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微浸润型腺癌与原位腺癌的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1
作者 华奇峰 郑建军 +1 位作者 胡碧波 舒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讨同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的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与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应对肺小结节的临床处置。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72例(均为周围型、直径〈2.5cm),术前... 目的探讨同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的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与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应对肺小结节的临床处置。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72例(均为周围型、直径〈2.5cm),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经多方位薄层重建,观察病灶的HRCT表现。结果72例患者中68例均为单发结节,4例为多发(两个)。其中纯磨玻璃结节47个,混杂磨玻璃样结节29个,病灶直径为0.6—2.4cm,平均(1.5±0.9)cm;量化分型中Ⅰ型0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16例,V型47例;混杂GGO边缘清晰24个,分叶4个,毛刺征2个;胸膜凹陷征3个;空气.细支气管扩张征1个;支气管狭窄、截断征0个,血管集束征1个。结论HRCT检查发现GGO影时,特别是纯GGO,大小在0.6~1.0cm之间,实性成份小于25%(量化分型较高),病灶边缘清晰,不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及毛刺征时,应考虑原位腺癌,可以随访复查,余均要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微浸润型肺腺癌),建议尽早择期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腺癌 微浸润型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内耳水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包杰 闫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MR内耳水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4例听觉障碍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进行扫描,采集内耳所在区域内的水信号,并送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分析... 目的探讨MR内耳水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4例听觉障碍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进行扫描,采集内耳所在区域内的水信号,并送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 24例患者中内耳形态正常18例,耳蜗发育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张1例,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张3例,半规管异常1例,Mondini畸形1例。结论 MR内耳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内耳膜迷路以及内听道精细解剖结构,对于内耳病变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术 内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错构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华 汪建华 +2 位作者 左长京 田建明 郑建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MRI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SH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意义。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脾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团块,最大...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MRI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SH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意义。结果本组5例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脾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团块,最大直径3.5~8.2cm不等。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呈低信号2例;在T2WI呈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低信号2例。多期增强动脉期,4例表现为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上述5例病灶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信号。大体病理显示5例单发病灶均无完整包膜,切面大部分为不均质,呈灰白色、淡红色或暗红色等。组织病理学上,3例病灶成分以红髓为主,混合有少量纤维和淋巴细胞成分,1例主要为红髓成分,1例以纤维成分为主。结论 SH是脾脏少见病,MRI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反映病变的病理特征,极少数诊断困难者,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错构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动脉DE-CTA不同去骨模式的成像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平 闫昆 张宏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去骨技术的效果差异。结果 body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429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43例;head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524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63例;两种后处理模式在显示颈部动脉时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head bone removal模式颈部动脉自动去骨成像效果优于body bone removal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CTA DECT 自动去骨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张叶娜 赵伟和 +2 位作者 陈静璐 杜学奎 华奇峰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以及症状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感染 低分子肝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