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产新型水溶性抗真菌化合物的海洋芽胞杆菌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涛 张书衍 +3 位作者 吴绵斌 陈正杰 林建平 杨立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从浙江省台州市东海中筛选得到的一株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经16S r DNA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ZJU-2011)。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在5 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实验,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体... 从浙江省台州市东海中筛选得到的一株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经16S r DNA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ZJU-2011)。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在5 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实验,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体积百分比10%,装液量为体积百分比60%,通气量500 L·h-1,转速500 r·min-1,温度28℃,发酵时间24 h。在此基础上,通过假设还原糖浓度是淀粉水解以及菌体生长和次级代谢物产生消耗的综合作用,根据培养基消耗、菌体生成量和抗真菌化合物产生与发酵时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底物消耗、菌体的生长和抗真菌化合物生成的动力学模型,并拟合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度分别为0.978,0.99和0.90。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芽孢杆菌分批发酵生产抗真菌抗生素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抗真菌抗生素 动力学模型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抗生素发酵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贺娟 陈正杰 +4 位作者 吴恩国 刘文辉 张书衍 孟强 吴绵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从浙江省东海土壤中筛选到1株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ATCC 64548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091,发现其能产生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10的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物质。在250 mL摇瓶中进行了抗生素发酵的单因素优化实验,实验结果:28℃,pH值6.5,摇床转速200 ... 从浙江省东海土壤中筛选到1株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ATCC 64548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091,发现其能产生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10的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物质。在250 mL摇瓶中进行了抗生素发酵的单因素优化实验,实验结果:28℃,pH值6.5,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体积分数)8%,装液量40 mL,发酵时间36 h。优化后发酵液抗真菌效价比初始培养条件下提高了2.49倍,达7 026.79 U/mL。进一步采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和Lu-edeking-Piret-like方程建立了抗生素产生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5 L发酵罐中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反映解淀粉芽胞杆菌091的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抗生素合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为该抗真菌抗生素的中试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 抗真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优化 发酵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正杰 朱婉萍 +4 位作者 张书衍 吴绵斌 贺娟 陈华 孟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8-1876,共9页
从浙江东海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菌株(ZS09-33)能产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代谢产物,经16SrRNA序列测定和Genbank数据库搜索,确定其属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lackett-Burman实验发现,影响抗真菌效价的主要因素为:黄豆饼粉、可溶性淀粉... 从浙江东海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菌株(ZS09-33)能产生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代谢产物,经16SrRNA序列测定和Genbank数据库搜索,确定其属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Plackett-Burman实验发现,影响抗真菌效价的主要因素为:黄豆饼粉、可溶性淀粉以及(NH4)2SO4.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得到响应面(RSM)优化的最佳培养基质量浓度为:黄豆饼粉2.72g/L,可溶性淀粉26.67g/L,(NH4)2SO43.95g/L,K2HPO41.8g/L,NaCl 2g/L,MgSO40.5g/L,CaCO30.72g/L,CuSO40.02g/L,FeSO40.02g/L,MnSO40.02g/L,初始pH 6.5.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抗真菌效价达16 806.48U/mL,与模型值相符.与单因素优化结果相比,效价提高了239%.产物经ESI/MS、1 H-NMR及13 C-NMR确定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02的大环内脂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 芽孢杆菌 16S RRNA Plackett-Burman实验 响应面法(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抗生素分离与纯化
4
作者 王学万 陈华 +1 位作者 陈正杰 吴绵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1-196,共6页
对1株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ZJUIB001)产生的新型抗真菌抗生素进行分离纯化研究.通过发酵液经离心去沉淀后,采用氯仿和石油醚萃取.萃取后的水相调节至pH 2并采用Dowex 50×16阳离子交换树脂和XAD7HP大孔吸附树... 对1株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ZJUIB001)产生的新型抗真菌抗生素进行分离纯化研究.通过发酵液经离心去沉淀后,采用氯仿和石油醚萃取.萃取后的水相调节至pH 2并采用Dowex 50×16阳离子交换树脂和XAD7HP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其中的抗真菌代谢物,对分离样品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owex50×16层析条件优化如下:pH=2的萃取浓缩液以2倍床层体积/h的流速上柱,在去离子水冲洗后,用0.6mol/L氨水以1倍床层体积/h流速洗脱;Amberlite XAD7HP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条件为:体积分数为10%和70%的乙醇水溶液阶跃洗脱.将纯化得到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检测,色谱柱为YMC-C18(5μm,Φ4.6mm×250mm)氰基柱,流动相为0.01mol/L的乙酸铵缓冲液(pH=4.3),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HPLC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抗生素纯度和效价分别达到93.0%和21 632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核苷 抗真菌抗生素 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 大孔吸附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抗生素尼可霉素Z高产菌株的育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姣 张勇军 陈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9-662,共4页
目的以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 ATCC 31160为原始菌株,通过选育获得高产突变株,并研究高产菌株的工业化发酵工艺。方法根据尼可霉素Z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离子束注入方法,选育对关键中间产物2-吡啶-甲醛(PA)和3-甲基天冬氨酸的结... 目的以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 ATCC 31160为原始菌株,通过选育获得高产突变株,并研究高产菌株的工业化发酵工艺。方法根据尼可霉素Z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离子束注入方法,选育对关键中间产物2-吡啶-甲醛(PA)和3-甲基天冬氨酸的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具有耐受性的突变菌株,使突变菌株的代谢能够朝着产物NIK合成的方向。结果最终筛选到一支高产突变菌株,其抗生素产量达到3000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50倍以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试发酵工艺路线。结论高产突变株的筛选和发酵工艺的确定为该项目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 抗真菌药物 尼可霉素Z 高产菌株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真菌Curvularia affinis HS-FG-196抗肿瘤化学成分的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君 张宝新 +2 位作者 张杭锋 张辉 王继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8-842,共5页
为对土壤真菌Curvularia affinis HS-FG-19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树脂柱、硅胶柱、凝胶LH-20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从Curvularia affinis HS-FG-196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得到六... 为对土壤真菌Curvularia affinis HS-FG-196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树脂柱、硅胶柱、凝胶LH-20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从Curvularia affinis HS-FG-196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得到六个单体化合物(1~6)。利用~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HMBC、IR、UV和MS等波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是:pyrenocine S (1)、pyrenocine B (2)、pyrenocine E (3)、pyrenocine I (4)、pyrenochaetic acid B (5)和pyrenochaetic acid C (6),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3对肿瘤细胞A549、HCT-116、ACHN、K562和HepG2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代谢产物 棘壳孢素 棘壳孢酸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浩 徐美冬 +3 位作者 杨小虎 毛亮亮 应灵萍 余贞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提高发酵水平。方法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技术,对莫匹罗星生产菌种PF16002059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压力进行选育,并通过摇瓶发酵对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得到1株稳定高产的生产菌株PF22... 目的莫匹罗星高产菌株选育,提高发酵水平。方法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技术,对莫匹罗星生产菌种PF16002059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压力进行选育,并通过摇瓶发酵对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得到1株稳定高产的生产菌株PF22033156,该菌株摇瓶发酵水平达到7062 mg/L,较出发菌株PF16002059提升98%。结论本研究运用ARTP诱变,结合抗自身代谢产物进行选育,获得新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F22033156(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22033156),其莫匹罗星发酵效价显著提升,且遗传性状稳定,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匹罗星 荧光假单胞菌 ARTP诱变选育 抗性突变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维菌素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杀螨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浩 张绍勇 +3 位作者 韩群琦 张辉 王继栋 陈安良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7,共13页
以天维菌素B、天维菌素B单糖苷和天维菌素B苷元为原料,经选择性C-5羟基保护,在C-13、C-4′和C-4″位引入不同酰基基团,合成了3个系列共23个天维菌素B酰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天维菌素B、天维菌素B单糖苷和天维菌素B苷元为原料,经选择性C-5羟基保护,在C-13、C-4′和C-4″位引入不同酰基基团,合成了3个系列共23个天维菌素B酰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以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天维菌素B C-4″位衍生物的活性优于C-4′位衍生物及13位衍生物。化合物8e对小菜蛾和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最优,LC50值分别为9.2 mg/L和0.42 mg/L,化合物8b对朱砂叶螨的毒性最高,LC50值为0.0019 mg/L,均优于对照药天维菌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维菌素B 酰化衍生物 合成 杀虫活性 杀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利用木糖生产木糖醇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哲 焦静雨 +4 位作者 陈姣 孟强 吴绵斌 林建平 杨立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4-870,共7页
xylB基因失活可以降低木酮糖的磷酸化,使木糖还原为木糖醇而不进入PPP途径。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xylB缺失大肠杆菌DxylB/E.coli BL21(DE3)可以提高木糖醇的产率。通过PCR克隆得到来自Neurospora crassa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r,将该基因与载... xylB基因失活可以降低木酮糖的磷酸化,使木糖还原为木糖醇而不进入PPP途径。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xylB缺失大肠杆菌DxylB/E.coli BL21(DE3)可以提高木糖醇的产率。通过PCR克隆得到来自Neurospora crassa的木糖还原酶基因xr,将该基因与载体p ET30a(+)连接构建表达质粒p ET30a-xr;PCR克隆得到来自E.coli K-12的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H)基因gnd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基因zwf,依次与双启动子原核表达载体p CDFDute-1连接构建表达质粒p CDFDuet-gnd-zwf;将上述构建好的两个重组质粒同时转化到DxylB/E.coli BL21(DE3)宿主体内。经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分子量约为38、51、54 k D的三种蛋白,酶活测定显示,重组菌种XR的比酶活为7.25 U×mg-1,6-PGDH的比酶活为2.26 U×mg-1,G6PDH的比酶活为1.31 U×mg-1。5 L发酵罐发酵结果显示,xylB基因敲除可以提高木糖醇的产率,含NADPH再生系统的菌株木糖醇的体积产率是1.04 g×(L×h)-1,比只含有木糖还原酶的重组菌株0.88 g×(L×h)-1高24.32%,为后续工业化利用大肠杆菌生产木糖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lB基因 xr基因 gnd基因 zwf基因 木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改造刺糖多孢菌菌株生产多杀菌素J和L 被引量:3
10
作者 党福军 王继栋 +1 位作者 覃重军 夏海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发展刺糖多孢菌遗传操作体系,构建生产多杀菌素J和L遗传重组菌株。方法由于刺糖多孢菌是公认的难操作放线菌之一,本文通过λ-Red和FLP重组酶介导的体内重组体系结合黏粒文库,发展了刺糖多孢菌的高效基因操作体系。结果利用该方法实... 目的发展刺糖多孢菌遗传操作体系,构建生产多杀菌素J和L遗传重组菌株。方法由于刺糖多孢菌是公认的难操作放线菌之一,本文通过λ-Red和FLP重组酶介导的体内重组体系结合黏粒文库,发展了刺糖多孢菌的高效基因操作体系。结果利用该方法实现目标基因高效敲除,测试基因敲除效率可达66%。利用该技术构建了SpnK失活的刺糖多孢菌突变菌株,HPLCMS和NMR分析显示突变株产生的新化合物为多杀菌素J和L,且产量与出发菌株产生的多杀菌素A和D相当。结论该策略可用于刺糖多孢菌的遗传改造,可将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改造后直接生产多杀菌素J和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菌素 乙基多杀菌素 氧甲基转移酶 刺糖多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 70 SLS阳离子树脂分离牛乳中乳铁蛋白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学万 朱婉萍 +4 位作者 陈正杰 吴国清 张正玉 吴绵斌 姚善泾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9-222,共4页
建立了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的反相液相色谱检测法;并采用SPEC 70 SLS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一步法分离脱脂牛乳中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的工艺条件。高效液相条件:波长220 nm,流速1 mL/min,乙腈体积分数在20 min内从25%增加到75%。SPE... 建立了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的反相液相色谱检测法;并采用SPEC 70 SLS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一步法分离脱脂牛乳中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的工艺条件。高效液相条件:波长220 nm,流速1 mL/min,乙腈体积分数在20 min内从25%增加到75%。SPEC 70 SLS树脂静态吸附条件优化:温度15℃,pH7.0,时间3 h。在此条件下,乳铁蛋白标准品的吸附量(质量比)为22.0 mg/g。乳铁蛋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1.73 mg/g。在静态脱脂牛乳吸附过程中,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的吸附量分别为7.64,6.89 mg/g,优于CM Sepharose FF和SP Sepharose 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牛乳 乳铁蛋白 吸附分离 SPEC 70 S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工程菌发酵产青蒿酸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文文 陈伟 +3 位作者 滕云 陈亚军 徐美冬 杨胜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6-864,共9页
通过酿酒酵母工程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211)发酵制备青蒿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考察了发酵温度、pH、半乳糖质量浓度、发酵碳源及发酵氮源等对青蒿酸发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0℃,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通过酿酒酵母工程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211)发酵制备青蒿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考察了发酵温度、pH、半乳糖质量浓度、发酵碳源及发酵氮源等对青蒿酸发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0℃,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发酵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91.8 g/L,半乳糖质量浓度10.1 g/L,硫酸铵质量浓度10.3 g/L,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8.7 g/L的条件下,青蒿酸发酵产量可达(1529.7±12.6)mg/L,与未优化时的发酵产量相比,提升了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工程菌 青蒿酸 发酵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法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链霉菌HY6-S36产星孢菌素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8
13
作者 项仁鑫 杨小虎 +3 位作者 方佳双 应灵萍 姜南 张灵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9-755,共7页
目的优化链霉菌HY6-S36产星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以提高星孢菌素的产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n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优化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糊精69.8g/L,豆粉49.6g/L... 目的优化链霉菌HY6-S36产星孢菌素的发酵条件,以提高星孢菌素的产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n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优化后,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糊精69.8g/L,豆粉49.6g/L,烟酸0.5g/L,碳酸钙4.0g/L,转速200r/min,pH7.2,装液量30mL/250mL,接种量5%,温度28℃,发酵时间7d,摇瓶产量为996mg/L。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发酵效价达1063mg/L。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星孢菌素的摇瓶产量提高了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发酵条件 星孢菌素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德霉素高产菌株的抗性筛选及其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皖宜 陈华 +5 位作者 邱海潇 罗红瑜 郑玲辉 王玲萍 陶正利 白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09,145,共5页
目的用实验室保藏的格尔德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elanosporofaciens 101,通过抗性选育,获得高产突变株。并研究该菌株的工业化发酵工艺。方法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和添加代谢终产物(格尔德霉素)抗性筛选,格尔德霉素抗性浓度从5g/L提高到1... 目的用实验室保藏的格尔德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melanosporofaciens 101,通过抗性选育,获得高产突变株。并研究该菌株的工业化发酵工艺。方法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和添加代谢终产物(格尔德霉素)抗性筛选,格尔德霉素抗性浓度从5g/L提高到10g/L,筛选高产突变菌株。再进行发酵罐上工艺优化,分别进行了单批发酵和分批补料发酵研究。结果获得的高产突变株其生产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00倍。在96、120、144和168h分别补加总体积3%的葡萄糖,该分批补料发酵工艺适合格尔德霉素工业化生产。结论格尔德霉素高产突变株的筛选和发酵工艺的确定为该项目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德霉素 抗性筛选 突变菌株 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阿霉素高产菌株及发酵产品质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华 包如胜 +3 位作者 张勇军 李志强 叶美丽 宋月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诱变方法从一株链霉菌原始菌株Streptomyces sp. H-323(CGMCC 4827)选育阿霉素高产突变菌株,以提高阿霉素的发酵单位,并对发酵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甘氨酸浓度、溶菌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浓...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诱变方法从一株链霉菌原始菌株Streptomyces sp. H-323(CGMCC 4827)选育阿霉素高产突变菌株,以提高阿霉素的发酵单位,并对发酵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甘氨酸浓度、溶菌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浓度对H-323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确定了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通过阿霉素抗性选育,诱变原生质体筛选阿霉素高产突变菌株。最后通过高效液相、核磁等波谱分析法初步确定发酵法生产的阿霉素产品的质量。结果制备Streptomyces sp. H-323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种子培养基中甘氨酸浓度0.5%、溶菌酶浓度3mg/mL、酶解时间60min、酶解温度30℃。通过原生质体诱变结合阿霉素抗性选育,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阿霉素发酵单位由出发菌株的300mg/L提高到700mg/L。通过波谱分析,发酵产物达到国外注册标准。结论通过原生质体诱变和抗性选育大大提高了阿霉素的产量,为高产阿霉素产业化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原生质体 选育 高产菌株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1022A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项仁鑫 孙鹏 +4 位作者 杨小虎 潘玲玲 方佳双 应灵萍 徐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7-1023,共7页
目的筛选PF1022A高产菌株,并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发酵水平。方法以PF1022A产生菌座坚壳菌(Rosellinia sp.)HS-NF-1412Z(3050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育种,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目的筛选PF1022A高产菌株,并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发酵水平。方法以PF1022A产生菌座坚壳菌(Rosellinia sp.)HS-NF-1412Z(3050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育种,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获得一株产PF1022A的高产稳定菌株HS-NF5-86-5-88,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9%。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麦芽糊精163.0 g/L,酵母抽提物19.7 g/L,棉籽饼粉25.0 g/L,豆油5.0 g/L时,硫酸镁2.0 g/L,氯化钠2.0 g/L,碳酸钙2.0 g/L,菌株摇瓶发酵产量5978 mg/L。结论通过菌种诱变选育与配方优化,PF1022A的摇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6%,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坚壳菌 PF1022A 菌种选育 响应面分析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工程菌产青蒿酸的发酵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伟 于文文 +2 位作者 陈亚军 徐彬 滕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以青蒿酸产量为考察指标,在50 L发酵罐中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发酵产青蒿酸的溶氧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Logistic方程及Luedeking-Piret方程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1211分批发酵产青蒿酸的动力学模型。... 以青蒿酸产量为考察指标,在50 L发酵罐中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发酵产青蒿酸的溶氧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Logistic方程及Luedeking-Piret方程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1211分批发酵产青蒿酸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溶氧参数为25%~30%时,青蒿酸产量最高,为(6 269.6±100.3)mg/L。青蒿酸合成与菌体生长呈现部分生长偶联型。通过Origin 9.0软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发现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的菌体繁殖生长、青蒿酸合成以及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R2分别达到了0.995 85、0.979 04和0.995 48,该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S. cerevisiae工程菌1211分批发酵过程。该研究为青蒿酸的低成本发酵及工业化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酸 酿酒酵母工程菌1211 溶氧 分批发酵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尔贝霉素A3和A4高产菌的理性选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滕云 徐美冬 +3 位作者 朱进伟 郑玲辉 应雪肖 白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应用理性选育理论,结合各种诱变手段,获得米尔贝霉素A4(1),A3(2)的高产菌种。方法以吸水链霉菌CGMCC7677为出发菌,通过紫外、甲基磺酸乙酯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单独诱变或组合诱变,结合含甘氨酸、利福平、乙酸钠和3-溴丙酮酸的抗性... 目的应用理性选育理论,结合各种诱变手段,获得米尔贝霉素A4(1),A3(2)的高产菌种。方法以吸水链霉菌CGMCC7677为出发菌,通过紫外、甲基磺酸乙酯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等单独诱变或组合诱变,结合含甘氨酸、利福平、乙酸钠和3-溴丙酮酸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结果通过多轮的筛选,得到米尔贝霉素突变株75-22和95-23。在不改变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75-22在50L发酵罐中培养360h,米尔贝霉素A4(1)的生产能力提高了5倍,米尔贝霉素A4(1)的含量也从70%提高至80%以上。95-23在50L发酵罐中培养360h,米尔贝霉素A3(2)的生产能力提高了10倍,米尔贝霉素A3(2)的含量提高至70%以上。结论主产单一组分菌种的获得,可进一步扩大米尔贝霉素的应用研究范围,也为米尔贝霉素的产业化提供了优良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贝霉素 吸水链霉菌 抗生素 菌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新的星孢菌素产生菌的鉴定及其诱变选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佳双 杨小虎 +4 位作者 项仁鑫 张灵坚 姜南 朱文明 张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7-563,共7页
目的对自主分离得到的星孢菌素产生菌HY1进行分类鉴定和诱变选育。方法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HY1进行分类研究;以HY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UVLi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目的对自主分离得到的星孢菌素产生菌HY1进行分类鉴定和诱变选育。方法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合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对菌株HY1进行分类研究;以HY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UVLi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及亚硝基胍(NTG)诱变,结合含色氨酸、甲硫氨酸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结果菌株HY1为链霉菌属的菌株,通过多次诱变得到突变高产菌株HY6-S36,且遗传性能稳定,发酵效价达360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80%。结论获得一株高产稳定的星孢菌素生产菌株,为星孢菌素产业化提供优良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HY1 分类鉴定 星孢菌素 诱变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脱酰基酶转化阿尼芬净前体echinocandin B条件的研究
20
作者 朱进伟 滕云 +2 位作者 张敏 高祥 郑玲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376-1383,共8页
脱酰基酶可以将echinocandin B(ECB)脱去酰基侧链得到ECB母核,用于化学合成抗真菌药阿尼芬净。本研究考察了以二甲基亚砜(DMSO)助溶剂的转化体系脱酰基酶对ECB转化的各因素,建立了转化工艺(磷酸缓冲浓度:0.02mol/L,pH7.0,KCl浓度:0.68mo... 脱酰基酶可以将echinocandin B(ECB)脱去酰基侧链得到ECB母核,用于化学合成抗真菌药阿尼芬净。本研究考察了以二甲基亚砜(DMSO)助溶剂的转化体系脱酰基酶对ECB转化的各因素,建立了转化工艺(磷酸缓冲浓度:0.02mol/L,pH7.0,KCl浓度:0.68mol/L,DMSO浓度:15%,ECB浓度:450mg/L,加酶量:10%,转化温度:40℃)。为了提高转化效率,探索了新的转化体系即以β-环糊精助溶剂的转化体系,其优势为:当ECB与β-环糊精的浓度比为1:6时,ECB可在体系中完全溶解,底物浓度可以达到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INOCANDIN B 转化 二甲基亚砜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