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8例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对照分析及p16在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绍刚 殷伟杰 李赛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学子宫颈病变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联合检测免疫组化标记p16,探讨p16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细胞学的诊断方法。方法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cytologic test,TCT)检测中发现异常的238例标本行常规子宫颈活检,采用免疫组化En Vi... 目的观察细胞学子宫颈病变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联合检测免疫组化标记p16,探讨p16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细胞学的诊断方法。方法将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hincytologic test,TCT)检测中发现异常的238例标本行常规子宫颈活检,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p16的表达,同时收集20例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颈作为对照。结果 p16在对照组中均呈阴性;238例中阴性病变48例,其中20例呈弱阳性,占41.67%;湿疣阳性率88.46%;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CIN1组阳性率为93.75%,CIN2及CIN3阳性率均为100%。p16表达程度()在CIN3明显高于CIN2、CIN1及湿疣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表达程度与CIN级别的升高有关。结论子宫颈活检常规检测p16,对子宫颈病变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P16 子宫颈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发生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蒋家康 李绍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卵巢粘液性肿瘤 (OMT)的组织发生。方法 :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 91例OMT上皮的粘液分泌。按粘液性质将上皮分为 3型 :胃型、肠型和中间型。并将肿瘤分为简单型及混合型。结果 :良性 5 6例中 ,45例为混合型 ,其中 2 2例... 目的 :初步探讨卵巢粘液性肿瘤 (OMT)的组织发生。方法 :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 91例OMT上皮的粘液分泌。按粘液性质将上皮分为 3型 :胃型、肠型和中间型。并将肿瘤分为简单型及混合型。结果 :良性 5 6例中 ,45例为混合型 ,其中 2 2例由 3种上皮成份组成 ,2 3例含 2种上皮 ;另有 11例为简单型。中间型、胃型及肠型 3种上皮在良性肿瘤中的出现频率分别是 40 /5 6、35 /5 6、2 9/5 6。 2 1例交界性、14例恶性OMT无论组织学或组织化学分型基本上均为混合型。但在恶性肿瘤中仍见有仅含中性粘液的区域。结论 :OMT是一种可分泌中性和酸性粘液的肿瘤 ,除经典认为OMT上皮由颈管型和肠型上皮组成外 ,尚有胃型上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学 组织发生 OMT 卵巢粘液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图像分析参数选择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蒋家康 李绍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 :探讨AgNOR图像分析部分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与模拟光镜计数法相对照 ,分析了经× 40、× 10 0 (物镜 )测得的 5 0例 (良、恶性病变各 2 5例 )AgNOR图像分析的部分参数。 结果 :AgNOR图像分析的多项测定参数在良、恶性... 目的 :探讨AgNOR图像分析部分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 :与模拟光镜计数法相对照 ,分析了经× 40、× 10 0 (物镜 )测得的 5 0例 (良、恶性病变各 2 5例 )AgNOR图像分析的部分参数。 结果 :AgNOR图像分析的多项测定参数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 ,尤其是AgNOR总面积 /核及其标准差、AgNOR直径标准差、AgNOR异形指数标准差 ,分别代表了AgNOR面积、大小和形态改变 ,单独应用它们用以区分良、恶性病变均有较少的重叠现象。 结论 :采用PC作模拟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各具优缺点 ;图像分析为AgNOR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具有多参数分析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核仁组成区 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炉与高压锅抗原修复对ER、PR及C-erbB-2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绍刚 李赛飞 殷伟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66,共2页
免疫组化对病理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被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ER、PR及C—erbB-2等一些免疫组化指标更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风向标,在病理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稳定而高质量的免疫组化结果,是病理诊断的基础和保证。然而影响... 免疫组化对病理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被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ER、PR及C—erbB-2等一些免疫组化指标更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风向标,在病理工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稳定而高质量的免疫组化结果,是病理诊断的基础和保证。然而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因素很多,如组织固定、抗原修复、抗体质量、显色过程、缓冲液pH值以及技术员的操作水平等,各家医院免疫组化的质量不尽相同,这也是近几年重视对免疫组化质控工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质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吸虫游走性皮下结节2例
5
作者 蒋家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肺吸虫 皮下结节 鉴别诊断 肺吸虫游走性皮下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