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思瑶 程斌 +3 位作者 莫建松 王海强 刘越 吴忠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0,共5页
针对近年来的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吸附脱汞和氧化脱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汞技术和光催化氧化脱汞技术。鉴于活性炭吸附脱汞和光催化氧化脱汞都同时存在吸附和氧化2种反应,提出吸附—... 针对近年来的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吸附脱汞和氧化脱汞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活性炭吸附剂吸附脱汞技术和光催化氧化脱汞技术。鉴于活性炭吸附脱汞和光催化氧化脱汞都同时存在吸附和氧化2种反应,提出吸附—光催化脱汞技术将成为今后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活性炭 吸附 光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 t/h燃煤锅炉烟气喷淋降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庄卓楷 严竞天 +2 位作者 孙承朗 王海强 王岳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52-157,共6页
喷淋降温是控制燃煤锅炉烟气温度的有效工艺,该研究针对某热电厂的35 t/h燃煤锅炉进行了喷淋降温的建模和模拟计算。首先针对2种自主产权的喷枪、喷枪的分布方式和喷枪的分布位置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单孔喷枪在Z=3 m处进行分散式分布... 喷淋降温是控制燃煤锅炉烟气温度的有效工艺,该研究针对某热电厂的35 t/h燃煤锅炉进行了喷淋降温的建模和模拟计算。首先针对2种自主产权的喷枪、喷枪的分布方式和喷枪的分布位置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单孔喷枪在Z=3 m处进行分散式分布最为合理。在确定喷淋降温基本参数的基础上,考察了喷淋液滴直径、喷枪用水温度、喷枪水流量对喷淋降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喷枪用水温度对喷淋降温影响不大,但喷淋液滴直径和喷枪水流量对喷淋降温则有较大影响。当液滴直径从0.08 mm增加到0.42 mm,进出口烟气的温差从35.55℃下降到20.44℃。当喷枪流量从0.02 kg/s增加到0.07 kg/s,进出口烟气的温差从12.55℃上升到3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喷淋降温 烟枪类型 分布方式 运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吸收-微生物还原体系处理烟气中NO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楠 吴成志 +2 位作者 刘芸 蔡灵琳 李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96-2201,共6页
针对目前烟气脱硝技术的缺陷,采用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的方法处理烟气中NO,在该过程中,NO与Fe(Ⅱ)EDTA络合,进而由微生物将NO还原为N2;其中烟气中的O2能够迅速氧化吸收NO的活性成分Fe(Ⅱ)EDTA为Fe(Ⅲ)EDTA,而它可被微生物再生为Fe(Ⅱ)E... 针对目前烟气脱硝技术的缺陷,采用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的方法处理烟气中NO,在该过程中,NO与Fe(Ⅱ)EDTA络合,进而由微生物将NO还原为N2;其中烟气中的O2能够迅速氧化吸收NO的活性成分Fe(Ⅱ)EDTA为Fe(Ⅲ)EDTA,而它可被微生物再生为Fe(Ⅱ)EDTA,使络合吸收剂得到有效再生,用以循环利用.在稳态运行条件下,该过程的NO去除率可达90%,而直接生物法仅为29%的去除率,单纯的络合吸收法在相同条件下经过5h的运行,吸收液已无法对NO进行有效的吸收.另外,分离出了能够将Fe(Ⅱ)EDTA-NO中的NO还原为N2的脱氮菌Pseudomonas sp.,以及将Fe(Ⅲ)EDTA还原为Fe(Ⅱ)EDTA的铁还原菌Escherichia coli,并研究了它们对Fe(Ⅱ)EDTA-NO或Fe(Ⅲ)EDTA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其还原率均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烟气 络合吸收 微生物 Fe(Ⅱ)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催化剂用于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康嘉霓 邓双 +3 位作者 王海强 苏发兵 陈卓苗 熊雨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2-954,共13页
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CO-SCR)是利用烟气中CO作为还原剂,将NO_(x)还原为N_(2);与目前普遍应用的氨选择性催化脱硝(NH_(3)-SCR)相比,避免了氨还原剂的使用及逃逸等问题,且同时脱除CO和NO_(x)大气污染物,极具应用潜力。稀土金属铈... 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CO-SCR)是利用烟气中CO作为还原剂,将NO_(x)还原为N_(2);与目前普遍应用的氨选择性催化脱硝(NH_(3)-SCR)相比,避免了氨还原剂的使用及逃逸等问题,且同时脱除CO和NO_(x)大气污染物,极具应用潜力。稀土金属铈氧化物因其优异的氧传递能力,可作为载体或助催化剂有效提高COSCR催化反应性能。本文系统比较以氧化铈(CeO_(2))作为载体和活性组分的两大类催化剂体系的CO-SCR脱硝性能,探讨烟气成分(O_(2)、SO_(2)和H_(2)O)对铈基催化剂CO-SCR活性的影响,揭示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并且归纳总结了铈基催化剂上CO-SCR可能的反应机理。可通过载体改性、活性金属掺杂、形貌调控、制备条件优化等手段,开发具有较宽反应温度区间及抗氧抗硫性能的铈基CO-SCR脱硝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气脱硝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铈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用电石渣浆液中硫化物去除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国良 姚微源 +2 位作者 莫建松 王海强 吴忠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分别研究了空气催化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和漂白粉氧化法对脱硫用电石渣浆液中硫化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空气氧化法可在240 min内使硫化物的去除率达到80%,适量的双氧水和漂白粉能够使硫化物降至0.5 mg/L以下,去除... 分别研究了空气催化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和漂白粉氧化法对脱硫用电石渣浆液中硫化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空气氧化法可在240 min内使硫化物的去除率达到80%,适量的双氧水和漂白粉能够使硫化物降至0.5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9%以上。在此基础上对比了3种工艺的经济成本:空气催化氧化法<漂白粉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硫化物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铈改性钛纳米管脱硝活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念 陈雄波 +2 位作者 莫建松 王海强 吴忠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3-38,5,共6页
铈改性钛纳米管是一种兼具良好脱硝活性、N2选择性和碱/碱土金属抗性的新型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该文系统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脱硝活性和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及表面元素形态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50℃和450℃焙... 铈改性钛纳米管是一种兼具良好脱硝活性、N2选择性和碱/碱土金属抗性的新型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该文系统考察了焙烧温度对该催化剂脱硝活性和晶型结构、微观形貌及表面元素形态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50℃和450℃焙烧所得样品的催化脱硝活性很高,在280~400℃之间均可维持80%以上的脱硝效率,而550℃焙烧所得样品的活性极低。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比表面积(Brunauer-Ernmett.Tellermethod,BET)法等表征发现,550℃焙烧所得样品的低活性与其管状结构被破坏和Ce3.急剧减少等有关。因此,铈改性钛纳米管脱硝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不宜过高,且考虑到实际应用时温度常超过350℃,该催化剂的较佳焙烧温度为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钛纳米管 焙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环己烷氧化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新 汪新杰 邓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7-792,共6页
采用吸附相反应技术,以硅胶为载体,Ni(OH)2为修饰组分,在水/乙醇体系中制备得到了Au、Ag以及Au-Ag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reflectancespectra)等手段对催化... 采用吸附相反应技术,以硅胶为载体,Ni(OH)2为修饰组分,在水/乙醇体系中制备得到了Au、Ag以及Au-Ag双金属负载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iffuse-reflectancespectra)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Ag以及Au-Ag的粒子粒径在纳米级别,分散性好,并且在微观尺度结合较好。在70℃的温和条件下,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考评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活性,证明了Au、Ag均有一定的低温活性,Au、Ag共负载时则表现出了很好的协同作用,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随着Ag负载量的增大,催化剂的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催化剂 吸附相反应技术 环己烷 液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硫酸镁对NO2的液相吸收及产物离子分布
8
作者 张梦笛 应孟悦 +1 位作者 刘越 吴忠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8-1985,共8页
以亚硫酸镁模拟氧化镁湿法脱硫浆液对NO2进行吸收,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下的NO2吸收效率及吸收液中主要离子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O2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很大,NO2主要通过与SO32-之间发生的链式反应在液相中产生SO42-和NO2-,O2会与NO2发生竞争作... 以亚硫酸镁模拟氧化镁湿法脱硫浆液对NO2进行吸收,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下的NO2吸收效率及吸收液中主要离子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O2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很大,NO2主要通过与SO32-之间发生的链式反应在液相中产生SO42-和NO2-,O2会与NO2发生竞争作用,极大地消耗了SO32-,导致脱硝效率迅速下降.抗氧化剂邻苯二酚的添加可以抑制SO32-的氧化,且添加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溶液的pH值主要通过影响S(Ⅳ)的存在形态来影响吸收反应,当pH值较低时,吸收反应的速率降低,且在酸性条件下,NO2-易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NO3-.NO2-的累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2的吸收,其他阴离子NO3-、SO42-及Cl-对NO2的吸收无明显影响.金属阳离子例如Mn2+及Co2+会加速SO32-的氧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NO2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镁 二氧化氮 液相吸收 离子分布 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