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及其有效性检验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家安 章连观 +5 位作者 何孙忠 范泉根 Holt J. Norton G.A.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利用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文献报道资料,组建了水稻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生理时间、主要成分包括迁入种群的迁入时间、数量和格局;密度、生育阶段、温度、天敌和人为措施对死亡率和生殖力的影响;密度、生育阶段和短翅型比及... 利用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文献报道资料,组建了水稻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生理时间、主要成分包括迁入种群的迁入时间、数量和格局;密度、生育阶段、温度、天敌和人为措施对死亡率和生殖力的影响;密度、生育阶段和短翅型比及迁出率的关系.有效性检验表明,该模型模拟的种群时间和数量动态与实际观察动态相似,在对比检验的10组历史资料中,模拟预测的全部主害代高峰期和9组主害代高峰虫量与实测值相符.实测种群动态与模拟种群动态间的差异表明,深入研究秋季低温对生殖力和死亡率的持续影响,研究田间天敌作用的正确评价及水稻生长模型,将有助于理解和预测褐飞虱的种群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种群动态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华弟 陈剑平 +4 位作者 祝增荣 孙祥良 朱金良 傅强 朱黎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2004—2006年在浙江北部系统地调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动态和为害损失。单季晚稻秧田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X2)与水稻株发病率(Y1)的关系式为Y1=0.0873+1.0757X2,晚稻本田株发病率(X)与产量损失率(Y)总关系式为Y=0.1254... 2004—2006年在浙江北部系统地调查了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动态和为害损失。单季晚稻秧田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X2)与水稻株发病率(Y1)的关系式为Y1=0.0873+1.0757X2,晚稻本田株发病率(X)与产量损失率(Y)总关系式为Y=0.1254+0.7551X。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水平以损失率表示为2.0%~2.5%,制订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指标为水稻秧苗期和本田前期介体灰飞虱有效虫量2~3头/m^2,该指标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华弟 朱金良 +4 位作者 俞晓平 杨廉伟 汪恩国 张国鸣 王国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5.95/-X+31.2,当灰飞虱虫口密度每样方2,5,10和20头以上时,分别抽查80,50,40和30样方。以棋盘式、五点式或Z字型等取样方法较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灰飞虱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灰飞虱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华弟 朱金良 +2 位作者 朱黎明 钟雪明 朱明泉 《中国稻米》 2007年第3期59-60,共2页
10余种药剂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灰飞虱以40%毒死蜱(新农宝)每667m2用量100ml防治效果为最佳,其次为5%锐劲特每667m2用量50ml,这两种药剂防效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可用于春季冬闲田杂草、小麦田和单季晚稻穗期灰飞虱防治。
关键词 灰飞虱 防治效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