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大洲火山岩盆地深部铀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蓉蓉 李子颖 +1 位作者 汤江伟 徐小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铀矿石年龄分布在110.0~67.1 Ma,铀成矿具多阶段性。铀矿床(体)明显受构造、地层、热液蚀变联合控制,多期次、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控制了铀矿床(体),多期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流纹岩为铀成矿准备了围岩条件,热液蚀变多样,成矿期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和萤石化,其中水云母化蚀变的"绿色层"与铀矿体赋存关系密切,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下地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深部铀成矿模式,指出在深部找矿的重点为(1)九里坪组第四、第五层流纹岩层控制的层状矿体,(2)九里坪组层状矿体之下的深部脉状矿体,这些认识可供本区铀矿找矿新突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洲地区 成矿规律 铀成矿模式 铀成矿远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衢州大洲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惠小朝 韩效忠 +6 位作者 林建平 王明太 张斌 汤江伟 杜江浩 金淼张 雷遥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 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共轭剪节理的产状测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期配套,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大洲火山断陷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经历的四期构造应力:前晚侏罗世构造期、磨石山期、衢江期、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分别讨论了各个期次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后三个构造期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即磨石山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储矿空间,衢江期构造应力场为成矿准备了导矿空间,而始新世—渐新世构造期构造应力场对已形成矿体进行了破坏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断陷盆地 构造应力场 剪节理 铀成矿 衢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衢州新路火山岩盆地西段热点作用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蓉蓉 韩效忠 +4 位作者 李子颖 汤江伟 杜江浩 金淼张 徐小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16,共11页
新路火山岩盆地是浙江省重要的产铀基地。文章通过对该区热点作用的研究,解释了该区铀矿床(点)的形成机制,以期获得该区铀矿找矿的新突破。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区深部40 km处存在相对低速体的塑性体(地幔柱冠状体之上的幔枝构造),... 新路火山岩盆地是浙江省重要的产铀基地。文章通过对该区热点作用的研究,解释了该区铀矿床(点)的形成机制,以期获得该区铀矿找矿的新突破。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区深部40 km处存在相对低速体的塑性体(地幔柱冠状体之上的幔枝构造),在其上部地层存在相对高速体的岩浆侵入体;中生代以来发育4次岩浆旋回;地层结构表现出下部为变质基底,中部为滑脱层,上部为上叠火山岩和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三层式结构。热点作用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明显。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热液的温度为317~420℃,盐度w(NaCleq)为39.76%~49.68%,其成分为CO2及含碱、H2O、卤素、氮和一些金属元素,地幔流体特征明显,与铀矿伴生的微量元素及成矿同期的硫同位素也指示出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出该区存在热点成矿作用,据此建立了该区的热点活动模式。文章认为,热点对该区铀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为:①当深部基性岩浆运移至上地壳时,使硅铝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了新路火山岩,侵入时则形成次火山岩体和各类酸性侵入岩体,为成矿准备了有利的赋矿层位或有利围岩;②地幔柱上隆作用,形成或复活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完善或形成了成矿所需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③地幔柱上隆时,提供了成矿所需的大量热能,造成围岩蚀变,从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铀源;④随着酸性岩浆的不断分异结晶,岩浆中有用组分浓度不断增高,提供了深部热液中的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火山岩 热点识别 铀成矿 浙江衢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新路火山岩盆地构造应力场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效忠 刘权 +4 位作者 林建平 惠小朝 金淼张 杜江浩 汤江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7-1122,共16页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衢江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始新世–渐新世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EW向。指出本区球川–萧山断裂等NE向区域大断裂构造开启的期次,决定了成矿期次,开启的时间决定了铀矿形成的年龄,其开启时序明显受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控制。建德期晚期,随着NW向挤压应力场转为应力松弛状态,区域大断裂处于开启状态,火山喷发期后的深部含矿流体沿区域大断裂向上运移,形成了本区早期铀成矿(125~115 Ma),衢江期N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使本区区域大断裂再次开启,带来了深部成矿流体,形成了第二期铀成矿(90~70.2 Ma),两期铀成矿叠加最终形成了本区的铀矿化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构造开启 铀成矿 火山岩 浙江衢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衢州地区铀成矿流体来源及其迁移富集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蓉蓉 李子颖 +1 位作者 汤江伟 徐小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新路和大洲火山岩盆地分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是赣杭铀成矿带东段重要的产铀区,其成矿特征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发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_2(含)多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 新路和大洲火山岩盆地分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是赣杭铀成矿带东段重要的产铀区,其成矿特征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发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_2(含)多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和盐度在成矿期明显增高。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显著发育,表明铀成矿是在流体沸腾作用机制下形成。成矿流体总体为富含卤素、硫及碱金属的C-H-O流体,δ^(34)S值在大洲矿区为2.6‰~5‰,平均为3.8‰,在新路矿区为-16.3‰~14.9‰,平均为2.1‰,结合不同区段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研究认为深部铀元素是通过铀氢化物、铂合金氮化物从上地幔、地壳深部迁移至地壳浅部成矿,浅部铀元素是通过热液蚀变萃取并以碳酸盐配合物迁移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州地区 成矿流体 流体来源 富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蒋村铀钼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淼张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介绍了蒋村铀钼矿成矿地质特征、火山角砾岩筒的形成及地质特征,该矿的下坑火山角砾岩筒是一个早、晚两期叠加的复式岩筒,早期为开启式爆发,晚期为封闭式隐爆,对成矿十分有利。分析了铀钼矿化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认为铀钼矿化与断裂构... 介绍了蒋村铀钼矿成矿地质特征、火山角砾岩筒的形成及地质特征,该矿的下坑火山角砾岩筒是一个早、晚两期叠加的复式岩筒,早期为开启式爆发,晚期为封闭式隐爆,对成矿十分有利。分析了铀钼矿化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认为铀钼矿化与断裂构造及火山角砾岩筒关系极其密切,断裂构造及火山角砾岩筒对铀钼矿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角砾岩筒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富集规律 铀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新路盆地晚白垩世钾玄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正其 李子颖 +1 位作者 范洪海 汤江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对浙西新路火山盆地发育的辉绿岩进行了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新路盆地辉绿岩成岩时代为(93±3)Ma,属晚白垩世产物;岩石中辉石有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两个种属,斜长石为拉长石;SiO2含量介... 对浙西新路火山盆地发育的辉绿岩进行了激光显微探针40Ar-39Ar定年和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新路盆地辉绿岩成岩时代为(93±3)Ma,属晚白垩世产物;岩石中辉石有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两个种属,斜长石为拉长石;SiO2含量介于44.00%~50.09%之间,具有富碱(平均为5.15%)、高钾(K2O/Na2O平均为1.08)、低TiO2含量(平均为1.15%)等特征;岩石具有原生岩浆特点,显示典型的钾玄岩特征。钾玄岩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强不相容元素,无Eu亏损;锶初始值(Isr)介于0.70707~0.70870之间,(143Nd/144Nd)i介于0.512338~0.512407之间;Δ7/4Pb为6.0~9.2、Δ8/4Pb为48.5~68.0、Sr为70.73~87.04,均表现出富集地幔特征。认为新路盆地钾玄岩的厘定对该区域岩石圈与构造岩浆演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钾玄岩形成与造山带后碰撞期的热点活动相关;钾玄岩侵位年龄基本限定了新路地区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时限;推测热点活动导致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壳幔作用源区可能对火山岩型铀成矿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岩 40Ar-39Ar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圈减薄 新路火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