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家三级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小彤 叶华进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3家三级医院,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利用...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3家三级医院,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利用情况。结果3家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的使用率:甲院100%、乙院84.3%、丙院83.3%;3家医院术前合理使用率分别为:甲院16.67%、乙院12.86%、丙院15.00%,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家医院术后合理性分别为:甲院10.00%、乙院58.57%、丙院35.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3家医院在手术病例中选择抗菌药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的管理,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切口 Ⅰ类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2年长江流域6城市146家医院ACE抑制药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燕 王建平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2期968-970,共3页
目的 :分析长江流域 6城市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 (ACEI)的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 :调查长江流域 6城市 14 6家医院 2 0 0 0~ 2 0 0 2年ACEI的用药数据 ,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0~ 2 0 0 2年长江流域 6城市ACEI的年度... 目的 :分析长江流域 6城市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 (ACEI)的用药现状和趋势。方法 :调查长江流域 6城市 14 6家医院 2 0 0 0~ 2 0 0 2年ACEI的用药数据 ,采用金额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0~ 2 0 0 2年长江流域 6城市ACEI的年度用药总金额分别为 75 92 .2 6,740 7.69,8166.45万元 ,其中 2 0 0 1年较 2 0 0 0年下降 2 .49% ,2 0 0 2年较 2 0 0 1年增长9.2 9%。结论 :ACEI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 用药分析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胶体血浆代用品的分类与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海燕 王建平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前,常用的人工血浆代用品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人工血浆代用品胶体液包括右旋糖苷、全氟碳化合物、琥珀酰明胶、羟乙基淀粉等。该文对聚明胶肽与琥珀明胶,淀粉类人工胶体血浆代用品万汶与贺斯等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淀粉和明... 目前,常用的人工血浆代用品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人工血浆代用品胶体液包括右旋糖苷、全氟碳化合物、琥珀酰明胶、羟乙基淀粉等。该文对聚明胶肽与琥珀明胶,淀粉类人工胶体血浆代用品万汶与贺斯等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淀粉和明胶类人工血浆代用品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蓄积作用、变态反应及肾毒性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浆代用品 胶体液 晶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注射液与3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锋 何冰冰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7期816-817,共2页
目的考察果糖注射液与3种中药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照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对3种改善微循环注射剂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4 h内配伍液的颜色、pH值、澄明度以及6 h内含量均未有明显变化。结论... 目的考察果糖注射液与3种中药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照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对3种改善微循环注射剂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4 h内配伍液的颜色、pH值、澄明度以及6 h内含量均未有明显变化。结论果糖注射液可作为多种注射剂的溶媒,可作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补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叶华进 吴小彤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3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增强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等指标,分析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结果3类切口手... 目的通过对3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增强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药品费用等指标,分析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利用情况。结果3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都>95%,Ⅰ类切口联合用药率为71.6%,76.9%的抗菌药DUI≤1;Ⅱ类切口联合用药率为89.6%,有60.0%的抗菌药DUI≤1;Ⅲ类切口联合用药率为89.6%,仅33.3%的抗菌药符合DUI≤1。3类手术切口中,使用率最高的均为头孢呋辛,其次为依替米星。术后用药时间超过围手术期要求的病例达80.0%。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医师在选用药物时应考虑手术类型、适应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加强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围手术期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青蒿抗风湿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梦静 楼烨亮 陈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青蒿抗风湿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青蒿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风湿作用靶基因,并将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映射获得青蒿活性成分抗风湿靶点,通过STRING平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青蒿抗风湿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青蒿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风湿作用靶基因,并将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映射获得青蒿活性成分抗风湿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DAVID 6.7数据库对青蒿活性成分抗风湿靶点进行GO分类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青蒿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路预测模型。结果:预测得到青蒿抗风湿的有效成分18个、有效靶点84个,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且其中PTGS2、RELA、AR、NOS2、AKT1、MAPK1这6个靶点基因可能起关键性作用。结论:青蒿中山奈酚、槲皮素及木樨草素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PTGS2、RELA、AR、NOS2、AKT1、MAPK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风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风湿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叶华进 吴小彤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统计1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历资料,记录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住院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患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结...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统计1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历资料,记录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住院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患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在抽取的处方中,有148例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总数的90.80%。148例患儿共使用了14种抗菌药物,有10种抗菌药物DUI>1.0,其中五水头孢唑林为2.71,头孢曲松为1.85,头孢唑肟为1.7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1.60。大环内酯类使用频率为87.1%,头孢菌素类73.65%,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为49.4%。结论该院儿科抗菌治疗更多地关注革兰阴性菌和耐药菌感染,多数抗菌药DUI≥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感染 儿科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海燕 王建平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8期705-707,共3页
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药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好的耐受性,疗效明显优于标准的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和孕激素药物醋酸甲地孕酮,与非甾体类和甾体类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第3... 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药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好的耐受性,疗效明显优于标准的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和孕激素药物醋酸甲地孕酮,与非甾体类和甾体类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药有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抑制药 第3代 乳腺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胰屏障对加替沙星体内分布的影响
9
作者 陈锋 王燕 王贵发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858-86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血胰屏障对加替沙星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经大鼠尾静脉推注加替沙星20mg.kg-1,在规定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胰腺组织和血清中药物含量。结果在大鼠血清中加替沙星浓度在5 m in时最高,为6.03μg.mL-1,胰... 目的研究大鼠血胰屏障对加替沙星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经大鼠尾静脉推注加替沙星20mg.kg-1,在规定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胰腺组织和血清中药物含量。结果在大鼠血清中加替沙星浓度在5 m in时最高,为6.03μg.mL-1,胰腺组织在10 m in时最高,为18.67μg.g-1,然后持续下降;5 m in时胰组织的药物浓度开始高于血清,240 m in后两者浓度接近。血胰屏障对药物的通透率(PR)在5 m in时为1.02,然后处于上升趋势,10 m in时最高达到3.69,然后下降,240 m in后接近1。结论静脉推注加替沙星后,血胰屏障对药物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值得向临床推荐预防和治疗胰腺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血胰屏障 通透率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