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冻后对浙江省脐橙发展的再思考
1
作者 陈方永 贺伯君 《广西园艺》 2000年第S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柑桔属 立地条件 发展研究 江口 海拨高度 种植区域 适宜温度 关键因子 抗寒性 浙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早柑桔衰退病毒病的交叉保护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伯法 崔圣为 +2 位作者 王洪祥 翁法令 龚吉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8,共6页
1995~1996年从黄岩不同桔区的'本地早'(Citrus succosa)桔树采样,经指示植物墨西哥莱檬(Citrus auranti folia)鉴定,得到18个柑桔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分离毒株.根据茎陷点数/cm2划分,其中有弱毒分离株7株,中毒... 1995~1996年从黄岩不同桔区的'本地早'(Citrus succosa)桔树采样,经指示植物墨西哥莱檬(Citrus auranti folia)鉴定,得到18个柑桔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分离毒株.根据茎陷点数/cm2划分,其中有弱毒分离株7株,中毒株5株和强毒株6株.网室试验的结果显示,在墨西哥莱檬上预先接种弱毒或中毒分离株后再以强毒株挑战接种的处理,其茎陷点数/cm2比仅接种强毒株的处理显著减少,其生长量也明显大于仅接种强毒株的植株,显示了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田间试验是以枳壳或以枸头橙为砧木的本地早,分别以不同毒性的CTV毒株接种后移植田间.在移植后第5~7年进行调查.结果证明,以弱毒或中毒分离株接种的植株,和以弱毒株预接种后再接种强毒株的植株,其3年的年均小果率均显著低于单接强毒株的植株,也显著低于未接种的田间植株.说明CTV弱毒株或中毒株的预接种对CTV的强毒株再侵染和田间毒株的自然侵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选择带弱毒株、中毒株和强毒株的田间定点病树各3株,连续3年调查产量及树体生长量.结果显示,感染弱毒株或中毒株的病树,产量高于重病树,小果率低于重病树,说明CTV的交叉保护现象在自然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本地早 柑桔衰退病毒 交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锡对柑桔安全性的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洪祥 韩玲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杀螨剂 三唑锡 柑桔 药害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吡虫啉2号乳油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药效试验
4
作者 林荷芳 王洪祥 +1 位作者 龚洁强 梁克宏 《江西园艺》 2001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柑桔潜叶蛾 杀虫剂 吡虫啉2号乳油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多个品种和多个部位中黄龙病菌的检测与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程保平 鹿连明 +3 位作者 彭埃天 赵弘巍 宋晓兵 陈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9-72,共4页
探索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研究该菌在植株内的侵染扩散奠定基础;调查多个果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可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 探索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可为研究该菌在植株内的侵染扩散奠定基础;调查多个果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可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黄龙病菌在柑橘多个品种和植株多个部位中的存在情况,并进一步调查了龙门、阳春、肇庆、云浮等地柑橘园中的柑橘植株感染黄龙病的情况。结果发现:在砂糖橘、贡柑、甜橙、脐橙、马水橘和春甜桔中,黄龙病阳性检测率较高,而在佛手和粗柠檬中,黄龙病阳性检测率较低。在染病的植株的根茎花果叶根中均可检测到黄龙病菌,但黄龙病菌在植株内的分布并不均匀。此外,研究发现,失管果园和附近的柑橘植株携菌率很高,而老病树挖除后补栽的一些小柑橘苗的携菌率也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常规PCR 巢式PCR 不同柑橘品种 植株不同部位 黄龙病发生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休眠期的病虫防治技术
6
作者 陈卫民 《农家科技》 2000年第11期11-11,共1页
果农通常重视果树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而往往忽略了冬季和早春对果树休眠期的病虫防治工作。实际上,果树休眠期间的虫龄一致,易于集中消灭,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休眠期 果树 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技术 病虫发生 生长期 冬季 消灭 炭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