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季降水对浙江井头山深埋土遗址地下水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武 费敏亮 +2 位作者 俞悦 梁家馨 孙国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8-606,612,共10页
以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为例,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处于发掘阶段的考古基坑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监测,通过有限差分法预测基坑地下水位,分别探讨基于2018年和2020年的近5~30年降水数据预测地下水... 以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为例,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处于发掘阶段的考古基坑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监测,通过有限差分法预测基坑地下水位,分别探讨基于2018年和2020年的近5~30年降水数据预测地下水位的可行性,分析在不同降水条件下地下水位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2018年与2020年的近5、10、30年降水数据均可有效模拟地下水位,其中近30年降水数据为最佳降水边界条件,平均相对误差为5.73%,且有77.78%的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10%;主雨季期间梅雨季持续降水及台风强降水易造成地下水位预测值偏高,旱季造成地下水位预测值偏低;基坑内地下水位场在开挖后期逐步演化形成矩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雨季降水 水文地质模型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糯米复合灰浆强度试验及微观机理分析
2
作者 唐晓武 向青青 +3 位作者 费敏亮 李柯毅 孙国平 俞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3,545,共9页
为了土遗址的夯土修复,采用正交设计制作不同质量分数比(水∶桐油∶糯米浆∶石灰)的复合灰浆试样.经1a遗址现场养护,以抗剪强度的2个力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评价桐油、糯米浆、石灰对粉土的加固效果,以获得最优质量分数比.结果表明... 为了土遗址的夯土修复,采用正交设计制作不同质量分数比(水∶桐油∶糯米浆∶石灰)的复合灰浆试样.经1a遗址现场养护,以抗剪强度的2个力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评价桐油、糯米浆、石灰对粉土的加固效果,以获得最优质量分数比.结果表明:当复合灰浆质量分数比为18∶5∶12∶10时,黏聚力最大;当质量分数比为9∶3∶5∶5时,内摩擦角最大.对2组最优质量分数比的桐油糯米复合灰浆开展28d内强度增长验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探究复合灰浆的协同改良机理.2组复合灰浆在28d龄期中,在黏聚力方面,最优质量分数比试样的黏聚力达到了正交试验最高组合1a龄期的98.6%;在内摩擦角方面,最优质量分数比试样的内摩擦角达到了正交试验最高组合1a龄期的97.8%.结果被应用于发生剥离病害的遗址土体,获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能为潮湿环境土遗址现场修复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灰浆 抗剪强度 正交试验 改良机理 微观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状态和槽深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影响的近场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周建 沈君逸 +2 位作者 廖星川 刘福深 尚肖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首先,利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次,设置了σ_(x)=5 MPa、σ_(z)=20 MPa和σ_(x)=20 MPa、σ_(z)=5 MPa这2种应力状态,0、9... 首先,利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次,设置了σ_(x)=5 MPa、σ_(z)=20 MPa和σ_(x)=20 MPa、σ_(z)=5 MPa这2种应力状态,0、9、18和30 mm这4种预切槽深度,总计8种工况;最后,研究了应力状态和预切槽深度对岩石破坏形态和破岩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刀峰值贯入力随槽深的变化规律和岩石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相符,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在不同的槽深下,岩石存在2种破坏形态;当槽深为3 mm时,2个滚刀之间形成岩石破碎区;当槽深大于3 mm时,2个滚刀之间形成完整的岩块;当大主应力沿z方向时,会产生中央贯通裂纹;而当大主应力沿x方向时,则不会生成中央贯通裂纹;随着槽深增大,岩石损伤集中在预切槽附近区域,破岩效率也随之增高;当槽深≥18 mm时,峰值贯入力和比能较小,且两者受应力状态影响也较小。为实现不同应力条件下破岩性能的优化平衡、延长滚刀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施工成本,建议预切槽深度不小于18 mm;当预切槽深度无法达到该要求时,可在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方向时适当增加预切槽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切槽 三维滚刀破岩 近场动力学 应力状态 预切槽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卷积近场动力学快速模拟随机裂纹扩展
4
作者 周建 廖星川 +2 位作者 刘福深 尚肖楠 沈君逸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9,共15页
传统近场动力学方法采用积分方程替代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获得了对未知函数无光滑限制且更具一般性的方程,使得该方法特别适合模拟裂纹自发萌生和扩展等非连续问题,但高昂的计算成本往往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一种... 传统近场动力学方法采用积分方程替代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获得了对未知函数无光滑限制且更具一般性的方程,使得该方法特别适合模拟裂纹自发萌生和扩展等非连续问题,但高昂的计算成本往往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采用一种基于快速卷积的近场动力学方法,以提高近场动力学方法的计算效率。该算法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来完成卷积计算,实现近场动力学方程中积分项的计算,可显著降低近场动力学的计算成本。基于快速卷积近场动力学的计算流程及其数值实现特性,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算法的前处理方法,并通过两个含预制裂纹的受拉方板算例验证了该前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随机裂纹扩展预测的建模方法,为岩土体随机裂纹扩展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快速卷积 建模方法 随机裂纹扩展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锚杆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龚晓南 俞建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6,共7页
可回收锚杆技术避免了锚杆主筋不回收带来的地下障碍物和侵权问题,近年来在基坑工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回顾和总结可回收锚杆技术的应用背景以及国内外可回收锚杆技术、相关标准的发展过程,对可回收锚杆类型进行归纳分类,详细... 可回收锚杆技术避免了锚杆主筋不回收带来的地下障碍物和侵权问题,近年来在基坑工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回顾和总结可回收锚杆技术的应用背景以及国内外可回收锚杆技术、相关标准的发展过程,对可回收锚杆类型进行归纳分类,详细阐述当前常用的可回收锚杆构造及其回收机理,提出在可回收锚杆技术应用中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可回收锚杆技术应用的现状,对其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锚杆 发展 分类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作法基坑支护结构三维m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应宏伟 王小刚 +2 位作者 郭跃 胡亚元 杨学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7-40,共4页
逆作法技术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敏感环境下的深大基坑工程施工。虽然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方法已逐渐被用于分析评估深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实用中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分析仍采用基于梁–土弹簧体系的弹性抗力法,而传统... 逆作法技术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敏感环境下的深大基坑工程施工。虽然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方法已逐渐被用于分析评估深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实用中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分析仍采用基于梁–土弹簧体系的弹性抗力法,而传统的支护结构弹性抗力法不能考虑逆作法基坑复杂施工因素的影响。以杭州某逆作法深大基坑工程为案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通过PLAXIS平面有限元分析与弹性抗力法反分析,得到逆作法深大基坑中盆边留土、坑底工程桩作用和蠕变影响的杭州软黏土等效水平基床比例系数m的拟合公式,提出了考虑逆作法复杂施工因素影响的基坑三维梁系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比现有方法更合理;对于深厚软黏土逆作法基坑工程,土体蠕变对基坑变形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作法 盆边留土 工程桩 蠕变 三维弹性抗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加载工况的沉降曲线拟合法及工程运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应宏伟 黄兆江 +3 位作者 葛红斌 沈华伟 王奎华 龚晓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0-305,共6页
为评估分级堆载预压法处理下地基的沉降,提出了适用于分级大面积加载工况的沉降预测方法.基于指数曲线法,将传统的单级加载预测模型拓展为多级预测模型,结合某填海机场地基处理工程实例,通过对实测沉降的拟合、预测,分析了多级预测方法... 为评估分级堆载预压法处理下地基的沉降,提出了适用于分级大面积加载工况的沉降预测方法.基于指数曲线法,将传统的单级加载预测模型拓展为多级预测模型,结合某填海机场地基处理工程实例,通过对实测沉降的拟合、预测,分析了多级预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级加载工况下,与单级方法相比,多级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后期继续加载且尚无实测数据情况的地基沉降发展,对最终沉降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而对于这种情况单级方法无法预测;对现有荷载下已有实测数据的沉降预测,多级方法和单级方法预测结果差别不大且预测误差都在5%以内;多级方法能反映多级工况下完整的沉降发展过程,而单级方法仅能拟合、预测当前一级荷载下的沉降.多级方法对分级加载工况下的沉降预测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预压法 分级大面积加载 沉降预测 指数曲线法 多级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效应的均质地基内撑式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俞建霖 过锦 +3 位作者 周佳锦 甘晓露 龚晓南 肖方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152,共13页
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位移将对邻近桩基产生不利影响。改进原有二维分析方法认为围护墙变形符合平面应变的假定,考虑围护墙变形的空间分布和坑外桩基的空间位置,基于影像源法和Pasternak地基模型,提出了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水平位... 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位移将对邻近桩基产生不利影响。改进原有二维分析方法认为围护墙变形符合平面应变的假定,考虑围护墙变形的空间分布和坑外桩基的空间位置,基于影像源法和Pasternak地基模型,提出了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随后基于该方法分析了桩基所处空间位置、桩身刚度和长度、基坑开挖深度、围护墙最大变形等因素对坑外桩基附加变形及弯矩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诱发坑外桩基变形的围护墙主要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坑外桩基所处的空间位置对桩基的附加变形及弯矩存在显著影响,当桩基距离基坑边超过H(基坑开挖深度)时,桩身位移呈悬臂型;(2)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坑外桩基的水平位移不断增大。桩身最大弯矩先期表现为增加,但当开挖深度大于50%桩长后则表现为减小;(3)坑外桩基的水平位移主要由其两侧各70%H宽度范围内围护墙的变形诱发产生,减小该区域围护墙的变形可以有效控制坑外桩基的附加变形及弯矩;(4)坑外桩基的桩身刚度对基坑开挖引起的桩身弯矩有较大影响,而对桩身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基坑开挖 邻近桩基 影像源法 PASTERNAK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中基坑内工程桩对开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俞建霖 徐山岱 +1 位作者 龙岩 龚晓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的研究考虑非挤土工程桩影响的软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并探讨坑内工程桩的置换率和布置形式对基坑工作性状的影响.方法基于有无工程桩的和6种工程桩的分布形式,运用Plaxis建立基坑开挖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基坑水平位移、弯矩、周... 目的研究考虑非挤土工程桩影响的软土地基基坑开挖性状,并探讨坑内工程桩的置换率和布置形式对基坑工作性状的影响.方法基于有无工程桩的和6种工程桩的分布形式,运用Plaxis建立基坑开挖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基坑水平位移、弯矩、周边地表沉降与坑内隆起的变化规律.结果工程桩的存在可以使基坑水平位移、弯矩、沉降和坑内隆起的最大值分别减小15%、28.7%、17.1%和10%.工程桩置换率的增加,最大可减少73.7%的水平位移,39.7%的弯矩与62%的沉降.工程桩加密区位于基坑边中点区域时,对基坑工作性状影响相对最大.结论工程桩的存在和工程桩置换率的提高均可有效减小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弯矩与沉降;在工程桩置换率相同的情况下,工程桩加密区位置对基坑的工作性状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桩 基坑 开挖性状 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建筑垃圾堆山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长节 孙志浩 +1 位作者 王仲谋 刘东海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3-1504,共12页
针对某典型软土地区堆山工程,使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建筑垃圾堆山和场区现有粘性土堆山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不同填料堆山时堆载体位移和地基差异沉降量。研究了不同填料堆山时的地基稳定性以及不同填料堆土角度和... 针对某典型软土地区堆山工程,使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建筑垃圾堆山和场区现有粘性土堆山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不同填料堆山时堆载体位移和地基差异沉降量。研究了不同填料堆山时的地基稳定性以及不同填料堆土角度和安全系数的关系,同时对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堆载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更小,地基稳定性要显著优于粘性土堆载体,建筑垃圾堆山的极限堆土角度更大,但建筑垃圾堆山会产生较大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将研究得到的结论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为实际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施工进度的控制提供了帮助,并且模拟结果和实际工程吻合良好,表明土体的本构模型和参数选取合理。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为更多类似的工程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山工程 建筑垃圾 有限元 堆土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加固新工法-气压劈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建 魏利闯 《地基处理》 2019年第1期63-78,共16页
气压劈裂技术能在土体中产生裂隙,增加土体渗透性,早期主要应用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地基加固工程中,形成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加固新工法。众多学者针对气压劈裂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尚未能满足实际... 气压劈裂技术能在土体中产生裂隙,增加土体渗透性,早期主要应用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地基加固工程中,形成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加固新工法。众多学者针对气压劈裂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尚未能满足实际工程设计要求。为将气压劈裂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地基加固工程,本文分别从气压劈裂机理、气压劈裂裂隙扩展模型、气压劈裂监测技术三个方面总结了气压劈裂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并研究其现存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及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劈裂 劈裂机理 裂隙扩展模型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道路工程临海边坡滑坡实例及原因分析
12
作者 应宏伟 黄兆江 +3 位作者 周建 朱成伟 唐远东 沈华伟 《地基处理》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介绍了某滨海景观道路工程的背景和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临海水下边坡滑坡现象,初步讨论了导致滑坡的可能原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分别对平均潮位、退潮时水位骤降、坡上桩基施工钢套管锤击振动导致浅海饱和软黏土强度降低的三种工况,采... 介绍了某滨海景观道路工程的背景和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临海水下边坡滑坡现象,初步讨论了导致滑坡的可能原因。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分别对平均潮位、退潮时水位骤降、坡上桩基施工钢套管锤击振动导致浅海饱和软黏土强度降低的三种工况,采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了临海岸坡的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退潮引起的水位骤降因素后,该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下降,接近临界稳定状态,潜在滑动面发生在上层强度较低的高灵敏性淤泥质软黏土层。在同时考虑退潮水位骤降和坡上桩基施工扰动的工况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即岸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动面仍位于软黏土层但滑动深度有所减小。研究成果较好地解释了此次滑坡事故的触发机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避免类似滑坡事故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岸坡 水位骤降 施工扰动 极限平衡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效应的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永焕 刘志贺 +4 位作者 饶勤波 过锦 胡海波 刘秋媛 杨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基坑开挖诱发的周边土体位移将会对邻近管线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及管线的空间分布,将邻近管线视为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采用三维影像源法提出了预测基坑开挖引起邻近管线附加水平变形的解析方法,并利... 基坑开挖诱发的周边土体位移将会对邻近管线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及管线的空间分布,将邻近管线视为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采用三维影像源法提出了预测基坑开挖引起邻近管线附加水平变形的解析方法,并利用已有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管线总的水平变形主要由邻近并平行于管线的围护墙变形诱发产生,两侧的围护墙变形对开挖范围外的管线水平变形有较大影响。(2)针对管线的不同空间分布,通过定义的管线水平变形安全系数可预测基坑开挖对管线水平变形的不利程度,同时通过安全系数等值线得到了基坑开挖对管线水平变形的影响区域。(3)当管线与围护墙距离在0.75H(H为基坑开挖深度)内时,安全系数随着管线埋深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且当管线埋深约为1.0H时管线的安全系数最小;当管线与围护墙距离超过0.75H时,安全系数随管线埋深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空间效应 邻近管线 影像源法 安全系数等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类工程材料π平面的蛋形强度准则
14
作者 蒋佳琪 徐日庆 +5 位作者 俞建霖 陈文祥 詹晓波 汪悦 裘志坚 成广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6,共8页
岩土类工程材料在三维应力状态下表现出偏平面各向异性的强度特征,而常见的强度理论在这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文中将蛋形屈服函数从子午面扩展至平面,提出了偏平面的蛋形强度准则,整个模型仅需α2和β2个参数,分别表征蛋形角隅函数的曲率... 岩土类工程材料在三维应力状态下表现出偏平面各向异性的强度特征,而常见的强度理论在这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文中将蛋形屈服函数从子午面扩展至平面,提出了偏平面的蛋形强度准则,整个模型仅需α2和β2个参数,分别表征蛋形角隅函数的曲率变化以及三轴拉伸与三轴压缩强度之比。首先从数学角度论证蛋形函数作为平面形状函数的可行性,其次结合真三轴试验结果对蛋形角隅函数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讨论,相关数值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模型参数的不同,蛋形函数可表征多种不同形态的平面强度包线。在β一定的情形下,蛋形角隅函数与包括SMP准则在内的一些常见角隅函数均能较好地再现试验结果。当α2趋向于0时,蛋形强度包线与SMP准则趋于一致;而当α2趋向于1时,蛋形强度包线与Mohr-Coulomb准则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形函数 平面 强度准则 真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临空面下隧道掘进机滚刀贯入破岩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建 尚肖楠 +2 位作者 刘福深 沈君逸 廖星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5-714,共10页
在临空面辅助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滚刀破岩的过程中,当滚刀在垂直临空面附近完成破岩后,垂直临空面将变为倾斜临空面。为了研究倾斜临空面对滚刀贯入破岩的影响,利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三维模型,考虑了临空面... 在临空面辅助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滚刀破岩的过程中,当滚刀在垂直临空面附近完成破岩后,垂直临空面将变为倾斜临空面。为了研究倾斜临空面对滚刀贯入破岩的影响,利用近场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三维模型,考虑了临空面倾斜程度以及滚刀临空距离的变化,开展了一系列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倾斜临空面辅助TBM滚刀贯入破岩工况下,岩石存在两种破碎模式,一种为内部裂纹扩展模式,另一种为内部压碎区扩大模式。在滚刀临空距离固定为40 mm的情况下,随着临空面倾角θ余切值cotθ的增加,岩石破碎逐渐从内部裂纹扩展模式转变为内部压碎区扩大模式,滚刀的法向峰值力与破岩消耗能量也逐渐增大,而且内部压碎区扩大模式的破岩效率比内部裂纹扩展模式低。随着滚刀临空距离的增加,滚刀法向峰值力、破岩消耗能量与破岩体积逐渐增加,同时滚刀的破岩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动力学 三维TBM滚刀破岩 临空面 倾斜程度 临空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新理论:混合耦合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丽阳 王锴 +2 位作者 丁智 徐日庆 陈晓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多孔介质中固体的变形和流体的输运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多孔介质中建立流固耦合模型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需要考虑跨越宏观尺度到纳米尺度的耦合作用。本文利用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的混合耦合理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多孔介质中固体的变形和流体的输运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多孔介质中建立流固耦合模型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需要考虑跨越宏观尺度到纳米尺度的耦合作用。本文利用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的混合耦合理论,提出了一个弹塑性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新模型,在同一个理论框架内研究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液体渗流之间跨尺度的耦合,考虑了耗散过程中的熵产,并利用Helmholtz自由能连接宏观尺度上的力学变形和纳米尺度上的液体输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应力-应变关系中采用了弹塑性刚度系数以反映塑性的影响。同时,经典的达西定律扩展为可考虑固体的塑性变形。通过与文献中模型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数值分析表明在多孔介质的流固耦合中塑性变形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耦合理论 塑性 流固耦合 多孔介质 跨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竖向荷载作用时液化土中群桩基础水平动力响应
17
作者 胡安峰 陈奕扬 +1 位作者 肖志荣 陈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5-1085,共11页
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考虑液化土的流动特性,建立考虑竖向荷载作用的部分埋入群桩水平振动模型,通过分离变量法、算子分解法,引入桩土耦合及位移连续条件,得到复杂条件下液化土中高桩桩间相互作用因子解和群桩水平动阻抗解.通过参... 基于Biot饱和多孔介质理论,考虑液化土的流动特性,建立考虑竖向荷载作用的部分埋入群桩水平振动模型,通过分离变量法、算子分解法,引入桩土耦合及位移连续条件,得到复杂条件下液化土中高桩桩间相互作用因子解和群桩水平动阻抗解.通过参数分析,表明液化土特性和竖向荷载对桩间水平相互作用因子、群桩动阻抗有显著影响,指出同一频率下,群桩水平动刚度随着表层液化土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当液化厚度较大时,动刚度随频率上升显著下降,并出现负刚度;桩顶竖向荷载会降低液化土中的群桩动刚度,液化土厚度越大,削弱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土 高桩基础 竖向荷载 桩间水平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固化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日庆 张白羚 +3 位作者 张岗平 闫自海 徐启良 俞天赐 《地基处理》 2024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随着对软土固化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土壤固化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软土固化材料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工程材料,用其处理软土可有效解决施工难、耗时长和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工程适应性强、用量少、绿色环保等特点,应用范围十分... 随着对软土固化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土壤固化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软土固化材料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工程材料,用其处理软土可有效解决施工难、耗时长和成本高的问题,且具有工程适应性强、用量少、绿色环保等特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为明确软土固化材料对土壤的加固机理和增强效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不同种类软土固化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无机、有机、生物酶和离子4类软土固化材料的固化机理,对这4类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能,以及在水稳定性、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软土固化材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结合现有研究指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为软土固化材料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固化 固化机理 力学性能 稳定性 土壤固化剂 应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施工环境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佳锦 马俊杰 +2 位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静钻根植桩采用先钻孔注浆后植桩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桩施工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问题。然而,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和注浆过程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文章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的钻... 静钻根植桩采用先钻孔注浆后植桩的施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预制桩施工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问题。然而,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钻孔和注浆过程会对周围土体产生一定扰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文章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注浆搅拌和植桩阶段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规律进行研究。静钻根植桩施工前在钻孔周围土体中埋设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测斜管,分别测试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中水平土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会对周围土体造成一定扰动,而施工完成后周围土体中的水平土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迅速恢复;当水平距离达到4D(D为钻孔直径)时,静钻根植桩施工过程基本不会对土体产生影响;试验结果可以为静钻根植桩在地铁周围等施工位移控制敏感区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环境效应 水平土压力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土体水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竖向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佳锦 马俊杰 +2 位作者 俞建霖 龚晓南 张日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7,共8页
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同一场地内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试桩均加载至极限状态。通过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对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的抗压承载性能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有显... 通过一组现场试验对同一场地内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研究,试桩均加载至极限状态。通过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对静钻根植桩的抗压和抗拔承载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静钻根植桩的抗压承载性能相比传统钻孔灌注桩有显著提高,本次试验场地各土层中静钻根植桩的桩侧摩阻力是规范建议的钻孔灌注桩极限侧摩阻力的1.49~3.21倍;静钻根植桩抗拔承载性能也明显优于钻孔灌注桩,抗拔试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根据规范计算的钻孔灌注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1.52~1.55倍;静钻根植桩抗拔状态下桩侧摩阻力明显小于抗压状态下的桩侧摩擦力,即静钻根植桩也存在侧阻抗拔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现场试验 承载特性 侧摩阻力 侧阻抗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