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内毒素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林雪松 向军 +1 位作者 蔡亚娜 汪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20只,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 mg·kg-1·d-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配进入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0只。乌司他丁组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0 kU·kg-1,对照...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20只,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 mg·kg-1·d-1,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配进入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0只。乌司他丁组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0 kU·kg-1,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大鼠水通道蛋白-1(AQP-1),AQP-5的表达变化及肺泡壁厚度变化以及肺水肿的程度。结果对照组大鼠体内注射LPS后,AQP-1及AQP-5的表达持续性降低,乌司他丁组AQP-1及AQP-5降低不明显;对照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明显增高,乌司他丁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24,48,72 h的肺泡壁厚度(3.84±0.68),(6.32±1.08),(11.03±2.47)μm,乌司他丁组分别为(2.31±0.44),(3.76±0.82),(2.94±0.67)μm,无明显变化。结论 AQP-1及AQP-5通过调节细胞通透性而导致肺水肿,乌司他丁通过减缓上述过程从而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损伤 急性 内毒素 水通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环境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雪松 汪乐 乔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602,共7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后愈合、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相关血管化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GES-BSA,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后愈合、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相关血管化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GES-BSA,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AGEs组(150 mg/L AGE-BSA)、高糖+AGEs组(30 mmol/L D-葡萄糖+150 mg/L AGE-BSA)和正常组(5 mmol/L D-葡萄糖),另设甘露醇组(30 mmol/L甘露醇),电子细胞基质阻抗判断法(ECIS)测定HUVECs损伤模型增殖曲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s在Matrigel基质中血管样结构的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UVECs中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 ECIS法测定结果显示:各组HUVECs增殖曲线形态相似,反映愈合率的斜率无明显差别。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形成血管样结构的长度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AGEs组和高糖+AG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水平显著升高,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Tie-2受体在正常组HUVECs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在AGEs组的HUVECs中仅表达于细胞核中。结论在高糖和(或)AGEs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Ang-2表达上调、VEGF表达下调以及Tie-2受体在细胞内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化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