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MDR1基因启动子为靶点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李长龙 萨晓婴 +3 位作者 邓皖利 许建华 范忠泽 刘建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0-653,674,共5页
通过构建以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建立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多药耐药抑制剂筛选模型。从HCT-8细胞中提取DNA并克隆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将该序列重组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的启动区域... 通过构建以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建立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多药耐药抑制剂筛选模型。从HCT-8细胞中提取DNA并克隆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将该序列重组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的启动区域中,从而构建报告基因载体pGL-MDR1。将pGL-MDR1和pRL-TK载体共转染到HCT-8和HCT-8/VCR细胞中,建立用于筛选多药耐药抑制剂的方法。通过调节不同载体的比例来优化转染效率。通过MDR1基因激活剂(热诱导)和抑制剂(EGCG)来验证该方法。通过直接测序法验证了pGL-MDR1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序列且没有出现碱基突变。在n(pGL-MDR1)∶n(pRL-TK)=5∶5时,转染效率最高并具有最高的荧光素酶活性。通过MDR1基因激活处理后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地激活MDR1基因的表达,而MDR1基因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基因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调节人工乳粘稠度和营养成分饲喂无菌大鼠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建国 李兰娟 +2 位作者 卢领群 萨晓婴 戴方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根据无菌大鼠乳鼠吮吸乳汁的规律,建立一套新的人工哺乳(AR)无菌乳鼠的方法.设计并配制6种适合不同日龄乳鼠的人工乳(LWF),并测定人工乳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粘稠度等.无菌剖腹产术得到30只无菌乳鼠,采用吮吸法饲喂乳鼠至21日龄断乳,以3... 根据无菌大鼠乳鼠吮吸乳汁的规律,建立一套新的人工哺乳(AR)无菌乳鼠的方法.设计并配制6种适合不同日龄乳鼠的人工乳(LWF),并测定人工乳主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粘稠度等.无菌剖腹产术得到30只无菌乳鼠,采用吮吸法饲喂乳鼠至21日龄断乳,以30只代乳母鼠哺乳(MR)的乳鼠为对照,每日称量乳鼠体重,观察生长发育情况,计算离乳时乳鼠的生存率,检查8对100日龄以上AR无菌大鼠的生育能力.6种人工乳除LWF-6外,其余人工乳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钙、钾、钠、氯、磷的含量、总能量和pH与大鼠乳相似,但这些人工乳的粘稠度不同.从LWF-1至LWF-5,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含量、能量和粘稠度不断增加.虽然AR乳鼠的体重增长不如MR乳鼠(2日龄时,P<0.05;3日龄时,P<0.01),但其生长发育正常.AR乳鼠的离乳率为73.3%,MR鼠为100%.8对AR无菌大鼠都有生育力.说明采用动态调节人工乳粘稠度和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可以用于饲喂无菌乳鼠,并且存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大鼠 人工乳 粘稠度 营养成分 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爪沙鼠舌下腺IgA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3
作者 刘月环 《浙江畜牧兽医》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测定不同年龄段实验长爪沙鼠舌下腺IgA的定位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舌下腺由导管部和分泌部构成,分泌部主要由粘液腺构成,其间散在分布有浆液腺细胞;导管部包括闰管、分泌管和小叶间导管等。粘液腺泡内...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测定不同年龄段实验长爪沙鼠舌下腺IgA的定位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舌下腺由导管部和分泌部构成,分泌部主要由粘液腺构成,其间散在分布有浆液腺细胞;导管部包括闰管、分泌管和小叶间导管等。粘液腺泡内含酸性粘多糖,浆液腺泡内主要以中性粘多糖为多,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闰管、分泌管和小叶间导管,少量分布于腺泡和腺管间结缔组织,IgA阳性产物无明显规律性年龄变化,主要分布于胞质,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长爪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