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式信息化医疗服务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伯泉 于雪梅 +2 位作者 冯萍 杨敏 杨铁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探索让病人如何参与糖尿病防治,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医疗费用、就诊费用等经医院网站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方法:选择40例年龄29~56岁,不定期上网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定期组织病人进行检查,制定最初治疗方案。病人... 目的:探索让病人如何参与糖尿病防治,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医疗费用、就诊费用等经医院网站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方法:选择40例年龄29~56岁,不定期上网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定期组织病人进行检查,制定最初治疗方案。病人或(及)家属随时在线与糖尿病专家联系,并与非上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每月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3个月对病人考核1次,包括糖尿病知识、生活质量、心理评估(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WHOQOL-100)、服务满意度评分,并测定以上指标和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统计降糖药物剂量、医疗费用和就诊费用等,时间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压和血脂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糖尿病知识和就诊费用及SCL-90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01),研究组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互联网医生对患者作糖尿病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治,医生像在诊室、病人像在家一样,具有让病人心理健康、疗效满意、方便省时、省钱便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教育 互动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抗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于雪梅 冯萍 金慧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0-1080,1100,共2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生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记数大鼠A10VSMC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处理下细胞增殖数量的变化,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以确定有无细胞毒性。用Western免...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增生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记数大鼠A10VSMC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处理下细胞增殖数量的变化,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以确定有无细胞毒性。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细胞周期中各类分子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抑制大鼠A10VSMC增生,此作用非细胞毒性所致。阿司匹林使p21、p27、非磷酸化p107和cyclinA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能够在体外抑制大鼠VSMC增生,与阻断细胞周期的进程有关,可能有益于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平滑 血管 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体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萍 于雪梅 +1 位作者 金慧英 黄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38-1940,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体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32例正常体重的PCOS患者(PCOS组)及30例体重指数(BMI)、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hsCRP、... 目的:探讨正常体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32例正常体重的PCOS患者(PCOS组)及30例体重指数(BMI)、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性激素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定颈动脉IMT。结果:PCOS组血清hsCRP、黄体生成素/卵泡制激素、睾酮(T)、HOMA-IR、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hsCRP与T、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39、0.48,P<0.05);颈动脉IMT与血清hsCRP和HOMA-IR也呈显著正相关(r=0.46、0.52,P<0.05)。结论:PCO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危险性已明显增加,与低度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PCOS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管内膜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雪梅 冯萍 金慧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04-1205,共2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二甲双胍1000mg/d,疗程3个...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二甲双胍100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等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对尿微量蛋白、血压和血脂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治疗 代谢综合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