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磷酸钠与青霉素G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仙娥 辛学俊 +1 位作者 陈方亮 梁震野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青霉素G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M)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青霉素G钠320万U和不同剂量DXM在5%葡萄糖(5%GS)及0.9%氯化钠注射液(NS)中配伍,室温6 h内观察外观、测pH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色谱峰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A值... 目的探讨青霉素G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M)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青霉素G钠320万U和不同剂量DXM在5%葡萄糖(5%GS)及0.9%氯化钠注射液(NS)中配伍,室温6 h内观察外观、测pH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色谱峰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A值)。结果青霉素G钠和DXM两药配伍液6 h内外观澄明,配伍液pH值随DXM剂量增加而上升,并接近中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6 h内吸收曲线未明显改变,最大吸收波长处A值未明显变化;DXM对青霉素G钠色谱峰未见明显影响,在3 h后有轻度稳定作用;DXM 40μg.mL-1对提高青霉素G钠稳定性最强。结论DXM与青霉素G钠在5%GS或NS中配伍,配伍无禁忌,有轻度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青霉素G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梁震野 杜立峰 刘仁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0,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样本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细菌鉴定应用美国MicroScan Walk 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用WHONET5.4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样本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细菌鉴定应用美国MicroScan Walk Away-96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用WHONET5.4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4.42%;其次为呼吸内科,占20.45%。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1.76%;其次为分泌物及引流液,占11.81%。鲍曼不动杆菌对厄他培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呋喃妥因、磷霉素、氨曲南、强力霉素、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均>70.0%;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88%,12.59%,25.6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46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齐兵 陈慧君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1100-1101,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9~2006年医药学杂志,收集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46例,应用流行病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结果硫普罗宁引起过敏性休克以成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9~2006年医药学杂志,收集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46例,应用流行病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结果硫普罗宁引起过敏性休克以成年男性多见(80.43%),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呼吸困难、胸闷和烦躁不安为主,皮肤变态反应不多见;91.30%(42/46)过敏性休克发生在给药后30 min内,且5 min内发生率高达60.87%(28/46);82.61%(38/46)患者休克在1 h内被纠正(P<0.01),而其中56.52%(26/46)在30 min内被纠正(P<0.05)。结论用药前详细询问变态反应史,适当降低输液浓度及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助于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注射用硫普罗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普罗宁 过敏性休克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硫仑反应810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辛栋轶 辛学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9-970,共2页
目的了解引发临床双硫仑反应的相关药物及产生误诊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以"双硫仑反应"为关健词,检索1994~2007年医药期刊,统计分析文献报告。结果入选文献43篇,双硫仑样反应患者810例,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 目的了解引发临床双硫仑反应的相关药物及产生误诊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以"双硫仑反应"为关健词,检索1994~2007年医药期刊,统计分析文献报告。结果入选文献43篇,双硫仑样反应患者810例,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反应785例(96.91%),涉及头孢哌酮536例(66.17%);药后涉酒或乙醇制剂发生反应808例,酒后用药发生反应2例。发生时间多见于用药期间及停药后2~3 d,外用、口服或注射含乙醇的药品、食品均可引发。多数文献认为停药后7~10 d内应禁酒及应用含乙醇制品。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认知水平,有助减少双硫仑反应的发生率和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双硫仑反应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在微泵维持给药中的吸附测定
5
作者 杜立峰 朱玲玲 周权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82-1182,共1页
目的考察乌拉地尔注射液在微泵维持输注时有无吸附损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度法测定输液中乌拉地尔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论证.模拟临床给药,动态跟踪主药含量变化.结果乌拉地尔浓度在3.2~11.2 mg·L-1范围内... 目的考察乌拉地尔注射液在微泵维持输注时有无吸附损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度法测定输液中乌拉地尔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论证.模拟临床给药,动态跟踪主药含量变化.结果乌拉地尔浓度在3.2~11.2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9.5%,RSD 1.7%.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和2.2%.微泵维持给药9 h内乌拉地尔含量保持稳定.结论乌拉地尔在微泵维持输注时无吸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微泵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
6
作者 管秀玲 梁震野 叶婉萍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373-374,共2页
目的了解药源性死亡病例的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165例药源性死亡病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不良反应(ADR)发生时间、致死药品品种分布、器官系统损害和致死药源性疾病分类统计和分析。... 目的了解药源性死亡病例的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165例药源性死亡病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不良反应(ADR)发生时间、致死药品品种分布、器官系统损害和致死药源性疾病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94±20.09)岁。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所致死率为55.15%和21.2l%,抗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总致死频次的47.19%和10.11%。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药源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