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甙在肾移植术后蛋白尿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高文波 王亚伟 朱有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33-734,共2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经常规处理、对症治疗等措施后效果不佳的158例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其蛋白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时,缓解95例,改善32例;治疗12周时,缓解135例...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出现蛋白尿,经常规处理、对症治疗等措施后效果不佳的158例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其蛋白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时,缓解95例,改善32例;治疗12周时,缓解135例,改善14例。重新出现蛋白尿的患者经再次治疗后尿蛋白消失。结论:雷公藤多甙对于肾移植术后尿蛋白有显著疗效,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移植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雷公藤多甙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立波 王亚兰 +5 位作者 汤春波 周永 周酉枫 孙莹莹 张萍 邵吉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2-864,共3页
本文总结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84例的护理配合经验。所有患者围术期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76例成功取石,无结石残留;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移至肾内,其中3例改输尿管软镜下碎石,... 本文总结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84例的护理配合经验。所有患者围术期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76例成功取石,无结石残留;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移至肾内,其中3例改输尿管软镜下碎石,3例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例输尿管结石严重扭曲,置入封堵导管失败,改开放手术取石。术中无输尿管穿孔、输尿管黏膜撕脱、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我们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提高手术效率的有效护理措施,也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取石导管 输尿管结石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处理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永 汤春波 +3 位作者 齐勇 周酉枫 杜洲舸 陈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处理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输尿管软镜处理肾结石215例,其中术后结石残留32例,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2例结石残留原因中肾盂肾盏夹角<30°17例,结石脓苔包裹3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处理肾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输尿管软镜处理肾结石215例,其中术后结石残留32例,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2例结石残留原因中肾盂肾盏夹角<30°17例,结石脓苔包裹3例,术中未找到结石2例,肾盏颈细长2例,5例因结石负荷较大引起输尿管石街,其余3例考虑多因素引起。术后结石分析提示草酸钙结石22例,胱氨酸结石3例,一水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5例,尿酸结石2例。结论结石残留主要影响因素有肾盂肾盏结构、结石负荷、结石成分及结石有无脓苔包裹。选取适宜的肾结石患者,术中针对可能造成排石困难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结石清除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肾结石 结石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导引鞘在输尿管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剑辉 周克文 +2 位作者 温海涛 房居宁 郑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332-4333,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导引鞘在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其中输尿管结石63例,血尿或输尿管扩张行输尿管镜检查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 目的探讨输尿管导引鞘在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其中输尿管结石63例,血尿或输尿管扩张行输尿管镜检查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进行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时发现输尿管狭窄、管腔狭小导致进镜困难时,用输尿管导引鞘沿斑马导丝缓慢、持续、螺旋形扩张输尿管管腔后再行输尿管镜操作。结果 72例患者中69例顺利完成输尿管镜操作;2例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患者因输尿管黏膜苍白、管壁僵硬,扩张时输尿管抱紧感明显,为避免输尿管损伤,放置双"J"管,胃镜检查病理报告为胃腺癌;1例肾盂占位患者因输尿管僵硬,扩张失败,放弃输尿管镜活检,行患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套状切除,病理报告为肾盂癌。结论输尿管导引鞘应用于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时可提高输尿管狭窄、管腔狭小患者进镜成功率,从而提高输尿管镜检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梗阻 输尿管引导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亚兰 任雨 +1 位作者 何静盈 钱增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移植肾结石 尿路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 护理 治疗 经皮肾镜取石术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手术治疗前尿道长段狭窄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涛 温海涛 +5 位作者 汤春波 齐勇 杨剑辉 杜洲舸 郑斌 周克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57-1857,共1页
男性前尿道长段炎性狭窄临床上较难处理,以往多采用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或切开呈人工尿道下裂,二期成形等,疗效均不满意。
关键词 前尿道长段狭窄 尿道成形 带蒂包皮瓣 手术治疗 男性前尿道 尿道内切开 炎性狭窄 尿道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敏丽 华青芬 +2 位作者 陈威飞 汪静娜 刘小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65-866,共2页
乳糜尿反复发作易致营养不良;同时接近机体一半的淋巴细胞从尿液中排出,使淋巴系统的调节作用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出现各种病症。因此,需对乳糜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科治疗可消除淋巴漏和降低淋巴管内压,达到治疗目的... 乳糜尿反复发作易致营养不良;同时接近机体一半的淋巴细胞从尿液中排出,使淋巴系统的调节作用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出现各种病症。因此,需对乳糜尿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科治疗可消除淋巴漏和降低淋巴管内压,达到治疗目的,但开放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恢复慢,淋巴管易遗漏结扎,复发率高。我科2006年2月~2013年2月采用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29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外科治疗 后腹腔镜 乳糜尿 护理 机体免疫力 营养不良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兰 翁国斌 +4 位作者 祁洪刚 楼江涌 张曙伟 王立波 陈叶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8期766-768,共3页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以输尿管梗阻最常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16%[1,2],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直接损害移植肾功能,影响移植肾和患者的长期存活,加速移植肾丢失。其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梗阻。外科开放手术是解决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主...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以输尿管梗阻最常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16%[1,2],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直接损害移植肾功能,影响移植肾和患者的长期存活,加速移植肾丢失。其治疗原则是及时解除梗阻。外科开放手术是解决移植肾输尿管梗阻的主要方法[3],但创伤大,手术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功能 输尿管梗阻 治疗原则 支架置入术 泌尿系统并发症 护理 肾移植术后 直接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输尿管镜致输尿管黏膜袖状剥离2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斌 汤春波 +3 位作者 朱伟智 温海涛 王钢 周酉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5,共1页
2009年5月—2010年5月,本科发生2例因输尿管镜手术引起的不同程度下段输尿管黏膜袖状剥离。2例患者均为输尿管壁内段狭窄,在强行进镜过程中造成输尿管黏膜袖状剥离,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微创经皮肾镜(minimally invas... 2009年5月—2010年5月,本科发生2例因输尿管镜手术引起的不同程度下段输尿管黏膜袖状剥离。2例患者均为输尿管壁内段狭窄,在强行进镜过程中造成输尿管黏膜袖状剥离,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微创经皮肾镜(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技术得到处理,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手术 微创经皮肾镜 手术治疗 经皮肾镜技术 剥离 袖状 黏膜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无尿失禁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克文 温海涛 +2 位作者 杨剑辉 房居宁 孙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5-1675,共1页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发生于重复肾的重复输尿管,单输尿管的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有症状的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正常排尿伴有点滴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1]。临床上女性无尿失禁的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极为少见,本...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发生于重复肾的重复输尿管,单输尿管的异位开口临床较少见。有症状的输尿管异位开口多见于女性,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正常排尿伴有点滴性尿失禁和反复尿路感染[1]。临床上女性无尿失禁的单输尿管异位尿道开口极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女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尿道,不伴有尿失禁和尿路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输尿管异位开口 尿失禁 女性 尿道 反复尿路感染 临床症状 诊治 重复输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翁锡君 谢立平 +4 位作者 郑祥义 汪朔 蔡柏森 项尖尖 尤启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06-240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包膜侵犯组(p T3a期,110例)和局...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包膜侵犯组(p T3a期,110例)和局限包膜内组(pT_2期,112例)。采用Gleason评分评价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t)。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PSAD。结果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leason评分、tPSA、f/t及PS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tPSA、f/t、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3〔95%CI(0.549,0.697)〕、0.653〔95%CI(0.582,0.725)〕、0.338〔95%CI(0.267,0.408)〕、0.708〔95%CI(0.641,0.775)〕,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最佳界点为0.27μg·L^(-1)·cm^(-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8.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0%、8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PSAD是前列腺癌包膜侵犯的危险因素〔OR=4.639,95%CI(1.303,16.514),P=0.018〕。结论 PSAD预测前列腺癌包膜侵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包膜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文波 魏军军 +1 位作者 翁国斌 曾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病变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9个月的患者,检测肾功能,移植肾行穿刺活检,按照Banff1997慢性评分标准分为2组:第1组和第2组。然后取病理切片进行各项免疫组... 目的:观察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病变与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9个月的患者,检测肾功能,移植肾行穿刺活检,按照Banff1997慢性评分标准分为2组:第1组和第2组。然后取病理切片进行各项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间质内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组有22例患者,第2组有16例。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第2组血肌酐高于第1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组中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第2组;而第2组中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率高于第1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过程中,上皮间充质转化与其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出现较高表达的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提示纤维化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间质纤维化 小管萎缩 上皮间充质转化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羚羊角脂类成分的提取与甲酯化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爱仁 胡晓炜 +1 位作者 马卫成 应锦艳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建立羚羊角脂类成分最佳提取与甲酯化方法。方法对羚羊角中脂类成分提取与甲酯化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在选择合适的脂类提取方法和甲酯化方法基础上,分别考察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甲酯化效果... 目的建立羚羊角脂类成分最佳提取与甲酯化方法。方法对羚羊角中脂类成分提取与甲酯化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在选择合适的脂类提取方法和甲酯化方法基础上,分别考察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甲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三氯甲烷-甲醇改良法,最佳甲酯化方法为硫酸甲醇法。结论该提取与甲酯化条件可用于气相色谱法鉴定羚羊角中脂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角 脂类 甲酯化 色谱法 气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例老年肾结石行经皮肾取石术的护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敏丽 华青芬 +1 位作者 汪静娜 陈威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常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老年患者因心、肺功能代偿能力差,且多伴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大.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PCNL治疗78例... 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常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老年患者因心、肺功能代偿能力差,且多伴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大.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PCNL治疗78例老年肾结石,手术风险控制良好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取石术 老年患者 肾结石 护理 手术风险 上尿路结石 结石取净率 代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动脉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斌 罗辉 +1 位作者 顾钱峰 傅海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54-3856,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及栓塞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放射科2008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1例因PCNL后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而...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及栓塞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放射科2008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1例因PCNL后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而接受肾动脉栓塞的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分析其手术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20例1次栓塞后成功,成功率为95.2%;1例患者术后48 h再次出现血尿,给予二次栓塞,出血停止。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第3天均较第1天升高(P<0.05)。12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在PCNL后不同类型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中,个性化的栓塞治疗对于提高一次止血成功率及最大保存患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造口术 经皮 肾动脉 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辉 张斌 +2 位作者 顾钱峰 赵红 陈俊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17-2719,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直径<3 cm的肾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图像,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的CT图像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比较肿瘤强化程度与模式(均匀、...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直径<3 cm的肾癌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图像,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的CT图像进行双盲法对比分析,比较肿瘤强化程度与模式(均匀、典型及主要周边强化)、强化峰值(动脉期、静脉期、排泄期的CT峰值)及有无钙化、坏死、囊变等情况。结果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在强化程度上(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在强化模式上有差异。透明细胞癌多期扫描均可出现强化峰值,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癌峰值均在静脉期出现强化峰值。32例患者病灶CT检出率为100.0%(32/32),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3.8%(30/32)。结论肿瘤的强化程度及模式是区别小肾癌的亚型最有价值的参数;强化峰值也有助于区分小肾癌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取石术在老年肾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汤春波 温海涛 +1 位作者 齐勇 陈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57例老年(年龄61~87岁,平均69岁)肾结石行PCNL。采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F16~F24,留置相应工作外鞘置入F8.0... 目的探讨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对57例老年(年龄61~87岁,平均69岁)肾结石行PCNL。采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F16~F24,留置相应工作外鞘置入F8.0/9.8输尿管镜或F20.8经皮肾镜,钬激光或EMS碎石清系统碎石并清除结石。结果手术时间30~140 min,平均65 min。一期结石清除率78.9%(45/57)。1例术后体温>38.5℃,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例术中、术后出血较多(分别出血1800、2500 ml)给予输血治疗,其中1例因假性动脉瘤行肾动脉高选择性栓塞治疗好转。无一例损伤肝、脾等重要脏器及诱发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并发症。12例结石残留者行二次PCNL 4例及辅助ESWL 5例,术后分别各有1例肾下盏少量结石残留,另7例无结石残留;5例结石残留随访6~24个月,除1例肾结石略有增大外其余4例无明显变化。46例结石清除者随访3~34个月,平均14.3月,除2例复发保守治疗外其余无复发。结论 PCNL治疗老年肾结石安全,疗效满意。积极的术前准备、熟练的经皮肾镜技术及加强围手术期监测和管理是提高安全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取石术 肾结石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蓝法测定香菇多糖体外对癌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静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评价香菇多糖对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香菇多糖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香菇多糖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肺癌细胞A-549、人... 目的评价香菇多糖对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香菇多糖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毒作用。结果香菇多糖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5.8±3.4),(90.0±7.8),(63.3±4.2),(33.1±3.3)μg.mL-1,生长曲线显示香菇多糖100μg.mL-1对PC-3细胞及HepG2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结论香菇多糖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体外细胞毒 MTT法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发肾下盏结石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春波 温海涛 +6 位作者 齐勇 房居宁 王钢 周永 孙涛 杜洲舸 郑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发肾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0月,对12例多发肾下盏结石采用B超引导下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F16~F24,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或EMS碎石清石系统碎石... 目的探讨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发肾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0月,对12例多发肾下盏结石采用B超引导下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F16~F24,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或EMS碎石清石系统碎石。结果本组12例均成功建立经肾上盏通道,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48 min。一期结石清除率83%(10/12),2例术后有结石残留者中,1例术后1周行二次经皮肾镜取石术,1例随访观察。1例术后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胸膜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发肾下盏结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上盏入路 肾下盏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近红外荧光的二氧化钛纳米粒的载药与体外释放 被引量:2
20
作者 应景艳 徐爱仁 +2 位作者 戎建辉 马卫成 何文跃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近红外荧光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并考察纳米粒的载药及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通过水热法合成掺杂钐的 TiO2(Sm-TiO2),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测定其荧光光谱,并考察对多柔比星(DOX)的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曲线... 目的:制备具有近红外荧光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并考察纳米粒的载药及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通过水热法合成掺杂钐的 TiO2(Sm-TiO2),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进行表征,测定其荧光光谱,并考察对多柔比星(DOX)的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曲线。结果所制备的纳米粒分散均匀,外观呈梭状,长度100-200 nm,发射波长640-670 nm,在水中的载药量达11.5%,体外释放具有 pH 敏感性。结论所制备 Sm-TiO2有良好的近红外荧光发光效果、较高的载药量及可控的体外释放,可以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TiO2 ) 药物载体 释放 PH 敏感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