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剂量喷射型主动交配干扰技术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未英
陈瑜
+2 位作者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1,共9页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诱捕蛾量均高于交配干扰区,对二化螟平均迷向率为75.3%,稻纵卷叶螟则为89.9%。二化螟的为害率随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0月20日调查对照组二化螟为害率为1.41%,显著高于交配干扰区的0.17%。交配干扰区每丛二化螟幼虫量为0.02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7头。9月19日和10月7日调查显示,交配干扰区卷叶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多次调查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则无显著差异。稻飞虱的种群密度随着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9月19日调查对照区的稻飞虱数量为8.2头/丛,交配干扰区为0.4头/丛。10月20日对照组稻飞虱数量为53.6头/丛,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的1.4头/丛。水稻田中寄生蜂数量在交配干扰区显著高于对照区,交配干扰区中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与对照区没有差异。在丘陵水稻种植区,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种群及其为害,同时也干扰了稻纵卷叶螟的求偶和交配。此外,也间接有效控制了后期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性信息素专一性保护了稻田天敌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螟成虫在高剂量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中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
3
2
作者
桂嘉唯
王未英
+6 位作者
姚晓明
伍绍龙
刘天波
林宇丰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风洞生物测定仪中模拟性信息素高剂量环境,采用2-D行为记录和分析、行为观测、卵巢解剖、性信息素提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求偶和交配率以及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采用主动释放器试验评价了合成的性信息素的田间交配干扰效果。【结果】大螟雄成虫在暗期第1个小时的移动距离大于其他时间段的,在Z 11-16∶Ac环境中大螟雄成虫移动距离占整个暗期移动距离的51.8%±9.3%,远高于对照(无性信息素释放)和Z 11-16∶Ald环境中的,而暗期不同时间雌成虫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差异。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环境中的。在对照环境中,1日龄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为76.7%±14.6%,显著高于Z 11-16∶Ald环境中的(29.2%±13.1%)和Z 11-16∶Ac环境中的(26.7%±11.7%)。而各交配干扰环境中不同日龄大螟雌成虫产卵器开始伸出时间和伸出后的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差异。对照环境中,雌雄成虫的交配率高达72.2%±5.6%,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交配率分别为40.5%±3.4%和45.2%±3.1%,说明对照组交配率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在不同的交配干扰环境中,雌成虫性信息素Z 11-16∶Ald和16∶Ac的滴度无显著差异,Z 11-16∶Ac处理后顺11-十六碳烯醇(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显著降低,对照环境中的雌成虫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分别为(3.79±2.56)和(7.29±4.49)ng,但Z 11-16∶Ac环境中仅分别为(0.80±0.59)和(1.99±0.45)ng。Z 11-16∶Ald环境中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则与对照环境中的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验证了交配干扰的效果,Z 11-16∶Ac交配干扰效果比Z 11-16∶Ald要稳定和高效,Z 11-16∶Ald的交配干扰效果则与地理种群有关。【结论】大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化合物需要加入Z 11-16∶Ac才能使交配干扰效果稳定和高效,仅仅只有Z 11-16∶Ald时干扰效果可能会受地理种群的影响,Z 11-16∶Ac不仅干扰雄成虫求偶,也同时影响了雌成虫性信息素的滴度以及雌雄成虫的交配,因此,在多个方面提高了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剂量喷射型主动交配干扰技术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未英
陈瑜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机构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省
嵊州市
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浙江
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3-1301,共9页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C02027)。
文摘
探索在丘陵、田块不规则但平坦的水稻田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主动干扰成虫交配的方法防治二化螟等害虫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在交配干扰区和对照区调查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主要自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对照区诱捕蛾量均高于交配干扰区,对二化螟平均迷向率为75.3%,稻纵卷叶螟则为89.9%。二化螟的为害率随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0月20日调查对照组二化螟为害率为1.41%,显著高于交配干扰区的0.17%。交配干扰区每丛二化螟幼虫量为0.02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7头。9月19日和10月7日调查显示,交配干扰区卷叶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多次调查中,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则无显著差异。稻飞虱的种群密度随着时间延后有逐渐增大的趋势。9月19日调查对照区的稻飞虱数量为8.2头/丛,交配干扰区为0.4头/丛。10月20日对照组稻飞虱数量为53.6头/丛,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的1.4头/丛。水稻田中寄生蜂数量在交配干扰区显著高于对照区,交配干扰区中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与对照区没有差异。在丘陵水稻种植区,采用喷射型性信息素释放器可以有效控制二化螟种群及其为害,同时也干扰了稻纵卷叶螟的求偶和交配。此外,也间接有效控制了后期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可能是性信息素专一性保护了稻田天敌种群。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喷射型释放器
Keywords
Chilo suppressalis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rice planthoppers
sex pheromone
mating disruption
aerosol dispenser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螟成虫在高剂量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中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被引量:
3
2
作者
桂嘉唯
王未英
姚晓明
伍绍龙
刘天波
林宇丰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机构
浙江
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省
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
湖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浙江省
嵊州市
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基金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110202201027(LS-11))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C02027)。
文摘
【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中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分析比较性信息素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 11-16∶Ac)抑制大螟成虫求偶和交配的差异,为田间大螟有效的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在风洞生物测定仪中模拟性信息素高剂量环境,采用2-D行为记录和分析、行为观测、卵巢解剖、性信息素提取和GC-M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求偶和交配率以及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采用主动释放器试验评价了合成的性信息素的田间交配干扰效果。【结果】大螟雄成虫在暗期第1个小时的移动距离大于其他时间段的,在Z 11-16∶Ac环境中大螟雄成虫移动距离占整个暗期移动距离的51.8%±9.3%,远高于对照(无性信息素释放)和Z 11-16∶Ald环境中的,而暗期不同时间雌成虫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差异。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环境中的。在对照环境中,1日龄雌成虫产卵器伸出比例为76.7%±14.6%,显著高于Z 11-16∶Ald环境中的(29.2%±13.1%)和Z 11-16∶Ac环境中的(26.7%±11.7%)。而各交配干扰环境中不同日龄大螟雌成虫产卵器开始伸出时间和伸出后的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差异。对照环境中,雌雄成虫的交配率高达72.2%±5.6%,Z 11-16∶Ac和Z 11-16∶Ald环境中交配率分别为40.5%±3.4%和45.2%±3.1%,说明对照组交配率显著高于交配干扰组。在不同的交配干扰环境中,雌成虫性信息素Z 11-16∶Ald和16∶Ac的滴度无显著差异,Z 11-16∶Ac处理后顺11-十六碳烯醇(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显著降低,对照环境中的雌成虫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分别为(3.79±2.56)和(7.29±4.49)ng,但Z 11-16∶Ac环境中仅分别为(0.80±0.59)和(1.99±0.45)ng。Z 11-16∶Ald环境中Z 11-16∶OH和Z 11-16∶Ac的滴度则与对照环境中的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验证了交配干扰的效果,Z 11-16∶Ac交配干扰效果比Z 11-16∶Ald要稳定和高效,Z 11-16∶Ald的交配干扰效果则与地理种群有关。【结论】大螟性信息素交配干扰化合物需要加入Z 11-16∶Ac才能使交配干扰效果稳定和高效,仅仅只有Z 11-16∶Ald时干扰效果可能会受地理种群的影响,Z 11-16∶Ac不仅干扰雄成虫求偶,也同时影响了雌成虫性信息素的滴度以及雌雄成虫的交配,因此,在多个方面提高了防控效果。
关键词
大螟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Keywords
Sesamia inferens
calling behavior
mating behavior
sex pheromone
mating disruption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剂量喷射型主动交配干扰技术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
王未英
陈瑜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螟成虫在高剂量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中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桂嘉唯
王未英
姚晓明
伍绍龙
刘天波
林宇丰
赵洪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