。该方法对含BmIFV目标片段质粒的检测灵敏度达10^(-3)ng/μL,对目标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3.4ng/μL。同时,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湖州市南浔区、嘉兴市桐乡市、嘉兴市海宁市、杭州市淳安县5个蚕区家蚕感染BmIFV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5个蚕区BmIFV感染率约为3.6%,为浙江省家蚕传染性软化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 荧光定量PCR 引物和探针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水分活度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龑 周爱云 +4 位作者 韩紫怡 孟月丽 史颖珠 李可 张晓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以湛油75号花生为原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麦角甾醇和杂色曲霉素质量分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毒素合成调控基因aflS,aflR,aflO,aflD的表达量,分析不同水分活度的花生在不同储藏温度下黄曲霉及其毒素... 以湛油75号花生为原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麦角甾醇和杂色曲霉素质量分数,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毒素合成调控基因aflS,aflR,aflO,aflD的表达量,分析不同水分活度的花生在不同储藏温度下黄曲霉及其毒素的污染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当水分活度低于0.88时,不适宜黄曲霉生长和产毒;当储藏温度为37℃,水分活度为0.96时,黄曲霉生长最旺盛;当储藏温度为37℃,水分活度为0.94时,黄曲霉毒素质量浓度最高;28℃低温条件虽促进了黄曲霉产毒基因的表达,但抑制了黄曲霉的生长,导致产毒量不高;37℃虽不利于调控基因aflR的表达,但黄曲霉生长旺盛,促进了毒素的产生;杂色曲霉素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存在相关性,监测杂色曲霉素的质量浓度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具有预警作用。研究结果为预防和控制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温度 水分活度 黄曲霉毒素 基因表达 杂色曲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水解耦合热反应技术制备天然红枣风味香料
4
作者 王玳 马晓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9期80-84,共5页
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经过前处理后采用果胶酶、蛋白酶及β-D-葡萄糖苷酶水解红枣制备酶解液,再以氨基酸和还原糖为原料利用热反应技术辅助增香,制备红枣风味香料。通过对热反应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了酶解液添加量、氨基酸添加量、还原糖添... 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经过前处理后采用果胶酶、蛋白酶及β-D-葡萄糖苷酶水解红枣制备酶解液,再以氨基酸和还原糖为原料利用热反应技术辅助增香,制备红枣风味香料。通过对热反应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了酶解液添加量、氨基酸添加量、还原糖添加量、反应温度、红枣添加量等因素对香料风味的影响。通过对香料感官评价和成分分析,确定了热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热反应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95±2)℃,反应时间(4.5±0.5) h,红枣添加量5%,酶解液添加量40%,丙氨酸添加量0.5%,脯氨酸添加量1%,赖氨酸添加量1%,果葡糖浆添加量5%,浓缩麦芽汁添加量15%。反应结束后,经过冷却、过滤得到的香料为棕褐色澄清透明液体,香气浓郁饱满、红枣特征风味明显,口感甜润、回味甘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应技术 红枣 香料 酶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肠杆菌科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晓华 顿玉慧 +2 位作者 卢力 李可 刘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2-317,共6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恒温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扩增效率高等优点,己被广泛地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研究。...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恒温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扩增效率高等优点,己被广泛地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研究。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LAMP技术在肠杆菌科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肠杆菌科 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志毅 方媛 +3 位作者 陈曦 张慧丽 张明哲 李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5-639,共5页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 对浙江杭州地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蝴蝶兰Phaluenopsis软腐病病原细菌进行了分离、致病性测定、Biolog测定和脂肪酸甲基酯(FAME)脂肪酸测定,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性状、特征完全相同,在序列分析中能以较高的自举置信值与菊欧文氏菌标准菌株聚在一起。因此,可以确定,引起杭州地区蝴蝶兰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菊欧文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蝴蝶兰 细菌性软腐 病原鉴定 菊欧文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规范检验检疫数据交换电子证书建模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军阳 徐哲淳 +3 位作者 侯寒黎 项逸婧 曹世华 韩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实现电子证书在平台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互,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文中研究了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规范检验检疫数据交换电子证书建模。对国际贸易典型业务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国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实现电子证书在平台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互,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文中研究了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规范检验检疫数据交换电子证书建模。对国际贸易典型业务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构建对应的业务数据模型。通过检验检疫数据交换建模,实现电子证书在平台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互,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保密性,促进政府机构和物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贸易便利化,以此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实践表明,该模型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业务 跨境电子商务 检验检疫 数据交换 电子证书建模 贸易便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丝类进出口商品质量与贸易现状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潘璐璐 董锁拽 +1 位作者 蒋小葵 潘钰池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丝类商品生产和贸易地,其质量对浙江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检验量、委托检验单位、丝类商品质量及进出口情况等方面对2019年检验的丝类商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浙江地区的... 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丝类商品生产和贸易地,其质量对浙江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检验量、委托检验单位、丝类商品质量及进出口情况等方面对2019年检验的丝类商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浙江地区的生丝及绢丝总体质量较上一年有所下降,粗丝的总体质量与上一年比略有提升。2019年浙江地区丝类商品出口量及金额较上一年都有下降,而进口量及金额均有较大涨幅。通过统计分析,建议注重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与缫丝生产技术提升,促进丝类产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广生丝电子检测应用及产品认证,使高品位丝类商品更具国际竞争力,同时关注丝类商品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建立相关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丝类商品 生丝 进出口贸易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检测的动物性水产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珏 王正亮 +2 位作者 潘海波 裘慧 俞晓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4-942,共9页
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和味道鲜美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需求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动物性水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其产地、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不同种或品种间水产品经济价值差异十分悬殊。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动物性水产品在生... 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和味道鲜美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需求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其中,动物性水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其产地、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不同种或品种间水产品经济价值差异十分悬殊。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动物性水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掺假造假、以次充好以及错贴标签现象屡禁不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性水产品 鉴伪 DNA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晕疫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曦 张明哲 +3 位作者 林晓佳 夏拯 陈吴健 吴志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365-4365,4367,共2页
介绍了生理生化检测技术、经典血清学检测技术、现代分子检测技术3种常用的菜豆晕疫病传统检验技术,并讨论了免疫磁性-实时荧光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红外光谱检测技术3种植物病原细菌最新检测技术应用于菜豆晕疫病的可能性。
关键词 菜豆晕疫病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PNA-FISH技术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彤 李可 +3 位作者 叶子弘 吴姗 张晓峰 帅江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5-1261,共7页
为了提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本研究在前期初步建立的液相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检测方法基础上,分别采用50%酒精加4%多聚甲醛和80%酒精加PBS两种杂交前处理方式进行细菌固定试... 为了提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本研究在前期初步建立的液相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检测方法基础上,分别采用50%酒精加4%多聚甲醛和80%酒精加PBS两种杂交前处理方式进行细菌固定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95%的置信区间内无显著性差异,PBS可代替多聚甲醛使用。本研究进一步利用特异性探针Lm-16S-2初步建立单增李斯特菌液相PNA-FISH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17株常见单增李斯特菌杂交的荧光值明显高于阴性对照,而8株非单增李斯特菌和14株非李斯特菌杂交的荧光值与阴性对照无差别,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将单增李斯特菌菌液10倍倍比稀释(101 cfu/mL^108 cfu/mL)后同时利用该方法及传统细菌生化鉴定法检测,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传统细菌生化鉴定法敏感性相同,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限均为104 cfu/mL,敏感性较高。对8个批次不同种单增李斯特菌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荧光值变异系数均小于5%,重复性好;经更换不同实验室及操作人员后检测同一批次不同浓度的单增李斯特菌,结果显示试验结果可以重复再现,稳定性好。对28份家禽组织样品经国标法增菌培养后采用液相PNA-FISH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传统细菌生化鉴定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符合率达到100%,并大大缩减检测时间。本研究建立的单增李斯特菌液相PNA-FISH方法能够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单增李斯特菌,为该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核酸 荧光原位杂交 单增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合相色谱技术的保健食品中肉碱对映体拆分和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文华 谢文 +5 位作者 侯建波 汪鹏 徐敦明 姚滨滨 何建敏 严颖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13-1719,共7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拆分肉碱对映体及测定其在保健食品中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无水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经衍生化后,采用Acquity Trefoil CEL1手性色谱柱(3.0 mm×150 mm,2.5μm)分离,以超临界CO2和氨水甲醇溶液(1∶99...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拆分肉碱对映体及测定其在保健食品中含量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无水乙醇超声提取,提取液经衍生化后,采用Acquity Trefoil CEL1手性色谱柱(3.0 mm×150 mm,2.5μm)分离,以超临界CO2和氨水甲醇溶液(1∶99,体积比)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种肉碱对映体的分离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右旋肉碱(D-肉碱)和左旋肉碱(L-肉碱)在0.50~2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方法定量下限(S/N=10)均为25 mg/kg;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6.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7.0%。应用该方法测定10份市售保健食品中D-肉碱和L-肉碱的含量,结果显示,10份保健食品中均未检出D-肉碱,检出L-肉碱的含量均达到标签值的96%~102%。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有机溶剂用量少等特点,可为手性药物开发、使用及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合相色谱 肉碱 保健食品 对映体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黄龙病病原分布与消长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幼青 汪恩国 +3 位作者 陈吴健 李艳敏 程帆 孟敏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4-469,共6页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更好地探清亚洲柑橘木虱上的CLas阳性分布特性及其动态变化,提出适宜治虫防病的窗口期,特针对浙江省柑橘果园的分布特点,...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病原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更好地探清亚洲柑橘木虱上的CLas阳性分布特性及其动态变化,提出适宜治虫防病的窗口期,特针对浙江省柑橘果园的分布特点,于2002—2019年采取定园定期和不定园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采检24个县(市、区)重点柑橘果园的亚洲柑橘木虱样品1662份、黄龙病样品2900份,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及其阳性率。结果显示,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携菌量与所处经纬度分别呈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方程推算,浙江省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分布范围为29.20°N以南和119.80°E以东的区域。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随黄龙病发病率增加而上升,两者呈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model)变化规律。亚洲柑橘木虱的CLas阳性率在月际间表现为山峰型波浪式变化结构,峰期分别为4、7、12月;在2001—2019年间的年际变化呈二次曲线,经推算,在2010年达到峰值,然后趋于缓解。据此认为,春、夏、秋3梢初期为最佳窗口期,建议加强3梢初期的治虫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柑橘木虱 分布特性 消长规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的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拯 陈曦 +3 位作者 张明哲 吴志毅 林晓佳 陈吴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3-1087,共5页
本文主要针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和玉米内州萎焉病2种检疫性细菌病害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研究,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对其谱带归属进行了辨别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不仅于该2种病害的检测鉴定,还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鉴定。
关键词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 玉米内州萎焉病 红外光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技术及其在转基因检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曦 张明哲 +3 位作者 吴志毅 林晓佳 陈吴健 夏拯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93-395,共3页
LAMP技术由于其检测灵敏度高、检测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已在转基因检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综述该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及其在转基因领域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LAMP 转基因检测 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基片PCR芯片技术在转基因玉米品系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张明哲 张晓峰 +3 位作者 陈曦 吴姗 陈笑梅 周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70,共5页
针对9种转基因玉米品系Bt11、TC1507、Bt176、MON810、MON863、GA21、NK603、Mon88017、MIR604进行醛基片PCR芯片高通量检测和条件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表明,醛基片PCR芯片的特异性较好,能应用于转基因玉米品系鉴定。而该方法应用... 针对9种转基因玉米品系Bt11、TC1507、Bt176、MON810、MON863、GA21、NK603、Mon88017、MIR604进行醛基片PCR芯片高通量检测和条件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表明,醛基片PCR芯片的特异性较好,能应用于转基因玉米品系鉴定。而该方法应用于转基因检测的灵敏度为5%,有待于后续试验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基片PCR芯片 转基因检测 品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黄曲霉毒素真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冠果 李可 +7 位作者 陆金虎 金晨晨 王龑 帅江冰 鲍维琪 程昌勇 宋厚辉 张晓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为实现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aflR基因和nor-1基因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针对aflR基因和nor-l基因保守序列,各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引物对间的有效性实验各筛选出1对最优的aflR... 为实现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快速检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aflR基因和nor-1基因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针对aflR基因和nor-l基因保守序列,各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引物对间的有效性实验各筛选出1对最优的aflR引物探针和nor-1引物探针,随后建立并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测定该方法的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aflR-2和nor1-2 2组引物/探针组合,并优化和确定了引物/探针的最佳反应终浓度。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仅对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aflR基因和nor-1基因呈现特异性扩增,对黑曲霉、碳黑曲霉、赭曲霉和镰刀菌等常见产毒真菌的核酸样品均无扩增曲线。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3%,双重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均低至1×10^(2)copies/μL。利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与ELISA试剂盒分别对80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荧光定量PCR共检测出9份阳性样品,而ELISA试剂盒只检测出了7份阳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黄曲霉毒素真菌 双重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小蠹亚科类昆虫分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方文渊 吴志毅 +5 位作者 张文俊 田宏伟 程帆 黄凌哲 吴颖 陈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32-34,共3页
长小蠹亚科(Platypodinae)是一类重要的木材害虫。目前,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鉴定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在长小蠹类昆虫中的鉴定工作应用较少。该研究概述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长小蠹检疫鉴定应用中的前景。
关键词 长小蠹亚科 木材 害虫 检疫鉴定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疣鼻天鹅检验检疫监管现状与思考
19
作者 邬迎辉 曾若雪 +1 位作者 周心怡 于婧怡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第2期18-19,共2页
随着国内动物旅游主题市场的日益火爆,各类野生动物的需求大幅增长,如疣鼻天鹅等国内稀缺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更是受到各大野生动物园的追捧。
关键词 疣鼻天鹅 检验检疫监管 鸭科 沼泽地带 旅游主题 养殖情况 雁形目 突起物 动植物检疫 易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小蠹诱捕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凯兵 吴志毅 +4 位作者 袁淑珍 方文渊 谈珺 黄海峰 陈哲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4期42-42,共1页
长小蠹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林业害虫,对于林木的长势以及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长小蠹主要寄居于树干中,对其进行控制和灭杀的难度较大,需要利用诱捕技术。总结了长小蠹的诱捕技术,以期为长小蠹的治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 长小蠹 诱捕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