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贵平 齐明 +3 位作者 程亚平 徐肇友 罗修宝 何必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6-653,共8页
杂交育种是杉木遗传育种的主要途径。为合理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利用12个杂交组合和4个自交后代的杉木材积生长数据,通过采用等位酶技术和生理学方法,获得杉木亲本的基因型信息、光合速率和发芽种子的平均呼吸强度。然后研究亲本等位酶和... 杂交育种是杉木遗传育种的主要途径。为合理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利用12个杂交组合和4个自交后代的杉木材积生长数据,通过采用等位酶技术和生理学方法,获得杉木亲本的基因型信息、光合速率和发芽种子的平均呼吸强度。然后研究亲本等位酶和生理性状差异性,分别采用杂种优势群法和预测模型法,来确定杉木杂交时亲本选配模式。杂种优势群法是先用聚类分析法对亲本群体进行类群划分,然后根据杉木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决定杉木杂交时亲本的选配模式:采用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的亲本做母本,高呼吸速率的亲本做父本。预测模型法是从预测杉木杂交组合平均值表现大小的角度,提出亲本选配的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建立杂交组合子代的平均生长表现与亲本等位酶差异及生理指标间的预测模型,并用10年生的5个杂交组合的资料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发现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是成功的。杂种优势群法与预测模型法的研究结果是相互依存的,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在杉木杂交育种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亲本选配 等位酶 母本细胞质效应 杂种优势群法 预测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育种园的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齐明 王海蓉 +3 位作者 彭九生 周建革 翁春媚 何贵平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了了解杉木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合理地划分杉木杂种优势群,以期为杂交亲本选配服务。本研究借助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遂昌县1.5代杉木种子园(兼作育种群体)40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DPS软件划分杂种优势群... 为了了解杉木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合理地划分杉木杂种优势群,以期为杂交亲本选配服务。本研究借助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遂昌县1.5代杉木种子园(兼作育种群体)40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DPS软件划分杂种优势群。研究结果发现:(1)杉木育种园育种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改良潜力;(2)根据亲本间的分子遗传距离,杉木育种群体可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3)每个杂种优势群中均有优良的母本或父本,不同杂种优势群中的优良母本和父本进行组配,遂昌县杉木育种园中可获得有希望的优良杂交组合60对;这些拟优良杂交组合中一些组合的速生性,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例如龙15×1339、1419×1339、1278×1258等组合表现优良,杉木一代杂种龙15×闽33、丽55×丽13也是不同的杂种优势群间产生的。这些拟优良组合为指导杉木的杂交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红杉在浙江建德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盛卫星 何贵平 +4 位作者 胡飞 蔡建荣 周燕 张少伟 徐奎源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对浙江建德新安江林场营造的33年生北美红杉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适应性研究,同时进行了树干解析、木材密度和心材比例测定。结果表明:北美红杉(组织培养苗)在浙江建德的适应性较强,33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逾22m,平均胸径逾36 cm,极显著大于... 对浙江建德新安江林场营造的33年生北美红杉人工林进行了生长适应性研究,同时进行了树干解析、木材密度和心材比例测定。结果表明:北美红杉(组织培养苗)在浙江建德的适应性较强,33年生人工林平均树高逾22m,平均胸径逾36 cm,极显著大于同期种植的杉木砧木嫁接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33年生北美红杉组织培养苗人工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尚未交叉,其尚处在较快生长期,其木材密度平均为0.35 g/m3以上,而心材的比例平均为69.0%。说明北美红杉可在浙江建德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红杉 生长适应性 连年生长量 心材比例 木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活立木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帅楠 姜景民 +1 位作者 徐永勤 栾启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开发操作简便、破坏性小且结果可靠的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为实现以大群体试验材料为基础的遗传选择和评估,培育速生优质林木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22年生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阻力仪(Pilodyn)和应力波... [目的]开发操作简便、破坏性小且结果可靠的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为实现以大群体试验材料为基础的遗传选择和评估,培育速生优质林木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22年生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阻力仪(Pilodyn)和应力波速(V)记录仪(AV)等活立木无损评估仪器和方法以及木材物理力学常规检测方法,建立活立木弹性模量评估技术体系。[结果]Pilodyn测定值Pr与实测基本密度(ρ)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模量测定值MOEB与弹性模量(计算值)MOE(MOE=ρV2)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模型为MOEB=2.013 3+0.828 6 MOE,决定系数R2=0.854 1;利用ρ和V计算的弹性模量值MOE与利用Pr和V计算的弹性模量相对值MOEP(MOEP=Pr V2)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回归模型为MOE=0.400 7+0.231 1 MOEP,决定系数R2=0.734 0;弹性模量MOE与V值相关极显著(P<0.001),V与MOE的回归方程为MOE=-5.121 8+3.239 4 V,决定系数R2=0.921 9。[结论]在遗传选择时弹性模量(计算值)完全可以代表弹性模量测定值进行评估与选育;可直接利用MOEP作为各样木的弹性模量值参与遗传分析;同时建立了MOE与V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比较同一测定群体弹性模量值相对大小时也可直接比较V值,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建立的模型对其它树种测定具有参考意义,但尚需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活立木 弹性模量 无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地点马尾松生长与产脂性状家系变异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左一凡 刘青华 +5 位作者 曹森 周志春 朱静一 陈志云 何博轩 张志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目的]研究3地点10年生马尾松生长和产脂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选择马尾松高产脂优良家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营建于福建邵武、江西峡江、湖北太子山的10年马尾松家系林进行生长和产脂性状调查,分析各性状的遗传... [目的]研究3地点10年生马尾松生长和产脂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选择马尾松高产脂优良家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营建于福建邵武、江西峡江、湖北太子山的10年马尾松家系林进行生长和产脂性状调查,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联合选择法选择各地点专用马尾松高产脂家系,在此基础上利用GGE模型选择高产稳定的通用马尾松家系。[结果]10年生马尾松生长和产脂性状在家系间、地点间及家系与地点互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地点胸径、产脂力和产脂量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39~0.60、0.39~0.48和0.34~0.56,均受中高等遗传控制。通过联合选择,以产脂量育种值高于对照10%、胸径和产脂力的平均值且遗传增益为正作为选择标准,3个地点分别选择11、12和6个专用马尾松高产脂家系。利用GGE模型根据家系产脂力和产脂量的高产稳定性分析得出,家系43和63既高产又稳定,作为马尾松适生区域的通用家系。[结论]马尾松生长和产脂性状在家系间、地点间及家系与地点互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福建邵武、江西峡江和湖北太子山3个地点分别选择11、12和6个专用马尾松高产脂家系;家系43和63既高产又稳定,可作为全国适用的通用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产脂力 优良家系 遗传变异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主要性状的年际稳定性
6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1 位作者 王开良 任华东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4-1633,共10页
为分析普通油茶主要性状的年际稳定性,为区域品种适宜性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5份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对象,于2020—2022年观测始花期、盛花期、产量、单鲜果重(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9个性... 为分析普通油茶主要性状的年际稳定性,为区域品种适宜性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5份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对象,于2020—2022年观测始花期、盛花期、产量、单鲜果重(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9个性状,分析不同性状的年际变异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无性系的年际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差异较大,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00%~84.84%和0~62.73%;始花期与盛花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始花期越早则盛花期越短,始花期越晚则盛花期越长。不同品种的单株产量差异较大,年际变异系数为15.51%~128.21%%,平均变异系数为60.43%。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单籽重和干籽出仁率的年际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3.17%、9.78%、37.35%和5.41%。不同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分别为36.30%~53.08%和77.97%~82.90%,年际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1.77%和3.56%。部分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各性状年际变异系数排序为:单株产量>始花期、盛花期和单籽重>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和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油酸,CL55、CL53和CL21的年际稳定性最好,GL12、GL9和XL27的年际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无性系 年际稳定性 始花期 盛花期 变异系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甜柿砧穗组合根系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汤丹 龚榜初 +2 位作者 江锡兵 吴开云 徐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研究甜柿嫁接苗地上部分和根系表型性状差异,可在形态学上揭示接穗对砧木生根的影响及砧穗间互作,为甜柿嫁接砧木选择和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7种1年生甜柿嫁接组合,3种2年... [目的]研究甜柿嫁接苗地上部分和根系表型性状差异,可在形态学上揭示接穗对砧木生根的影响及砧穗间互作,为甜柿嫁接砧木选择和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7种1年生甜柿嫁接组合,3种2年生嫁接组合和3种2年生中间砧嫁接组合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形态指标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甜柿嫁接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形态指标组合间存在差异性;同种砧木下(老鸦柿除外),嫁接‘次郎’或‘阳丰’的嫁接苗根系鲜质量、根系干质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优于嫁接‘太秋’或‘富有’的嫁接苗,表型性状综合评价结果也如此;除含水率外,地上部分和根系表型指标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地上部分鲜质量与地上部分干质量是影响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的主导因子,株高和接穗直径则是影响这些根系表型性状的重要因子;山东产君迁子和浙江柿嫁接‘富有’的2年生嫁接苗根系有衰退迹象,利用‘次郎’作中间砧可明显改善其早期生根状况。[结论]研究结果初步反应了甜柿嫁接苗接穗对砧木生根的影响,且影响或与嫁接亲和性相关。砧木根系和接穗生长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利用‘次郎’作中间砧,或可改善浙江柿、山东产君迁子嫁接‘富有’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嫁接 根系 互作 中间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郎’甜柿果实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阳 龚榜初 +4 位作者 刘同祥 吴开云 丁俞 邱有尚 范金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116,共9页
[目的]分析云南保山‘次郎’甜柿果实主要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关系,筛选影响不同果实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为南方甜柿园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云南保山19个柿园‘次郎’甜柿果实9种矿质营养元素与... [目的]分析云南保山‘次郎’甜柿果实主要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关系,筛选影响不同果实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为南方甜柿园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云南保山19个柿园‘次郎’甜柿果实9种矿质营养元素与6种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甜柿果实单果质量与果实氮、钙、镁元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硬度与果实钙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果实氮、钙、铜、锌元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氮、钙元素对单果质量的直接负作用达到显著水平,直接通径系数为-0.4200、-0.3860;钙元素对果实硬度的直接正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3630,对果形指数的直接负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050;可溶性固形物受钙和氮元素的显著直接负作用影响,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670、-0.3670;维生素C含量受磷元素显著直接负作用影响,直接通径系数为-0.4950,受果实钙、钾元素直接正作用影响,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280、0.3940;类胡萝卜素含量受果实钾元素极显著直接负作用影响,直接通径系数为-0.7770,受氮、磷、锰元素显著直接正作用影响,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520、0.4210、0.3920。[结论]甜柿果实氮、磷、钾、钙元素与果实品质关系密切,其中磷、钾元素与果实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关系密切,而氮元素对单果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存在直接负作用。钙元素与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果实硬度均密切相关。云南保山柿园甜柿生产中,需降低氮肥施用,科学协调磷、钾、钙肥施用,以实现甜柿的优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矿质元素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内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谭美 杨志玲 +3 位作者 杨旭 程小燕 李公荣 马文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0-916,共7页
为揭示厚朴(Houpo9a officinalis)种群实生更新方式和影响因素,在遂昌县桂洋林场内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个不同生境,设置种皮和铁丝网罩交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生境内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和不同处... 为揭示厚朴(Houpo9a officinalis)种群实生更新方式和影响因素,在遂昌县桂洋林场内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个不同生境,设置种皮和铁丝网罩交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生境内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和不同处理间厚朴种子萌发率均有显著差异(P<0. 05),在针叶林内去除假种皮且罩铁丝网时厚朴种子萌发率最高,而保留假种皮时厚朴种子萌发率均为0。厚朴在幼苗前期(4~8周)死亡率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在针叶林内幼苗存活率最高,但不同生境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生境内厚朴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 05),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林中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枯枝落叶厚度对厚朴种子野外萌发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厚朴幼苗生长影响最大。针叶林最适合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假种皮、动物取食和生境异质性是造成厚朴种子野外萌发率低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生境 种子野外萌发 幼苗生长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振 余启新 +3 位作者 滕国新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3,共8页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三代测定幼林为对象,分析幼林期(2、3和5 a)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及2 a生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期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活枝数均存...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三代测定幼林为对象,分析幼林期(2、3和5 a)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及2 a生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期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活枝数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且生物量在2 a生亦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杂交组合2 a生的地上生物量占植株总生物量的87.17%。幼林期生长性状以树高的增长量最大,5 a生较2 a生增长了4.23倍。采用综合育种值法,依据预测的树高(H)育种值为主,结合地径(D——0)和2 a生茎干生物量(Bs)指标的配合选择方式,以入选率20%优选出杂交组合分别为22×44、33×22、40×44。以5 a生时树高、地径的单株育种值为依据,2%的入选率优选出16个单株,其树高、地径、冠幅及活枝数平均增益分别为1.07 m、1.58 cm、0.32 m和4.6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 生长量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辛娜娜 张蕊 +3 位作者 徐肇友 肖纪军 王帮顺 周志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8,共7页
木荷为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和生态防护树种。利用筛选的14对多态性强的SSR引物,对木荷1代育种群体中来自15个产地133个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优异种质资源保存、杂交亲本选配及新种质创制提供科学依据。结... 木荷为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珍贵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和生态防护树种。利用筛选的14对多态性强的SSR引物,对木荷1代育种群体中来自15个产地133个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优异种质资源保存、杂交亲本选配及新种质创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4对引物共扩增86个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变异范围为2 1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1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3个,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72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分别为1.224 7和0.599 0,说明木荷1代育种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福建建瓯产地遗传多样性最高,浙江遂昌产地遗传多样性最低。木荷1代育种群体中成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为0.023 3 1.633 8,平均为0.606 7。不同产地遗传多样性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6 2,p=0.048 9)。通过UPGMA聚类,可将133个育种亲本分成3个类群,其中,类群3又分为4个亚类群。木荷亲本选配时,应充分考虑优树的产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育种亲本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ACO1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江英 朱朋波 +6 位作者 葛金涛 惠林冲 李纪元 孙明伟 赵统利 邵小斌 汤雪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75-2182,共8页
根据山茶(Camellia japonica)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和3′,5′-RACE技术,从杜鹃红山茶(C.azalea)花芽组织中克隆出ACC氧化酶(ACC-oxidase,ACO)基因,命名为CaACO1,基因全长1232 bp,开放阅读框963 bp,编码320个氨基酸。实... 根据山茶(Camellia japonica)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和3′,5′-RACE技术,从杜鹃红山茶(C.azalea)花芽组织中克隆出ACC氧化酶(ACC-oxidase,ACO)基因,命名为CaACO1,基因全长1232 bp,开放阅读框963 bp,编码320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ACO1在杜鹃红山茶不同组织中均得到表达,其中茎尖ACO1表达量最低,其次花芽、叶芽、根尖,表达量较高的是真叶和花器官,随着叶片成熟和花器官发育ACO1表达量均逐渐增加。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杜鹃红山茶叶片发育,并且与花器官衰老密切相关。ACO1在参试的8个山茶品种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但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ACO1表达量与花型、花色、花径和花瓣数4个形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ACC氧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形态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柿幼胚抢救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阳 龚榜初 +6 位作者 吴开云 江锡兵 刘同祥 汤丹 孙维敏 马攀 滕国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10-115,共6页
柿杂种败育现象严重阻碍了甜柿杂交育种进展,幼胚抢救技术可有效地克服这个障碍。以甜柿富有、晚御所、太秋的幼胚为材料,开展培养基、柿品种、取胚时间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以太秋幼胚为材料,开展了取胚时间、培养基成分... 柿杂种败育现象严重阻碍了甜柿杂交育种进展,幼胚抢救技术可有效地克服这个障碍。以甜柿富有、晚御所、太秋的幼胚为材料,开展培养基、柿品种、取胚时间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以太秋幼胚为材料,开展了取胚时间、培养基成分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影响柿幼胚抢救的因素影响依次为培养基、取胚时间、柿品种、培养条件;2)花后45~55 d取胚抢救,胚苗成苗率极低,此后,随着胚龄增大,胚培苗成活率逐渐提高,但花后77 d取胚时,胚苗成苗率略有回落,因此长三角地区柿幼胚抢救的最适取胚时间为:花后62~69 d;3)胚苗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发育状态、成苗率、苗高、生根数上均出现差异,1/2MS+ZT(0.4 mg/L)+IBA(0.2 mg/L)+活性炭(3 g/L)+蔗糖(70 g/L)培养基中培苗发育良好,培养45 d后,成苗率为0.88,平均苗高为3.52 cm,平均生根数为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幼胚抢救 取胚时间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吉尼亚栎不定芽增殖及试管苗再生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海菁 施翔 +2 位作者 陈益泰 王树凤 徐琴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1,共9页
[目的]探析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弗吉尼亚栎试管苗再生体系,为弗吉尼亚栎无性系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弗吉尼亚栎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定芽增殖途径,研究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选... [目的]探析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弗吉尼亚栎试管苗再生体系,为弗吉尼亚栎无性系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弗吉尼亚栎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定芽增殖途径,研究弗吉尼亚栎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选择、褐化控制以及培养基选择、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硫代硫酸钠和活性炭均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半径(p<0.05),其中,外植体在含有3.00、5.00 g·L^-1活性碳的培养基中褐化半径最小。基本培养基筛选试验表明:以1/4MS或WPM为基本培养基时,平均芽长和芽数明显优于MS培养基。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4MS+1.20 mg·L^-1 6-BA,培养周期40 d,增殖倍数可达6.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0.50 mg·L^-1 IBA+0.50 mg·L^-1NAA,生根率达53.33%,且根粗壮,木质化程度较高。组培苗移植到灭菌河沙中,平均成活率达57.78%。[结论]培养基成分和激素配比是影响弗吉尼亚栎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再生的主要因子,低盐培养基(1/4MS或WPM)不仅可以促进不定芽增殖,且能够减轻外植体褐化;还发现野外取材的外植体极易褐化,而来源于无菌苗的外植体,褐化程度明显低于野外取材的外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栎 组织培养 芽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木姜叶柯种子生物学性状变异及质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志玲 谭梓峰 王依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24-2032,共9页
为探讨不同种源木姜叶柯种子生物学性状变异规律和质量特征,该文以8个省份10个种源为对象,测定了种子4个生物学性状、4个营养成分及3个质量性状数值,开展了11个种子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单粒重、种子长、种子数... 为探讨不同种源木姜叶柯种子生物学性状变异规律和质量特征,该文以8个省份10个种源为对象,测定了种子4个生物学性状、4个营养成分及3个质量性状数值,开展了11个种子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单粒重、种子长、种子数/种序、种序长均值依次为1.82 g、14.57 mm、16.43个、11.78 cm,不同种源种子4个生物学性状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种子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淀粉均值分别为4.75 g/100 g、0.97 g/100 g、1.13%、74.23 g/100 g,淀粉在4个营养成分指标中差异最小。(3)种子百粒重、含水率和生活力均值依次为172.92 g、42.05%、53.00%,不同种源种子3个质量性状差异较大。(4)种子4个生物学性状与淀粉、蛋白质分别正向、负向相关,种子长与脂肪及还原性总糖正相关。(5)种子生物学性状与生境因子相关性复杂,种序长与无霜期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2,与海拔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98,随纬度递增种子品质略变差。(6)种子聚类为第Ⅰ类短种序高营养成分型,第Ⅱ类长种序高生活力型,第Ⅲ类种子繁多高淀粉型等3类,聚类不呈现地理效应。综上所述,不同种源种子生物学性状和质量变异丰富,说明不同种源在子代分化已有遗传基础,种源筛选还需结合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生物学性状 质量特征 变异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阳 邓全恩 +4 位作者 吴开云 龚榜初 陈学初 莫明全 童静亮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分析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Diospyros kaki Thunb.)顶腐病发生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1个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病柿园中果实、叶片及土壤N、K、Ca、Mg、Mn、B含量,运用多重比较、多元回归、通径分... 【目的】分析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Diospyros kaki Thunb.)顶腐病发生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1个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病柿园中果实、叶片及土壤N、K、Ca、Mg、Mn、B含量,运用多重比较、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矿质元素及其比值与顶腐病发生关系。【结果】随顶腐病发病程度加深,叶片钙浓度显著降低。发病率与叶片硼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0 1,与土壤p H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7 7,与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钙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4 1,与土壤水解性氮/交换性钙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 8。土壤p H和叶片钙含量对顶腐病发生存在较大直接负作用,通径系数分别为-1.222、-0.824。【结论】恭城水柿顶腐病与生理性缺钙关系密切。同时,恭城当地酸化、高镁、高氮的土壤环境均不利于柿对钙吸收与转运,从而导致矿质营养失衡、进而易发生顶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水柿 顶腐病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扇脉杓兰植株生长特性及大孢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晓娜 田敏 +1 位作者 王彩霞 张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845,共8页
为了解扇脉杓兰的生长特性,本研究以浙江省西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野生居群为试材,对其休眠芽形态结构、植株生长过程和胚珠发育等特征进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一个生长周期包括萌芽期、开花展叶期、结实期和衰亡期4... 为了解扇脉杓兰的生长特性,本研究以浙江省西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野生居群为试材,对其休眠芽形态结构、植株生长过程和胚珠发育等特征进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一个生长周期包括萌芽期、开花展叶期、结实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历时1年,以分株繁殖为主,有性生殖能力差。扇脉杓兰每个基株分化一个休眠芽,当年10月露出地面。充分发育的休眠芽产生花芽,第二年4月形成花结构;未充分发育的个体不能产生花芽,无生殖器官发育。胚珠超微结构显示:孢原细胞核占据多半的细胞空间,细胞质和细胞器丰富。大孢子母细胞位于珠孔端,细胞质中液泡、线粒体和质体分布密集。在大孢子囊中,液泡所占空间变大,细胞核相对变小,细胞质分布稀疏,细胞器以线粒体和质体为主,在胚珠发育阶段蛋白质和多糖一直存在,淀粉染色逐渐加深,无脂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脉杓兰 芽发育 生长周期 大孢子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油茶物种果实与油脂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18
作者 阮志先 王昆喜 +3 位作者 俞春莲 毕文玉 张朗锋 林萍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30,共11页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普通油茶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7个主要油茶物种共16个性状(果实性状和油脂性状...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物种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普通油茶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7个主要油茶物种共16个性状(果实性状和油脂性状各8个)的遗传变异。【结果】7个物种在16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南山茶、茶梨油茶和多齿红山茶的大果性状较普通油茶有显著优势,果高、果径、单果质量均值分别比普通油茶高53.99%~85.46%、109.18%~145.85%和578.77%~1027.15%。攸县油茶和小果油茶在鲜果出籽率方面较普通油茶有显著优势,其均值分别比普通油茶高55.29%和49.72%。海南油茶和南山茶的种仁含油率较普通油茶有显著差异,其均值分别比普通油茶高21.15%和27.59%。单果质量的物种间变异系数(107.34%)最大,单果鲜籽质量(86.54%)次之,各果实性状在物种间的变异系数均显著大于物种内的变异系数。7个物种油脂脂肪酸均以油酸为主,含量为67.98%~82.10%,海南油茶、南山茶油酸含量均值分别比普通油茶高5.38%和2.10%。亚油酸次之,含量为4.01%~17.17%,其中多齿红山茶和茶梨油茶含量均值分别比普通油茶高20.16%和36.30%。油茶的果实性状间都显著相关。果皮厚度与果高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6;油脂性状中除棕榈烯酸含量和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外,其余脂肪酸含量间多显著相关,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系数最大(-0.94);此外,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与鲜果出籽率、果形指数显著正相关,与其余6个果实性状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7个油茶物种划分为3类,分别为小果类型(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攸县油茶)、中果类型(海南油茶和南山茶)和大果类型(茶梨油茶和多齿红山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6.224%,可代表14个性状的主要信息。【结论】攸县油茶、南山茶和海南油茶分别在出籽率、含油率和油酸等性状方面比普通油茶具有显著优势,具有在普通油茶改良中引入相应性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性状 油脂品质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的生理生化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韦韦 王彩霞 +2 位作者 田敏 欧阳彤 张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12-2017,共6页
以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为材料,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观察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寻其叶色变异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突变体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 以文心兰浅绿条纹突变体为材料,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观察突变体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寻其叶色变异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1)突变体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叶绿素(Chl)含量分别比叶色正常植株显著降低了37.1%、34.0%、30.8%和36.3%。(2)突变体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于胆色素原(PBG)到尿卟啉原Ⅲ(UrogenⅢ)的反应步骤。(3)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明显的缺陷,基粒数目及基粒片层的垛叠层数明显减少,嗜锇颗粒及囊泡较多。(4)突变体初始荧光(Fo)比正常植株高39%,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显著低于正常植株,但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与正常植株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文心兰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和叶绿体结构发育不良,导致叶绿素的含量下降,致使突变体叶片呈现浅绿条纹,光能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浅绿条纹突变体 光合色素 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 超微结构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湿地松生长及材性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帅楠 栾启福 姜景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湿地松活立木基本密度(ρ)、弹性模量(MOE)和生长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在保证生长量遗传改良的同时加强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选育力度,为速生优质湿地松人工林建设提供种质基础。【方法... 【目的】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湿地松活立木基本密度(ρ)、弹性模量(MOE)和生长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在保证生长量遗传改良的同时加强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选育力度,为速生优质湿地松人工林建设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浙江杭州长乐林场22年生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木材阻力仪Pilodyn和应力波测量仪Hitman等无损检测仪器测定2 000多株湿地松活立木ρ、MOE等物理力学性状,采用测杆等标准测具测定对应单株的枝下高、冠幅、分枝大小、分枝角以及树高和胸径等形质和生长性状,并通过ASReml-R软件混合线性模型的限制性极大似然估计法(REML)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弹性模量相对值MOEP与应力波速v之间呈极显著(P<0.001)遗传相关(R=0.947 0±0.020 1)和表型相关(R=0.948 0±0.002 7),与基本密度相对值ρP之间呈显著(P<0.01)遗传(R=-0.447 0±0.154 0)和表型(R=-0.538 0±0.019 1)相关,以v对MOEP进行间接选择,其有效性达到了97.42%。2)材性性状的遗传力在0.292 0~0.305 0之间,生长性状遗传力在0.062 5~0.216 0之间;以1%的选择强度计算,材积和MOE能获得30%的遗传增益。3)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分枝大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的(P<0.05)遗传正相关关系,枝下高与树高正相关,分枝角与分枝大小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而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冠幅和分枝大小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表型正相关性;材性和生长性状之间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表型相关关系(P<0.05),但遗传相关不显著。【结论】仅利用应力波速v即能快速评估群体内每木弹性模量(MOE)相对大小,比传统上仅用木材基本密度(ρ)评估MOE效果更好;ρ和MOE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其遗传力明显高于生长性状;材性与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不显著,能够实现两类性状的同步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生长性状 木材密度 弹性模量 无损评估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