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和Sentinel-2影像的杭州城市湿地精细化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宸 侯浩 +3 位作者 唐伟 蒋卫国 王品 胡潭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8,共12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面向杭州城市湿地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湿地类型精细化分类时,相比于使用单一特征信息分类,多特征信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使用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面向杭州城市湿地类型进行遥感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湿地类型精细化分类时,相比于使用单一特征信息分类,多特征信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分类精度,最优特征组合包括传统光谱特征、红边光谱特征、变换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其总体精度为81.2%,Kappa系数为0.75;不同特征信息对于不同湿地类型的提取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光谱特征对于滩地和养殖池的识别非常有利,而红边光谱特征和变换特征分别对草本沼泽和湖泊的识别更为有效.此外,红边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组合有利于运河/水渠的识别.通过特征对比实验可为湿地精细化分类的案例研究提供参考,湿地分类结果可为杭州城市湿地信息的遥感识别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 Sentinel-2影像 随机森林算法 湿地精细化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影响开发设施组合下的城市雨洪调控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若琳 王锣洋 +4 位作者 潘骁骏 张雯轩 李丹彤 王品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5,共14页
【目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作为一种新型雨洪管理方法,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典型措施,对降雨径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隐患。【方法】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 【目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作为一种新型雨洪管理方法,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典型措施,对降雨径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隐患。【方法】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拟不同重现期(1 a、5 a、10 a、30 a、50 a)、不同布设比例(20%,50%,100%)LID组合措施情景下的城市内涝过程,分析海宁市溢流分布情况、程度及其原因,探讨溢流区域LID组合措施对节点溢流、地表径流以及管网负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设计降雨情景下联合路、海昌路、水月亭西路、西山路以及隆兴港等地管网溢流较为严重;LID组合措施布设比例相同时,随着重现期的增加,LID组合措施对地表径流和节点溢流的削弱作用呈下降趋势,LID措施的作用趋于饱和状态;重现期为30 a和50 a、布设比例为50%时,地表径流的削减为45.92%和44.09%。【结论】LID组合措施对雨洪的控制作用有限,降雨强度对节点溢流、地表径流起主导作用。海宁市部分老旧小区管道年份较长,管径较短,管网溢流情况严峻,建议重点关注区域管网改造和LID措施空间布局。研究成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LID 节点溢流 地表径流 管网负荷 降水 海绵城市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一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城市社区暴雨内涝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朝晖 李鹏 +5 位作者 张煜洲 王品 王锣洋 娄艺涵 肖刘涛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9,共15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持续增加,水文水动力模型是理解暴雨内涝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暴雨内涝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法】通过耦合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SWMM)和二维水动力模型...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持续增加,水文水动力模型是理解暴雨内涝产生机理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暴雨内涝模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法】通过耦合一维管网水动力模型(SWMM)和二维水动力模型(LISFLOOD-FP),建立城市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模型,以大学社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多场次实测降水和设计暴雨的内涝情景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以2023年7月11日实测降水为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耦合模型的精度满足城市社区尺度内涝模拟需求;(2)以1 a、5 a、10 a、20 a、50 a、100 a重现期设计暴雨为例,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管网负荷、积水淹没范围和深度明显提升,高风险管网数量增长3.17倍,积水淹没范围增长170%,积水淹没范围和深度与重现期成正相关关系,在重现期20~50 a期间社区内排水能力达到饱和;(3)模拟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暴雨内涝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教学区边界、生活区南侧、教学区与生活区交界区,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耦合SWMM和LISFLOOD-FP的暴雨内涝模型在雨水管网状态和地面积水淹没模拟方面均具有较高精度,适用于城市社区尺度的暴雨内涝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降水 洪水 SWMM LISFLOOD-FP 模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浙江省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续超 陈锋 +1 位作者 祝炜平 滕卫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9-726,共8页
基于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和卫星遥感夜间灯光数据,分析了1971—2011年浙江省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过去41年浙江省绝大多数气象站点的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度日数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环杭州湾城市群... 基于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和卫星遥感夜间灯光数据,分析了1971—2011年浙江省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过去41年浙江省绝大多数气象站点的夏季高温日数和高温度日数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带和金华-义乌三大城市群地区的夏季高温日数和度日数的增加更显著;基于逐日气温95百分位数和35℃阈值两种高温日定义方法的研究结果相当一致,都表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使得城市站比农村站具有更多的高温天数和更强的高温强度;进入21世纪,浙江省城市站相对于农村站的高温日数增加更显著,这与2000年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热岛效应 极端高温 夜间灯光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城市地表径流变化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可欣 毛树怀 +4 位作者 王锣洋 李瑶 王品 潘耀忠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6,共11页
【目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建筑用地等不透水面比例增大,导致地表径流深度增加。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径流的相互关系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杭州市为例,利用CLUMondo模型,得到203... 【目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建筑用地等不透水面比例增大,导致地表径流深度增加。因此,理解土地利用变化与地表径流的相互关系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杭州市为例,利用CLUMondo模型,得到2030年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C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地表径流深度信息,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1)到2030年,耕地面积减少到2070.72 km^(2),共减少283.55 km^(2);建筑用地增加到1227.74 km^(2),共增加了528.19 km^(2),林地和草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2)在同等降水条件情景下,随着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研究区平均地表径流深度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幅存在差异。在研究区西部的林地地区地表径流增加不明显,在研究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的范围与深度显著增加。其中杭州主城区径流深度增加最为明显。【结论】2005年到2030年杭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耕地与建筑用地变化最为明显,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地表径流深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在不同时段和区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杭州主城区径流深度增加最为明显。2005—2030年间杭州降水径流变化的原因与杭州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转化特别是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缓解洪涝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表径流 CLUMondo模型 SCS模型 杭州 降水 城市灾害风险管理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全球叶片可燃物含水率时空变化与差异分析
6
作者 胡相燕 张辛佳 +4 位作者 杨瑞 陆黄睿萌 欧映杏 胡潭高 方美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7,共13页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生成了全球可燃物含水率(fuel moisture content,FMC)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在不同区域和植被类型中FMC的时空差异,以揭示FMC的动态变化.首先,基于地面实测数据和光谱指数分别构建森林和草地植被类型的等...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生成了全球可燃物含水率(fuel moisture content,FMC)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在不同区域和植被类型中FMC的时空差异,以揭示FMC的动态变化.首先,基于地面实测数据和光谱指数分别构建森林和草地植被类型的等效水厚度(equivalent water thickness,EWT)和干物质含量(dry matter content,DMC)的经验估算模型;随后通过EWT和DMC作为中间变量,构建了FMC的分步估算模型;最终生成了2010-2022年的全球月尺度FMC时空分布图.为了评估估算结果的精度,本文结合站点数据(Global-LFMC)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森林类别,利用归一化红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infrared index,NDII)估算EWT(r=0.89)和利用归一化水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估算DMC(r=0.26),以及对于草地,利用简单比值水指数(simple ratio water index,SRWI)估算EWT(r=0.85)和利用NDWI估算DMC(r=0.27)均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因此被用于构建FMC的分步估算模型.直接验证结果显示,FMC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9(显著性水平P<0.000 1),说明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间接验证结果表明,FMC与SPEI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全球植被FMC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FMC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南北半球的不同植被类型之间FMC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热带地区全年FMC值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温带地区的FMC在春夏季节明显上升,极地和干旱地区FMC全年较低.中高纬度地区的FMC受季节性极端气候事件的显著影响,低FMC区域与火灾高发区域相吻合.常绿森林全年维持较高的含水量,而落叶林和草地的FMC则随季节显著波动.此外,研究还揭示了FMC异常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异常值分析反映了气候和光照等因素对植被水分状况的显著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极端气候对FMC的影响.本研究生成的2010-2022年MODIS每月全球FMC时空分布图,揭示了不同地区和植被类型的FMC分布特征,为制定高火险区域的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森林火灾防治和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可燃物含水率 植被指数 时空分析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CLUES耦合模型的杭州湾湿地多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甲红 胡潭高 +3 位作者 潘骁骏 张登荣 张路 李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59-1368,共10页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南北湿地的分界线,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杭州湾湿地资源锐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预测,可为资源合理开发、政府政策规划等提...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南北湿地的分界线,也是环杭州湾地区重要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杭州湾湿地资源锐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发展趋势的模拟预测,可为资源合理开发、政府政策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以杭州湾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对杭州湾湿地现状进行分析;构建Markov-CLUES耦合模型,运用耦合模型模拟了多情景下的杭州湾湿地未来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滨海湿地主要历史演变特征为:海岸带区域不断向浅海水域方向延伸;淤泥质海滩受到来自内陆方向的围垦;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稻田类型极易转变为建筑等非湿地类型;非湿地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2)以2011年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图为模拟年份初始图,运用Markov-CLUES耦合模型模拟了2016年的湿地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图,并以2016年的实际湿地分布现状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arkov-CLUES耦合模型的总体精度为86%,Kappa系数为0.81,说明Markov-CLUES耦合模型可用于模拟杭州湾湿地演变趋势。(3)通过对杭州湾湿地未来多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淤泥质海滩在经济增长情境下围垦速率加快,与自然情景相比,面积下降速率增加3.46%;在滩涂资源保护情境下,面积几乎不变,得到了有效保护。稻田是除浅海水域外的主要湿地类型,在经济建设情景下,稻田向非湿地的转变速率增加5.31%,稻田面积下降;在粮食安全情景下,面积增加了3 470.76 hm^2,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非湿地在稻田保护的情景下,由于来源的减少,面积增长受到抑制;在其他3个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建设的情景下,非湿地增加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遥感影像 Markov-CLUES耦合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尧 宋瑜 谢俊杰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紧凑城市作为一种缓解城市无序蔓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交通能源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对于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主要以我国35个案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和统计资料,完成了我国城市空间... 紧凑城市作为一种缓解城市无序蔓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和交通能源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对于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主要以我国35个案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数据和统计资料,完成了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变化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建成区扩展呈加速趋势,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弹性系数的均值为2.27,可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效率偏低;与此同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化紧凑度指数的均值由2000年的0.1298降低至2010年的0.1177,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略有下降,城市空间扩展整体上以外延式扩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紧凑度 城市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背景对湿地水生植物冠层光谱影响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光 唐鹏 +2 位作者 蔡占庆 王甜甜 徐俊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70-2976,共7页
水生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在湿地植被资源调查、分类和保护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水生植被独特的生长环境,其冠层光谱会受到水体背景要素包括大气—水界面、... 水生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在湿地植被资源调查、分类和保护等领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水生植被独特的生长环境,其冠层光谱会受到水体背景要素包括大气—水界面、水中浮游生物以及泥沙含量、透明度、水体深度、底质和其他光学活性成分的影响,因此遥感技术应用于湿地水生植被冠层光谱研究时,需考虑到水生植被不同于陆生植被的生长环境,这一点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典型的挺水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为研究对象,模拟湿地水生植被的生长环境,使用地物光谱仪测定了鸢尾植被冠层在不同水深梯度背景下的光谱反射率(400~2 400nm)。实验结果表明,背景水深与鸢尾冠层反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可见光波段绝对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近红外波段的绝对相关系数在0.8以上。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随着背景水深的增加,鸢尾冠层反射率下降均比较明显。最后分别依据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相关性最高的波段(505,717,1 075和2 383nm)建立了背景水深与冠层反射率之间的线性方程,并得出了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背景 湿地 水生植物 冠层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的南昌市城市星级饭店布局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小红 于之锋 毛端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7,共6页
近年来,城市饭店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星级饭店作为旅游饭店业的主体部分,对饭店业乃至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7年南昌市市辖区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对影响星级饭店规模布局的12... 近年来,城市饭店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星级饭店作为旅游饭店业的主体部分,对饭店业乃至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7年南昌市市辖区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对影响星级饭店规模布局的12个因子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最终确定市内交通状况、旅游业收入及城市空气质量为影响南昌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的主要驱动因子.另外,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南昌市星级饭店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饭店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唐钰嫣 潘耀忠 +5 位作者 范津津 陈燕 王锣洋 张煜洲 王品 胡潭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共11页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类型以及空间配置)变化是诱发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探究其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临安建成区为例,提取含有内涝点的子汇水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指标体系方法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并计算区...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类型以及空间配置)变化是诱发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探究其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临安建成区为例,提取含有内涝点的子汇水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指标体系方法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并计算区域内最大斑块面积比例等5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同时结合不透水率、植被覆盖度及地形地势等影响因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对内涝灾害风险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林地>住宅用地>工矿用地;(2)在景观格局特征方面,建设用地斑块的聚集度越高、破碎度越低,内涝灾害风险就越高,绿地斑块对内涝风险的影响则相反;(3)地形地势以及人为因素等其他影响因子对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也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不透水率越高、地表粗糙度越低,内涝灾害风险就越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城市景观格局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景观格局 灾害风险 杭州临安 极端降水 降雨 土地利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化及其权衡关系——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明欣 张力小 +1 位作者 胡潭高 郝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3-900,共8页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外固碳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2种服务类型在公园内呈现增加、而公园外受城市化过程持续影响呈现降低趋势;3)受降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扩大等因素影响,公园内外的产水量与营养物输出量等均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缓解;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主要是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娱乐和文化服务之间,空间上在城市不透水地面周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西西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高分遥感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yhole和Landsat MSS融合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喜芬 吴文渊 +3 位作者 卢善龙 徐俊锋 张登荣 胡潭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5-853,共9页
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1980年9月20日的Keyhole遥感影像与同一时期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通过融合处理,获得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有多光谱分辨率的历史遥感影像,填补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缺.研究结果将历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 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1980年9月20日的Keyhole遥感影像与同一时期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通过融合处理,获得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有多光谱分辨率的历史遥感影像,填补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缺.研究结果将历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测时间序列推前的同时,提高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研究中将使用历史融合影像对杭州湾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监测,同时结合1990-2020年4景Landsat遥感影像,获得杭州湾南岸地区近41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辅以前人的目视解译结果图,得到分类精度>90%的土地覆被利用分类结果.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年均变化率3方面分析讨论了1980-2020年间杭州湾南岸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1990年,杭州湾南岸库塘呈减少的趋势,耕地逐渐向海岸地区扩张;1990-2020年,城市的扩张面积不断增加且呈现向海岸扩张的趋势,库塘的面积增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工养殖场继续向海岸扩张.城市的发展是影响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杭州湾城市规划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强自然湿地保护,严格控制自然湿地的开发规模,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Keyhole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 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下垫面城市暴雨内涝汇水区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沈黎达 李瑶 +2 位作者 李东臣 范津津 胡潭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50-58,67,共10页
汇水区(catchment)是径流控制的结构单元,也是水文模型中重要的输入数据。在城市地区,由于复杂的下垫面特征,使用传统的汇水区划分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在已有的汇水区划分方法基础上,结合城市地区实际径流特点,提出了新... 汇水区(catchment)是径流控制的结构单元,也是水文模型中重要的输入数据。在城市地区,由于复杂的下垫面特征,使用传统的汇水区划分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在已有的汇水区划分方法基础上,结合城市地区实际径流特点,提出了新的汇水区划分方法。首先,将影响地表汇流路径的不同地物高程信息融入到DEM中;然后,对概化后的排水管网进行缓冲区分析并修正对应范围内的DEM数据,进一步优化DEM;再次,结合研究区范围确定合适的DEM空间分辨率,保证子汇水区划分的合理性;最终,根据精细化的DEM数据,利用D8算法划分子汇水区。以海宁地区为研究区,并将新方法与3种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细化后的DEM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地表高程,汇水区划分结果可以准确刻画地表径流过程,提高了汇水区划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内涝 汇水区划分方法 数字高程模型 复杂下垫面 汇流 排水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初分类体系的高光谱岩石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程浩 吴文渊 +5 位作者 苗莹 许林霞 傅显浩 郎夏祎 何博闻 钱俊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4-792,共9页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多波段、高光谱分辨率等特征,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岩石的识别和分类。当下的高光谱的岩石分类研究中,很多岩石因为矿物成分相近导致光谱容易混淆,分类始终精度不高;并且在大范围的野外条件下...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多波段、高光谱分辨率等特征,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岩石的识别和分类。当下的高光谱的岩石分类研究中,很多岩石因为矿物成分相近导致光谱容易混淆,分类始终精度不高;并且在大范围的野外条件下进行高光谱岩性的研究存在许多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影像中出现地物覆盖、像元混杂等问题,因此有待对岩石光谱特性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光谱相近的岩石进行重新归类。从实验室高光谱遥感系统的角度,以81种常见的岩浆岩和变质岩样本的HySpex高光谱影像为研究数据,对影像进行反射率校正等预处理,结合ASD光谱仪测得的岩石样本光谱作为影像中对应样本光谱曲线提取的验证,提取得到代表每一岩石样本的光谱信息并对其进行光谱相似度初分类,最后得出以81块岩石岩本为基础的9个大类别和28个小类别的岩石初分类体系。初分类体系具有岩石样本在大类上成分性质以及光谱特征的相近,小类在大类的基础上光谱特征更为相近的特征。为了验证初步分类经验对计算机岩性分类的作用和效果,基于岩石样本初分类体系,利用最小噪声分离(MNF)技术进行高光谱影像的特征信息提取,设置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基于传统的分类,一种基于初分类模型,因此训练样本设置前者以每一块岩石作为样本,后者以初分类体系中的每小类作为样本,再应用计算机分类算法的模型使用最大似然法和随机森林分类两种方法,完成常见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高光谱影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模型的最大似然法和随机森林分类精度为83.21%和83.63%,而基于初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分类和随机森林分类精度可以提高到85.46%和89.39%,随机森林分类器相比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更优越,而岩石初分类体系相比于简单的原始岩石分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为今后的岩石分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特征 岩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对其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1
16
作者 冯悦怡 胡潭高 张力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79-3187,共9页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 热岛效应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以绿地和水体为主体的城市公园所形成的"城市冷岛"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途径。研究选取北京市城区24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探讨城市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形态和空间布局这3个方面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其内部温度(Ta)、对周边环境降温的影响范围(Lmax)及降温幅度(ΔTmax)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景观构成来看,Ta、Lmax、ΔTmax与水体面积均呈现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公园内外热环境的关键因子;Ta及ΔTmax与公园内绿地面积无显著相关性,而主要受三维绿量和硬质地表比例的影响;与此相反,Lmax与绿量相关性并不显著,但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综合考虑公园内外整体降温效应,应在保证绿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同时,尽量丰富绿地内部空间结构,增大三维绿量;从斑块形态来看,绿地斑块形状越复杂,公园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远,而公园外围边界形状与内部温度呈较显著正相关,但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从空间布局来看,硬质地表分布与Ta、Lmax、ΔTmax均显著相关,其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对周边的影响范围及降温幅度越大;此外,公园林地布局越分散,内部温度越低,影响范围越大,但对ΔTmax影响不明显。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出发,应将公园景观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公园 空间景观特征 影响范围 降温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椒江—台州湾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登荣 许思莹 +2 位作者 谢斌 吴文渊 路海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利用1971年和1981年2版次地形图数据以及1981年、1990年、2001年和2011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近40 a来椒江—台州湾的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调查。依据上述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5期滩涂围垦土地利用现状及各期次之间的滩... 利用1971年和1981年2版次地形图数据以及1981年、1990年、2001年和2011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近40 a来椒江—台州湾的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调查。依据上述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5期滩涂围垦土地利用现状及各期次之间的滩涂围垦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调查结果表明,近40 a来,椒江—台州湾滩涂围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逐渐增多。1971—1990年间滩涂围垦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耕地、养殖场和围垦用地;1990年以后,滩涂处于围垦开发利用热潮,光滩及围垦用地等多向耕地、居住用地、港口码头及养殖场等类型转化,而原本耕地及养殖场用地则多转化为居住用地。2001—2011年间,有80.77%的滩涂转化为围垦用地,光滩面积减少程度大,椒江—台州湾滩涂围垦扩张速度达到各时期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台州湾 滩涂围垦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模型原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18
作者 唐尧 祝炜平 +1 位作者 张慧 宋瑜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已引发区域乃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并促使全球各国及地区越发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作为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S技术的分布式算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已引发区域乃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并促使全球各国及地区越发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作为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S技术的分布式算法,InVEST模型可突破传统定量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表达、动态分析和定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文章详细介绍InVEST模型的基本功能、原理方法和国内外应用现状,探讨该模型的应用局限性及发展趋势,以期为InVES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敬峰 陈拉 +1 位作者 王晶 王秀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176,F0004,共12页
利用研究区地物类别亚米级GPS详查数据及TM影像光谱数据,模拟生成1m分辨率的遥感模拟影像。用3种非参数分类法(最临近法KNN、误差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模糊自适应网络FUZZY ARTMAP)和一种参数分类法(最大似然法MLC)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 利用研究区地物类别亚米级GPS详查数据及TM影像光谱数据,模拟生成1m分辨率的遥感模拟影像。用3种非参数分类法(最临近法KNN、误差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模糊自适应网络FUZZY ARTMAP)和一种参数分类法(最大似然法MLC)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硬分类估算水稻面积;还采用BPN全模糊分类、BPN和KNN模糊分类、抽象级结合和测量级结合的多分类器结合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估算水稻面积;采用最多数法则的尺度扩展算法,实现由3m空间分辨率参考图提取30m空间分辨率影像像元纯度信息,讨论混合像元问题对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参数分类法精度均高于参数分类法,3种非参数分类法之间的差异较小,用最大似然法估算水稻面积的用户精度最高,用K最临近值分类法估算水稻面积的生产者精度最高;水稻类全模糊分类法的面积和真实面积最为接近,水稻类像元内的面积估测和真实面积无极显著差异;多分类器结合的分类法无论采用投票法还是测量级方法都能提高分类的总精度,能够提高水稻类面积提取的精度;研究区在30m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各类别分类总精度、Kappa系数随像元纯度升高而升高,4种硬分类方法没有对混合像元的分类表现出特别强的能力。本研究最终制作出分类影像像元的分类结果图、分类最大概率值、熵值图和水稻类概率值等4张图层,构成了对研究区分类结果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图不确定性图层,为采取进一步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不确定性分析 分类 可视化 水稻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前后甘肃正宁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申建秀 王秀红 +2 位作者 刘羽 张伟 姚丽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4,共6页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位于西北黄土沟壑区的甘肃省正宁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思路和区域质心迁移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正宁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位于西北黄土沟壑区的甘肃省正宁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思路和区域质心迁移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正宁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1)在退耕还林前后,林地面积变化表现为先减后增,耕地和水域面积一直在减少,同时建设用地保持不断增长。(2)正宁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后,总生态服务价值先减少(-6.512%)后增加(29.369%),有林地ESV在退耕后的大幅度增加是退耕还林的明显效果。正宁县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等为主。各功能生态服务价值在退耕后的显著增加,这是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增强的体现。(3)正宁县生态服务价值质心的迁移在退耕后表现出"东进南下"的趋势,东、中、西部单位面积ESV增长不均衡。正宁县应重视调整及优化西部、中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发挥区域生态服务的最大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质心转移 退耕还林 甘肃正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