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制杀菌化合物ZJ1954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伟群 朱卫刚 +2 位作者 陈定花 陈杰 郑韵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97-301,共5页
ZJ1954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近年来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50-200mg/t使用剂量下,能有效的控制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 ZJ1954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近年来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50-200mg/t使用剂量下,能有效的控制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该化合物物没有内吸传导性,但持效期超过2周。该化合物在50—200mg/t使用剂量范围内对测试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1954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杀菌活性 白粉病 霜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丹丹 魏优昌 +1 位作者 胡冬松 谭成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5-771,共7页
为评价氯胺嘧草醚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其吸附-解吸特性及移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常数... 为评价氯胺嘧草醚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其吸附-解吸特性及移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常数(Kf值)范围在6.991-18.49之间;不同土壤对其的吸附作用强弱依次为:黑土〉水稻土〉褐土〉潮土〉红土。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有机碳吸附常数(KOC)范围在704.4-1 579之间,推测其在土壤中具有低移动性;薄层层析试验也表明,氯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弱。氯胺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绝对值均小于40 k J/mol,表明其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其K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 H值呈负相关。解吸试验表明,氯胺醚在其中3种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存在滞后现象。研究表明,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氯胺嘧草醚不易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嘧草醚 吸附 解吸附 FREUNDLICH模型 滞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0
3
作者 胡伟群 朱卫刚 +2 位作者 陈定花 陈杰 郑韵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2-(5-氰基-2-甲基-苯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剂量下,该化合物能... 对由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合成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化合物ZJ1621(2-[2-(5-氰基-2-甲基-苯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温室杀菌活性及田间防效的研究。温室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100mg/L剂量下,该化合物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防效在80%以上。该化合物在植株叶片之间不具有内吸传导性,但持效期可达14d以上,在25~200mg/L剂量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162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生物活性 杀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姬文娟 许天明 +3 位作者 魏优昌 姚巍 邢家华 谭成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以3-氯苯肼盐酸盐(1)和1,1,3,3-四甲氧基丙烷(2)为起始原料,经环化、Vilsmeier反应得1-(3-氯苯基)-1H-吡唑-4-甲醛(4);(4)与3-三氟甲基苯乙酮(5)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得取代芳基烯酮类化合物(6),再与水合肼发生环化反应得3-(3-三... 以3-氯苯肼盐酸盐(1)和1,1,3,3-四甲氧基丙烷(2)为起始原料,经环化、Vilsmeier反应得1-(3-氯苯基)-1H-吡唑-4-甲醛(4);(4)与3-三氟甲基苯乙酮(5)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得取代芳基烯酮类化合物(6),再与水合肼发生环化反应得3-(3-三氟甲基苯基)-5-(3-氯苯基-1H-吡唑)-4,5-二氢吡唑(7),其与取代异氰酸酯作用,制得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结构新颖的取代双吡唑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达100%,而对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均无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氟虫腙 双吡唑类化合物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联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天明 姬文娟 +2 位作者 蔡飞 邢家华 孔小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以3-氨基-2-氯吡啶(1)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环合和酰氯化反应,生成1-(2-氯吡啶-3-基)-5-甲基-1H-1,2,3-三唑-4-甲酰氯(5),(5)与取代苯胺反应,制得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联三唑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和LC-MS表征。初步生... 以3-氨基-2-氯吡啶(1)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化、环合和酰氯化反应,生成1-(2-氯吡啶-3-基)-5-甲基-1H-1,2,3-三唑-4-甲酰氯(5),(5)与取代苯胺反应,制得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联三唑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和LC-M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部分化合物致死率达100%;但在100 mg/L下,除化合物ZJ-7的致死率仍达100%外,其余化合物的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联三唑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效应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建义 陈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8-522,共5页
本文研究了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15类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96h生长抑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都很高,比较而言,激素型除草剂毒性较低,光合作用抑制除草剂的毒性最高,其它... 本文研究了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15类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96h生长抑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都很高,比较而言,激素型除草剂毒性较低,光合作用抑制除草剂的毒性最高,其它类型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急性毒性 蛋白核小球藻生长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苯醚菌酯(ZJ0712)小麦白粉病菌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伟群 陈定花 +1 位作者 朱卫刚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苯醚菌酯(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 经过药剂驯化10代后,从对苯醚菌酯(ZJ0712)敏感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3个菌株中获得3个抗药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指数均大于80,且其抗性能够通过无性繁殖稳定遗传。室内接种试验发现,突变体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cyt b基因的第143位密码子均由敏感菌株的GGT(丙氨酸)突变成了GCT(甘氨酸)。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对苯醚菌酯存在较高的抗性风险,该药剂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措施,以延缓抗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 苯醚菌酯(ZJ0712) 抗药性 抗药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卫刚 胡伟群 陈杰 《中国稻米》 2011年第2期54-55,共2页
通过在活体稻苗上对水稻纹枯病进行复配药剂筛选,发现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质量比分别为1:1、1:3、1:5、1:7、1:9)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分别为96.76、122.89、127.32、111.31和100.29,综合增效作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两者配比以1:5... 通过在活体稻苗上对水稻纹枯病进行复配药剂筛选,发现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质量比分别为1:1、1:3、1:5、1:7、1:9)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分别为96.76、122.89、127.32、111.31和100.29,综合增效作用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两者配比以1:5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井冈霉素 水稻纹枯病 联合毒力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嘧啶氧基和一氟甲氧基的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敏 刘钢 +7 位作者 窦花妮 邢家华 孔小林 姚巍 张秋颖 薛瑞 王农 姬文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取代邻氨基苯甲酸和取代吡啶基吡唑羧酸为原料,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含嘧啶基和一氟甲氧基的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和MS表征。盆栽法试验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 以取代邻氨基苯甲酸和取代吡啶基吡唑羧酸为原料,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含嘧啶基和一氟甲氧基的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和MS表征。盆栽法试验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的相对防效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 嘧啶 吡唑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勇华 吕强 +2 位作者 台文俊 唐庆红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9-282,共4页
以2,5-二氯苯胺、6-氯水杨醛和4,6-二甲氧基-2-甲砜基嘧啶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以2,5-二氯苯胺、6-氯水杨醛和4,6-二甲氧基-2-甲砜基嘧啶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稗草、马唐、狗尾草以及双子叶杂草反枝苋、芥菜具有较好的芽后除草活性,在有效剂量75g/hm2下其抑制率达到80%~100%;对棉花安全,在有效剂量225g/hm2下未产生明显药害,在棉花和棉田杂草反枝苋之间的选择性系数为24.93。初步表明该化合物在棉田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 合成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成侠 戴丹丹 +2 位作者 魏优昌 胡冬松 谭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1-393,共3页
建立了氯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DAD检测器检测.氯胺嘧草醚在0.1~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02mg/kg,最小检出量为1... 建立了氯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DAD检测器检测.氯胺嘧草醚在0.1~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02mg/kg,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在土壤中氯胺嘧草醚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回收率分别96.7%~99.5%,变异系数分别为2.4%~4.6%.该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及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嘧草醚 土壤 残留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卫刚 胡伟群 张蕊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37,共2页
为验证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2015年5—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五和基地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和600mg... 为验证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2015年5—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农科院五和基地对该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400和600mg/kg浓度对葡萄霜霉病两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9.8%和84.4%,均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并且对葡萄表现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葡萄霜霉病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芳基-2-((5-((4,6-二甲基嘧啶-2-基)硫甲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聿清 李倩梅 +3 位作者 温亚龙 谭成侠 邢家华 翁建全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为寻找新型杂环活性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以硫脲和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4,6-二甲基嘧啶-2-硫醇,随后经酯化、肼化、环化和缩合反应,设计并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了10个新型N-芳基-2-((5-((4,6-二甲基嘧啶-2-基)硫甲基)-1,3,4-噻二唑... 为寻找新型杂环活性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以硫脲和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4,6-二甲基嘧啶-2-硫醇,随后经酯化、肼化、环化和缩合反应,设计并采用微波辅助合成了10个新型N-芳基-2-((5-((4,6-二甲基嘧啶-2-基)硫甲基)-1,3,4-噻二唑-2-基)硫)乙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8h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的抑制率达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芳基-2-((5-((4 6-二甲基嘧啶-2-基)硫甲基)-1 3 4-噻二唑-2-基)硫)乙酰胺 微波辅助合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吡唑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钢 窦花妮 +3 位作者 孔小林 谭成侠 姚巍 邢家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7-330,共4页
以邻氨基苯甲酸和4,5-二氢吡唑-5-甲酸为原料,制备得到苯并噁嗪酮,所得产物与取代胺作用制得8个结构新颖的二氢吡唑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 以邻氨基苯甲酸和4,5-二氢吡唑-5-甲酸为原料,制备得到苯并噁嗪酮,所得产物与取代胺作用制得8个结构新颖的二氢吡唑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苜蓿蚜Aphis medicaginis和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致死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氨基苯甲酸 二氢吡唑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啶联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雪琴 史建俊 +2 位作者 彭伟立 唐伟 谭成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嘧啶联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5a^5o,其结构均经过1H NM 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50 g/hm2剂量下苗后茎叶喷雾处理时,化合物(R)-N-[1-(4-氯苯基)乙基]-3-二氟甲基-1-(4,6-二甲氧基嘧...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嘧啶联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5a^5o,其结构均经过1H NM 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50 g/hm2剂量下苗后茎叶喷雾处理时,化合物(R)-N-[1-(4-氯苯基)乙基]-3-二氟甲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H-吡唑-4-甲酰胺(5c)、N-[1-(4-氯苯基)乙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N-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i)和N-[1-(4-氯苯基)乙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k)对繁缕Stellaria media的抑制率高达90%以上;而同样剂量下苗前土壤喷雾处理时,化合物N-[1-(4-氯苯基)乙基]-3-二氟甲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H-吡唑-4-甲酰胺(5b)和5c对繁缕的抑制率达100%。该类结构化合物有望作为除草先导化合物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联吡唑甲酰胺 合成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氟甲基取代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秋颖 彭伟立 +4 位作者 孔小林 曹敏 姚巍 胡伟群 谭成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以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水解、氯代和酰化反应得到N-(1-甲基-2-羟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4),4与取代异氰酸酯作用,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二氟甲基取代吡唑甲酰胺类衍生物,... 以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水解、氯代和酰化反应得到N-(1-甲基-2-羟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4),4与取代异氰酸酯作用,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二氟甲基取代吡唑甲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1H NM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下,目标化合物ZJ-3、ZJ-5、ZJ-7、ZJ-8对瓜类炭疽病菌、瓜类灰霉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甲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