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芳芳 赵春芳 +1 位作者 余凤荣 童亿勤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240,共9页
农作物水足迹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浙江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ROPWAT8.0、CLIMWAT2.0和ArcGIS软件,计算和分析了2002-2018年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农作物水足迹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浙江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ROPWAT8.0、CLIMWAT2.0和ArcGIS软件,计算和分析了2002-2018年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8年浙江省农作物总水足迹变动幅度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最低,2002年最高,减幅达16.18%;水足迹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的水足迹稳居首位,其次是水果、茶叶、蔬菜和油料作物,粮食作物水足迹内部结构中晚稻水足迹占比最大,玉米水足迹占比最小;区域水足迹差异显著,海岛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最低,平原、盆地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最为丰富,山地、丘陵地区农作物总水足迹次之;人均农作物水足迹不仅受农作物总水足迹影响,更受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口分布稀疏的县域人均水足迹明显高于人口分布密集的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农作物 时空特征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视角的浙江省2030年碳排放配额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泽坤 任丽燕 +2 位作者 马仁锋 刘永强 姚丹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测算浙江省1995—2015年的碳排放总量,构建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情景分析法对浙江省2030年的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最后以情景预测值为总量限定在效率视角下进行碳配额并分析各市剩余碳排放空间... 测算浙江省1995—2015年的碳排放总量,构建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情景分析法对浙江省2030年的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最后以情景预测值为总量限定在效率视角下进行碳配额并分析各市剩余碳排放空间。结果表明:(1)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和煤类能源占比对碳排放总量起促进作用,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和煤类能源占比每增加1%,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会分别增加3.578%、0.588%、0.295%和1.310%;(2)保持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情景3最符合现实发展要求,情景3下,浙江省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47902.57万吨;(3)ZSG-DEA模型的碳配额结果显示,2030年宁波市碳配额最多,其次为杭州市,丽水市碳配额最少。从绝对剩余碳排放空间看,宁波市剩余碳排放空间最大,其次为杭州市,舟山市剩余碳排放空间最小。从相对剩余碳排放空间看,丽水市相对剩余碳排放空间最大,其次为绍兴市,舟山市需在2015年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减排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配额 STIRPAT 情景预测 ZSG-DEA模型 剩余碳排放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梅思雨 乔观民 +1 位作者 周倩 成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2,F0002,共9页
[目的]对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进行研究,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内生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构建3阶段DEA模型对2006—2018年浙江省69个县(市、区)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 [目的]对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及耦合关系演变进行研究,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内生性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构建3阶段DEA模型对2006—2018年浙江省69个县(市、区)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城乡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①浙江省的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差距明显,规模水平是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各县(市、区)的城市用地效率水平差距小,而农用地效率的空间极化特征显著;③2006—2018年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的效率耦合度与协调度波动上升,城乡耦合度与协调度受取决于农业用地效率水平;④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结论]浙江省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加强乡村建设,提高农用地效率是实现城乡协调,达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效率 农用地效率 3阶段DEA 空间耦合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干旱的下垫面孕灾环境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4
作者 高超 陈财 罗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基于1961—2019年淮河流域14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和2000—2016年的月尺度的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表征气象干旱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挑选确定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典型干旱年份;利用表征农业干旱温度植... 基于1961—2019年淮河流域14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和2000—2016年的月尺度的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表征气象干旱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挑选确定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典型干旱年份;利用表征农业干旱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借助Landsat-8数据提取淮河流域冬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深入分析格网化后的高程、坡度、水系、土壤类型、土壤相对湿度和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等下垫面孕灾环境条件与冬小麦干旱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为冬小麦干旱防灾减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1961—2019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前生长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各气象站点上升下降趋势均不显著。根据SPI确定典型干旱年份,冬前生长期的典型干旱年份为2010年,越冬期为2011年,返青抽穗期为2006年,灌浆成熟期为2001年。(2)淮河流域农业干旱程度总体大于气象干旱,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存在部分地区不一致的现象,即冬小麦干旱还受到下垫面孕灾环境的较大影响。(3)冬小麦干旱与水系、表层土壤相对湿度和浅层地下水埋深相关性较高,与高程、坡度、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小。淮河流域冬小麦干旱易发生在海拔相对较高、坡度较陡、土壤类型为半水成土、远离河流、表层土壤相对湿度较低和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 m的区域,干旱程度主要呈现沿海至内陆递增、南高北低的特征,有必要加强此类地区防灾抗旱能力,增加人工灌溉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农业干旱 冬小麦 下垫面孕灾环境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统筹视角下温州市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应超 高扬 +2 位作者 田鹏 李加林 龚虹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对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海岸带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支撑。基于温州市海岸带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综合海域使用数据,从陆域系统的景观格局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海域系统的使用结构... 对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海岸带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支撑。基于温州市海岸带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综合海域使用数据,从陆域系统的景观格局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海域系统的使用结构与多样性、大陆海岸线变迁三个角度研究温州市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特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陆域系统景观动态变化显著,林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的面积变化幅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995年前耕地转变为林地,1995年后其他景观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陆域系统景观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破碎化趋势,但在2015年后情况有所好转;(3)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开发利用程度总体呈现不断增强趋势,陆域系统和海域系统的开发利用结构趋于均衡化和多元化,大陆海岸线趋于平直并向海侧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岸带 景观格局 开发利用 温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姜露露 马仁锋 袁海红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3期252-263,共12页
台风灾害对全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客观地评估和预测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能提高区域灾前灾后决策科学性,降低台风灾害损失。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对象,评估视角-指标-数据源与处理,评估方法等。研究发现... 台风灾害对全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客观地评估和预测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能提高区域灾前灾后决策科学性,降低台风灾害损失。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对象,评估视角-指标-数据源与处理,评估方法等。研究发现:(1)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象单一,以物质形态损失为主;间接经济损失评估对象多元,有待完善与体系化;(2)评估指标体系通用性低,台风强度、台风路径、地表事物布局及自然与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系被忽略;指标遴选忽视区域特征与典型性;评估数据以台风、历史灾情、社会经济等截面数据为主,新媒体、非结构化大数据等新兴数据正在被挖掘;(3)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法以回归模型、模糊、神经网络、可拓、AHP、DEA为主,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法以投入产出、比例系数为主,社交媒体数据库损害评估模型用于物理损害和情绪损害评估。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视角聚焦经济社会可持续,但是缺乏对就业、收入、劳动市场、社会秩序恢复等的关注,其评估指标选择与权重确定、数据拓展,以及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巨灾保险等结合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评估视角 评估指标体系 台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岸带高功能景观退化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傅杰超 李伟芳 +2 位作者 赵柯 王奇 胡慧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2期166-174,共9页
以象山港为研究区,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象山港海岸带高功能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并从生态服务价值和污染物排放变化角度探讨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象山港海岸... 以象山港为研究区,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象山港海岸带高功能景观时空演变特征,并从生态服务价值和污染物排放变化角度探讨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象山港海岸带高功能景观总规模呈加速减小趋势;(2)林地、耕地景观重心向西南转移,景观破碎化加剧,水域、滩涂景观分别向东南、东北扩张,破碎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3)受高功能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象山港海岸带高功能景观生态服务总价值降低,研究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不利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能景观 空间格局 环境效应 海岸带 象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海叶绿素浓度变化分析及其海水温度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江杉 王益澄 马仁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4,共6页
海洋叶绿素浓度时空格局分析及与海水温度的响应研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及赤潮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18年东海叶绿素浓度和海水温度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及Arc GIS10.2软件,对东海叶绿素浓度作了时空分析研究,并结合... 海洋叶绿素浓度时空格局分析及与海水温度的响应研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及赤潮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18年东海叶绿素浓度和海水温度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及Arc GIS10.2软件,对东海叶绿素浓度作了时空分析研究,并结合海水温度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探究叶绿素对海水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东海叶绿素浓度在2004—2018年间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年内则随时间上下波动,冬季为波峰,夏季为波谷。离海岸带越近,叶绿素浓度越高。②东海海域海水温度在年际尺度上呈波动式起伏变化。在季节尺度上夏秋两季温度较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从沿海到外海海域海温逐渐升高。③就空间相关性而言,东海海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整体呈负相关,在不同海域相关程度不同。长江口和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沿海区域,由于受到城市环境、经济发展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海水温度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浓度 海水温度 时空变化特征 遥感监测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植物园67种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对开花物候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旭悦 陈静 +5 位作者 范文亮 廖珂 孙楠 李红利 刘双 杨晓东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开花物候的种间差异除受到气候影响外,还可能与植物功能性状有关。但两者的相关程度在不同地区、气候带间差异较大。文章为了探索功能性状是否对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植物的开花物候有影响,在宁波植物园内对67种木本植物开花物候进行观测... 开花物候的种间差异除受到气候影响外,还可能与植物功能性状有关。但两者的相关程度在不同地区、气候带间差异较大。文章为了探索功能性状是否对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植物的开花物候有影响,在宁波植物园内对67种木本植物开花物候进行观测,并分析其与4种功能性状(生活型、潜在最大树高、花色和果实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67种木本植物初始开花、盛花、败花和开花持续的时间分别为3月28日±21.64 d、3月30日±27.02 d、4月15日±30.78 d和(23.82±13.31)d;(2)乔木初始开花时间和盛花时间显著早于灌木(P<0.05),但败花时间和开花持续时间在两者间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乔木开花物候的标准差均显著低于灌木,说明乔木开花物候相对于灌木更加稳定;(3)广义线性混合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彩色花朵的败花时间比白色花朵早,潜在最大树高越小的木本植物开花持续时间越长。综上可知,宁波植物园67种木本植物开花物候受功能性状影响,但影响程度与功能性状的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开花物候 生活型 花色 果实类型 最大潜在树高 亚热带地区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道路绿化植物调查及适宜种筛选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洁瑾 杨晓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12-122,共11页
城市道路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前城市道路所使用的绿化植物,多为外貌较好或具有特色的风景植物,其他生态功能不强。为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的方法筛选具... 城市道路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但当前城市道路所使用的绿化植物,多为外貌较好或具有特色的风景植物,其他生态功能不强。为了利用植物功能性状的方法筛选具有较高生态功能、适合宁波市道路绿化的植物,调查宁波市主城区126种植物的11个功能性状,利用专家访谈和街头社会调查确定了当地居民认为绿化植物最重要的3种生态功能(外观美学、抗风抗涝和改善空气质量),之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每种植物的上述3种功能的数值,并将它们合并为一个综合值来筛选道路绿化植物。结果表明:(1)宁波市的道路绿化植物隶属46科86属,占《浙江植物志》中收录总科数的27.06%;(2)宁波市道路绿化种的乔灌比例、常绿和落叶的比例,均明显和当地天然林不同;(3)外观美学、抗风抗涝、改善空气质量及综合优势值在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同样它们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之间没有显著差别;(4)乔木在外观美学、抗风抗涝、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能力和绿化综合优势值均显著高于灌木(P<0.05);(5)木兰科、樟科、蔷薇科、锦葵科、木樨科、山茶科和山茱萸科作为道路绿化植物具有生态优势;(6)根据绿化综合值,还筛选了50种植物(包括25种乔木和25种灌木)作为建群种或常见种,用它们构建具有较多生态功能的道路绿化群落。研究结果为城市道路绿化物种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也为宁波市道路绿化群落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植物 植物功能性状 层次分析法 外观美学 抗风抗涝 改善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梦婷 罗旭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3期237-244,共8页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是寒温带森林主要成林树种,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和应用价值,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引种树种。文章基于植物引种程序,从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准备、引种造林试验、引种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是寒温带森林主要成林树种,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和应用价值,已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引种树种。文章基于植物引种程序,从西伯利亚红松引种准备、引种造林试验、引种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并分析当前该树种引种研究存在的不足,从不同尺度对西伯利亚红松未来可能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林区的推广种植和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红松 引种 造林 适宜性 寒温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阶层集聚与城市空间互塑的理论渊源、逻辑关系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仁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0,共15页
在创意时代,基于人力资本的创意资本成为解释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创意阶层作为创意资本的主体,已然成为后工业时代国家与城市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文章梳理并诠释了创意阶层的概念、统计范畴以及集聚扩散的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试图... 在创意时代,基于人力资本的创意资本成为解释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创意阶层作为创意资本的主体,已然成为后工业时代国家与城市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文章梳理并诠释了创意阶层的概念、统计范畴以及集聚扩散的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试图揭示创意阶层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机理,进而阐明创意阶层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以及创意城市、创意城市网络的生长机制。研究发现,中西方创意阶层职业构成存在较大差别,中国创意阶层职业主要对应西方创意阶层职业的中间群体与边缘群体,对应核心群体的职业较少;创意阶层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以舒适物为代表的传统因素仍发挥一定作用,但宽容性是最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且其重要性随城市等级而递增;城市空间资源吸引创意阶层集聚,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空间三维一体重构及响应过程,很大程度上适应创意阶层群集及其演化;创意阶层集聚可推动创意城市形成,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存在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模式,随着创意城市的崛起,创意城市网络也随之浮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阶层 区位指向 城市空间 创意城市 创意地理学 创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安县郁山林区土壤速效养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芳芳 余凤荣 +1 位作者 童晨 童亿勤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67-73,共7页
以河南省新安县郁山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系统的测定了土壤pH值、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四项指标。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依次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 以河南省新安县郁山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系统的测定了土壤pH值、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四项指标。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依次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郁山林区土壤pH值变幅范围是5.70-8.77,符合北方土壤特性,基本适合林业的发展。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幅范围是43.43-105.70 mg·kg^(-1),变异系数21.03%,属于低水平(4级)。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幅范围是13.45-54.35 mg·kg^(-1),变异系数30.22%,属于较高水平(2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幅范围是58.67-93.36 mg·kg^(-1),变异系数13.18%,属于低水平(4级)。土壤综合养分指数为1.63,变异系数51.10%,属于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等级分类标准的3级,土壤养分肥力程度一般。因而建议今后在林区的管理中施加氮肥和钾肥,平衡土壤养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山林区 土壤速效养分 土壤养分评价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的法理审视与规范构造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文松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59,共9页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政府索赔权的优化配置。作为政府索赔权正当性来源的国家环保义务与海域国家所有权,要求政府进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从公法规范中寻求合法性支持。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政府索赔权的优化配置。作为政府索赔权正当性来源的国家环保义务与海域国家所有权,要求政府进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应从公法规范中寻求合法性支持。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的确定提出了挑战。《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两大要素为基础,明确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权限分工,构建以生态环境部为主导、多部门协调的索赔机制,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衔接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政府索赔权 国家环保义务 海域所有权 权限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制度及其完善路径——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声高 钭晓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79,共10页
建设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具备涉海纠纷化解规则的立法支撑。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立法中虽已确立,但是鉴于涉海侵权时空的特殊性,在涉海纠纷化解最为关键的证明环节,仍然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难以契合司... 建设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具备涉海纠纷化解规则的立法支撑。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立法中虽已确立,但是鉴于涉海侵权时空的特殊性,在涉海纠纷化解最为关键的证明环节,仍然存在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难以契合司法适用的难题。因此,有必要从立法适用、侵权性质和规则适用三个维度识别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以海洋环境侵权“二阶性”的时间逻辑来分层适用证明责任,并以层次化的证明责任分配主体来设定比例降格的证明标准,实现证明责任分层与证明标准降格的契合,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证明责任分层 证明标准降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