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层次灰色方法的宁波森林公园康养潜力评价
1
作者 诸葛丰林 李正泉 +1 位作者 吕劲文 王健捷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97-203,共7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理论构建了宁波森林公园康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四大森林公园的康养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宁波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康养潜力均较大,其开发价值均较高,其中奉化溪口森林公园具有相对最高的康养潜力... 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理论构建了宁波森林公园康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四大森林公园的康养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宁波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康养潜力均较大,其开发价值均较高,其中奉化溪口森林公园具有相对最高的康养潜力评分,值得重点发展康养事业。认为森林公园康养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法中所需的样例数少,对于层次分析法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备以及信息不确切等问题可加以有效解决,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康养潜力 多层次灰色方法 森林公园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舟山港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EC细网格模式评估
2
作者 诸葛丰林 吕劲文 +2 位作者 申华羽 王黉 王健捷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3,共12页
利用气象观测站小时和分钟数据,结合港口调度中心和海事局提供的封航资料,挑选2013—2022年南大风过程,探讨港区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天气分型,计算阵风系数,最后评估EC细网格10 m风产品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0年间南大风过程总计71... 利用气象观测站小时和分钟数据,结合港口调度中心和海事局提供的封航资料,挑选2013—2022年南大风过程,探讨港区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天气分型,计算阵风系数,最后评估EC细网格10 m风产品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0年间南大风过程总计71次,天气形势主要有低压入海型(26次)、高压后部型(26次)和热带气旋型(19次)。宁波舟山港南大风阵风系数为1.61,略大于浙江沿海冷空气大风系数1.5,而小于强对流大风系数1.8。南大风过程中偏南风和东南风较多,西南风较少。从时间分布看,7月、8月最易出现南大风,4月、5月次之,傍晚—上半夜最易出现南大风,而早晨—上午出现较少。从空间分布看,高频站点多出现在舟山片区,而宁波片区极少,可见宁波区域地理位置存在避风特性,有利于在南大风过程中开展生产作业。EC细网格对南大风过程的最大风速预报总体偏小,其中热带气旋型12 h预报的平均误差为-3.5 m/s,均方根误差为4.9 m/s,风速预报误差最小,预报稳定性最好,预报水平总体优于低压入海型和高压后部型;分区预报中,宁波片区的预报效果略优于舟山片区;无论是分区域或是分型,EC细网格的预报水平从72 h起明显下降。EC细网格对东南风向的预报效果最优,且宁波片区的预报效果略优于舟山片区,对低压入海型和高压后部型的风向预报稳定性优于热带低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舟山港 南大风 站点时空分布 天气分型 EC细网格预报评估 阵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灿鸿”台风造成浙江东北部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福 钱燕珍 +2 位作者 方艳莹 顾小丽 王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10—11日1509号台风灿鸿造成其西侧浙江东北部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于"灿鸿"强度强、范围大、直接影响时间长,长时间东北气流下,...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10—11日1509号台风灿鸿造成其西侧浙江东北部异常强暴雨事件,得到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于"灿鸿"强度强、范围大、直接影响时间长,长时间东北气流下,在浙东北特殊地形作用下,形成地面辐合带造成的。台风影响前期该区域处在对流不稳定状态,水汽含量丰沛,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气温低,有利于上升运动,上层水汽冷凝造成强降雨。暴雨区低层MPV1由负值转变为正值,导致垂直涡度加强,925 hPaθse的高能区的长期存在,有利于上升气流增强,水汽长时间大量输送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和维持,也有利于强降雨的形成。这些物理量的变化与雨量增大和减小有612 h的提前。呈喇叭口状的杭州湾及南面四明山、狭长东北一西南走向的象山港以及南岸的山脉等地形有迎风坡作用和地形辐合,对东北气流参与造成的降雨有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灿鸿 大暴雨 对流不稳定 东北气流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灿鸿造成浙江东北部大暴雨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段晶晶 钱燕珍 +2 位作者 周福 方艳莹 郭建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6-695,共10页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6.1对台风灿鸿(1509)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灿鸿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在浙江东北部产生的强降水。观测资料显示台风接近浙江期间,在东北气流下,浙东北地形的摩擦辐合及抬升作用使得...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WRF V3.6.1对台风灿鸿(1509)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灿鸿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在浙江东北部产生的强降水。观测资料显示台风接近浙江期间,在东北气流下,浙东北地形的摩擦辐合及抬升作用使得大量的对流云团汇集在台风西北侧,对流系统活跃,是浙江东北部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控制试验也模拟出了在台风接近陆地时,内核区西北侧存在有组织的、切向分布的小尺度对流系统,由地形强迫产生的降雨量和地形走向一致,迎风坡降雨量增加。通过升降地形,改变土地类型和将杭州湾水体用陆地替换等敏感性试验发现:(1)地形的影响对台风降雨量的增幅最为明显。通过降低地形,台风西北侧小尺度雨带明显减弱,浙江东北地区降水也明显减少。可见地形会影响这些中小尺度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引起降水异常变化。(2)大暴雨期间,台风一直维持较强的对称性,具有典型的眼墙和暖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系统 地形 轴对称切向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