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嵊州市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作者 过锦霞 刘祖林 +1 位作者 张荣鑫 周政法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163-164,154,共3页
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技术是嵊州市近年推广的一种生态型高效农作制度新模式,该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民收益,稳定了粮食生产,起到了节水、减少污染和节约成本的作用。为促... 周年粮经型高效高产技术是嵊州市近年推广的一种生态型高效农作制度新模式,该模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民收益,稳定了粮食生产,起到了节水、减少污染和节约成本的作用。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周年粮经型 高效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喷射型主动交配干扰技术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未英 陈瑜 +2 位作者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1,共9页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诱捕蛾量均高于交配干扰区,对二化螟平均迷向率为75.3%,稻纵卷叶螟则为89.9%。二化螟的为害率随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0月20日调查对照组二化螟为害率为1.41%,显著高于交配干扰区的0.17%。交配干扰区每丛二化螟幼虫量为0.02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7头。9月19日和10月7日调查显示,交配干扰区卷叶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多次调查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则无显著差异。稻飞虱的种群密度随着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9月19日调查对照区的稻飞虱数量为8.2头/丛,交配干扰区为0.4头/丛。10月20日对照组稻飞虱数量为53.6头/丛,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的1.4头/丛。水稻田中寄生蜂数量在交配干扰区显著高于对照区,交配干扰区中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与对照区没有差异。在丘陵水稻种植区,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种群及其为害,同时也干扰了稻纵卷叶螟的求偶和交配。此外,也间接有效控制了后期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性信息素专一性保护了稻田天敌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市耕地养分变化的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詹丽钏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2004年对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1984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20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制度、施肥结构的变化,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平均含量升高6.19 g/kg;土壤pH最... 2004年对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1984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20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制度、施肥结构的变化,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平均含量升高6.19 g/kg;土壤pH最低值下降0.89个单位;全氮平均含量变化不大,含量分布呈“两端下降,中间提高”趋势;有效磷平均含量增加11.06 mg/kg,地区间含量相差悬殊;速效钾平均值提高了28.85mg/kg。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州市 耕地 养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番茄秋季栽培技术
4
作者 俞朝 《绿色科技》 2009年第3期18-19,共2页
基于多年生产实际,总结了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高产栽培航天番茄的技术,针对航天番茄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航天番茄具有口感好,个大等特点,在浙江省嵊州市已引种多年,深得广大农户及消... 基于多年生产实际,总结了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高产栽培航天番茄的技术,针对航天番茄的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航天番茄具有口感好,个大等特点,在浙江省嵊州市已引种多年,深得广大农户及消费者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番茄 栽培技术 大田管理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蒲2号长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
5
作者 俞朝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5期164-165,共2页
通过对浙蒲2号长瓜大棚立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基于浙蒲2号长瓜的品种特性,总结出了大棚立架栽培的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栽培管理措施。
关键词 浙蒲2号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地区花生、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政法 胡国海 赵洪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03-103,共1页
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推广的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江南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浦1:3街道、三界镇等地,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的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经调... 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推广的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江南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浦1:3街道、三界镇等地,花生、单季晚稻高效种植模式的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经调查验收,每亩花生产值2200元,因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地力,又使单季稻产量亩增40~50kg,亩增产值1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旱轮作 花生 高效栽培 高效种植模式 技术 水稻 农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蒲瓜标准化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裘列群 马鹏超 +1 位作者 商正华 夏建达 《上海蔬菜》 2000年第3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蒲瓜 大棚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螟成虫在高剂量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中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3
8
作者 桂嘉唯 王未英 +6 位作者 姚晓明 伍绍龙 刘天波 林宇丰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风洞生物测定仪中模拟性信息素高剂量环境,采用2-D行为记录和分析、行为观测、卵巢解剖、性信息素提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求偶和交配率以及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采用主动释放器试验评价了合成的性信息素的田间交配干扰效果。【结果】大螟雄成虫在暗期第1个小时的移动距离大于其他时间段的,在Z 11-16∶Ac环境中大螟雄成虫移动距离占整个暗期移动距离的51.8%±9.3%,远高于对照(无性信息素释放)和Z 11-16∶Ald环境中的,而暗期不同时间雌成虫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差异。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环境中的。在对照环境中,1日龄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为76.7%±14.6%,显著高于Z 11-16∶Ald环境中的(29.2%±13.1%)和Z 11-16∶Ac环境中的(26.7%±11.7%)。而各交配干扰环境中不同日龄大螟雌成虫产卵器开始伸出时间和伸出后的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差异。对照环境中,雌雄成虫的交配率高达72.2%±5.6%,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交配率分别为40.5%±3.4%和45.2%±3.1%,说明对照组交配率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在不同的交配干扰环境中,雌成虫性信息素Z 11-16∶Ald和16∶Ac的滴度无显著差异,Z 11-16∶Ac处理后顺11-十六碳烯醇(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显著降低,对照环境中的雌成虫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分别为(3.79±2.56)和(7.29±4.49)ng,但Z 11-16∶Ac环境中仅分别为(0.80±0.59)和(1.99±0.45)ng。Z 11-16∶Ald环境中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则与对照环境中的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验证了交配干扰的效果,Z 11-16∶Ac交配干扰效果比Z 11-16∶Ald要稳定和高效,Z 11-16∶Ald的交配干扰效果则与地理种群有关。【结论】大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化合物需要加入Z 11-16∶Ac才能使交配干扰效果稳定和高效,仅仅只有Z 11-16∶Ald时干扰效果可能会受地理种群的影响,Z 11-16∶Ac不仅干扰雄成虫求偶,也同时影响了雌成虫性信息素的滴度以及雌雄成虫的交配,因此,在多个方面提高了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稻田晚稻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江明 姜家彪 +1 位作者 姜新有 詹丽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5,共8页
在不同土壤背景氮稻田中,采用不同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了灌水和施氮方式对晚稻的产量、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节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技术能使晚稻产量提高5.1%~6.5%;土壤氮残留量增加0.4%~2.... 在不同土壤背景氮稻田中,采用不同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了灌水和施氮方式对晚稻的产量、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节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技术能使晚稻产量提高5.1%~6.5%;土壤氮残留量增加0.4%~2.3%;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12.6%~113.4%、0.4%~19.7%、11.3%~92.9%,且增幅随着土壤背景氮的上升而提高;节省水资源18.0%~34.3%。施氮方式上,以氮素基肥:追肥为50:50的效果最佳,与农户传统的70:30比例相比,产量提高0.3%~8.9%,并表现出低肥田淹水条件下增幅大,高肥田湿润条件下增幅大的现象;氮肥利用率虽都有一定的提高,但除低肥田外,中、高肥田中差异不显著。试验还发现,氮肥利用率与稻田土壤背景氮呈直线负相关,r=-0.9919;氮肥流失量随着土壤背景氮的增加而上升。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并节省灌溉用水。但在土壤高背景氮的稻区,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量减少氮肥用量,以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背景氮 晚稻 水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拟南芥全基因组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家族比较分析(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英 俞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基于水稻与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水平上对这2种模式植物的丝氨酸羧肽酶(SCPs)基因家族进行比较分析.利用隐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s,HMM),发现水稻与拟南芥中分别存在71个与54个丝氨酸羧肽酶类(serine carboxy... 基于水稻与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水平上对这2种模式植物的丝氨酸羧肽酶(SCPs)基因家族进行比较分析.利用隐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s,HMM),发现水稻与拟南芥中分别存在71个与54个丝氨酸羧肽酶类(serine carboxypeptidases like,SCPL)蛋白编码基因,它们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各条染色体上,并且存在多个基因簇聚区.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拟南芥的SCPL基因存在广泛的交替剪接方式,而这种现象在水稻SCPL基因中却不常见.蛋白结构分析表明,所有SCPL家族成员均具有α/β水解酶折叠亚族与S10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与二级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125个SCPL蛋白可以分成3大类,与水稻不同,大多数拟南芥SCPL(88.9%)可归属于双链羧肽酶Ⅰ或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羧肽酶 基因家族 水稻 拟南芥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小良 黄开武 +1 位作者 裘良英 张荣鑫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28-329,共2页
玉米施用沼液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玉米鲜穗产量的前提下,施用沼液可以降低50%的化肥施用量,提高玉米鲜穗品质和商品性,从而达到降低化肥用量、节省用肥成本、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污染的效果。但单纯施用沼液处理还不能满足玉米生... 玉米施用沼液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玉米鲜穗产量的前提下,施用沼液可以降低50%的化肥施用量,提高玉米鲜穗品质和商品性,从而达到降低化肥用量、节省用肥成本、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污染的效果。但单纯施用沼液处理还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肥要求,化肥和沼液配合施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害虫自然控制能力在连作晚稻防治虫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政法 胡国海 +2 位作者 王济良 王为松 赵洪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近几年,在连作晚稻栽培上以稻飞虱为主的害虫发生猖獗,导致农药用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但防治效果仍不理想的局面。为有效防治害虫,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连作晚稻全生育期不用杀虫剂防治的田间试验,在第四-五代稻飞虱稳定期调查害... 近几年,在连作晚稻栽培上以稻飞虱为主的害虫发生猖獗,导致农药用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但防治效果仍不理想的局面。为有效防治害虫,笔者在2007年进行了连作晚稻全生育期不用杀虫剂防治的田间试验,在第四-五代稻飞虱稳定期调查害虫发生动态,探索害虫自然控制能力在连作晚稻田防治害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害虫发生 防治成本 自然控制 能力 虫害 防治害虫 农药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诱剂防治茭白二化螟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贺军 俞朝 徐钦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64-165,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捕器不同投放高度诱杀茭白二化螟效果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整个投放期内,80 cm投放高度较好,在茭白二化螟4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盛发期诱杀效果最好。诱芯有效期20 d、40 d、60 d、80 d诱杀茭白二化螟效果无明显的差异,但有... 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捕器不同投放高度诱杀茭白二化螟效果无明显的差异,但在整个投放期内,80 cm投放高度较好,在茭白二化螟4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盛发期诱杀效果最好。诱芯有效期20 d、40 d、60 d、80 d诱杀茭白二化螟效果无明显的差异,但有效期60 d、80 d诱杀效果不理想,建议在实践生产中,诱捕器诱芯有效期以45 d更换1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诱剂 茭白 二化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料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养蚕成绩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美华 武雪会 +3 位作者 吴吉安 叶爱红 周文林 曹锦如 《蚕桑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7-9,共3页
为探究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人工饲料育家蚕,对家蚕生长发育及养蚕成绩的影响,以普通的家蚕人工饲料为对照,参照畜禽添加量,分别添加4×10^(4)CFU/g、4×10^(5)CFU/g、4×10^(6)CFU/g、4×10^(7)CFU/g、4×10^(8)CFU/... 为探究凝结芽孢杆菌应用于人工饲料育家蚕,对家蚕生长发育及养蚕成绩的影响,以普通的家蚕人工饲料为对照,参照畜禽添加量,分别添加4×10^(4)CFU/g、4×10^(5)CFU/g、4×10^(6)CFU/g、4×10^(7)CFU/g、4×10^(8)CFU/g、4×10^(9)CFU/g凝结芽孢杆菌,分别开展小蚕(1龄期添饲)和大蚕(5龄期添饲)饲育试验。小蚕饲育结果显示,除4×10^(4)CFU/g和4×10^(5)CFU/g试验组,各试验组家蚕的24h疏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0^(7)CFU/g试验组的72h就眠率和2龄起蚕率高于其他组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1龄眠蚕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养蚕成绩显示,添饲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人工饲料育家蚕的虫蛹率(P<0.05),降低家蚕死笼率(P<0.05);添饲4×10^(4)CFU/g和4×10^(5)CFU/g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人工饲料育家蚕的全茧量和茧层量(P<0.05);各组间的结茧率和茧层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家蚕 人工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稻秀水217“3414”肥料效应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晓 裘少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300-302,共3页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晚稻肥效试验,获得晚稻秀水217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667 m2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和最佳产量,其中N 15.13 kg,P2O55.35 kg,K2O 9.74 kg,最佳产量560.12 kg。
关键词 晚稻 “3414”肥效试验 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秋季迷你西瓜新品种试验总结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政法 董均祥 张月樟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7X期27-28,共2页
引进4个迷你西瓜品种拿比特、上海早蜜、秋红玉、翠玲进行秋季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嵊州市栽培的秋季迷你西瓜新品种拿比特、上海早蜜、秋红玉.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秋季 迷你西瓜 新品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大豆和桑树中的内吸传导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根松 陈伟国 +4 位作者 张美华 薛向红 戴建忠 杨一平 孙海燕 《中国蚕业》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效、广谱、低毒和药效期长的农药,是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杀虫剂。概述了氯虫苯甲酰胺的理化特性,植物对农药的内吸传导作用,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大豆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并结合桑树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特...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效、广谱、低毒和药效期长的农药,是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杀虫剂。概述了氯虫苯甲酰胺的理化特性,植物对农药的内吸传导作用,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大豆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并结合桑树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特点,分析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提出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桑树上可能存在双向传导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植物 桑树 内吸传导 农药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纺布不同型号保温效果比较试验简报
18
作者 裘良英 郭小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116-116,共1页
目前,蔬菜大棚栽培中使用的保温材料繁多,而作为新型材料的无纺布保温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因此,笔者对不同型号的无纺布,以及采用无纺布浮面覆盖与不采用无纺布之间进行比较试验,以期在冬春反季节大棚蔬菜栽培中无纺布能起到很... 目前,蔬菜大棚栽培中使用的保温材料繁多,而作为新型材料的无纺布保温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因此,笔者对不同型号的无纺布,以及采用无纺布浮面覆盖与不采用无纺布之间进行比较试验,以期在冬春反季节大棚蔬菜栽培中无纺布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以及选出保温效果较为理想的无纺布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效果 无纺布 试验简报 型号 大棚栽培 蔬菜栽培 保温材料 新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年连续供种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19
作者 张美华 王亮 费科行 《蚕桑茶叶通讯》 2023年第2期8-11,共4页
随着全龄人工饲料育工厂化无间断连续养蚕的实施,传统蚕种供应模式无法满足全年随时用种的需要。针对工厂化连续养蚕用种的需求,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统筹布局蚕种生产期、合理应用蚕种加工处理技术、采用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等配套优化... 随着全龄人工饲料育工厂化无间断连续养蚕的实施,传统蚕种供应模式无法满足全年随时用种的需要。针对工厂化连续养蚕用种的需求,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统筹布局蚕种生产期、合理应用蚕种加工处理技术、采用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制种等配套优化技术,初步构建了全年连续供应蚕种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养蚕 全年连续供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