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热解生物炭对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及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
1
作者 陈伟 俞倩 +1 位作者 叶正钱 石艳平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7-23,共7页
农田土壤镉(Cd)污染严重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通过制备和应用共热解生物炭探究其对水稻吸收和积累Cd及改良土壤效果,以期为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提供新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探究花生壳-玉米秸秆共热解生物炭的3种不同添加量对水稻各器官... 农田土壤镉(Cd)污染严重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安全,通过制备和应用共热解生物炭探究其对水稻吸收和积累Cd及改良土壤效果,以期为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提供新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探究花生壳-玉米秸秆共热解生物炭的3种不同添加量对水稻各器官中Cd转运迁移特性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共热解生物炭可以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积累,减少对水稻植株的毒害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并促进水稻植株生长。与不添加共热解生物炭相比,生物炭处理土壤pH提高0.06~0.12个单位,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7.20%~78.27%、49.62%~134.10%、20.79%~35.26%。添加共热解生物炭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下降11.11%~26.98%(P<0.05),水稻籽粒中Cd含量显著降低23.46%~47.49%(P<0.05)。田间应用花生壳—玉米秸秆共热解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其中用量为15 t/hm^(2)时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 生物炭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镉污染农田中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家众 陈福明 +2 位作者 叶正钱 柳丹 宋肖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在镉(Cd)污染农田中的修复效果,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方法]选用牛粪生物有机肥、炭基生物有机肥、大豆生物有机肥和海藻生物有机肥,在镉轻度污染稻田中开展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态Cd、水... [目的]探讨生物有机肥在镉(Cd)污染农田中的修复效果,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方法]选用牛粪生物有机肥、炭基生物有机肥、大豆生物有机肥和海藻生物有机肥,在镉轻度污染稻田中开展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效态Cd、水稻生长状况和产量、糙米Cd含量。[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土壤pH平均提高0.32,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平均提高9.38%、15.69%、10.62%、11.64%。水稻株高、穗长、根长、穗重、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5.86%、3.83%、16.54%、16.91%、7.14%、3.65%。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下降0.10 mg/kg,降幅为39.12%,糙米Cd含量显著下降45.36%。[结论]生物有机肥在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水稻籽粒中Cd含量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其中炭基生物有机肥作用效果最好,未来可作为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的一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土壤肥力 重金属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蓝莓、樱桃栽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荣会 乔晨 +2 位作者 杨海峻 童文彬 叶正钱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3期1-6,共6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评价指标。利用土壤理化分析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长期施肥条件下的蓝莓、樱桃栽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测定与分析,以邻近不施肥土壤为对照组,探明长期施肥对不同果树(蓝莓、樱桃)栽培...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评价指标。利用土壤理化分析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长期施肥条件下的蓝莓、樱桃栽培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测定与分析,以邻近不施肥土壤为对照组,探明长期施肥对不同果树(蓝莓、樱桃)栽培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1)长期施肥能够持续增加蓝莓和樱桃栽培土壤中电导率、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但土壤pH值会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长期施肥显著改变了果树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假单胞菌(Pseudomonadota)、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ota)、粘球菌(Myxococ⁃cota)等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并有效增强了蓝莓、樱桃土壤的碳水化合物转运代谢(Carbohydrate transportandmetabolism)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综上,长期施肥能够显著改变蓝莓与樱桃栽培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微生物 耐药基因 群落多样性 蓝莓 樱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林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钟斌 陈俊任 +5 位作者 彭丹莉 刘晨 郭华 吴家森 叶正钱 柳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909,共11页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 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绿色环保技术。目前研究的修复材料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上面,而对速生林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对修复材料的筛选。一般超积累植物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它们对重金属具有吸收和转运能力,但其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根系不发达等因素限制了在植物修复中的运用。速生林木相比超积累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等特点,将其应用在植物修复中可为大面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选择。综述了速生林木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特点,从对重金属的胁迫耐性、吸收转运、累积分布、强化技术及修复材料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并为今后速生林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学 植物修复 重金属 土壤 速生林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与添加剂强化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 被引量:20
5
作者 肖文丹 叶雪珠 +6 位作者 徐海舟 姚桂华 王京文 李丹 张棋 胡静 高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7-937,共11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交换直流电场(电压梯度1.0 V cm-1、通电时间6 h d-1)和添加剂(15 g kg-1猪粪堆肥、10 g kg-1腐殖酸肥或5 mmol kg-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直流电场和...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交换直流电场(电压梯度1.0 V cm-1、通电时间6 h d-1)和添加剂(15 g kg-1猪粪堆肥、10 g kg-1腐殖酸肥或5 mmol kg-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直流电场和添加剂均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促进东南景天对镉的吸收转运。在电场作用下,东南景天地上部镉含量提高26.6%~47.5%;在添加剂(猪粪堆肥、腐殖酸肥、EDTA)作用下,东南景天地上部镉含量分别提高22.9%~33.1%、14.3%~29.4%和6.1%~12.0%。双向切换电场方向能有效控制土壤pH的剧烈变化,施加直流电场对东南景天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加15 g kg-1猪粪堆肥和10 g kg-1腐殖酸肥显著提高东南景天地上部生物量,增幅分别为40.3%~43.7%和16.3%~18.2%,但是,添加5 mmol kg-1EDTA却显著抑制东南景天的生长,东南景天地上部生物量减少7.3%~7.5%。综合东南景天地上部镉含量和生物量,在猪粪堆肥―交换直流电场和腐殖酸肥―交换直流电场的联合作用下,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35%和100%,因此,猪粪堆肥和腐殖酸肥联合交换直流电场可显著促进东南景天对镉的吸收积累,提高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电动修复 东南景天 有机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应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云 吴胜春 +3 位作者 王敏艳 单胜道 曹志洪 张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4-683,共10页
为了评估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可行性,以烟秆炭作为土壤修复剂,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烟秆炭施加量(0,20,40,80 g·kg^(-1))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重金属生物有效... 为了评估烟秆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种植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可行性,以烟秆炭作为土壤修复剂,以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烟秆炭施加量(0,20,40,80 g·kg^(-1))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土壤酶活性指数及烟草产量、烟叶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烟秆炭可以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pH值、土壤肥力和土壤酶综合活性指数,显著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对照相比,添加80 g·kg^(-1)的烟秆炭对土壤肥力的改善、酶活性指数的提升和对土壤中镉的钝化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倍和3.4倍,土壤酶指数显著提升了24.8%;但施用施加40 g·kg^(-1)的烟秆炭已能使铜、铅的钝化效果达到最佳,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P<0.05)下降了33.7%和29.5%。另一方面,施用烟秆炭能显著(P<0.05)增加烟草有效叶数和叶片的宽度,烟叶鲜质量在炭施加量为40 g·kg^(-1)时达到最高,比对照显著(P<0.05)提高了近50.0%,同时烟叶中铜、镉质量分数降至最低。综合分析当烟秆炭施加量为土壤总质量的4%时,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因此,利用烟秆制成的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烟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生物质炭 烟秆炭 土壤修复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氧化还原酶活性 烟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和有机酸对毛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叶朝军 吴家胜 +4 位作者 钟斌 陈俊任 郭佳 徐美贞 柳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9,共9页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幼苗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淋洗试验,施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1.5和3.0 mmol·kg^(-1))和有机酸(15.0和30.0 mmol·kg^(-1)),研究了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毛竹各部位重金属质量分数...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幼苗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淋洗试验,施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1.5和3.0 mmol·kg^(-1))和有机酸(15.0和30.0 mmol·kg^(-1)),研究了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毛竹各部位重金属质量分数、土壤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和EDTA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EDTA和有机酸都抑制毛竹叶绿素荧光特性,且在30.0 mmol·kg^(-1)的有机酸处理下,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受到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EDTA施加能够促进毛竹对锌、铜和镉的吸收,而有机酸处理对毛竹吸收重金属无促进作用,施加3.0 mmol·kg^(-1)EDTA对表层土壤中铜、锌和镉的活化作用最强。20和40 cm土层土壤溶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随时间慢慢积累,分别在第4次收集后达到稳定和在最后一次收集液中达到最大;而添加有机酸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则在第2次土壤收集液中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土壤溶液中EDTA主要集中在5 cm土层,且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在5~9 d内EDTA质量浓度相对稳定,分别为110.9~122.9和257.8~263.3 mg·L^(-1)。综上,EDTA可以有效地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但使用时应综合考虑其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毛竹 重金属 淋洗 乙二胺四乙酸(EDTA)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典型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会来 吴东涛 叶正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05,共10页
【目的】采集分析丽水市莲都区某乡土壤样品,了解全乡农田重金属污染情况,为后续开展土壤安全管理和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 【目的】采集分析丽水市莲都区某乡土壤样品,了解全乡农田重金属污染情况,为后续开展土壤安全管理和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生态风险预警指数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土壤镉(Cd)和铅(Pb)超标率(风险筛选值)分别为60.71%和39.29%,但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土壤Cd污染指数(Pi)为1.31,属于轻微污染,其余重金属小于1,无污染;内梅罗指数(P综合)为1.10,属于轻度污染。土壤Cd和Pb的地积累指数(Igeo)分别为1.74和0.79,属中度污染和无污染-中度污染;其余重金属均处于清洁水平。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 i r)均值小于40,处于轻微水平风险;生态风险指数(IR)为48.87,属于轻微风险。土壤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处于轻度预警级别。汞(Hg)和铬(Cr)受到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影响,Cd、Pb和砷(As)主要受矿山开发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和畜禽粪便施用等人类活动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总体为轻微污染,Cd和Pb是研究区农田土壤最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后续应加强治理和动态检测,保障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析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Zn2+-DEP复合污染溶液中Zn2+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钱钱 杨兴 +3 位作者 郭明 秦鹏 徐颂 王海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061,共11页
为研究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对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PAEs)复合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选取猪炭和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炭,采用批量吸附试验,并初步探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猪炭(PB)和法国梧桐炭(POB)均可促进土壤对重金... 为研究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对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PAEs)复合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选取猪炭和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炭,采用批量吸附试验,并初步探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猪炭(PB)和法国梧桐炭(POB)均可促进土壤对重金属-PAEs复合污染溶液中锌离子(Zn^2+)的吸附,且随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更加明显,其中相较不加生物质炭的处理,施加质量分数为2%PB可使饱和吸附量提高31.61%,是施加质量分数为2%POB的5.90倍。动力学吸附行为可采用准二级动力模型较好描述,主要吸附过程包括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热力学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并以氢键作用力为主。此外,DEP为典型的PAEs,其添加可促进土壤对溶液中Zn^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生物质炭 吸附机理 重金属-PAEs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婧婧 赵科理 叶正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2-855,共4页
土壤环境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以来是全球环境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重金属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中,钝化材料是关键。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的修复... 土壤环境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以来是全球环境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重金属原位钝化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其中,钝化材料是关键。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的修复原理、修复效果及应用情况,简要分析了修复材料的成本和效益,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原位钝化 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芽孢杆菌LY02对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赵树民 李晓东 +6 位作者 虞方伯 鲍雅莉 沈颖 张媚 林马水 王冰璇 林海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0-34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巨大芽孢杆菌LY02对黑麦草修复Cd、Cu污染土壤以及二者复合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Cu污染土壤及复合污染土壤中接种巨大芽孢杆菌LY02,可显著提高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幅达65.0%~108.3%;促进...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巨大芽孢杆菌LY02对黑麦草修复Cd、Cu污染土壤以及二者复合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Cu污染土壤及复合污染土壤中接种巨大芽孢杆菌LY02,可显著提高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增幅达65.0%~108.3%;促进了黑麦草在3种污染土壤中对重金属的吸收,其中对Cd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吸收Cd的影响最为显著,地上部Cd吸收量较对照组增加了45.8%(P<0.05);3种污染土壤中黑麦草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2%,26.7%,16.2%;黑麦草根际土壤中有效态Fe含量显著提高,Cu单一污染土壤中增幅最大,达到152.5%;3种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升高,在Cu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u增幅达到49.7%(P<0.05)。综上所述,巨大芽孢杆菌LY02通过增加污染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P和Fe,促进黑麦草生长;通过提高有效态Cd和Cu的含量,增加黑麦草对其吸收,从而提高了黑麦草对Cu、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芽孢杆菌 黑麦草 植物修复 CD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场和水分对褪色柳-东南景天混栽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波 陈绩 +4 位作者 马嘉伟 方先芝 赵科理 柳丹 叶正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研究交流电场和土壤水分对褪色柳Salix discolor-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混栽模式下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湿润(60%土壤田间持水量)、高水分(100%土壤田间持水量)]和不同交流电场(0... 【目的】研究交流电场和土壤水分对褪色柳Salix discolor-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混栽模式下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湿润(60%土壤田间持水量)、高水分(100%土壤田间持水量)]和不同交流电场(0和0.5 V·cm^(-1))的组合处理,对土壤镉活性、褪色柳和东南景天生长及镉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交流电场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促进褪色柳和东南景天地上部对镉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有效态镉质量分数显著提高16.13%(P<0.05),柳叶、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提高12.61%、22.50%;高水分+电场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pH、碱解氮质量分数,以及残渣态镉所占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6.47%、12.09%、22.89%(P<0.05),但会影响褪色柳、东南景天积累重金属镉,与对照相比,柳叶、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降低95.60%(P<0.05)、18.02%。【结论】土壤湿润条件下施加电场有利于褪色柳-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褪色柳和东南景天地上部镉总积累量分别是其他处理的1.13~1.93倍。表4参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交流电场 褪色柳 东南景天 混栽 土壤镉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添加伊利石对污染土壤的修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雅倩 高雄飞 +6 位作者 杨为中 孙思哲 杨瑗羽 陈振华 马嘉伟 叶正钱 柳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9-574,共6页
为了探究伊利石与种植模式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土壤、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评价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添加伊利石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枸骨(Ilex co... 为了探究伊利石与种植模式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土壤、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评价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添加伊利石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枸骨(Ilex cornuta var.fortunei)与绿萝(Epipremnum aureum)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枸骨抗逆性。添加1%(质量分数)伊利石后,各处理Pb有效态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而Zn有效态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枸骨与绿萝间作模式下,土壤有效态Zn含量显著高于绿萝单种,而与枸骨单种无显著差异。间作模式下,绿萝地上部Pb含量高于单种107.92%,而地下部Pb较单种显著降低19.69%。因此,枸骨与绿萝间作可显著提高绿萝对Pb的转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石 重金属 枸骨 绿萝 单种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根际碳氮利用效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张勇 王增 +3 位作者 黄玉洁 葛晓改 周本智 徐耀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498-8507,共10页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土壤C、N获得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阐明土壤微生物C、N利用效率(CUE、NUE)和元素阈值比(TER)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5年生马尾松根际SOC、TN均明显高于其它林分(P<0.05),其土壤微生物量C/N比则显著(除9年生)低于其它林分(P<0.05),证实了微生物CUE对底物养分状态敏感性较低。35年生马尾松根际微生物NUE均显著高于其它林龄(除19年生),说明土壤中大部分N转化为MBN,与35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林分一致。马尾松根际NUE和TER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其组分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受NUE影响。所有林龄马尾松TER均大于土壤C/N比,表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处于C或者能源限制,而非N限制;证实了土壤C/N比减少到TER以下时,土壤有机物获得C的成本高于获得N的成本。5年生马尾松微生物CUE和TER均最低,二者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能低龄马尾松林CUE和NUE有补偿性关系。研究强调了土壤根际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和微生物群落对土壤C和N循环过程的重要性,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化学计量 碳氮利用效率 碳氮获得酶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度方法的大气降尘对浙江省新嵊盆地土壤的物源输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玉成 阮丽 +3 位作者 李欣 徐妍 张方方 李建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5-873,共9页
为揭示大气降尘对亚热带季风区土壤资源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地区典型玄武岩发育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地理学和土壤粒度分析方法,分析表层土壤样品的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和高含量的“风尘基本粒级”(10~50μm)的粒度分布特征,结果... 为揭示大气降尘对亚热带季风区土壤资源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地区典型玄武岩发育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地理学和土壤粒度分析方法,分析表层土壤样品的粒度组成、粒度频率曲线和高含量的“风尘基本粒级”(10~50μm)的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降尘对土壤表层的影响深远。土壤Sr-Nd同位素比值辅助证据也进一步说明表层也不断受到来自大气降尘的影响。研究剖面土壤表层样品的粒度组成、频率曲线、粒度参数和Sr-Nd同位素比值均指示显著的风尘特性,而底土层土壤样品则大多数继承了母岩的特性。揭示了大气降尘对该区域土壤资源的重要补给作用和对土壤发生演变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粒度 同位素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单施与生物炭配施对复耕土壤质量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书琴 卜爱爱 +3 位作者 胡娟欣 吴林哲 叶正钱 方先芝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7,共7页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石灰类调理剂单施与生物炭配施对复耕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复耕地酸化土壤降酸提质和提升作物产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酸性土壤(pH 5.35)施用调理剂与CK(未施加调理剂)相比,可增加土壤碱...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石灰类调理剂单施与生物炭配施对复耕土壤理化性质及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复耕地酸化土壤降酸提质和提升作物产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酸性土壤(pH 5.35)施用调理剂与CK(未施加调理剂)相比,可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在0.15%~7.93%、2.38%~8.34%和6.68%~21.33%;提高了小麦根鲜重、干重,增幅分别在2.78%~15.63%、1.14%~15.23%。单施石灰石粉的总根长、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较CK分别增加了10.75%、13.65%和11.98%。石灰类调理剂与生物炭配施增加了小麦地上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增幅分别在6.47%~12.92%、2.27%~7.70%和5.37%~9.44%;地下部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在18.82%~24.27%、12.24%~22.37%。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有促进作用;石灰类调理剂与生物炭配施能促进土壤有效磷含量、小麦生物量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石灰 生物炭 小麦生长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土壤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剑锋 金羽清 +1 位作者 蔡建军 叶正钱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分析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其水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低、中和高3种肥力水平地块进行水稻15%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测定有机质和碱解氮等养分,及水稻千粒重、分蘖数和株高等指标,分析养分吸收和肥料投入... 为分析不同肥力水平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其水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低、中和高3种肥力水平地块进行水稻15%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测定有机质和碱解氮等养分,及水稻千粒重、分蘖数和株高等指标,分析养分吸收和肥料投入与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方面,与常规施肥相比,15%有机肥替代在中肥力水平地块上有效磷含量提高24.22%,在高肥力地块上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27.71%;产量方面,在低、中和高肥力水平地块上的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0.60、0.51和0.94 g与29、143和55 kg/hm^(2);养分利用方面,3种肥力水平地块上,15%有机肥替代的稻草全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78.08%、28.85%和29.44%;经济效益方面,15%有机肥替代节约肥料成本187.4元/hm^(2),产值平均增加196.7元/hm^(2)。综上,在低、中和高肥力地块上可采取15%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增加和水稻增产具有益处。本研究为化肥减量及水稻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 水稻 土壤肥力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联合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绩 赵科理 +1 位作者 柳丹 叶正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6-1351,共6页
将两种有机肥料黄腐酸钾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ensis)分别与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联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形态以及东南景天重金属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修复0~4个月... 将两种有机肥料黄腐酸钾和紫云英(Astragalus sinensis)分别与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联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形态以及东南景天重金属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修复0~4个月,施加有机肥料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修复4~8个月,土壤重金属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生物有效性受到抑制。从东南景天地上部重金属积累量看,修复0~4个月,施加0.3%(质量分数)黄腐酸钾促进东南景天对锌、镉的吸收积累,锌、镉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80.37%、265.44%;而修复4~8个月,东南景天地上部重金属积累量相较对照均下降。由此可见,提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还需考虑修复周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BCR提取 形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橘园土壤细菌群落分布与氮代谢的剖面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童文彬 郑则华 +2 位作者 杨海峻 李荣会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60-768,共9页
为探讨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柑橘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与功能的变化,以衢州市某典型橘园为调研样点,分析了椪柑和兴津2个品种柑橘在不同剖面0~20 cm(≤20 cm)和>20~40 cm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土壤细... 为探讨畜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柑橘土壤剖面细菌群落分布与功能的变化,以衢州市某典型橘园为调研样点,分析了椪柑和兴津2个品种柑橘在不同剖面0~20 cm(≤20 cm)和>20~40 cm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了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0~2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低于>20~40 cm土层土壤(P<0.05),在总氮(TN)、总磷(TP)、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上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P<0.05)。细菌群落分析结果显示,0~20 cm土层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中的最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此外,浅层土壤(0~20 cm)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酸杆菌属(Acidobacterium)、放线植物菌属(Actinophytocola)等优势菌属与TN、TP、MBC、MBN和MB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体而言,与常规施肥相比,畜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优化了0~2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提高了柑橘园0~20 cm土层的细菌多样性和功能活性,而对>20~40 cm土层土壤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有机肥 化肥 橘园 土壤细菌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枝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肥力与水稻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20
作者 雷春松 张素娥 +2 位作者 邹文华 钟利军 叶正钱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60-1866,共7页
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技术探索,是确保耕地合理利用与缓解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该研究以茶树枝进行生物质炭烧制,在镉污染稻田中通过设置3种不同用量(3000、6000和9000 kg·hm^(-2))茶树枝生物质炭开展田间试验,探究茶树枝生物质炭对... 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技术探索,是确保耕地合理利用与缓解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该研究以茶树枝进行生物质炭烧制,在镉污染稻田中通过设置3种不同用量(3000、6000和9000 kg·hm^(-2))茶树枝生物质炭开展田间试验,探究茶树枝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有效态镉、水稻生长与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用量生物质炭处理千粒重、株高、产量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04%、9.00%和3.77%,籽粒镉含量下降46.67%,显著降低镉在水稻体内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同时土壤pH值增加0.23,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1.41%、13.77%、8.28%、40.94%,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下降13.04%。综合来看,采取茶树枝生物质炭6000 kg·hm^(-2)用量时,能够实现水稻增产与降镉,同步提升土壤肥力的目标,可作为安全利用技术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废弃物 生物质炭 重金属 受污染耕地 粮食安全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