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体内保护酶和自由基的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4 位作者 吕仲贤 陶林勇 郑许松 徐红星 程家安 《华东昆虫学报》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自由基含量显著增加 ,在取食 18小时后达最高值 ,以后又开始下降 ;在取食中抗品种 N2 2 和高抗品种 Ptb3 3 时 ,虫体内 SOD和 CAT活性明显增加 ,且起着主要作用 ,POD作用不明显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 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自由基含量显著增加 ,在取食 18小时后达最高值 ,以后又开始下降 ;在取食中抗品种 N2 2 和高抗品种 Ptb3 3 时 ,虫体内 SOD和 CAT活性明显增加 ,且起着主要作用 ,POD作用不明显 ;白背飞虱在抗虫品种上连续饲养一至二代后 ,体内保护酶活性逐渐接近于感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取食 抗虫品种 体内保护酶 自由基 抗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917抗瘟性的转育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铭铣 施德 骆荣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8-59,共2页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grisea)是世界各国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抗瘟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病菌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抗性的“丧失”。因此,种植具有不同抗瘟基因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grisea)是世界各国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和推广抗瘟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病菌小种的变化,导致品种抗性的“丧失”。因此,种植具有不同抗瘟基因的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1,2〕。R917是用60Co-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水稻 育种 抗源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农药对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3
作者 施德 梁训义 +3 位作者 杨海伦 汪国强 郑树鹏 刘炳慧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36-39,共4页
1992-1993年对百可得、特灭唑、霉敌、芦笋青(又名锰多清)等4种新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芦笋茎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百可得以大施药液量(4000kg/hm2)喷雾,500mg/L和333mg/L药液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比药剂百菌清1250mg/L;... 1992-1993年对百可得、特灭唑、霉敌、芦笋青(又名锰多清)等4种新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芦笋茎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百可得以大施药液量(4000kg/hm2)喷雾,500mg/L和333mg/L药液浓度的防效显著高于对比药剂百菌清1250mg/L;芦笋青1000mg/L液的防效略高于百菌清1250mg/L,而以10000mg/L液涂茎,表现有优异的保护兼治疗作用,防效显著优于多菌灵和霉敌,其成本低廉且使用安全,是目前防治芦笋茎枯病较为理想的药种之一。此外,本文对防治芦笋茎枯病施药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枯病 杀菌剂 防治 石刁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黑腹病发生实态及药剂防治
4
作者 金敏忠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04-305,共2页
稻米黑腹病发生实态及药剂防治金敏忠(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米黑腹病(以下简称黑腹米),最早于1984年在浙江省德清县新联乡早稻品种广陆矮4号上发现,因病粒腹白部位变黑色,故当地农民称“黑肚米”,它除影响稻米品... 稻米黑腹病发生实态及药剂防治金敏忠(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米黑腹病(以下简称黑腹米),最早于1984年在浙江省德清县新联乡早稻品种广陆矮4号上发现,因病粒腹白部位变黑色,故当地农民称“黑肚米”,它除影响稻米品质外,对产量和稻种的发芽亦有不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黑腹病 发生空态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几种穗瘟接种方法的评价
5
作者 施德 陶荣祥 《中国稻米》 1996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穗瘟接种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