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主题班会的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80期30-33,45,共5页
一、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1.什么是核心素养。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有一段重要的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一、中小学生心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1.什么是核心素养。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有一段重要的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段话里有4个核心表述,即适应终身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核心素养 主题班会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三大主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24期33-38,共6页
这一期,我们再来谈一谈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三大主题”。所谓社会化发展,就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亲友、同伴、教师、群体、社会环境之间不断互动,带来的认知、行为、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连续性变化与台阶式发展。儿童的社会化... 这一期,我们再来谈一谈小学生社会化发展的“三大主题”。所谓社会化发展,就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亲友、同伴、教师、群体、社会环境之间不断互动,带来的认知、行为、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连续性变化与台阶式发展。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存在“关键期”,或称“最佳时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面临着三个最佳时期,要分别围绕三大主题为其今后的发展需要打下良好基础。这三大主题是:培养良好习惯、学会人际交往、形塑健康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社会化发展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与个体社会化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48期31-35,共5页
一、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基本特点1.从“同性别”交往转向“异性别”交往在青春期早期,同性同伴群体占主导地位,小团体几乎都是同性成员,这是青春期以前模式的延续。逐渐地,“小团体被融合到更大的组合中,称之为集群。最终,集群又分解成混... 一、中学生同伴关系的基本特点1.从“同性别”交往转向“异性别”交往在青春期早期,同性同伴群体占主导地位,小团体几乎都是同性成员,这是青春期以前模式的延续。逐渐地,“小团体被融合到更大的组合中,称之为集群。最终,集群又分解成混性别的小团体”。[1]374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沙利文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同伴关系 社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程开发指南》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7年第24期2-,共1页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5月本书以中小学心灵成长'路线图'为核心,描述了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危机、必须抓好的发展'关键期'及发展焦点,系统地提出了各阶段心育课程的主...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5月本书以中小学心灵成长'路线图'为核心,描述了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危机、必须抓好的发展'关键期'及发展焦点,系统地提出了各阶段心育课程的主题架构,详细阐述了180个心育活动主题的目标体系,从操作层面论述了心育课程的设计要领、常用的干预手段、专业技术和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育活动 中小学 课程开发 心灵成长 路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主要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72期33-37,共5页
一、儿童青少年亲子关系动态发展的五个阶段1.0-6岁主要表现为“依恋—分离”的矛盾。亲子关系,特别是母子关系,在婴幼儿时期决定了个体人格发展的早期基础。0-3岁的儿童与母亲的关系必定内化为人生体验,进而影响其一生的人际表现。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亲子关系 改善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育活动课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钟志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5期18-20,共3页
在心育活动课的设计中,部分教师存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疑问。本文从心育课实践中对“开场”的结构化质疑及“结尾”的非结构化误解的现象剖析入手,探讨了心育活动课“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议题,指出在短期团体辅导中,结构化可... 在心育活动课的设计中,部分教师存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疑问。本文从心育课实践中对“开场”的结构化质疑及“结尾”的非结构化误解的现象剖析入手,探讨了心育活动课“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议题,指出在短期团体辅导中,结构化可能是极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团体成员聚焦于一节课的辅导主题,推动团体成员更快进入任务中。同时,结构化会给全体成员带来一种维持秩序和正确方向的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 结构化 非结构化 心育活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来访者的“信息轰炸”中走向“个案概念化”--解析《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辅导个案 被引量:5
7
作者 钟志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第24期49-53,共5页
“个案概念化”就是对个案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提炼,形成一个能准确表述个案问题性质和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个案概念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三大理性认识:(1)“个案是什么”和“个案不是什么”?(准确定位)(2)“个案为什么... “个案概念化”就是对个案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提炼,形成一个能准确表述个案问题性质和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个案概念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三大理性认识:(1)“个案是什么”和“个案不是什么”?(准确定位)(2)“个案为什么”?(合理假设)(3)“个案怎么办”?(拟订方案与长短期目标)。概念化的过程要经过四个步骤:(1)选择辅导者的理论视角;(2)尽可能完整地搜集来访者的关键信息;(3)将信息资料概括为上述的三大理性认识;(4)合理地表述,形成文字概要。通过解析沈春燕老师的辅导个案《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详细阐述了“个案概念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概念化 关键信息 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其应对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32期31-36,共6页
中学生入学后,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关就是入学适应性问题。一、何为“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所谓“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指的是中学生在入学之初,所处的学校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个体在主观上对此没有足... 中学生入学后,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第一关就是入学适应性问题。一、何为“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所谓“中学生入学适应不良”,指的是中学生在入学之初,所处的学校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个体在主观上对此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依然沿袭以往的经验来应对新的学校生活和新的学习任务,继而出现一系列心理困惑、挫败体验和退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入学适应不良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育活动课的“专业门槛”不宜过高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志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育活动课已经成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心育活动课已经进入“高原期”,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心育活动课...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育活动课已经成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心育活动课已经进入“高原期”,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心育活动课?心育活动课到底是“指导性”的,还是“非指导性”的?心育活动课是否要和当前的“班会课”“思品课”等划清专业界限,坚守自己独有的“专业标准”?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本刊将从2014年起,陆续刊发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的系列文章,从一线专家的视角,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您一一破解心育活动课实施进程中的难题,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育活动课 高原期 专业标准 专业门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育活动课动力规律的“恒定”与课堂形态的“多元”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志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第7期11-14,共4页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借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构建心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必然。但在这一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模式”本来的学术意义,误以为它就是一个“模子”,可以照套不误,而且...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借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构建心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必然。但在这一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模式”本来的学术意义,误以为它就是一个“模子”,可以照套不误,而且“模式”也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模式化”。本文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对心育活动课进行了哲学思考,提出用“课堂形态”来表述心育活动课的多样性更为合适,心育活动课的课堂形态也应走向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课堂形态 团体动力 心育活动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待处境不利的学生——校园危机干预的再思考
11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88期31-36,共6页
一、对青少年自杀的两大误解(一)自杀的青少年是抗挫能力差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我们到底是从成年人的角度,还是从青少年的角度看问题。须知,人的抗挫折能力并非靠单纯的“挫折教育”来提升,而是与年龄的增长及大脑功能区... 一、对青少年自杀的两大误解(一)自杀的青少年是抗挫能力差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我们到底是从成年人的角度,还是从青少年的角度看问题。须知,人的抗挫折能力并非靠单纯的“挫折教育”来提升,而是与年龄的增长及大脑功能区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它涉及遭遇挫折时个体产生的负面情绪强度(主要由大脑中杏仁核区域负责),以及大脑对这种负面情绪的管控调节力度(主要由大脑中前额叶区域负责)。人的杏仁核在婴幼儿期就开始快速发展,而前额叶属于大脑皮层中最高级的神经功能区域,它的成熟过程更复杂、更漫长,一般要到22~25岁前后才能完全发育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危机干预 善待 处境不利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烦恼”的来龙去脉及其应对
12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56期30-35,共6页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是歌德自传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样一个男女少年春情萌动的年龄段,便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青春期”异性交往引发的情感互动,犹如一条起伏缓急、渐行渐阔的情...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是歌德自传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样一个男女少年春情萌动的年龄段,便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青春期”异性交往引发的情感互动,犹如一条起伏缓急、渐行渐阔的情感之河、欲望之河,有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水面落差较大、最为动荡不安的“中游河段”,大约处在15岁前后的初中三年之间,我们称之为“青春中期”[1];而在此前时隐时现的涓涓溪流,经过曲曲折折、渐入河道的“上游河段”,便是小学4~6年级的“青春前期”,又称为“青少年早期”[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性教育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心育课程应坚持线性化、大众化、科学化
13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96期32-35,45,共5页
在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并非是以国家课程的形态来加以实施的。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科... 在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并非是以国家课程的形态来加以实施的。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告诉我们,心理辅导课既可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的形式全面铺开,也可以学校“校本课程”的形式自主开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心育课程 线性化 大众化: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三级跳远”
14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6期34-39,共6页
这一期,我们将讨论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智力”。对于“智力”的概念界定,学术界的观点是多元的,据统计,其定义大约有70多种。
关键词 学前儿童 阶段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学业挫败引发的“逃跑反应”及其预防
15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40期34-38,共5页
八年级和高二这两个阶段是中学生发展过程中大动荡、大分化的阶段,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极为普遍。一、中学生学业挫败两极分化的主要成因1.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拉大。14~17岁前后,中学生思维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高峰期:14... 八年级和高二这两个阶段是中学生发展过程中大动荡、大分化的阶段,学生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极为普遍。一、中学生学业挫败两极分化的主要成因1.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拉大。14~17岁前后,中学生思维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高峰期:14岁左右的青少年,思维的品质在大幅提升,思维的批判性、辩证性、创造性、空间性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到了17岁前后,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已经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即具有了成熟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这一高峰,就是俗话常说的“开窍”,但是个体有差异,开窍有早晚,发展是不同步的,而不同步就会带来学业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业挫败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
16
作者 钟志农 《江苏教育》 2019年第8期31-33,共3页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有两个重要观点:一个观点是说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中个体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会出现不同的发展危机。这个特定的危机如果能在该阶段得到顺利化解,那...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有两个重要观点:一个观点是说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中个体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会出现不同的发展危机。这个特定的危机如果能在该阶段得到顺利化解,那么危机就会变成“转机”,个体就会健康成长;若危机未能在该阶段得到顺利化解,那么个体的发展就会出现障碍,危机就会成为真正的成长危机。另一个观点是说发展又是连续的,即如果前一个阶段的发展顺利,就会为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前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就会为后一个阶段的发展设置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阶段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倒阻隔和谐关系的“那堵墙”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蔺秀云 +1 位作者 关承华 钟志农 《教育家》 2022年第41期16-21,共6页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支持,本刊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维度,探讨如何使青少年远离“精神内耗”。亲子关系倾听看见积极养育《教育家》:面对青少年的“精神内耗”,家长如何预防,如...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支持,本刊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维度,探讨如何使青少年远离“精神内耗”。亲子关系倾听看见积极养育《教育家》:面对青少年的“精神内耗”,家长如何预防,如何引导?蔺秀云:为人父母,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但孩子的成长之路往往并不如预期般一帆风顺。特别是在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内卷”之风的席卷之下,不仅成年人中出现了“精神内耗”的普遍认同,许多青少年也陷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优秀教育工作者 成长之路 心理危机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和谐关系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逐心中的“中国梦”
18
作者 钟志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10期1-1,共1页
其实,人生是与梦相伴的。在我童年的时候,梦是带色彩的,五光十色,光怪陆离。二十几岁时,我作为一名知青,做的常是灰黄色的梦:灰黄色的土地,灰黄色的天空,天地间则是铺天盖地的黄尘,还有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连绵不绝的沙丘……到了五十几... 其实,人生是与梦相伴的。在我童年的时候,梦是带色彩的,五光十色,光怪陆离。二十几岁时,我作为一名知青,做的常是灰黄色的梦:灰黄色的土地,灰黄色的天空,天地间则是铺天盖地的黄尘,还有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连绵不绝的沙丘……到了五十几岁,我还是在做梦、寻梦。1993年,我终于"落叶归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黄色 内蒙古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