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的做法与初步成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德江 张路 +1 位作者 沈颖 王华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5期7-12,共6页
国务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加强了农药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概述了浙江省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的工作进展,介绍了工作职能承接、机构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支持、行政许可办理... 国务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加强了农药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本文概述了浙江省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的工作进展,介绍了工作职能承接、机构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支持、行政许可办理、全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并结合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新要求和浙江实际,提出了下步的工作打算和贯彻落实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管理 实践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药出口态势及对策
2
作者 寿林飞 殷琛 徐永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955-1957,1962,共4页
随着浙江省农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农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浙江省农药国际贸易量也有了显著增长。本文从浙江省出口农药类型、类别、目的地和销量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农药出口的总体情况,分析总结了2018年浙江省农药国际贸易情况,... 随着浙江省农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农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浙江省农药国际贸易量也有了显著增长。本文从浙江省出口农药类型、类别、目的地和销量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农药出口的总体情况,分析总结了2018年浙江省农药国际贸易情况,指出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内环保督察、行业并购重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产品研发周期拉长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2018年浙江省农药出口量同比下降15. 6%,出口额同比下降0. 28%;出口类型由原药出口逐渐转为农药制剂出口;出口国家以亚洲为主,非洲和南美洲增长较快。展望了2019年浙江省农药出口贸易趋势,从加大政策扶持、精准把握市场、加强政府监管等几方面提出促进浙江省农药出口贸易发展的有关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农药出口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泽松 赵帅锋 +3 位作者 皇甫运红 吴鉴艳 王华弟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9-734,共6页
以2004-2006年从浙江、江苏等地采集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EC50=(1.07±0.11) mg/L]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群体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 以2004-2006年从浙江、江苏等地采集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EC50=(1.07±0.11) mg/L]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群体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发展迅速,2012-2013年和2017-2018年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5.23±7.79)和(24.30±49.33) mg/L。其中,2012-2013年的抗药性菌株频率为15.3%,且均为低水平抗性(LR)菌株;而2017-2018年的抗药性频率上升至53.2%,并出现了7.5%的中等水平抗性(MR)菌株和1.3%的高水平抗性(HR)菌株。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 B)均发生了点突变,共包括H272R、P225F和N230I 3种类型,其中H272R型突变占88.5%;其SDH A和SDH D均未发生点突变;而SDH C的突变(G85A+I93V+M158V+V168I)与对药剂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啶酰菌胺 抗药性监测 抗药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特色中药材病虫防治用药登记进展分析
4
作者 戴德江 沈瑶 +1 位作者 沈颖 王华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12期19-23,35,共6页
中药材是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中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缺乏可应用的登记农药,已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浙江省从2012年起实施了特色小... 中药材是浙江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其中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缺乏可应用的登记农药,已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浙江省从2012年起实施了特色小品种作物农药登记财政补贴政策,在中药材上共投入1 500多万元,支持80个农药产品的登记试验。目前已有25个产品取得农药登记,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初步缓解了生产上"要用药"与"无药用"的矛盾。本文概述了铁皮石斛、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白术等浙产特色中药材上农药登记的最新动态与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药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加快农药登记进程,切实保障中药材安全生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农药 登记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杨梅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淑春 梁赤周 +2 位作者 虞淼 徐永 韩剑众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3期40-47,共8页
开展了 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在杨梅上的残留田间试验,对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杨梅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为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上的膳食风险评估、合理使用及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提供依据。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 开展了 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在杨梅上的残留田间试验,对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杨梅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为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上的膳食风险评估、合理使用及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提供依据。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杨梅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当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在杨梅中的添加浓度为0.05、1.0, 2.0mg/kg时,平均回收率82.6%-96.6%,相对标准偏差为3.3%-7.4%,符合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乙基多杀菌素在杨梅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0.9~2.6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按有效成分40和60mg/kg,施药1次和2次,末次施药后1、2、3、5、7d,杨梅中乙基多杀菌素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5 ~0.38mg/kg、<0.05 ~ 0.39mg/kg、< 0.05 ~ 0.32mg/kg、< 0.05 ~ 0.19mg/kg、< 0.05 -0.11 mg/kg0 建议在杨梅上使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时,有效成分用药量40mg/kg,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多杀菌素 杨梅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白菜作为替代基质解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基质效应的可能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淑春 程珊莉 +5 位作者 梁赤周 狄珊珊 虞淼 徐永 王新全 韩剑众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819-822,共4页
基质效应是色质联用分析技术中影响农药残留检测精准度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1种蔬菜、水果及食用菌中39种农药的基质效应的系统评价,筛选出普通白菜为替代基质,探讨解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基质效应的可能性。采用QuChERS... 基质效应是色质联用分析技术中影响农药残留检测精准度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1种蔬菜、水果及食用菌中39种农药的基质效应的系统评价,筛选出普通白菜为替代基质,探讨解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基质效应的可能性。采用Qu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利用LC-MS/MS分析39种农药,结果表明,基质效应主要以抑制为主。选择普通白菜作为替代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蔬菜样品的中等和强基质效应均有明显降低,中等基质效应由31%降至16%,强基质效应由11%降至8%,但苹果、葡萄、草莓、金针菇的基质效应没有改善。因此,选用普通白菜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在农药残留分析时辅助溶剂标准溶液进行校正,可改善蔬菜样品的中等和强基质效应,但不适用于水果和食用菌样品,对于受基质影响显著的化合物建议使用同种样品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效应 普通白菜 QuChERS方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产特色中药材病虫害化学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戴德江 沈颖 +3 位作者 沈瑶 吴鉴艳 刘亚慧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9-771,共13页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的战略性资源。铁皮石斛、“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危害、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已成为药材质量安全的隐患。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迟,...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的战略性资源。铁皮石斛、“浙八味”等浙产特色中药材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种植过程中病虫危害、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已成为药材质量安全的隐患。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迟,基础研究薄弱,少量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病虫发生症状、田间药剂防治等方面;生产上缺少登记农药可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安全用药规范几乎是空白,抗药性研究还刚起步,意味着科学用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浙产特色中药材病虫害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包括病虫害鉴定、实验室和田间药剂筛选、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提出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与药材质量安全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快药剂筛选与登记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加快综合防治技术集成推广,推进安全用药,为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期为其他特色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病虫害 化学防治 研究进展 质量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黑斑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检测及对咪鲜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8
8
作者 戴德江 刘亚慧 +1 位作者 沈瑶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n=... 黑斑病是影响白术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2015—2017年从浙江省磐安、天台、新昌和嵊州4地采集、分离得到137株白术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斑病菌群体(n=137)对甲基硫菌灵的高水平抗性频率为77.4%,中等水平抗性频率为22.6%,未检测到敏感菌株;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为20.4%,含21株低水平抗性菌株和7株中等水平抗性菌株。7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白术黑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值为0.15 mg/L。供试的137株白术黑斑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分布在0.05~0.87 mg/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9±0.11)mg/L,可作为敏感性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黑斑病菌 甲基硫菌灵 腐霉利 抗药性 咪鲜胺 敏感性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苯醚酰胺(Y13149)生物活性初步研究及水稻纹枯病菌对其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戴德江 魏方林 +2 位作者 王琼伟 吴鉴艳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0-554,共5页
氯苯醚酰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Y13149]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药效团连接碎片虚拟筛选策略(PFVS)快速发现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创制化合... 氯苯醚酰胺[N-(2-(2,4-二氯苯氧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酰胺,Y13149]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药效团连接碎片虚拟筛选策略(PFVS)快速发现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创制化合物的农药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苯醚酰胺对真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供试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EC50值在0.008~15.25 mg/L之间,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强,但对辣椒疫霉和链状腐霉活性较弱。田间试验表明,氯苯醚酰胺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75 g/hm2时的平均防效为79.6%,其防效总体略好于噻呋酰胺(75 g/hm2的平均防效为77.3%)。此外,氯苯醚酰胺对采自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25株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在0.002~0.259 mg/L之间,且呈近似正态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1±0.008)mg/L,因此可将其作为水稻纹枯病菌对氯苯醚酰胺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醚酰胺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生物活性 立枯丝核菌 水稻纹枯病 敏感性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茜斌 王华弟 +2 位作者 赵帅锋 戴德江 张传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6期133-135,共3页
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 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成虫观察、虫口消长与危害、卵孵进度、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方法。探讨了防控对策,集成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斜纹夜蛾 发生规律 监测预报 综合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叶螨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颖 王华弟 +2 位作者 赵帅锋 洪文英 张志恒 《长江蔬菜》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草莓叶螨是保护地栽培草莓的重要害虫,研究其发生消长动态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控制虫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和影响发生因子,制定了草莓叶螨的预测预报方法... 草莓叶螨是保护地栽培草莓的重要害虫,研究其发生消长动态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控制虫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和影响发生因子,制定了草莓叶螨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种苗带螨基数调查、虫情系统监测、大田虫情普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方法,集成了农业、生物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已在生产上示范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 二斑叶螨 草莓 发生为害 预测预报方法 生物学特性 定点监测 发生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炭疽病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华弟 沈颖 +2 位作者 赵帅锋 戴德江 张传清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草莓炭疽病是浙江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探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对于科学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研究,探明了草莓炭疽病的侵染与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了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是浙江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探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对于科学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研究,探明了草莓炭疽病的侵染与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了草莓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田间发病调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病害流行趋势综合分析预测方法,集成了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发生流行规律 监测调查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蚜虫发生动态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华弟 沈颖 +2 位作者 赵帅锋 张志恒 戴德江 《上海蔬菜》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蚜虫是草莓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研究其发生消长动态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科学治虫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浙江省建德市草莓主栽品种上的蚜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蚜虫的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草莓蚜虫... 蚜虫是草莓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研究其发生消长动态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科学治虫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浙江省建德市草莓主栽品种上的蚜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蚜虫的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草莓蚜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有翅成蚜消长监测、虫口系统监测、大田虫情普查、栽培管理与气象条件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农业、生物、物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蚜虫 发生规律 监测方法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棕榈蓟马发生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帅锋 王华弟 沈颖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40-442,479,共4页
蓟马是草莓上的重要害虫,以棕榈蓟马为优势种,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草莓棕榈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草莓棕榈蓟马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成虫诱集、虫口系统监测、大田虫情普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 蓟马是草莓上的重要害虫,以棕榈蓟马为优势种,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草莓棕榈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草莓棕榈蓟马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成虫诱集、虫口系统监测、大田虫情普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方法。综合提出防控对策和农业、生物、物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棕榈蓟马 发生为害 监测调查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木毒蛾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茜斌 沈颖 王华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57-1559,共3页
木毒蛾为台州黄岩区杨梅上首次发现的害虫,具有突发性,通过3年观察研究初步探明,木毒蛾在该区的发生分布、为害程度和发生消长规律,提出物理、生物和药剂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发生为害。
关键词 杨梅 木毒蛾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鲜胺对杨梅的残留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梅勤 梁赤周 +1 位作者 徐雅飞 陈淑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量试验可知,咪鲜胺在杨梅上的半衰期为3.7~8.4 d,最终残留量总体符合施药浓度高、施药次数多、采样间隔短则最终残留量高,施药浓度低、施药次数少、采样间隔长则残留量低的规律,最终残留量与施药浓度、施药...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及最终残留量试验可知,咪鲜胺在杨梅上的半衰期为3.7~8.4 d,最终残留量总体符合施药浓度高、施药次数多、采样间隔短则最终残留量高,施药浓度低、施药次数少、采样间隔长则残留量低的规律,最终残留量与施药浓度、施药次数、采样间隔时间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咪鲜胺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