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小峰 何广友 +2 位作者 金中高 胡碧波 郑建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6例位于腹内,起源于隐睾;8例为阴囊内。6例腹内隐睾并发精原细胞瘤均表现为单发腹内肿块,位于左侧2例,...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6例位于腹内,起源于隐睾;8例为阴囊内。6例腹内隐睾并发精原细胞瘤均表现为单发腹内肿块,位于左侧2例,右侧4例;4例位于腹腔内,2例位于腹膜外;其中1例呈明显不规则分叶状,5例呈椭圆形;肿块最大约9.0cm×12.2cm×15.5cm,最小约3.5cm×4.5cm×6.5cm,其最大径平均为9.5cm;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内部信号不均,肿块内见不规则、囊状高信号坏死液化区,周围实性部分呈稍低信号;DWI实性部分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坏死液化区呈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病灶内坏死液化区呈不同大小无强化区;周围边界及结构清晰;肿块推移膀胱2例;6例均未见淋巴结肿大,盆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单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显示5例,双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显示1例。8例位于阴囊内,均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3例;肿块呈椭圆形,边缘清晰,肿块最大约7.8cm×8.5cm×10.2cm,最小约2.0cm×2.4cm×3.5cm,其最大径平均为5.6cm。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6例呈稍低信号,2例信号不均,内见不规则高信号区;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后强化较均匀6例,欠均匀2例;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轻微,周围见薄环状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稍增加,呈轻中强化,4例见内部分隔样强化;7例合并少量睾丸鞘膜积液;1例见腹沟股淋巴结肿大,1例见腹膜外淋巴结肿大。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点,隐睾病史对腹内型精原细胞瘤具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隐睾 精原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FGF-23、β_2-MG、Cys-C及RB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勇华 曹群奋 +1 位作者 洪琼怿 王树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99-804,共6页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β_2-微球蛋白(β_2-MG)、胱抑素-C(Cys-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β_2-微球蛋白(β_2-MG)、胱抑素-C(Cys-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服用替诺福韦酯,300 mg/次,1次/d,治疗12个月,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在不同时间点HBV-DNA水平、HBV-DNA不可检测率、HBe Ag转阴率及血清中FGF-23、β_2-MG、Cys-C及RBP浓度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经过替诺福韦酯治疗后,患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5),HBV-DNA不可检测率明显上升(P<0.05),HBe Ag转阴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病例组患者血清中FGF-23、β_2-MG、Cys-C及RB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中FGF-23浓度水平与β_2-MG、Cys-C及RB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566,0.643,0.604,P<0.05),β_2-MG、Cys-C、RBP指标之间也呈正相关(P<0.05)。FGF-23、β_2-MG、Cys-C及RBP指标异常组和对照组比较,BNU、Ccr、GF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81,6.947,3.330,4.921,均P<0.05),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对乙型肝炎患者FGF-23、β_2-MG、Cys-C及RBP水平具有升高作用,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调整替诺福韦酯治疗方案,预防或减少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β2-微球蛋白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在宁波市第七医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SHPT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3月在宁波市第七医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SHPT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B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第3、6、9、12个月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 PTH)、碱性磷酸酶(AKP)、骨型碱性磷酸酶水平、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清除分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计算并比较其生存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血磷、i PTH、骨型碱性磷酸酶水平与透析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血磷、i PTH、骨型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第3、6、9、12个月血磷、i PTH、骨型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i PTH、骨型碱性磷酸酶水平不同时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T/V、URR与透析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A组生存率为90.0%(18/20),B组生存率为75.0%(15/2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4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钙与i PTH呈正相关(r=0.926,P=0.03),血磷、骨型碱性磷酸酶与i PTH均呈负相关(r=-1.802、-0.8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钙、血磷、骨型碱性磷酸酶是i PT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降低尿毒症合并SHPT患者的i PTH水平并改善其磷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透析 碱性磷酸酶 骨型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巯咪唑片在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明和 戴世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片在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8例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予以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54例予以...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片在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8例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予以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54例予以甲巯咪唑片治疗。将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骨代谢水平、骨密度、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均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INP、β-CTX、ALP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处的骨密度值以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亢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应用甲巯咪唑片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骨代谢水平以及骨密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骨质疏松 丙基硫氧嘧啶 甲巯咪唑 甲状腺激素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