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化天下,莫尚于中和”——论扬雄的中和哲学 被引量:6
1
作者 董根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79,共4页
中和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哲学的核心,西汉末扬雄提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中和哲学新体系,其仿《论语》而成的《法言》提出了儒家理想的政治———中和政治;其仿《周易》而成的《太玄》一书则发展儒家中和哲学建立了阴阳中和哲学... 中和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哲学的核心,西汉末扬雄提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中和哲学新体系,其仿《论语》而成的《法言》提出了儒家理想的政治———中和政治;其仿《周易》而成的《太玄》一书则发展儒家中和哲学建立了阴阳中和哲学,其最高的太玄之道即是中和之道,而这一太玄化的中和之道构成天道地道人道的核心内容。扬雄的中和哲学是董仲舒中和哲学到王充中和哲学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道 扬雄 《太玄》 《法言》 “中” 《论语》 董仲舒 哲学思想 《易》 “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之理,莫善于中”——论二程的中和哲学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根洪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阐述了理学“宗主”的二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中和哲学的多方面丰富发展。一方面,二程在继承孔孟中庸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中庸精髓的儒家时中观,掘发了儒家中和哲学的辩证精神;另一方面,二程继先秦政伦中庸哲学、汉唐阴... 本文阐述了理学“宗主”的二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中和哲学的多方面丰富发展。一方面,二程在继承孔孟中庸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中庸精髓的儒家时中观,掘发了儒家中和哲学的辩证精神;另一方面,二程继先秦政伦中庸哲学、汉唐阴阳中和哲学后开创了儒家中和哲学的新形态———阴阳中和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中庸 时中 性中 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
3
作者 朱伟 《探索》 1987年第6期45-47,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现代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也伴随着形形色色的媒介物,大量涌入国内。如何正确地对待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已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正确对待 双重性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社会思潮 直接影响 现代化建设 思想观点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维模式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仓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9-14,共6页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认识发生的心理操作机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思维模式问题已成为当代认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反思近年关于思维模式的研究,却发现研究中尚存不足:第一,思维模式...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认识发生的心理操作机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思维模式问题已成为当代认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也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是,反思近年关于思维模式的研究,却发现研究中尚存不足:第一,思维模式构成要素分析的片面性。即把人看作只具有知觉、记忆和思维功能的纯粹智能有机体,撇开了人的社会和生物特征,因此,在分析思维模式要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模式 价值观念 知识结构 客体 认识过程 情感结构 主体 要素分析 分析思维 操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变革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39-43,共5页
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从历史上传统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成份,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从不间断的文化,加上中国... 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从历史上传统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成份,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从不间断的文化,加上中国学术史上经传注疏的学术方法及“援引在前,附述在后”的思想方法和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 思维方式现代化 外在自然 形式化思维 知性思维 西方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 活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孙中山、李大钊到毛泽东──“中西融合论”的三大阶段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64-69,共6页
从孙中山、李大钊到毛泽东──“中西融合论”的三大阶段胡建(一)发轫于王官之学的中国文化思想主流,历经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嘉乾实学之后,一波三折,从“道统的裂层”突趋近代思潮,这一惑世眩目... 从孙中山、李大钊到毛泽东──“中西融合论”的三大阶段胡建(一)发轫于王官之学的中国文化思想主流,历经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嘉乾实学之后,一波三折,从“道统的裂层”突趋近代思潮,这一惑世眩目的嬗变并非出于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毛泽东 中西融合 李大钊 西体中用论 社会主义 中体西用论 民族文化 价值理性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人本主义评价
7
作者 李明友 《浙江学刊》 CSSCI 1989年第3期67-71,共5页
儒家人本主义是我们民族对人自身价值反思的产物。它重视人的主体价值,突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原则,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儒家人本主义以道德作为人的本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因而存在着重群体价值轻个体价值、重道德... 儒家人本主义是我们民族对人自身价值反思的产物。它重视人的主体价值,突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原则,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儒家人本主义以道德作为人的本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因而存在着重群体价值轻个体价值、重道德价值轻生命价值的错误倾向。这种价值观贯穿着整个儒家文化,是儒家文化关于人本质理论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 生命价值 儒家文化 个体价值 儒家人本主义 群体价值 人生价值观 荀子 道德意识 价值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新论
8
作者 李明友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88-94,120-3,共9页
黄宗羲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提出了“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平等社会观,表现了他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他在哲学上主张“盈天地皆心”和“穷此心之万殊”的命题,也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发挥主体意识的能... 黄宗羲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罪恶,提出了“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平等社会观,表现了他对个体主体性的重视。他在哲学上主张“盈天地皆心”和“穷此心之万殊”的命题,也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黄宗羲提出一系列冲破程朱理学“成说”的精辟见解,主张思想解放。他的民主启蒙思想,体现了历史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师说 个体主体性 封建制度 黄宗羲 社会主体 主体意识 思想家 社会关系 封建社会 启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