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捕获法的CYFRA21-1蛋白活性浓度定量方法研究
1
作者 占宇华 刘鹏鹏 +3 位作者 梁媛媛 俞晓平 宋阳 申屠旭萍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7-1253,共7页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的无标浓度分析(CFCA)方法可以不借助任何标准品,仅利用已知的蛋白质扩散系数和在扩散受限条件下测定蛋白的活性浓度。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捕获形式下的CFCA方法(CCFCA),用于测定CYFRA21-1蛋白活性浓度。结...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的无标浓度分析(CFCA)方法可以不借助任何标准品,仅利用已知的蛋白质扩散系数和在扩散受限条件下测定蛋白的活性浓度。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捕获形式下的CFCA方法(CCFCA),用于测定CYFRA21-1蛋白活性浓度。结果表明,CCFCA法的测定值为0.67 mg/mL,日间精密度为4.6%,而CFCA法的测定值为0.7 mg/mL,日间精密度为6.5%。此外,抗体偶联水平一直是限制CFCA使用的关键性因素,若芯片储存方法或活化方法不当,将导致芯片表面偶联抗体水平达不到CFCA方法所要求的克服传质限制要求(CFCA进行拟合方法学要求QC_(ratio)>0.2),导致测定结果不可靠。由于捕获法能够在Protein G蛋白辅助下使抗体的空间朝向更为合适,使得在低偶联水平下CCFCA法的检测结果仍准确稳定。与经典CFCA方法相比,CCFCA法检测结果可靠,单块芯片通过再生可用于多个抗体-分析物检测,可作为未来测定蛋白质活性浓度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标定量 CYFRA21-1 活性蛋白浓度 捕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A-LAMP技术可视化检测消毒产品消毒效果
2
作者 梁媛媛 夏琪琪 +3 位作者 杨启立 徐新怡 周志南 刘鹏鹏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6,共6页
探讨建立一种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料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联用的技术,实现可视化判断消毒产品消毒效果的目的。随机选取5种成分不同的市售消毒产品,回收消毒产品消毒处... 探讨建立一种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料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联用的技术,实现可视化判断消毒产品消毒效果的目的。随机选取5种成分不同的市售消毒产品,回收消毒产品消毒处理后的菌液并进行PMA处理,并对处理后的菌液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将大肠杆菌作为消毒效果检测的指示菌,针对大肠杆菌的fecA基因以及针对存在于所有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LAMP扩增,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钙黄素染料。通过肉眼观察反应管颜色变化即可对消毒产品的消毒效果进行判断。将PMA-LAMP方法与PMA-qPCR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PMA-LAMP方法在操作步骤、检测时长、灵敏度方面均优于PMA-qPCR方法。在对消毒产品消毒效果的实际检测中,PMA-LAMP方法与《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的标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两者杀灭对数值偏差在±0.5以内。该方法不依赖大型精密温控仪器,检测过程为45 min(不包括前处理步骤),实现了对消毒产品消毒效果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具有良好的基层应用前景,将为消毒产品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为行业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化丙锭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可视化 消毒产品 消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食用血制品掺杂成分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励炯 吴琼 +2 位作者 江海 扈明洁 徐新怡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8,13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食用血制品中7种动物源成分(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掺杂鉴别的分析方法。方法:血制品经DNA提取纯化及PCR扩增后,将克隆测序结果提交至7种血制品的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血制品的预处理方式、DN... 目的:建立一种可食用血制品中7种动物源成分(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掺杂鉴别的分析方法。方法:血制品经DNA提取纯化及PCR扩增后,将克隆测序结果提交至7种血制品的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血制品的预处理方式、DNA提取方式以及PCR扩增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并建立常见血制品掺杂模型,研究模型的最低掺杂检出率。结果:7种可食用血制品的DNA扩增效率为100%,各种掺杂模型中的最低掺杂检出率为5%;利用该法对25批次市售可食用血制品进行掺杂鉴定,发现有21批次存在掺有其他动物源成分的情况。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日常可食用血制品质量监督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可食用血制品 COI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增子测序分析益生菌牙膏中菌群多样性
4
作者 吴渊 梁媛媛 +3 位作者 周志南 黄甜甜 夏琪琪 刘鹏鹏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7-1232,共6页
通过常规方法检测益生菌牙膏中的活性菌,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种市售益生菌牙膏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测序,扩增子测序分析不同牙膏中的菌群结构并进行α多样性分析,最后基于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方法检测20种牙膏中副干酪乳杆菌成... 通过常规方法检测益生菌牙膏中的活性菌,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种市售益生菌牙膏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测序,扩增子测序分析不同牙膏中的菌群结构并进行α多样性分析,最后基于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方法检测20种牙膏中副干酪乳杆菌成分。结果表明:1)20种益生菌牙膏菌落总数均<10 CFU/g,乳酸菌总数均<10 CFU/g;2)通过扩增子测序结果分析,牙膏中还添加了干酪乳杆菌以外的乳酸菌,有18种牙膏中添加了发酵乳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亚种,20种牙膏中添加了植物乳杆菌,19种牙膏中添加了罗伊氏乳杆菌。高通量测序对原核微生物的α多样性分析,表明牙膏中原核微生物丰度和菌落多样性较高;3)牙膏DNA提取物通过PCR及测序,结果表明20种牙膏均按标签标识添加了副干酪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牙膏 扩增子测序 副干酪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