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1
1
作者 季益龙 逯行 +1 位作者 张家华 周跃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0,共10页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教师教学评价范式的四个历史演变阶段,依据为何评(Why)、评什么(What)、怎么评(How)、评何用(Use)评价活动的四要素,构建了一个集“目标—内容—技... 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教师教学评价范式的四个历史演变阶段,依据为何评(Why)、评什么(What)、怎么评(How)、评何用(Use)评价活动的四要素,构建了一个集“目标—内容—技术—结果”四位一体的多元、循环、综合的WWHU理论框架。该框架呈现出评价理念从奖罚诊断走向促进发展、评价内容从宏观教学质量走向微观教学数据链、评价技术从人工手动方式走向机器智能方式、评价结果从结果评价走向“四个评价”的发展趋势。未来,要推动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落地,需要从“理念引领、数据融合、平台搭建、机制保障”等四条路径持续着力,以期为数智时代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师教育 教学评价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知识观的再审视——兼论两个经典知识之问的当代回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杜华 孙艳超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基于先进算法、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知识、重塑知识传播方式,促使知识生产模式进阶到以人机协同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IV”,开启了一场知...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基于先进算法、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新定义知识、重塑知识传播方式,促使知识生产模式进阶到以人机协同为特征的“知识生产模式IV”,开启了一场知识生产力革命。在此背景下,需以当代视角回应“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两个经典知识之问。考虑到“最有价值”隐含绝对主义价值判断,故“谁的知识更有价值”“什么知识更有价值”表述更为妥当。对于“谁的知识更有价值”,不能仅将目光凝聚于抽象人类群体,而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节点,阐释智能时代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知识与权力关系,人机协同共创的知识更有价值。而对于“什么知识更有价值”,应考虑知识的未来适应性,应对不确定性和社会风险的意识、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高阶思维、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综合能力、构建正向可信“人机共善”图景所需的伦理道德更有价值。文章可为分析、研判并主动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奠定基础,并为构建智能时代的知识观图景提供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观 创造性破坏 经典之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东坡 何彬 +1 位作者 张明焱 段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反向编码,获得隐藏状态输出,并将其输入双层注意力机制中,提取项目特征,利用全连接层提取用户偏好特征。在预测层中建立项目与用户的交互模型,获得项目评分,为用户推荐高评分的项目。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加权融合MSE损失函数、CE损失函数和RK损失函数建立组合损失函数,对深度联合训练模型展开训练,提高模型的推荐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推荐效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用户偏好 组合损失函数 交互模型 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家华 胡惠芝 黄昌勤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9期38-45,共8页
面对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传统学习评价的弊端日益凸显,亟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多模态学习分析通过多维度全面采集和分析学习过程动态数据,使面向过程与真实学习情境的学习评价成为可能。文章首先基于当前学习评价... 面对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传统学习评价的弊端日益凸显,亟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多模态学习分析通过多维度全面采集和分析学习过程动态数据,使面向过程与真实学习情境的学习评价成为可能。文章首先基于当前学习评价的难点问题分析,剖析了多模态学习分析应用于学习评价的价值内蕴。随后,文章提出四类多模态数据所映射的评价表征维度和内容,从确立目标、获取数据、建构模型、提供反馈四个方面构建并阐释了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学习评价流程。最后,文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学习评价应用建议,以期为面向过程的发展性学习评价改革赋能助力,并为高阶学习评价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数据 学习分析 学习评价 学习过程 数据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44
5
作者 何文涛 庞兴会 +2 位作者 朱悦 阮高峰 石倩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掌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对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文章采用问卷法对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 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而掌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对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文章采用问卷法对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交叉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大多对信息化教学持积极态度,但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动力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年龄上差异明显,在性别、学科上存在差异,而在教龄、地域、职称上差异较小或不明显。由此,文章得出结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中存在教师自我效能感不足、应用培训与学科教学融合不紧密、应用实效尚未达到预期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教学的融合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基本问题与趋势 被引量:98
6
作者 逯行 朱陶 +1 位作者 徐晶晶 张丽萍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12期61-68,共8页
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主体访谈,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基本问题与趋势,发现: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四个基本问题,即"核心问题... 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主体访谈,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基本问题与趋势,发现: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四个基本问题,即"核心问题"是探索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机制、"科学问题"是加强虚拟现实基础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基础问题"是明确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评价标准、"发展问题"是建立社会与产业的支撑机制;未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需关注线上线下融合以拓展实验教学场景、促进技术发展以提升虚拟实验的可信度和效度、全方位且多层次变革实验教学理念等内容。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金课” 虚拟现实技术 OMO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期“省—县—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特征要素与架构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惠芝 张家华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6期44-53,共10页
虽然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引发传统教育形态的演化与变革,也催生了融合机器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人机协同教育环境,但数字化转型期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如何聚焦... 虽然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引发传统教育形态的演化与变革,也催生了融合机器智能和人类智慧的人机协同教育环境,但数字化转型期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如何聚焦中观层面进行有效衔接的架构设计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此,文章首先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的深入分析,指出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文章通过阐明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核心特征和要素结构,聚焦中观层面勾勒出“省—县—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构建的顶层模型。最后,文章结合数字化转型需求,分别从省域、县域、学校三个层面设计人机协同教育环境架构,并阐述了不同架构的实现路径、协同需求及应用案例,以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机协同教育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人机协同 教育环境 教育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编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吗?——基于32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银荣 黄昌勤 +1 位作者 韩中美 何涛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8期77-86,共10页
当前,虽然协作编程在计算思维培养上广受关注,但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效果如何,研究者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采用元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国内外32项利用协作编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协作编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计算... 当前,虽然协作编程在计算思维培养上广受关注,但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效果如何,研究者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采用元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国内外32项利用协作编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协作编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对计算概念、计算实践和计算观念等子维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协作编程对中小学段、三个月以上实验周期的计算思维影响效果更大;3人以上的协作小组人数和大规模的研究样本量对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效果更佳;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图形化编程和标准化测试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研究,文章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协作编程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协作编程 配对编程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问题解决中基于脑电一致性的群体认知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明焱 张利钊 +2 位作者 杜旭 李浩 曾赵转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9期102-111,共10页
在线协作问题解决是一种基于协同知识构建的学习方式,了解协作中的群体认知特性对于提升协作问题解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在线协作问题解决不同阶段基于脑电一致性的群体认知特性,文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通过在一堂大学计算机... 在线协作问题解决是一种基于协同知识构建的学习方式,了解协作中的群体认知特性对于提升协作问题解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在线协作问题解决不同阶段基于脑电一致性的群体认知特性,文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通过在一堂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开展小组协作实验,分析了在线协作问题解决中的群体认知特性、不同协作阶段的群体认知特性差异、不同成绩学生认知同步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问题理解阶段和问题解决阶段都存在群体认知同步,问题理解阶段的群体认知同步水平比问题解决阶段更高,不同成绩学生的认知同步存在明显差异。文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从脑电一致性角度评价在线协作问题解决交互有效性的手段,也为教师通过脑电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状态并及时干预提供了一种可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问题解决 脑电一致性 群体认知特性 EEG 认知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题目作答时间模型:对潜在加工速度的变化追踪
10
作者 陈琦鹏 詹沛达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本研究提出四个纵向题目作答时间(RT)模型以追踪潜在加工速度的变化。四者的测量模型一致,差异主要体现于描述潜在加工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构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者均有实践应用性且数据分析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模拟研究表明四者... 本研究提出四个纵向题目作答时间(RT)模型以追踪潜在加工速度的变化。四者的测量模型一致,差异主要体现于描述潜在加工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构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者均有实践应用性且数据分析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模拟研究表明四者在不同模拟条件下的参数估计返真性均良好。总之,本文提出的四个纵向RT模型具有可应用性且心理计量学性能良好;不仅丰富了纵向RT数据的分析方法,还拓展了纵向潜变量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目作答时间 纵向数据 对数正态作答时间模型 潜在增长曲线 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依赖人群心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新宇 张亚萍 +1 位作者 刘楷文 陈建勇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1年第2期169-177,共9页
酒精依赖人群心理理论功能异常对酒精依赖和负性饮酒后果的产生有关键影响。多种研究范式被用来探讨酒精依赖人群的心理理论,发现该类人群心理理论水平比健康人群更低、心理理论与酒精滥用密切相关;酒精依赖者心理理论受执行功能、自传... 酒精依赖人群心理理论功能异常对酒精依赖和负性饮酒后果的产生有关键影响。多种研究范式被用来探讨酒精依赖人群的心理理论,发现该类人群心理理论水平比健康人群更低、心理理论与酒精滥用密切相关;酒精依赖者心理理论受执行功能、自传体记忆、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等影响。未来应注意引入客观的心理理论研究范式;分析人口学、认知与情绪因素对酒精依赖者心理理论的影响;探讨心理理论与饮酒行为相互关系和心理理论可恢复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人群 心理理论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的跨学科学习:内涵、设置逻辑、实践原则与基础 被引量:68
12
作者 董艳 夏亮亮 王良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2期24-32,共9页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跨学科学习,旨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识还不充分,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为此,文章首先通过内容分析,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及特征两方面阐...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跨学科学习,旨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识还不充分,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为此,文章首先通过内容分析,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及特征两方面阐述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并从素养表现、学科逻辑、内容承载、学习路径和学业质量五个闭环环节分析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然后,文章依据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提出实践跨学科学习的三条原则。最后,文章从教师发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探究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基础,以期为落实跨学科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跨学科素养 教师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眼动注视点的联合−交叉负载多模态认知诊断建模 被引量:7
13
作者 詹沛达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16-1432,I0004-I0009,共23页
多模态数据为实现对认知结构的精准诊断及其他认知特征(如,认知风格)的全面反馈提供了可能性。为实现对题目作答精度、作答时间(RT)和视觉注视点数(FC)的联合分析,本文基于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法提出3个多模态认知诊断模型。实证研究及模... 多模态数据为实现对认知结构的精准诊断及其他认知特征(如,认知风格)的全面反馈提供了可能性。为实现对题目作答精度、作答时间(RT)和视觉注视点数(FC)的联合分析,本文基于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法提出3个多模态认知诊断模型。实证研究及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联合分析比分离分析更适用于多模态数据;(2)新模型可直接利用RT和FC中信息提高潜在能力或潜在属性的估计准确性;(3)新模型的参数估计返真性较好;(4)忽略交叉负载所导致的负面结果比冗余考虑交叉负载所导致的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 多模态数据 题目作答时间 注视点 认知风格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德琴 谢瑞波 +3 位作者 丁菀 吴伟 宋省成 李伟健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为探究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延时影响及同伴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同伴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04名小学三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关系负向预... 为探究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延时影响及同伴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同伴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04名小学三年级留守儿童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关系负向预测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对内化问题的预测均不显著;同伴依恋在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与留守儿童内化问题之间均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依恋 师生关系 同伴依恋 留守儿童 内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低年级汉语儿童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交叉滞后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月 谢瑞波 +2 位作者 王振梁 阮世芳 伍新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5-916,共12页
以146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试,考察小学生从一到三年级的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之间发展关系的变化。在控制了语音意识、快速命名、正字法意识、一般认知能力和自回归效应后,结果发现:(1)一年级... 以146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试,考察小学生从一到三年级的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之间发展关系的变化。在控制了语音意识、快速命名、正字法意识、一般认知能力和自回归效应后,结果发现:(1)一年级时的汉字识别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2)一年级时的词汇知识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复合语素意识和汉字识别;(3)二年级时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三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均有显著预测作用;(4)二年级时的同形语素意识对三年级的词汇知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语素意识具有预测作用;三种语素意识对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预测作用中,只有同形语素意识能够显著预测词汇知识;三种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存在变化且具有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意识 汉字识别 词汇知识 交叉滞后模型 汉语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数据的问题解决能力测量及数据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耀辉 徐慧颖 +1 位作者 陈琦鹏 詹沛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2-535,I0002-I0004,共17页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没有明显解决方法的情况下个体从事认知加工以理解和解决问题情境的能力。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测量需要借助相对更复杂、更真实、具有可交互性的问题情境来诱导问题解决行为的呈现。使用虚拟测评抓取问题解决的过程数据... 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没有明显解决方法的情况下个体从事认知加工以理解和解决问题情境的能力。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测量需要借助相对更复杂、更真实、具有可交互性的问题情境来诱导问题解决行为的呈现。使用虚拟测评抓取问题解决的过程数据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潜在信息是当前心理计量学中测量问题解决能力的新趋势。首先,回顾问题解决能力测量方式的发展:从纸笔测验到虚拟测评。然后,总结对比两类过程数据的分析方法:统计建模法和数据挖掘法。最后,从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多模态数据的利用、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测量、其他高阶思维能力的测量和问题解决能力概念及结构的界定五个方面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数据 虚拟测评 计算机化测验 高阶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共情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袁志帆 李伟健 +3 位作者 李振红 宋省成 谢瑞波 丁菀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2年第6期500-506,共7页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和个人忧伤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观点采择 共情关注 亲社会行为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作答精度和作答时间的概率态认知诊断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亚淑 詹沛达 王立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3-1586,I0010-I0018,共23页
对多模态数据的联合分析是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主要途径。针对概率态认知诊断模型(CDM)仅能分析题目作答精度(RA)的局限,本文基于联合-层级建模框架和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框架提出三个可联合分析RA和题目作答时间(RT)的概率态联... 对多模态数据的联合分析是改进结果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主要途径。针对概率态认知诊断模型(CDM)仅能分析题目作答精度(RA)的局限,本文基于联合-层级建模框架和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框架提出三个可联合分析RA和题目作答时间(RT)的概率态联合CDM。模拟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模型参数估计返真性良好,额外引入RT有助于提高参数估计精度并提供有关个体加工速度的测量;(2)基于联合-交叉负载建模框架构建的模型对测验情境的兼容性优于基于联合-层级建模框架构建的模型;(3)概率态属性比确定态属性更精细地反映个体对属性的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 概率态属性 题目作答时间 联合建模框架 交叉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解决任务中行动序列的二分类建模: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颜斌 陈琦鹏 詹沛达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3-1396,I0007-I0014,共22页
行动序列作为一种典型的过程数据,可反映被试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鉴于行动或状态转移可区分正误,本文基于二分类Logistic建模提出两个复杂度相对较低的行动序列模型——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1P-/2P-ASM);两者差异在于是否允许自由估... 行动序列作为一种典型的过程数据,可反映被试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鉴于行动或状态转移可区分正误,本文基于二分类Logistic建模提出两个复杂度相对较低的行动序列模型——单/两参数行动序列模型(1P-/2P-ASM);两者差异在于是否允许自由估计问题状态的区分度。通过实证研究和模拟研究对比探究两个新模型与基于多分类Logistic建模的序列作答模型(SRM)的表现。研究结果主要发现:(1)两个ASM能够获得与SRM几乎一致的问题解决能力估计值;(2)两个ASM的计算耗时明显低于SRM的;(3)2P-ASM比1P-ASM的综合表现更优。总之,两个模型复杂度相对低的ASM均能够实现对行动序列的有效分析,有益于行动序列数据分析的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数据 行动序列 问题状态转换 行动序列模型 项目反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属性:动允性概念的方法论蕴含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佳佳 任俊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动允性是指环境提供给有机体的行动可能性。1977年,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首次提出了“动允性”概念。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含义。首先,动允性超越了传统二元论思维的束缚。它既不是环境方面的物理属性,也不是动物方面的主观属性,而是... 动允性是指环境提供给有机体的行动可能性。1977年,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首次提出了“动允性”概念。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含义。首先,动允性超越了传统二元论思维的束缚。它既不是环境方面的物理属性,也不是动物方面的主观属性,而是环境与动物交互作用中的一个关系属性。其次,动允性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与动允性的关系属性是一致的。它主张意义既不外显于事物的外部,也不隐藏于事物的内部,而是嵌入于有机体和环境的互动互补关系之中。最后,这种关系属性使它免于被归结为物理的或心理的性质,从而超越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允性 生态心理学 关系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