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林平 余素飞 吴钟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 探讨克雷伯菌引起医院感染情况 ,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3年间引起医院感染的克雷伯菌通过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 /药敏分析仪MicroscanwatRAway— 4 0系统进行鉴定与药敏测定。结果 克雷伯菌引起... 目的 探讨克雷伯菌引起医院感染情况 ,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3年间引起医院感染的克雷伯菌通过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 /药敏分析仪MicroscanwatRAway— 4 0系统进行鉴定与药敏测定。结果 克雷伯菌引起医院感染较为常见 ,并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占 84 .7% ;感染部位以引起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 ,占 6 5 .3% ,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 病原菌 分离方法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俊 罗娇 +3 位作者 徐巍 张晓雪 袁兆林 沈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检测,评价这些自身抗体对SLE的诊疗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SLE组患者9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74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53...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谱(ANAs)及抗双链DNA抗体(dsDNA)的检测,评价这些自身抗体对SLE的诊疗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选择SLE组患者90例、疾病对照组患者74例和正常对照组患者5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免疫印迹法测定ANAs,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对所选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的抗dsDNA、AnuA、抗Sm敏感性为41.1%、32.2%、22.2%,特异性均为97.3%,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5.22、11.93、8.22,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达到62.2%,特异性达到90.5%。结论:抗dsDNA、AnuA、抗Sm是SLE的诊断性标记抗体,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联合检测可以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诊断 红斑狼疮 系统性/血液 DNA/免疫学 自身抗体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林兰英 余素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3-164,共2页
为了解台州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对670例可疑支原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拭子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并作6种抗生素(多西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解脲支原... 为了解台州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情况,对670例可疑支原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拭子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并作6种抗生素(多西环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350例(52.24%)。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敏感性强,敏感率分别为99.74%、99.14%、97.71%,四环素敏感率为91.43%,氧氟沙星、红霉素敏感性差,敏感率分别为47.15%及73.71%。提示解脲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临床有必要作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血吸虫病误诊为膀胱肿瘤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莫利才 蔡仙国 +4 位作者 王秋鹏 陈柏康 郑巧飞 褚邦勇 俞洪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埃及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6年5月收治的2例埃及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1,男,53岁,因劳务输出至非洲尼日利亚工作,2016年4月回国。主诉... 目的探讨埃及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6年5月收治的2例埃及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1,男,53岁,因劳务输出至非洲尼日利亚工作,2016年4月回国。主诉间歇性无痛性终末血尿1年。查体无特殊。泌尿系CT检查:右侧输尿管及右肾积水,膀胱壁增厚,考虑膀胱肿瘤。B超示:膀胱壁增厚。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嗜酸粒细胞分数明显升高。行膀胱镜检查+活检术,考虑尿路上皮增生伴亚急性炎及寄生虫卵(血吸虫卵首先考虑);尿沉渣镜检确诊后放置输尿管D-J管。患者2,男,52岁,与患者1同期去非洲工作,同期回国。主诉:无痛性间歇性血尿1个月。查体无特殊,B超、泌尿系CT均表现为膀胱壁增厚,未见肾积水。行膀胱镜检查+活检术,考虑嗜酸性膀胱炎,未见虫卵;尿沉渣镜检确诊。2例患者尿中均发现有尾刺的虫卵确诊,口服吡喹酮1个疗程,1周后复查尿沉渣镜检,均未见虫卵。结论在诊治有血尿症状的援非归国人员时,应结合流行病学资料,避免误诊,结合吡喹酮抗血吸虫药物化疗,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血吸虫病 膀胱肿瘤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用于重组杆状病毒鉴定及病毒滴度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波 孟哲峰 +1 位作者 彭颖 吕建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3-85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用于重组杆状病毒鉴定及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利用Bac-to-Bac载体系统在E.coli菌株DH10 Bac中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和在昆虫细胞中构建含人IL-18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纯化的重...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用于重组杆状病毒鉴定及病毒滴度的检测.方法:利用Bac-to-Bac载体系统在E.coli菌株DH10 Bac中构建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和在昆虫细胞中构建含人IL-18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纯化的重组Bacmid作为PCR检测的标准模板,由昆虫细胞中收获的病毒母液用于空斑测定和病毒DNA提取.以10倍梯度稀释的重组Bacmid作为标准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IL18基因片段并绘制标准曲线,然后以提取的重组杆状病毒DNA作为模板,采用同样体系进行实时PCR反应检测.同时,以琼脂糖空斑法测定病毒母液的滴度.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并建立了病毒滴度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运用标准模板进行的PCR反应显示该方法的线形范围为101~108拷贝,病毒母液的DNA拷贝浓度(vg/ml)值约为空斑检测的滴度pfu/ml值的10倍.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灵敏快速地鉴定重组杆状病毒,并在较大的线性范围内检测重组杆状病毒滴度,较之空斑法更准确地反映了重组杆状病毒的实际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重组病毒鉴定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aspase-7β亚型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雨霏 沈波 +2 位作者 金翔 陈佳喜 朱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68-237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台州地区caspase-7β亚型基因rs2227309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4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203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 目的:探讨中国台州地区caspase-7β亚型基因rs2227309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4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203位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的方法对caspase-7β亚型基因rs2227309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RA患病组中GG、AG、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3%、53.4%、13.2%,健康对照组中GG、AG、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0%、44.3%、22.7%。R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aspase-7β亚型基因rs2223709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显著(P<0.05)。RA患病组GG+AG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OR=1.921,95%CI为1.140~3.236)。R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0%与55.2%。R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不显著(P>0.05,OR=1.221,95%CI为0.924~1.613)。结论:Caspase-7β亚型基因rs2227309可能与中国台州地区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有关,这种关系可能是由于caspase-7非功能亚型转录水平相对升高致使滑膜细胞凋亡活性减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7β亚型 基因多态性 关节炎 类风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CXCL10-loop3-EGF的可溶性表达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
7
作者 沈波 傅鹰 +3 位作者 孟哲峰 徐巍 何小帆 朱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76-2380,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趋化因子CXCL10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融合蛋白(CXCL10-loop3-EGF),验证其靶向性抗肿瘤效应及抑制血管形成活性。方法:运用RT-PCR从经IFN-γ刺激活化的PBMC中扩增人CXCL10基因,运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CXCL10-loop3-EG... 目的:构建重组趋化因子CXCL10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融合蛋白(CXCL10-loop3-EGF),验证其靶向性抗肿瘤效应及抑制血管形成活性。方法:运用RT-PCR从经IFN-γ刺激活化的PBMC中扩增人CXCL10基因,运用重叠延伸PCR法扩增CXCL10-loop3-EGF融合基因,并将其与载体pTG19-T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CXCL10-loop3-EGF融合基因与载体pET32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Origami B(DE3),诱导可溶性表达重组his-CXCL10-loop3-EGF融合蛋白,并经镍柱亲和层析、酶切、超滤及透析等方法获得纯化的重组CXCL10-loop3-EGF融合蛋白。通过Transwell细胞趋化实验及HUVEC血管形成抑制实验验证此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效应。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CXCL10-loop3-EGF融合蛋白构建成功,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具有显著的趋化活化PBMC活性及抑制HUVEC血管形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融合蛋白CXCL10-loop3-EGF,该蛋白具有较好的靶向性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0-loop3-EGF融合蛋白 可溶性表达 抗肿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脂质代谢指标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冬莲 吴春龙 陆如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66-867,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质代谢指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