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州市引进玉林市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技术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华文 张家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6期240-240,242,共2页
对比分析了台州市与玉林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认为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时期的气温条件没有玉林市好,日照、降水条件较玉林市优越,并确定了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的种植时期宜在9月中旬至12... 对比分析了台州市与玉林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期间的气候条件,认为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种植时期的气温条件没有玉林市好,日照、降水条件较玉林市优越,并确定了台州市免耕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的种植时期宜在9月中旬至12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 气象条件 浙江台州 广西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台州2013年柑橘生产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境菲 潘中杰 金小城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0,共5页
对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柑橘生长情况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台州市柑橘生长季气温稍高,热量充足;降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日照稍多。越冬期无明显冻害,开花结果顺利,坐果率较高;果实膨大期遭遇了高温干旱和台风暴雨,... 对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柑橘生长情况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台州市柑橘生长季气温稍高,热量充足;降水略少,时空分布不均;日照稍多。越冬期无明显冻害,开花结果顺利,坐果率较高;果实膨大期遭遇了高温干旱和台风暴雨,出现裂果、落果高峰,持续燥热还造成2013年柑橘果实偏小;果实着色前期气温偏高,不利于果实着色,期间又遭受强台风"菲特"影响,部分柑橘园受淹、落果,果实糖分转化速率明显放慢;入秋后光温水热条件适宜,有利于柑橘的成熟和品质提高。2013年柑橘坐果率略高于常年,果实偏小,但果实品质好,果皮薄,糖度高,可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产量 品质 气象 2013年 浙江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引种台州东魁杨梅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华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通过对优良晚熟杨梅品种东魁主产地浙江仙居和黄岩的气候条件和景德镇市的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景德镇市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发展东魁杨梅,但要预防暴雨、大风、高温、冻害等危害,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杨梅 引种 气象条件 分析 江西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6.10”飑线过程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东法 沈杭锋 +3 位作者 高领花 查贲 周玲丽 翟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利用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严重影响浙江省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飑线的雷达回波出现前几小时,浙江西部的天目山和安徽黄山地区形成地面中尺度的地形汇合线和地面中小尺度的涡旋环流,地面的分析呈一种不连续的... 利用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严重影响浙江省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飑线的雷达回波出现前几小时,浙江西部的天目山和安徽黄山地区形成地面中尺度的地形汇合线和地面中小尺度的涡旋环流,地面的分析呈一种不连续的状况且易变化,飑线的发生发展一方面与低层的中尺度气流汇合线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明显反映出老雷暴的外冲气流与前方的系统气流组成中尺度汇合线和辐合有关;这种地面中尺度汇合线上辐合强度十分明显,其垂直分布中,辐合主要发生在850hPa以下,由于高空槽线的前倾,位于飑线上空的对流层中低层是一辐散区.利用卫星云顶温度资料,可以发现主云区(TBB小值中心区域)与地面强风的辐散区对应,在辐散的前方出现7级以上的地面大风,可以达到强度为30m/s以上的偏北极值风,分析表明,云顶温度值随着飑线发展和地面大风的增强而有所减弱、TBB低温度区范围逐渐减小,但主云区范围扩大,这与飑线的发展和雷达回波图上扇形拉开相对应.从短时监测的资料分析,飑线发展过程中,雷达主回波前方的新生的回波单体对飑线发展和持续十分有利,而它的新生与边界层的辐合线相联系,因此,充分利用中尺度地面观测资料有助于飑线的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地面中尺度分析 汇合线 地面大风 雷达回波 TBB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 a浙江连阴雨时空分布的环流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丽娟 邓方俊 陈小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17,共11页
利用1973—2017年浙江省63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海温场、风场、高度场和湿度场以及射出长波辐射(OLR)场等再分析资料,运用EOF和距平合成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45 a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的时空分... 利用1973—2017年浙江省63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提供的月平均海温场、风场、高度场和湿度场以及射出长波辐射(OLR)场等再分析资料,运用EOF和距平合成以及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45 a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与全省一致连阴雨分布型的大气环流场及海温场,OLR场等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浙江省2—4月总连阴雨日数空间分布主要有全省一致型、南北相异型两种类型。当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为乌拉尔山脊偏强(弱),鄂霍次克海地区槽偏强(弱),副高强度偏强(弱),易发全省一致偏多(少)型连阴雨;浙江上空OLR为负距平区易发生全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浙江上空OLR为正距平区易发生全省一致偏少型连阴雨;全省一致偏多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暖,而全省一致偏少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冷;赤道西太平洋海温为反位相。厄尔尼诺次年,全省一致偏多型连阴雨易发生;拉尼娜次年,全省一致偏少型连阴雨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天气 海温异常 OLR场 距平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台风“菲特”(1323)登陆后造成台州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莲 谈志安 +2 位作者 杨万裕 刘汉华 甘晶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10月7日20时~8日08时强台风“菲特”登陆后残留低压造成的台州市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分布不同于一...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10月7日20时~8日08时强台风“菲特”登陆后残留低压造成的台州市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分布不同于一般台风暴雨迎风坡降水量较大的分布特征,呈现与地形相关性较小的南北带状分布特征;暴雨主要受“菲特”残留云系、“丹娜丝”外围偏东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其中“丹娜丝”转折点和弱冷空气南下渗透时间点的重合是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前期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层辐散辐合配置,不稳定能量积聚释放,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条件;后期降水回波列车效应明显,低层弱冷空气与海上东北气流的辐合线促使中小尺度的发生,使本次过程呈现出强降水时间较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特 弱冷空气 诊断分析 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浙江大风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丽娟 邓方俊 +1 位作者 史珩瑜 杨亦萍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5,共13页
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1°×l°和0.25°×0.25°)、NOAA日平均海温及其距平资料(0.25°×0.25°)和浙江常规气象观测站实况10 m高度风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期浙江期间的大风分布特... 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1°×l°和0.25°×0.25°)、NOAA日平均海温及其距平资料(0.25°×0.25°)和浙江常规气象观测站实况10 m高度风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期浙江期间的大风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浙江大风极端风力强,测站最大极大风达到61.4 m/s,强风出现时间长、大风范围广、登陆后大风减弱慢;(2)浙江局地强风的提前出现与台风强度增强有关,1910号台风“罗莎”对副高的间接影响以及登陆后台风“利奇马”与西风带槽的合并影响,导致台风“利奇马”北向分量加大;登陆后的台风“利奇马”离开浙江台州后只经低海拔和平原路径导致地面摩擦少,强度减弱慢,且地面东北侧高压加强南落导致登陆后浙江地区气压梯度仍较大,使登陆后浙江极端大风仍较强且持续时间长;(3)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和登陆时的中尺度特征表明:高空维持较大风速,下沉运动使高层动量下传导致低层或地面大风猛增;(4)登陆前台风“利奇马”所经洋面高海温分布是导致台风强度迅速增强的原因,临近登陆前近海海温较低导致强度略有减弱。登陆前台风“利奇马”中心范围垂直风切变大小对台风强度有一定的预报指示作用:登陆前垂直切变值偏大,台风强度增长缓慢;垂直切变值迅速减小则有利于台风强度迅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台风 “利奇马” 海温 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探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晴 白明辰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7期191-191,共1页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的固有的现象之一,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要求,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而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雷电的袭击方面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的一些防雷技术方面的专家已经在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 雷电灾害是自然界中的固有的现象之一,由于防雷装置不符合要求,防雷减灾工作不合理,而导致人员伤亡及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雷电的袭击方面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的一些防雷技术方面的专家已经在积极的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雷电袭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要求在进行防雷技术的工作中需要找到工作的要点。本文从气象站的防雷技术着手,对浙江省台州市的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要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站 防雷技术 工作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象因子预测景德镇市春植甘蔗产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华文 雷玄肆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1-12,共2页
根据景德镇市1961~2003年甘蔗产量与景德镇市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建立景德镇市甘蔗产量预报方程,并对2004~2006年甘蔗产量进行试报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较好,方程可用。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预测 甘蔗产量 江西景德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季动量下传引发浙江沿海灾害大风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亦萍 史珩瑜 +1 位作者 刘力源 王丽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4,共9页
对浙江沿海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似个例分析,研究了此类突发大风的共性,提出了浙江冬春季动量下传引起的爆发性大风的基本天气模型。结果表明:深厚的强垂直风切变、显著的垂直速度和高低空温度平流的快速更替是造... 对浙江沿海一次灾害性大风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似个例分析,研究了此类突发大风的共性,提出了浙江冬春季动量下传引起的爆发性大风的基本天气模型。结果表明:深厚的强垂直风切变、显著的垂直速度和高低空温度平流的快速更替是造成本次大风的主要原因;另外,高低空辐合辐散场耦合配合冷空气挟卷,促进强对流云团中下沉负浮力增强,有助于强的动量下传引发突发大风。这类大风的天气模型特征为:在冬春多股冷空气活跃时,强冷中心维持,东北亚中高纬呈“一槽一脊”型,高空槽等压线密集;当高空槽槽快速转竖时,槽底可达30°N及其以南,同时配合中心风速达46 m/s以上的高空急流、强度达26 m/s以上的垂直风切变和显著的高低空温度差动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下传 急流 冷空气 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观测资料的四方位空间一致性检验 被引量:44
11
作者 何志军 封秀燕 +1 位作者 何利德 王荷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将一定范围内的邻近气象站按四方位进行分组,然后将被检站的气象资料与各组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大气规律进行判断。在冷空气或雷暴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当气象资料的水平分布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时,使用该方法可以降低误检率。利用该... 将一定范围内的邻近气象站按四方位进行分组,然后将被检站的气象资料与各组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大气规律进行判断。在冷空气或雷暴等天气系统影响下,当气象资料的水平分布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时,使用该方法可以降低误检率。利用该方法,对浙江省76个自动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实时质量控制,经过3个月的试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资料 空间一致性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开放式平台设计 被引量:27
12
作者 封秀燕 何志军 +1 位作者 王荷平 何利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6-512,共7页
自动气象站开放式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平台为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和试验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平台控制系统对嵌入到平台的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质量控制方法所得到的质量控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使用该平台,技术... 自动气象站开放式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平台为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和试验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平台控制系统对嵌入到平台的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质量控制方法所得到的质量控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使用该平台,技术人员根据质量控制平台所提供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可以独立开展质量控制方法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化试验工作;业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引进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投入到业务应用中,并可以将应用效果差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和取代。2009年4月开始该平台在浙江省进行了3个月的试用,在试用期间共采用5种质量控制方法,对78个自动气象站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进行实时质量控制。试验表明:利用该平台的质量控制方法综合应用能力,使资料检错的准确率提高到60%以上,并且为推进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程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实时资料 质量控制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台风登陆后雨带列车效应特征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翁之梅 李渊 +5 位作者 范敏霜 高丽 冯也骋 王凯 倪钟萍 黄晓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7-1011,共15页
为探讨台风雨带列车效应导致极端降水的可能形成方式和流型配置,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过程1)、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过程2)和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过程3)登陆减弱后的对流雨带列车效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台风雨带列车效应导致极端降水的可能形成方式和流型配置,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对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过程1)、2013年第23号台风菲特(过程2)和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过程3)登陆减弱后的对流雨带列车效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过程大暴雨区都发生在浙江东部丘陵东侧迎风坡,且具有雨带走向与环境背景气流基本一致及水汽通量辐合集中在850 hPa以下的共性,但其环境背景明显不同。过程1和过程2均由台风外围对流雨带引起,其中过程1雨带位于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较大,水汽来自低纬度海面且湿层深厚;过程2发生在陆上台风残涡与海上另一个台风之间的鞍型场内,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较小,水汽来自同纬度海面,湿层仅位于对流层中下部。过程3由台风内核区雨带引起,垂直风切变强,对流有效位能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环境垂直风廓线和湿度廓线下三次过程雨带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呈现出明显差异。在过程1中,对流发展较高,冷池与偏东气流间形成较深厚边界层辐合,所构成边界的两侧斜压结构促进来自海面暖湿空气在力管项作用下在边界暖湿一侧抬升,雨带两侧正负散度配置加强了对流的组织化程度,使对流单体长时间沿雨带长轴移动;在过程2中,偏东气流与弱冷池之间风向相反,风速相当,辐合较浅薄,暖云降水起主要作用,新单体不断在雨带东边界生成、西边界消亡,雨带停滞少动引发持续强降水;在过程3中,内核区雨带较大程度受台风涡旋动力学影响,对流发展高度低,为典型的热带海洋降水型,结构随高度略向外侧倾斜,对流单体在台风本体东侧低空东南风急流脉动产生的风速辐合作用下反复被激发并向下游移动,引发极端强降水。以上事实说明,导致极端降水的台风雨带列车效应形成方式多样,其短时临近预报面临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列车效应 中尺度辐合 冷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玲丽 高领花 +3 位作者 王东法 张陆 翟国庆 陆小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区也与地面加密的中尺度流场中出现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和汇合气流有关,强暴雨区落在同时刻中尺度涡旋或汇合线附近.当台风移近大陆时,靠近沿海地区的地面流场中尺度涡旋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台风近地面偏东南气流出现分支,形成偏东与偏东南气流,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形成局部气流汇合并引起或增强对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高分辨输出结果,分析了近地面流场特征及演变,证实了暴雨带近地面流场中存在气流汇合,它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丽娟 邓方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41,共6页
采用NCEP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分析了2007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及江南、华南异常高温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其表现为强度强且南北位置相对稳定,东西方向进退明显于南北方向的移动。通过分析经圈平面上的垂直环... 采用NCEP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场资料,分析了2007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及江南、华南异常高温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其表现为强度强且南北位置相对稳定,东西方向进退明显于南北方向的移动。通过分析经圈平面上的垂直环流及风矢量场的特征表明,副高南北两侧都存在一定强度的上升气流,北侧上升气流对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区700 hPa以上高度的下沉运动有激发作用,而南侧上升气流对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区的下沉运动作用不大。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双阻型的建立,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加强和发展。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和热带地区异常活跃的对流均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OLR 上升气流 下沉气流 阻塞高压 西风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欧亚波列特征及其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甘晶晶 高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利用50余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发现在过程前2—1周的对流层中高层西风带上,中西亚、中国东部沿海和白令海南侧相继有低压槽发展,呈现显著的罗斯贝波列信号特征。分析... 利用50余年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发现在过程前2—1周的对流层中高层西风带上,中西亚、中国东部沿海和白令海南侧相继有低压槽发展,呈现显著的罗斯贝波列信号特征。分析表明,正是该欧亚波列的东传和消失伴随的环流调整,导致了有利于持续性暴雨产生的稳定环流的形成。进一步采用区域数值模式检验了该波列特征对后期持续性暴雨的作用和影响过程,以1991年一次典型的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为例,根据欧亚波列信号特征设计一组初始流场扰动,进行初值集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过程强雨带及其环流背景的模拟对于初始场上欧亚波列信号区的扰动特征是相当敏感的,该初始扰动对模拟环流的后继影响,与持续性暴雨期间稳定环流特征的建立和维持确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过程 江淮流域 欧亚波列信号 中期数值模拟 集合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春梢疮痂病预报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验证
17
作者 张志恒 杨齐聪 +1 位作者 尹先龙 张海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以历年的气象资料和发病记录为依据 ,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 ,建立起了柑桔春梢疮痂病的长期和中期预报模型 :Yl=75 .2 + 1.6T12f- 6 .5 (T12m ∨T12l) - 1.3T12m - 0 .5T12lYm =6 8.3+ 1.5T12f- 6 .5 (T12m ∨T12l) - 2 .7│T... 本文以历年的气象资料和发病记录为依据 ,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 ,建立起了柑桔春梢疮痂病的长期和中期预报模型 :Yl=75 .2 + 1.6T12f- 6 .5 (T12m ∨T12l) - 1.3T12m - 0 .5T12lYm =6 8.3+ 1.5T12f- 6 .5 (T12m ∨T12l) - 2 .7│T3f- 7.1│这两个预报模型的历史拟合率均达 10 0 % ,经 4年的应用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春梢 疮痂病 预报模型 气象因子 预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